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39章

大清风云-第39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王之明供认,他冒充太子并没有别的企图,只是想整点银子花。
案子到这里,可以结了,冒充太子砍头都不过分,但事情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个案子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而且这个可能性也不小。那就是参与辨认太子的人都说了谎话,王之明的供认很可能是屈打成招的结果。这个自称太子的人曾经非常高调地对外讲述自己逃离皇宫的种种经历,对宫里的一些情况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还能叫出一些太监的名字,再加上他的年龄和身材都跟太子比较吻合。所以,很多人怀疑这人就是真太子。
这件事情激起了民愤,底层群众大肆炒作这事,发泄对弘光政权的不满。对于老百姓来说,太子是真是假无所谓,关键是弘光下台。
就这样,一个简单的诈骗案演化成一场政治危机。
当然,这个太子确实是个假冒产品,史可法在当时就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出来,这个太子一定是假的。一般北来的人口进入南方都要经过淮安防区,在淮安防区过境人口的记录,并没有什么太子。史可法断定这个人一定是一直待在南方,根本不是什么北来的太子。
在此之前,史可法曾经派出使者到北京和多尔衮议和,根据这些使者的禀报,多尔衮在崇祯岳父周奎的家里杀死了太子,清廷以假冒的名义迫不及待地把太子处死。史可法相信,被清廷处死的是真正的太子。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周奎曾经向清廷报告了太子的情况,清廷便派遣明朝的贵妃袁氏过来认,袁氏一看是假的。多尔衮立即顺水推舟,下令把这个冒充太子的人处死。一本清史就是一部谎言史,清史的话没几个人相信的。根据专家考证,真正的袁妃早已随崇祯殉难,让一个死人来指正太子,太荒唐了。所以,结论是多尔衮杀人灭口,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太子。
大悲案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这个大悲和尚并不是潞王的什么奸细,只是一个流浪和尚而已。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的一个深夜,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在南京洪武门外叫门,而且这个和尚叫门的方式非常高调,把门弄得哐啷响。守门士兵一听,好大个胆,立即把这个和尚抓了起来。
“深更半夜的,你居然叫门,找死啊?”士兵们抡起拳头准备揍他。
这时,这个和尚说出的话让士兵们吓了一跳:“我是崇祯皇帝。”
士兵一听,赶紧收起拳头,甭管真假,先好好款待他再说,等验明真假再来处置。士兵们都知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了,但乱世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崇祯或许找了个人替他去死也说不定。士兵们赶紧把这事上报给领导,领导听了也很吃惊,领导毕竟是领导,临危不乱,让人赶紧验明是不是皇帝。
可惜,这个和尚的心理素质非常差,见到领导吓得两腿打颤儿,说话哆哆嗦嗦,竭力想模仿皇帝的腔调,露馅得更快。和尚说了好半天,大家都不知道他想说啥,和尚也撑不住了,改口称自己为齐王。士兵们拿出刑具,和尚又改口称自己是吴王,这诈骗技术也太烂了。
最后这个和尚供认,自己不是什么皇帝,也不是什么齐王吴王,只是苏州城一个破庙里的和尚,乱世中,温饱得不到解决,所以才想出这个馊主意出来骗吃骗喝。
这虽然只是一起诈骗案,但是在朝野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阮大钺本想利用这个案子株连一大批东林党人,诬陷大悲和尚受东林党人指使。幸好马士英比较有分寸,他认为这事情不宜扩大,及时阻止了阮大钺。最后马士英以妖言惑众的罪名,把大悲和尚处死。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越是乱世,怪事奇事就越多。大悲案、太子案过去没多久,就出现了童妃案。
事情是这样的,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南京城来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妇女。这个妇女自称是弘光帝做福王时的妃子童氏,李自成攻破洛阳后童妃与福王朱由菘失散。现在听说福王当上了皇帝,所以千里寻夫。根据该女子的说法,她不仅是福王的妃子,还为福王生了一个皇子,现在正寄养在民间。
对南明的这些官员来说,如果能帮皇帝找到失散的妃子,并找回皇子,那可是帮了皇帝的大忙,是一个大好的升迁机会。
陈潜夫和越其杰妥善安置这个女子,并将她送到南京。
事实的情况跟陈潜夫和越其杰想象的有点出入,这个女子的到来并没有让弘光帝高兴,反而让他神经非常紧张。弘光帝是一个非常好色的皇帝,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自称童妃的女子容貌很平常,丝毫没有王妃的气质,让人简直无法相信朱由菘就这品味。朱由菘固然是个混蛋,是个好色皇帝,但越是这样的皇帝,对女人的品位应该不至于那么烂的。这一点,刘良佐、陈潜夫、越其杰也想到了,但他们想到更多的是乱世之中,这个女人竟然能千里寻夫,公然宣称自己是皇帝的妃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此女见到弘光帝后,双目含泪,款款下拜,确实很像是久别见夫君。但是,弘光帝却面如罩霜,根本不理会她,当这个女人呼唤他时。他居然大骂这女子是妖妇,让锦衣卫对她严刑拷打。这个女子先是害羞,接着非常吃惊,跟着由吃惊变为愤怒,她从怀中掏出一叠纸,上面写着和朱由菘相识离散的整个过程。朱由菘让人拿过来看,刚开始表情轻蔑,不久面红耳赤,将纸扔在地上,命人把这女子关进大牢里。
十天后,该女子就魂归西天。
童妃到底是真是假一直是一个谜,当然这事的见证人只有弘光帝,文武百官是不知道的。弘光帝既然否认了,那就说明是假的了。但是,世间像陈世美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所以童妃是真是假很难说清楚。认为童妃造假者,一般认为弘光这人非常好色,而童妃才貌实在太平常。但是,很多人认为童妃是真的,认为这个童妃很可能是朱由菘流落民间时认识的一个女子,两人同居了,最后朱由菘翻脸不认人。
童妃是怎么死的?
