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29章

大清风云-第29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段对话是非常暧昧的。
这些东西属于野史的范畴,历史上的洪承畴是不是真的中了庄妃的媚药才投降的?
如果洪承畴真是这种人的话,恐怕也当不上辽东经略了,庄妃固然貌美,但美貌在这里不起决定性作用。洪承畴降清跟庄妃没什么关系,跟范文程的关系倒是非常大。
洪承畴被俘之后,每天都扬言绝食,绝食了很多天还没死,可见这人抗饥饿的能力非常强。洪承畴绝食的消息传到明朝,京城里的人家喻户晓,大家纷纷感叹,又出现了一个民族英雄。崇祯也非常感动,感动之余他就想,我不能亏待洪先生啊!洪先生既然绝食了,估计现在也差不多挂了吧!当然,崇祯也不确信洪承畴到底有没有挂,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没挂,几天后也会挂,人是铁饭是钢嘛!
好,那就假设先生已经挂了吧!崇祯决定给洪承畴发丧,隆重悼念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洪承畴。
这边还在这里纠结,那边已经发丧了,一边是求生的欲望,一边是对死亡的崇拜。
皇太极几次劝降洪承畴都失败了,很气馁,又碰上了一个硬骨头,干脆推出去砍了吧!范文程就安慰皇太极,皇上,不要失望,慢慢来,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就好了,我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范文程说话比较靠谱,皇太极就给了他一次机会。
范文程来到洪承畴的牢房里,可能是牢房里灰尘比较多吧,一缕灰尘从屋梁上落到洪承畴的身上。洪承畴用手掸了掸灰尘,这个不经意的动作没有逃过范文程锐利的双眼。看到这一幕后,范文程微笑了,他没有劝降洪承畴,而是直接回去找皇太极。
范文程回去后对皇太极说:“皇上,你不用担心,洪承畴迟早会降的。”
然后,范文程就把自己看到的一幕告诉皇太极,说洪承畴很爱惜衣服,连衣服都爱惜的人怎么会想死呢?
皇太极一听喜上心头,披上大氅就去探视洪承畴。进了牢房后,皇太极二话没说,把大氅披在洪承畴身上,说道:“洪先生,你辛苦了,受委屈了。”
千言万语不及一句“你辛苦了”,洪承畴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忙跪在地上大呼:“皇上英明……”
我们千万别小瞧“皇上英明”四个字,这可不是客套话,也不是感情激动时说出来的,而是非常有意义的四个字。只有“皇上英明”,洪承畴才有得台阶可下,不是我洪承畴软骨头,实在是皇太极太英明了,我不归顺他就是跟天意作对。
从开始洪承畴拒绝给皇太极下跪,并傲慢地怒斥:“我乃天朝大臣,岂拜小邦王子乎!”到现在洪承畴主动下跪,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
洪承畴无疑是在乎自己生命的,应该说不仅是在乎,而是非常热爱,热爱生命——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国家大义还是要坚持的,在生命和大义之间,洪承畴只能选择大义,因为明朝那边都把他当成民族英雄开追悼会了。他不能让普天下的老百姓失望啊!可是,他又热爱生命,怎么办呢?皇太极你得给我个台阶下啊,让我对普天下的大明子民有个交代。
当然,洪承畴内心里这种想法,肯定是没法对皇太极开口的。幸好,范文程识破了这一切,皇太极配合得很好,洪承畴遇上了明主,事情解决了。
事实证明,皇太极在洪承畴身上的投入是值得的,洪承畴后来为清朝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祖大寿再次投降
事实上,自从上次祖大寿一去不回后,皇太极就始终忘不掉他,曾经给他写信:“自从大凌河一别,有好几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你,希望能和将军再见一面。将军是去是留,我也不能勉强。将军你虽然屡次和我兵刃相接,但我绝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将军不要妄自猜疑。”
皇太极的意思是你可以放心地投降,我绝不会因为上次的事为难你。祖大寿没有任何回音,这是祖大寿的风格。皇太极在耐心地等待,终于在1642年三月十日,祖大寿熬不住了,出城投降。投降后,祖大寿认罪:“我知道自己有罪,我和洪承畴的情况不太一样,我罪该万死。昔日被困大凌河时,粮尽投降,皇上不但不杀臣,反而优待臣。臣后来背弃圣恩,实在是罪该万死。”
皇太极想了想说:“大寿你说的也有道理,换到其他人手中你死一万次也不够。但你背叛我,一是为了前老板崇祯,二也是为了家人和亲戚。但让我杀你,我肯定是下不了手的。你是个人才,我不想损失你这样的人才。我常常对部下说,如果交战中遇到祖大寿,一定要生擒,因为我不想你死。只要你以后为我踏踏实实做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祖大寿听了,连连叩头谢恩。祖大寿也是说好话不做好事,答应皇太极帮他老老实实办事,结果啥事也没办。投降以后,吃皇太极的,喝皇太极的,就是不给皇太极办事。侍奉二主的人,只要稍微有些良心,都是纠结的,祖大寿是一个纠结的人。
应该说,皇太极对祖大寿是非常恩遇的,几乎把他摆在跟贝勒多尔衮、多铎等平起平坐的位置上,还赏赐给他五爪龙纱朝衣,这衣服就相当于后来的御赐黄马褂。皇太极的政治生涯虽然有很多作秀成分在里面,但是像他这样高瞻远瞩、胸怀宽广深邃的领导者在封建时代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们当然不能拿美国总统的标准来要求皇太极。
洪承畴投降了,祖大寿投降了,很多很多人都投降了。崇祯感到惊慌,尤其是为洪承畴开完追悼会后,发现这人居然没死,很是失望。

