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227章

大清风云-第227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是脑子特别灵活的人,立刻计上心头,说道:“我们首先应该把杨翠喜送回天津,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他们没有了证据,我们才好周旋。”
这件事办好之后,袁世凯还买通了天津的一家报纸,让他们为载振和杨翠喜的事情辟谣。
岑春煊和瞿鸿机等人一看报纸上登出辟谣的文章,立即感觉到事情有变,他们要求对天津报社进行彻查。慈禧只好成立一个特别调查小组去天津调查,等调查小组到天津后,杨翠喜变成了一个叫王益孙的商人的使女,王益孙还出示了买卖数据,日期是载振去天津之前。还有那个借钱给段芝贵的富商,也矢口否认。这个案子线索就这么中断了。
慈禧的心思没几个人明白,案子没查出个头绪,她居然拿御史赵启霖开刀,说他污蔑皇亲国戚,理应革职。慈禧是个非常精明的女人,奕劻是她一手提拔起来的,她难道还不知道奕劻是什么人?奕劻做的那些事情她是清楚的,但是她不希望有人弹劾奕劻,因为这也是在给她脸上抹黑。
慈禧袒护奕劻可不代表她就赞同奕劻的所作所为,她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的家事,外人不应该插手。慈禧选择私下里解决,她好好地教训了奕劻一顿,并让载振自己提出辞去一切职务。
扳不倒的总督
瞿鸿机和岑春煊主动出击,袁世凯巧妙地躲过这一招,接下来就是如何反击了。
瞿鸿机和岑春煊为官都很清廉,要想找他们的茬很难。袁世凯决定另辟蹊径,挖出他们的老底,一个人做官多年,难免会落下一下把柄。
奕劻让人去军机处调查瞿鸿机和岑春煊的档案,经过几天的搜索,终于抓住了他们的小辫子。他们发现,瞿鸿机写过三份保举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奏折,岑春煊保举过立宪党人张謇(翁同和的门生)。
康有为、梁启超和翁同和都是慈禧非常讨厌的人,但当时情况特殊,瞿鸿机和岑春煊保举立宪党人也可以理解,当时朝中许多大臣都是主张立宪的,连袁世凯也不例外。所以,如果光凭这件事就对瞿鸿机和岑春煊下手,那么慈禧就太昏庸了。慈禧自认为还算一个聪明的女人,当然不会因为这件事而打击瞿鸿机和岑春煊。
不过她心里已经有些动摇了:或许瞿鸿机和岑春煊并不那么值得信任!
袁世凯没有扳倒对手,心里很不甘。瞿鸿机和岑春煊在朝中强强联手,对袁世凯很不利,所以袁世凯很希望将他们中一人赶出京城。
机会很快就来了。
不久,广东衙门被革命党人袭击。袁世凯一看,立即给慈禧上奏说广东的革命党人特别麻烦,而岑春煊办事很有能力,只要岑春煊坐镇广东,革命党人必定服服帖帖。
慈禧也不是傻子,一听就知道袁世凯想把岑春煊从京城支开,慈禧犹豫了,要不要让岑春煊去广东呢?
袁世凯看慈禧犹豫,又进言道:“太后是领导,岑春煊是下属,领导需要下属去什么地方下属就应该去什么地方。现在广东很需要岑春煊,如果他真的忠于太后,应该立刻去广东。”
慈禧想了想,批准了袁世凯的意见,让岑春煊去广东。岑春煊也不是好惹的,临走前还参了奕劻和袁世凯一本,说奕劻和袁世凯勾结,想排挤自己,孤立老佛爷。看到岑春煊离去,慈禧心里很不忍,甚至动了拿掉奕劻的心思。
袁世凯早已买通慈禧身边的太监,听说慈禧想对奕劻开刀,袁世凯绞尽脑汁想对策。
那边,岑春煊离开北京后,先到了上海,在上海逗留了一段时间,仿佛是在等慈禧召他回京。岑春煊在等慈禧拿掉奕劻,只要瞿鸿机取代了奕劻,到时候自己一定可以回京。
可是岑春煊没想到,自己没有等来奕劻倒台的消息,反而等到瞿鸿机倒台的消息。
慈禧确实想拿掉奕劻。一天,奕劻生病没来上朝,慈禧单独召见了瞿鸿机,对他说:“我虽然老了,但还不煳涂,庆亲王那点事我还能不知道,我只不过是念着这些年他为我们孤儿寡母出力不少,不忍心法办他们。但如果他们父子还不知收敛的话,不给点颜色看看,他们倒以为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了。老大人,你觉得拿掉奕劻后,谁接替他最合适?”