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当时文人一些笔记的记载,童妃在监狱里受尽酷刑,狱吏要她承认不是朱由菘的妃子,她坚决不答应,最后被折磨致死。也有人说童妃是绝食而死。
当时有一个更可怕的推测,如果在今天,绝对是原子弹级别的勐料。有人推测,童妃是真的,但是弘光帝这个皇帝可能是假的,并不是那个福王朱由菘,只是民间的一个冒牌货。理由并不复杂,史可法也好,马士英也好,阮大钺也好,这些人都不知道原来的福王长啥样。乱世之中,说不定有人得到福王的印玺,然后冒充福王当上了皇帝。
当时民间很多人相信这个说法,这正好说明弘光帝人心尽失,离心离德。所以,弘光政权维持了一年多就垮台了。
政权如走马灯
南明的第二个政权是永历皇帝,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桂王朱常瀛的儿子。清军入关后,他逃到广西,居住在梧州一带。公元1646年1月,在丁楚魁、吕大器、陈子壮等人的拥护下,称帝于广东肇庆,建年号为永历。永历皇帝在位十五年,是南明政权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来被清军追杀,一路逃到缅甸,最后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享年四十岁,死后不知道葬在哪里,或者根本没有墓葬也说不定。
永历称帝的时候,他的弟弟唐王朱聿粤也在广东称帝,建号绍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尤其是在大敌当前的时候,兄弟更不应该自相残杀。但永历政权和绍武政权水火不容,为了争夺正统地位大打出手。兄弟俩打得正火热的时候,清军来了,先灭掉绍武政权,绍武政权仅仅存在四十多天。
接着,永历皇帝逃到广西,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两个皇帝,一个当了四十多天就被人灭了,一个朝不保夕像落水狗一样被人追着到处跑,头上还顶着皇帝的帽子。这样的皇帝做得有什么意思,损人不利己,损害天下百姓,自己也没过上好日子。
逃亡的路上,永历皇帝终于认清了清军的狼子面目,制定了联合农民军协同抗清的决策。现在许多企业家认为衡量一个CEO好坏的标准是看他的战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永历确实做得还可以,他的基本战略是对的。
永历先是和李自成大顺军的余部合作,在李自成死后,大顺军分为两支,一支由郝摇旗和刘体纯率领,一支由李过和高一功率领。这两支军队先后进入湖南,跟湖广总督何腾蛟等人联合抗清。1647年,原本反明的名将郝摇旗保护永历帝来到柳州,然后主动出击桂林的清军。郝摇旗是李自成手下的一员勐将,无论大战小战都是冲在最前面,李自成牺牲后,郝摇旗改名为郝永忠,也就是表示永远忠于闯王李自成。这年年底,郝摇旗在桂林西北的全州大败清军。接着,我们熟悉的事情又发生了,郝摇旗受到明朝将领的排挤,退回到湖北,扼守荆楚一带。郝摇旗上半辈子跟着李自成反明,下半辈子独自撑起大旗反清,直到康熙二年的时候,他还在和清军打仗,后来在四川巫山战败被俘后被杀。
总的说来,大顺军余部和明军联合抗清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湖南省取得一系列的胜利,基本收复了整个湖南。湖南的胜利鼓舞了其他的省份,广东、四川等地的抗清斗争风起云涌。一些降清的将领先后反正,重新回到明政权的怀抱。决策的胜利胜过千军万马。
短短的时间内,永历政权控制范围扩大到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川七省。这是南明时期出现的第一次抗清斗争高潮。
本来永历帝有望成为乱世中力挽狂澜者,可惜中国人的劣根性又带来了麻烦,再加上管理上的不善,短暂的繁荣成为昙花。所以,中国人总结出了一种人生经验: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宿命,而是民族的劣根性在作怪。从越王勾践开始,中国人就养成了可以共患难却很难同富贵的习惯。
好局面才刚刚开始,内部就斗开了花,各种政治势力互相攻击,农民军受到排挤,清军借着这个机会得以调整喘息,卷土重来。1649年到1650年间,清军反扑,著名抗清将领何腾蛟和瞿式耜先后在湘潭和桂林战役中牺牲,清军又重新占领湖南广西,许多收复不久的失地也先后丢掉。
在这期间,李自成的侄子李过病故,李过的儿子李来亨联合其他农民军将领,宣布脱离南明的政权,自主抗清。失去农民军的支持,政权内部又斗得死去活来,南明的军事力量越来越衰弱,士气越来越低迷。对永历来说,道路越来越难走了。
这时候,张献忠大西政权的余部孙可望、李定国等人已经占领了整个云南。孙可望、李定国提出愿意和南明联合,永历只好接受他们的建议。不过,这次不是农民军投靠南明,而是永历投靠农民军。从此,永历就跟着孙可望和李定国了。
1652年,李定国率军八万出广西,打桂林,再次攻入湖南、广东。在攻打桂林的战役中,李定国打败了孔有德,导致孔有德全家自杀,就女儿孔四贞跑了出来。这是李定国第一个漂亮仗,接着李定国又击杀了清军统帅敬谨亲王尼堪。一出手就解决了两王,李定国果然是身手不凡,当时天下大震。与此同时,大西军的另一名大将李文秀带兵出击四川,收复了川南。诗人张煌言在福建一带抗清,抗清运动再次出现高潮。
本来形势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