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208章

大清风云-第208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答道:“既然皇上都这样说了,臣妾能不原谅吗?”
这场风波是平息了,但咸丰再也不敢随便去储秀宫了。
失意皇帝纵横欲海
国家越乱,咸丰就越想寻欢作乐,宫里限制又太多,咸丰便想起了汉女。
本来,根据清朝祖制,汉女是不可以入宫的。但咸丰贪慕美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身边的太监了解到皇帝的嗜好后,想尽了办法,终于为咸丰弄到几个绝色女子。他们当然不能说这些是宫女,就假装说都是打更民妇。
我们不知道咸丰的金屋里藏了多少汉女,但其中有四个最艳丽的女子,分别叫牡丹春、杏花春、海棠春和陀罗春。听起来有些像艺名,这些女人确实才貌双绝,不仅长得美艳,才艺方面绝对也是可以上星光大道的。
我们先说说这个牡丹春,她是江苏人,据说在这四春中长得最妖艳。牡丹春离开家乡后经常想逃走,皇宫里确实富贵,可惜没有自由,这牡丹春可受不了,她就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自由自在地甩男人。皇帝却是没法甩的,所以她很闹心。
再说这杏花春,身份比较低微,是一个官员的奴婢。这个官员的大老婆很凶,她受不了这么个狐狸精在府里,所以想办法把她撵走,送进了宫。杏花春进宫后,还记得主人的好,为他说好话,主人得以升官。
海棠春是大同人,一个有名的戏子,在天津唱戏时跟一个男青年爱上了,进宫后整日闷闷不乐,老是想着情人。最后相思成疾,香消玉殒。
陀罗春是北京宣武门附近的一个寡妇,后来还进了尼姑庵,咸丰一次拜佛的时候看中了。郎有情而妾无意,陀罗春进宫八个月,每次咸丰想临幸她,她就长跪不起,硬是不想让咸丰得手。后来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陀罗春投水自尽。
这四春都住在风景如画的圆明园里,这四个女子中,咸丰最喜欢的是杏花春。牡丹春虽然最漂亮,但心猿意马,老是想“越狱”,碰上这种女人,男人烦还来不及,怎么会喜欢。陀罗春整天一副活死人的样子。海棠春我们就不说了,整天抹眼泪,满脑子都是以前的情人。只有杏花春最乖,毕竟是奴婢出身,懂得伺候主人。
据野史记载,咸丰后来不光荒淫无度,而且脾气非常暴躁,经常酗酒打人。他一撒酒疯,身边的宫女和太监就要遭殃。在咸丰发怒的时候,只有一个人能让她平静,这个人就是杏花春。每当这时,杏花春都会过来劝他,咸丰就搂着她说:“你真是朕的开心果啊!”因为这个原因,宫中人给杏花春取了个外号:欢喜佛。
欢喜佛这么讨人喜欢,说明她是一个懂得取悦人的女人,没那么多的脾气。不过她也有一些小缺点,据说她爱财如命。咸丰一发脾气就有人来请她,如果不给足出场费,她可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因为这个原因,杏花春得罪了不少人,她老是敲诈勒索下面,所以圆明园劫难之时,侍卫趁乱把她杀了。
关于咸丰的风流韵事还有很多,据说他后宫里藏有一个民妇曹氏,曹氏自然是个美女,最吸引咸丰的是他那不及三寸的金莲。曹氏是一个寡妇,占有一个寡妇,对以儒家治国的清朝皇帝来说简直是一种耻辱。可是一旦色迷心窍,咸丰恐怕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还有一个传闻说圆明园里藏有大量的春药,藏有春药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把春药到处乱放。像春药如此私秘的东西自然应该放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地方,咸丰却堂而皇之地摆在茶几上。有一次,咸丰召见晚清名臣丁宝桢,商量军国大事。丁宝桢早早地来到园内等候,一时闲得无聊,忽然看见茶几上有一盘干果,这丁宝桢也是嘴馋,顺手拿起几颗吃掉。
没想到吃完不久,药性便发作。丁宝桢知道自己是误吃了春药,咸丰接见他的时候,他捂着肚子,一下子扑倒在地上,说自己肚子疼,现在没法讨论军国大事。咸丰让他回家,他才灰不熘秋地逃回去。后来丁宝桢知道,这是宫廷中最烈的春药。