慈禧是明知故问,瞿鸿机当然认为自己最合适,但人不能自夸,所以他嗫嚅了几声。他很清楚慈禧是想让自己取代奕劻,双方就这样达成默契。
没想到,瞿鸿机控制不住喜悦,回去后喝酒一高兴,就告诉了老婆。他老婆听说他要成为大清二把手,非常高兴,一高兴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竟然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闺蜜。其中有一个闺蜜是汪康年的老婆。汪康年就是《京报》的创办人,还是瞿鸿机的门生。他听说自己的老师高升,自然很为老师高兴,竟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英国《泰晤士报》。
几天后,《泰晤士报》中文版刊登了这个消息,说中国的政局将会有大的变动,奕劻下台,瞿鸿机取代他。慈禧从来不喜欢看报纸,报纸登了后,她也不知道。
但英国公使很担心,奕劻是亲英的,他们担心奕劻下台会影响他们在华的利益,请求慈禧验证一下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慈禧一听,满脸变色,冷冰冰地说:“没有这事,我大清的事用不着你们来操心。”
事后,慈禧对瞿鸿机非常恼怒:这么大的事情你也敢随便泄露,闹得满城风雨,我若不好好治治你就不是慈禧了。
这边袁世凯听说慈禧对瞿鸿机动怒了,立即找到一个枪手弹劾瞿鸿机。这个枪手就是光绪的日讲起居注官恽毓鼎,文采相当好,但是在朝中很不得志。给瞿鸿机罗织罪名是非常困难的,若非才思敏捷的文人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恽毓鼎不愧是一个文采过人的士人,他给瞿鸿机罗织了四条罪: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弹劾一个人如果没有证据就毫无杀伤力,但瞿鸿机为官清廉,要找到切实的证据很难,所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一些捕风捉影的东西添油加醋,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
暗通报馆是指瞿鸿机和汪康年勾结,授意言官是说瞿鸿机指使御史赵启霖弹劾奕劻父子,阴结外援是说瞿鸿机暗中跟《泰晤士报》的编辑勾结,分布党羽也有所指,是说瞿鸿机曾保荐自己的亲家余兆康当法部丞参。
慈禧本来就想整瞿鸿机,这个奏折好比是刀柄,她立即拿起这个奏折,将他革职。
瞿鸿机就这样下台了。
瞿鸿机下台后,奕劻说自己是“戴罪之身”,请求慈禧允许自己辞职。慈禧不同意,理由很简单,现在没有合适的人选取代他,奕劻这么做很高明。
瞿鸿机倒台后,朝廷成了奕劻和袁世凯的天下。这时,清朝的贵族们又开始担心了,铁良更是在慈禧面前进言,说袁世凯就是当世的曹操,不能不防。
袁世凯之前交出的四镇兵权就是由铁良接管,他早已把铁良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所以,接下来就是要搞掉铁良。
袁世凯主动给慈禧上奏折,说铁良身为兵部尚书,对军事一窍不通,担任兵部尚书后,没有做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么搞下去国防事业迟早会功亏一篑。
铁良则说袁世凯这个人居心叵测。在这件事上,慈禧完全站在铁良这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况慈禧本来就不信任袁世凯。
无奈之下,袁世凯又把矛头直指岑春煊,岑春煊虽然离开了京城,但终究是瞿鸿机的死党,又跟慈禧关系密切。如果不搞垮岑春煊,说不定有天瞿鸿机还能东山再起。
袁世凯和奕劻又在慈禧耳边进言,说岑春煊勾结康有为,还说岑春煊曾加入康有为的保国会。慈禧也不是傻子,对这些攻击全然不信。
整不垮岑春煊,袁世凯绝不放手。恰好这时他认识了一个照相业方面的高科技人才蔡乃煌,蔡乃煌听说了袁世凯的难处,立即计上心头,说自己懂得照片PS技术,可以把岑春煊和康有为的照片合成一张,看上去就好像两人合影一样。
当慈禧收到这张照片时,就是不相信也不可能了,可怜慈禧久居深宫,哪里懂得什么照片PS技术。不久,慈禧给岑春煊发了一道谕旨,说先生生病了,好好回家养病吧!
