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22章

大清风云-第22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月十七日,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他前脚刚到北京,皇太极后脚就到了。给人感觉好像皇太极是跟着袁崇焕来的,这也难怪当时的北京人怀疑袁崇焕了。人民群众掌握的资料和信息不全,只能根据表象来判断了。
当时,明朝是有规定的,边防军队,没有经过皇帝允许是不许驻扎在皇城脚下的。事情到了这地步比较严重了,虽然事情突然,袁崇焕你至少得请示一下皇上,讲明自己为何要在京城下面守城。
崇祯在我们印象里是一个非常暴虐的皇帝,看到袁崇焕来京了,就召他进城。反正你来都来了,如果我这个皇帝拒门不见,搞不好真把你往通敌的路上推。
说实话,崇祯皇帝一肚子火,让你看着皇太极,结果他打到京城来了;你带兵勤王,结果又不跟皇太极交锋,现在还带兵来到城下面。
听说崇祯召见自己,袁崇焕感觉不太对劲儿,所以他脱下官服,穿着一身布衣,戴着黑帽子去见皇帝。
然而,崇祯看到他,并没有出现袁崇焕想象中的那一幕:“你怎么搞的?怎么让皇太极打到京城来了?”
相反,崇祯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到袁崇焕身上。袁崇焕很不解地看着崇祯,心想:老大,你这是什么意思?
两人互相说了许多关心的话,末了,袁崇焕提出一个要求:“我的士兵们这些天辛苦了,希望皇上能够让他们进城休整。”
崇祯果断地回答:不可以。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明朝,边防军队未经允许进驻城下都是违法,入城的话就特别过分了。
可能从这时起,崇祯就动了杀机,当然杀袁崇焕还得等他赶走了皇太极再说。
北京城保卫战开始了,袁崇焕亲自带着九千人迎敌,莽古尔泰、多尔衮、多铎等率领四万大军向袁崇焕冲过去。莽古尔泰虽然是个莽夫,但最基本的力量对比还是清楚的,他相信这四万人冲过来,可以把袁崇焕部队冲得稀里哗啦散。
想法是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莽古尔泰先冲击袁崇焕的左翼,可惜老袁指挥的军队很坚硬,结果是搞得自己的部队稀里哗啦。没关系,再来,莽古尔泰,你有的是机会。这一次,莽古尔泰冲击袁崇焕的右翼,怪了,还是很坚硬。没办法,大家暂时撤一撤,等莽古尔泰老兄琢磨琢磨一下战术。
琢磨来琢磨去,莽古尔泰老兄决定一窝蜂地扑过去,心想我冲不垮,一群人上去压也压死你们。结果很惨,莽古尔泰很惨,被人打伤了,贝勒阿济格被乱箭射成重伤。莽古尔泰搞不懂,怎么自己的人数这么多,居然被对手打得节节败退。但莽古尔泰是不会轻言放弃的,因为他是一根筋。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莽古尔泰最后不得不撤退了,明军胜利了。
那边皇太极亲自攻打德胜门,结果也没有讨到好处,这一战满桂身受重伤。皇太极还不罢休,决定发动最后一击,于是开始了左安门之战。这一战,尽管皇太极使出了全力,还是败在了袁崇焕手中。皇太极只好暂时撤退,驻扎起来。然而,等待袁崇焕的是死神。
这一天是1629年十二月一日,袁崇焕接到皇上圣旨,召他进宫讨论发工资的问题。皇上还让他带上祖大寿等人一同进宫。
打了胜仗,发工资和奖金是人之常情,袁崇焕带着祖大寿等部将一起往城里跑。奇怪的是,来到城门前却没人打开城门。就在袁崇焕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楼上放下了几个筐子,让袁崇焕等人坐在筐子里,然后拉上来。
这种召见的方式非常奇特,我们不知道袁崇焕坐在筐子里是什么感觉,但前往皇宫的路上他还是挺高兴的。