这些传闻是真是假不好说,俗话说的好,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从正史中我们还是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的,1855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上奏,请咸丰住在皇宫里,不要住圆明园里。王茂荫话说得很含蓄,但咸丰还是动怒了,他将王茂荫交给刑部议处。
没多久,御史薛鸣皋听说圆明园修理围墙,以为咸丰又要住进圆明园,上奏说现在逆贼还未剿灭,千万不要临幸御园,以免产生荒唐的念头,把咸丰气得不行。
说实话,这些大臣也是为咸丰好,现在国事艰难,正是需要打起精神挽救国难的时候,沉溺女色只会消融人的斗志。再说了女色本来就是一个深渊,若是自制力差,一旦沉迷其中,很难控制住自己的。咸丰不听劝,最后终于送了自己的性命,想来临死前连他自己也会后悔。
喜欢女人无可厚非,一旦过度了势必伤及生命元气,用春药虽然能兴奋一时,却掏空了自己的身体。一个皇帝如此荒纵,国家如何能治理得好。
当然,咸丰也有他自己的痛苦,刚登基的时候他未尝不是一个勤于政事的好皇帝,后来发现就算他再努力,也无法改变现实。一切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都发生了,在治国方面他屡屡受挫。所以,他只好从美酒和女人中寻找解脱。
野史作家对咸丰的评价恰到好处:“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十,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
说的一点没错,真是自戕。

第十章告别这个让人伤心的世界

休息一段时间,咸丰的精神又好起来了。精神一好,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极想寻欢作乐。避暑山庄的风景不错,咸丰忽然产生了不问世事的冲动,他还信笔写下了“且乐道人”四个字,还准备让人挂在寝宫内。皇后听了非常担心,让他千万不要这么做,让大臣知道了不好。
热河度假
咸丰曾自比崇祯,说天启当亡不亡,崇祯不当亡偏亡。事实证明,他比不上崇祯,崇祯至少比他更有责任心。
咸丰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后,一脸的阴霾。临走之前,他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奕。到了热河之后,他也顾不上处理政事了,整天发脾气。
不过,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在这里比京城舒服多了。在京城他无法轻松,到了热河后,不用处理政事,不用去管外国佬,也不用理那些长毛。只要不去想,他就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这么一想,倒也豁然开朗,反正一切政事都交给肃顺去处理,慈禧帮忙看下奏章。自己呢,乐得轻松。
休息一段时间,咸丰的精神又好起来了。精神一好,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极想寻欢作乐。避暑山庄的风景不错,咸丰忽然产生了不问世事的冲动,他还信笔写下了“且乐道人”四个字,还准备让人挂在寝宫内。皇后听了非常担心,让他千万不要这么做,让大臣知道了不好。
咸丰倒也快活,每天在行宫里听戏,有时候还自己唱。
肃顺知道咸丰想放松,也很理解他的心情,专门找了许多漂亮汉女侍奉他。
北京方面的文武百官都希望咸丰早点回来,现在洋鬼子都走了,皇上应该快回来了吧!
咸丰收到奕请他回京的奏折,召集肃顺、载垣等人商议回京之事。肃顺此时已经是咸丰身边最大的权臣了,他非常担心咸丰回京,他知道这是奕等人担心自己左右咸丰而出的计策,决定极力阻挠咸丰回京。
肃顺这么做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好不容易混到权臣这个地步,这一回京,大权可能就要落入奕等人的手中。当然,要说服咸丰必须抓住他的弱点,肃顺知道咸丰最怕的就是洋人,故意说道:“臣以为现在回京万万不可,洋人诡计多端反复无常,他们说退兵不可信。万一皇上回去,他们又打回来了呢?要知道,洋人火烧圆明园就是憎恨皇上啊!以臣愚见,不如先暂住热河行宫吧,等风声彻底过去以后,再回不迟啊!”