第九章结局

几百年来,皇太极暴死之谜引发了后人无数的猜想。其中,在坊间流传最广的是皇太极死于谋杀。很多人怀疑凶手是皇太极的政敌兼情敌多尔衮,庄妃也是当事人之一。庄妃和多尔衮青梅竹马,后来嫁给皇太极,皇太极死后,两人公开出入,俨如夫妻,人们怀疑她和多尔衮合谋杀害皇太极也不稀奇。
崇祯的结局
崇祯是一个很悲剧的人,即使他性格中有一些弱点,也不能不承认他的命运是一个悲剧。公正地说,他是一个天天向上的皇帝,掌权十七年来,每天都想把国家往好的方面推,但国家就像一栋烂掉的大厦,他越推倒得越快。
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道出了内心深处多少沧桑和无奈!
文臣个个可杀。——又是怎样的悲怆和愤怒!
得知锦州失守后,崇祯飘飘倒倒,差点儿站立不稳。崇祯的压力非常大,几近崩溃边缘。可是他不能倒下,他告诉自己,只要大明江山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撑下去,哪怕是撑死自己也无所谓。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些年来崇祯经常做一些离奇古怪的梦。有一天,他做了一个非常玄的梦。他梦见有人在他的手中写了一个字——有。据说,这个梦崇祯做了好几次。
他召集文武大臣,问大家这个梦到底有什么预兆。大家都说很好很好啊,有代表有啊,比没有要好得多。听到大家都这样说,崇祯心里好受很多,这个梦大概是说大明还有得救。
但崇祯的贴身太监王承恩听到这个梦后大惊失色,下朝后找到崇祯,对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梦,这个梦象征着大明的灭亡。
王承恩说“有”字其实要拆开来看,实际上是“大明”两个字组成的。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一边,而且少的是“日”字,意味着大明江山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影子。
崇祯做这个梦的时间恰好就是李自成从深山里出来的时间。李自成出来的时候身边只有几十个人,一年后,就占领了好几个县城,人数飙升到上万人。李自成毕竟名声在外,1640年春节过后,他带领自己的农民军进入河南。这一年,河南大旱,李自成闹革命这么久也闹出经验来了,知道大旱对崇祯是不利的,对自己很有利。
进入河南后,李自成一挥手,河南的灾民纷纷向闯王的旗帜靠拢。不是灾民想造反,而是因为不造反实在没有活路了。没吃没穿的,朝廷还是征税。朝廷也没有办法,国内流寇四起,不镇压总不是办法,镇压就得花钱,花钱就得征税。何况清军那边压力相当大,每年的军费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朝廷要交税,行,李自成就弄个宣传口号:“吃他娘,穿他娘,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真是气死崇祯了,崇祯这边征税,忙着消除内忧外患,那边农民出身的李自成搞出个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
一句不纳粮,收买人心的作用那是比炸弹还强悍,群众一下子炸开了锅,天下还有这么个不纳粮的救世主,不跟他又跟谁?
崇祯无奈地感到大明的气数就快完了,剜肉医疮了这么多年,似乎就要走到一个尽头。说到气数,崇祯最开始是不相信的,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个坚定的人定胜天派,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能够挽狂澜于既倒。到后来,狂澜已经倒了,如果再不相信,就是承认自己没能力,崇祯当然宁愿相信命数。
气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用哲学的话来讲,就是一个事物自身的寿命期限,不光生命有寿命,王朝也有,制度也有。这就好比一个电器,有使用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各项零件开始出问题,如果继续使用的话,就很容易出问题。
那么一个王朝的寿命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呢?
这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如果我们同意因果律普遍适用的话,那么打从朱元璋打天下时起,明王朝的寿命就已经注定了。
让我们把目标聚焦在崇祯身上吧!这是怎样一个场景,京城上空,乌云遮天,大风起兮,灾难的消息从全国四方八方飞向京城。崇祯孤独瘦削疲惫的脸上是无尽的凄凉和怅惘,李自成又出山了,张献忠还在乱来,自己手下能干的将领死的死、降的降,陕西、四川、河南等被贼兵相继占领,关外的城池也是接二连三丢失。全国人民饥寒交迫,人吃人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一次会议上,崇祯终于控制不住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朕在位十四年,国家饱经忧患,灾难这么多。到如今,老百姓人吃人,贼寇四起,鞑虏欺负上门,都是朕失德啊!”
大臣们都说,皇上,这不是你的错啊,大明的气数将尽,这是谁也无法挽回的。
就在崇祯和大臣们哭哭啼啼的时候,李自成大军已经扩张到十几万人,占领了河南全境。李自成杀掉了陕西总督傅宗龙和汪乔年,接着又杀了福王朱常洵。随后,李自成进入陕西,击败孙传庭,占领西安。1643年,李自成纠集所有的兵力向京城进发,明王朝危亡在即。
三个月后,李自成的军队到达西直门。这一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办事很讲效率,让士兵们火速攻城。明朝的文武百官更讲效率,还不等李自成把城攻下来,很快就打开城门欢迎闯王。
这一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内城失陷。城破之时,崇祯用刀割破手指,在书案上写下“文臣个个可杀”六字,接着又用血写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不是给大臣的,也不是给自己子女的,而是给李自成的。他对李自成说,我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被大臣害的,你可以把我碎尸万段,可以把我的文武百官全部都杀死,但一定要善待老百姓。
崇祯的自我评价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
崇祯是中国历史上因失败而自杀的唯一皇帝,应该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有骨气的人是值得欣赏的,但骨气并不能遮盖一个人的错误和缺点。人们对崇祯的印象不是特别坏,就因为这人勤政,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