可是见到崇祯时,他傻眼了,这个崇祯一改往日礼贤下士的姿态,厉声质问袁崇焕:“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敌军为什么能长驱直入,进攻北京?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袁崇焕沉默了,因为他知道皇上要整自己,皇上问这些问题不是让自己回答,而是找整人的借口。杀毛文龙那是很早的事了,崇祯当时不提,现在提出来,那自然是翻旧账;至于敌军长驱直入,袁崇焕相信崇祯也是明白的,皇太极绕道蒙古,跨越长城,避开了关外防线;至于最后一个问题,对袁崇焕来说就更荒唐了,因为他都不知道满桂受伤,但京城里有人传言满桂是袁崇焕让人击伤的。
对这些问题,袁崇焕都没有回答,因为他知道任何回答都只会火上浇油。他面对的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独裁者,独裁者没有内政,独裁者看的是别人的态度。
看袁崇焕不说话,崇祯稍稍满意,沉默就代表认罪。来人呐,把袁崇焕押进大牢。
崇祯这个表现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现在敌师大军压境,居然关押抗敌的主帅。更让人吃惊的是,居然有人夸赞崇祯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现代人翻案把脑子翻出毛病来了。
拿下袁崇焕后,崇祯让满桂接替袁崇焕成为总指挥,祖大寿率领袁崇焕的军队。崇祯满以为这样安排不会让军队哗变,事实上他还是错了,理论上这个安排很合理,但是他忽略了人的情感。祖大寿是袁崇焕一路提拔起来的,可以说对袁崇焕既感恩又怀着敬意,你现在这么突然一下子把我的恩师下狱,虽说提拔了我,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厚黑门徒。再说了,你可以拿下袁崇焕,也可以拿下任何人,保不准有一天你对我举起屠刀。
虽然崇祯笑眯眯地对大家说:“这事只与袁崇焕一人有关,大家还是各就各位,该干啥干啥。”
袁崇焕被抓时,祖大寿一句话都没说,不过根据史书记载,祖大寿当时发抖了。祖大寿发抖不是因为心理素质差,而是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奴贼曾经横行无忌,好不容易出了个袁督师打得他们头破血流,结果袁督师不但没有功劳反而有罪。
三天后,祖大寿看崇祯还没有释放袁崇焕,带着部队离开了京城,回到锦州。这就相当于造反了,我国古代的国情非常特殊,你带兵到京城下是造反,带兵离开也是造反。
这下,崇祯急了,这时兵部职方司郎中余大成建议说:“让祖大寿回来也容易,只要让袁崇焕给他写一封信。”
崇祯想,这好办啊!让袁崇焕写就是了,袁崇焕也不能不写,除非他不想活命。当然,架子肯定是要摆的,不摆架子失去了谈判的资本。
没办法,崇祯只好让内阁大学士和朝中九卿轮流去狱中说服袁崇焕,这些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袁崇焕就是不写,看在这么多人锲而不舍的面子上,终于给出个理由:“皇上如果有诏书,让我写信,我当然会写。再说,祖大寿之所以听我命令,因为我是督师,现在我是监狱里的犯人,就算写了也没用。”
袁崇焕的意思很明白,皇上你把我放了,官复原职,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但这样一来,皇上的脸还往哪儿搁。为了脸,崇祯坚决不低头,不肯下旨,只是派太监和大臣对袁崇焕进行思想轰炸。最后,还是老谋深算的余大成把袁崇焕搞定了,他对袁崇焕说:“你的忠心和功劳,天下人都知道。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们还是要以国家大局为重。”
“国家大局”四个字是很容易打动袁崇焕的,袁崇焕终于为国低头,给祖大寿写了一封信。祖大寿收到袁崇焕的信,大哭,哭完之后立刻带兵回北京。
十二月二十七日,皇太极休息得差不多了,考虑到袁崇焕已经下狱,决定集中所有兵力,狂攻永定门。满桂在城下带着四万兵马,和皇太极展开了一场惨烈的战斗。
结果是满桂战死,明军伤亡惨重,但守住了城门,打退了敌人,而且让敌人损失很大。皇太极只好再次撤退,驻守在遵化附近,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