载垣跟肃顺一个鼻孔出气,也说道:“是啊是啊,何况现在冬天临近,皇上您龙体欠安,不能冒这个险啊!”
咸丰一听,也有道理,行宫住着多舒服,回去后又得政务缠身了,那好吧,就在这里住下了。等什么时候养好精神再回去。
于是,咸丰在奕的奏折上批复:朕经过反复思考,以为木兰秋狝这个事是遵循祖先旧制,热河和京师也不远,在热河足以驾驭形势,回京之事,各位王公大臣不准再奏。
有一点,肃顺和载垣是说对了,这时候咸丰的身体已经很差了。每隔几天就会咯血,咸丰的病很可能是肺结核。在当时,肺结核是不治之症。咸丰听人说,喝鹿血能治此病,便特地养了一群鹿,每天喝几碗。鹿血是壮阳之物,喝了鹿血对病没有益处,反而让咸丰欲望更强,结果对身体损耗更大。
咸丰身体越来越差的时候,慈禧需要批阅的奏折就越来越多。此时,慈禧的想法也非常多,她在想咸丰让她代批奏折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因为自己懂文史,比皇后文化水平高?还是因为自己是他唯一皇子的母亲?或是皇上希望用自己来牵制权臣肃顺?
不管怎样,她很珍惜这个机会,她很了解咸丰的病情,过不了一年半载,六岁的载淳就会继承大统,到时候还得靠自己这个母后指点。现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了解政务,将来或许能将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一天,慈禧在批阅奏折时,发现了恭亲王奕的奏折,恭亲王请求过来看望皇帝。慈禧意识到这个举动不寻常,开始动脑筋了,以前恭亲王是皇上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他又是肃顺的政敌。他这次来热河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看望咸丰的病情,如果不行的话他得尽早为自己作打算;一个就是劝咸丰回京。
慈禧跟奕不是同盟,也不是敌人,但她与肃顺是政敌。根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慈禧决定无论如何要让奕过来。肃顺经常在咸丰面前说慈禧专权,干预政事,慈禧对此一直怀恨在心。
要奕过来,必须先征求咸丰的意见。咸丰本来是准备把这道奏折发给军机处,慈禧拿着奏折直接找咸丰:“皇上,这道折子是六爷发过来的,您还是亲自签吧!”
咸丰脸色变得阴沉,他一向对奕心怀芥蒂,说道:“我让你发下去。”
慈禧:“六爷是您的亲兄弟,他的折子您还是亲自批吧!”
咸丰瞪了慈禧一眼:“那你先搁着。”
肃顺在这段期间也没少活动,他逮住慈禧不在咸丰身边的时候,诚惶诚恐的说道:“奴才有句话,斗胆启奏皇上。奴才这话说出来,很可能人头不保,还望皇上明鉴啊!”
看肃顺这么诚惶诚恐,咸丰很吃惊,口气亲热地说:“肃六,有什么话你就起来说吧!”
肃顺战战兢兢地起来,凑到咸丰的耳边,低声说道:“懿贵妃恃子而骄,专权独断。皇后却仁厚善良,臣担心有一天皇后可能遭遇不测啊,希望皇上为皇后作点打算。”
咸丰听了,也感到害怕,忙问:“那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肃顺顿了顿,说:“皇上身体不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只怕母后干政的事情会发生,当年汉武帝就做得很英明,希望皇上杀伐决断啊!这种事情犹豫不得。”
咸丰知道肃顺是让自己赐死慈禧,肃顺的话确实是有道理的,自己的身体这么差,随时都可能驾鹤西去。吕后专权,武曌篡位,对这些事情咸丰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像汉武帝那样直接赐死钩弋夫人,固然省事。但考虑问题还不能这么简单,咸丰对肃顺说:“朕会好好考虑,记住,今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