随着袁世凯的政敌一个个地倒台,朝中对袁氏集团也越来越警惕了。
慈禧也意识到必须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了,慈禧想的办法还是老一套,明升暗降。他将袁世凯升为外务部尚书和军机大臣,免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的职务。跟袁世凯一同“升迁”的还有张之洞,张之洞也是因为权力过热,被调到京城担任军机大臣。
袁世凯和张之洞都是权臣,慈禧同时将他们调到京城,不仅限制了他们的权力,还让他们在朝中互相牵制,确实高明。
可惜,慈禧日渐衰老,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因而给了袁世凯不少机会。袁世凯虽然进京,但为了紧紧握住北洋军队的枪杆子,他动用各种关系让自己的心腹杨士骧当上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进京后,张之洞果然跟袁世凯斗了起来,慈禧安心了,她就怕张之洞跟袁世凯关系好。

第十章这一年皇帝和太后先后离去

十几年生活在一座孤岛上,光绪曾多次感叹自己还不如汉献帝。光绪知道,自己虽然名义上是个皇帝,但性命随时不保,一旦慈禧不需要自己,就可以直接把自己抹掉。光绪是慈禧的政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怀疑光绪是被人谋害的。慈禧晚年,感到来日无多,很担心光绪复出,重操大权。
光绪死因之谜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于中南海瀛台的涵元殿,这位多灾多难的皇帝终于结束了自己悲催的一生。
然而,他的死至今仍是一个悬念,他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人谋杀,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事实上,光绪自被囚禁于瀛台,就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光绪是个尊严感很强的皇帝,也是一个有大志的皇帝,过着囚犯的生活,其心情之压抑我们可以想象。
十几年生活在一座孤岛上,光绪曾多次感叹自己还不如汉献帝。光绪知道,自己虽然名义上是个皇帝,但性命随时不保,一旦慈禧不需要自己,就可以直接把自己抹掉。光绪是慈禧的政敌,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怀疑光绪是被人谋害的。慈禧晚年,感到来日无多,很担心光绪复出,重操大权。只要光绪掌权,慈禧在地下都不安稳,为何?
因为慈禧生前一再迫害光绪,她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怠慢自己,会像伍子胥和顺治那样“鞭尸”。恰好光绪死后二十四小时,慈禧也驾崩了,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慈禧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后,先让人下手毒死了光绪。
也有人认为光绪是正常死亡,我们来看看这个观点。
在清朝的正史中记载光绪是正常死亡,内容不外是光绪生病了,而且病入膏肓,御医治不好。这种看法貌似有道理,因为光绪从小身体就不好,长大后也是多病,加上心情抑郁,早逝的概率确实很大。
根据清宫档案的记载,光绪的病状主要是虚痨病,外加精神抑郁,导致五脏六腑都受损,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最终神离魄散而死。用现代的医学观点就是,光绪有肺结核和心肺功能衰竭之病。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是依据清宫史料的记载,正史从来是不可尽信的,但又不能完全不信,所以才需要后人辨析。光绪有病是真,但光绪诊治的整个过程都是由慈禧监控的。慈禧让奕劻负责为光绪治病,所以任何医生如果没有得到奕劻的批准是不能进入瀛台的。这就意味着光绪的生死操纵在慈禧的手中,慈禧如果想伪造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