此时,崇祯为他的刚愎自用付出了代价,各地勤王的军队超过二十万,但大家都不敢随便出战。袁崇焕下狱之后,各地兵马人心涣散,大家都搞不懂这个喜怒无常的皇帝。打赢了是死,打输了也是死,只有按兵不动最安全了。
袁崇焕入狱后,关外的将士们纷纷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前大哭,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换袁崇焕出狱。孙承宗是袁崇焕的恩师,他当然不希望袁崇焕死,所以他一面安抚祖大寿放心打仗,立功后为袁崇焕赎罪,一面上书崇祯,请求从轻发落,让袁崇焕的部将赎罪。崇祯选择了沉默,怪不得有人说崇祯的领导做出了水平,确实很有水平。
有一个叫程本直的老百姓,非常钦佩袁崇焕,曾经求见他三次没见到,后来总算见到了袁崇焕,投到了他门下。袁崇焕被捕后,程本直愤愤不平,给皇帝写了一封火气很大的信,最后表示自己愿意为袁崇焕死。崇祯也是个牛脾气,你想死,我就成全你,最后把他给处决了。
主张杀掉袁崇焕的两个最强硬的人是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梁廷栋,当然朝中希望杀袁崇焕的大有人在,加上崇祯本来就对袁崇焕比较反感。所以,袁崇焕的罪名最终定了下来:谋逆。兵部尚书梁廷栋极力主张灭袁崇焕三族,后来因为余大成出面才避免了。
余大成半威吓半开导地对梁廷栋说:“袁崇焕其实并没有罪,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是金兵围城,皇上愤怒,需要发泄一下而已。跟你说吧,我在兵部做郎中,已经换了六位尚书,没有一个尚书有好下场。你现在做兵部尚书,如果有天金兵又打过来了呢?你今天灭袁崇焕三族,等于是开了一个先例,以后如果有问题,你得考虑考虑自己三族啊!”
事实证明余大成是很有预见力的,果然后来梁廷栋畏罪自杀。
梁廷栋一听,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后和温体仁商议后,决定给袁崇焕定罪为凌迟,家人充军,母亲家和妻子家的人就不牵连了。
袁崇焕是很悲剧的,刽子手还没动手,老百姓就扑过去咬他。北京的老百姓被皇太极抢掠一番,满心都是悲愤,大家认为是袁崇焕把八旗军引了过来。这就是一代英雄袁崇焕的下场。
相比“汉奸”范文程混得风生水起,简直让人感慨世道怎么就这么不公平呢!
袁崇焕被杀这件事情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军队的士气,在袁崇焕入狱后,明朝就出现了整支军队沦为流寇的事件;袁崇焕被杀后,明朝出现了整个部队向皇太极投降的事情。
其实,崇祯对杀袁崇焕也是比较犹豫的,从将袁崇焕下狱到最后将他凌迟,中间有八个多月的时间。中途,崇祯也想过把他放出来,再去守边。但最终,皇太极走后没过多久,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崇祯就动手杀袁崇焕了。一旦危机解除,袁崇焕就显得没那么棘手了,这时杀他就像杀一只菜鸟。难不成没有袁崇焕国家就不行了?崇祯不信邪。
在杀大臣这块,崇祯可以说深得老祖宗朱元璋的真传。崇祯当了十七年皇帝,换了五十个大学士(当时的大学士相当于丞相级别)、十四个兵部尚书。此外,他逼死或者杀死的督师包括袁崇焕在内有十一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兵部尚书中,革职的我们就不说,王洽被处死,梁廷栋和张凤翼服毒死,杨嗣昌自缢身亡,陈新甲被斩首,傅宗龙、张维国被关进大牢里……

第五章大凌河之战

皇太极是一个仁君,没有处死阿敏,只是把他幽禁起来。打掉阿敏集团是皇太极树立个人权威的一个开始,独裁不是一天能做到的,皇太极能够做到有步骤、有程序、有条理地掌握独裁权力,已经说明了他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得上英明。
阿敏的问题
天聪四年(1630年),皇太极有个大手笔,打掉了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