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62章

大清风云-第162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大家商量能不能想办法捞点油水,蔡永受提议说,我们为工部做事,为什么不从工部下手呢?
这个提议很快获得了大家的认同,衙门里固然油水很多,但要捞到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幸好宋允吉在工部担任贴写职务,熟悉其中的操作流程。大家商量好,宋允吉起草一份工部发给虞衡司的文件,然后用假冒的名字在上面盖章签字。之后,他们还买通了虞衡司的官员柴添礽,想让他盗取虞衡司的印章。
这些关节打通之后,还有最后一道难关,还必须有工部的大印。这是最困难的,他们可以买通一些小部门的官员,但总不至于也买通工部尚书吧!如果有这个钱可以买通,也不至于寻思着要捞油水。
他们几次想盗取工部的大印,都没有成功。但这些人又不甘心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打算仿制一个工部大印。接下来就是把虞衡司的文件译成满文,这事得找一个懂满文的人干,他们选择了笔帖式惠昆,惠昆这个人非常老实,经不住哄骗,便答应了。
当所有关节都打通了之后,蔡永受等人终于从国库中捞到了油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获取了一些缎匹和颜料等物品。蔡永受等人都非常高兴,他们将物品折换成银两,分完赃之后,大家都觉得实惠。
贼胆总是一步步撑大的。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月,他们决定捞取更多的油水。蔡永受、王书常勾结户部福建司经承万青,用假印从国库中领取到了更多的物品。将这些物品倒卖之后,所有参与人一同分赃。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蔡永受感到,老是这么干,估计迟早会被发现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此时,蔡永受有些心虚了,但心虚归心虚,如果说就此不干了,等于是断了财源,也不行。想来想去,蔡永受发现,冒领物品是个风险特别大的事情,冒领之后,还得变换银两,不仅麻烦,而且容易留下证据,还是直接冒领库银比较方便。
当然,要冒领库银有些手续是必须搞定的,蔡永受联系了工部贴写秦大纶和广储司贴写谢兴邦、丁风诏等人,让这些人加入自己的舞弊阵营。有了这些难兄难弟的帮助,蔡永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从广储司冒领银两七次,在颜料库和缎匹库冒领两次。
正如蔡永受之前所担心的,总是伸手,难免有天被抓。
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当王书常和谢兴邦再次将黑手伸到广储司时,被逮了个正着。广储司这天值班的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收到盖有印章的文书时发现有些异样,仔细辨认后终于确信文书是伪造的,于是,这些伸向公款的黑手全部被抓。
在严刑逼供之下,王书常把所有的情况都招了,也难怪他,细皮嫩肉如何受得了夹棍和大杖。
嘉庆拍案:奇!奇!奇!
这天,嘉庆正在看奏折,当览至这个案子的奏章时,禁不住掌击案桌,大喊:“奇!奇!奇!”
嘉庆可能是少见多怪了,他奇的是这些犯罪团伙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将黑手伸向国库,他不明白帝国的那么多官员是干吗的。皇帝们习惯了那些勒索敲诈下属的贪官,很少碰到有贪官直接将手伸向国库的。
在清朝,国家的财富无非存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户部,这个地方掌管国家税收收入,属于公款;另外一个就是内务府,这里存放的是皇家的家产。
在嘉庆看来,无论是户部还是内务府,都有很多部门,里面戒备森严程序复杂,办事手续非常严密,要想从中捞钱谈何容易。但这些人不仅做到了,而且连续三年从国库中盗取银两共计六万九千两。嘉庆气愤的是,作案时间这么长,盗取财产这么多,怎么那么多官员就没有一个提前发现呢?嘉庆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吏治之腐败。
最让嘉庆受伤的是,卷入此案的官员有四十多人,这些人助纣为虐,不但不思报国,反而做出如此卑鄙下贱的事情。嘉庆愤怒了,痛苦了,他痛骂这些官员禽兽不如,昏聩愚蠢,让刑部严加查办。
这个案子当然不难审,也容易结案,最难的是此案背后所反映的官场问题。该如何整顿治理官场呢?嘉庆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渎职的官员自然应该撤下,撤下之后换一批,时间长了还是老样子。
嘉庆让军机大臣认真调查,然后给自己呈上一本失职官员的名单。不久后,军机大臣呈上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并特地指出,工部尚书温布责任最大,因为温布任职时间最长,其本人又工作懈怠,玩忽职守,一切弊端都是从他开始。如果温布不革职的话,工部的官员们工作风气很难改变。
嘉庆细细研究名单,争取一个都不放过。
根据大清的法律,蔡永受情节最严重,他伙同王书常、吴玉伪造公章,冒取银两十余次,合计冒取银两五万两及物品折合为一万九千两。蔡永受本人分得脏银九千两,是犯罪团伙中得银最多的。所以蔡永受被判定为斩立决。
王书常每次都充当冒银先锋,假装是朝廷的办事人员,按假传圣旨罪拟定为斩监候。王还犯有私刻公印罪,也是斩监候。两罪并罚,斩监候加上斩监候结果还是斩监候。
吴玉在伪造公印上虽然是个从犯,但是根据律法,应当处以斩监候。
为了对官员起到警示作用,嘉庆还让国家六部三库等所有衙门的官员前去刑场观刑。应该说嘉庆为了整顿好吏治,挖空了心思,可惜这些官员都是老油条,处死一两个犯人是绝对吓唬不到他们的。
工部铺户蒋得明,伙同罪犯十次加入犯罪活动;谢兴邦、商曾祺都是犯罪团体的骨干人员。这些人全部处以绞监候,秋后处决。
由于涉案官员太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根据他们的情节轻重,嘉庆酌情给予相应的处罚。
接下来我们看看嘉庆是如何处罚那些渎职的官员的。
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苏楞额和工部侍郎阿明阿二人,主持工部事务,然而对于蔡永受等人的文印信屡次签发却毫无觉察,过失严重,苏楞额被革去工部尚书的职务。阿明阿七次失察,过失更重,不仅被革职,而且要发配到热河做苦工。
工部尚书德瑛六次失察,三次在伪造文印上签字,而且调查发现,德瑛一些日常工作的行文竟然让儿子代劳,革去太子少保头衔,降为工部侍郎。后来,干脆让他退休。
大学士总理户部禄康六次失察,革去太子少保头衔,降为协办大学士,任户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长麟也有失察之处,加上他本身有眼疾,但这个不能成为失察的借口,所以免去协办大学士的职位。
内务府大臣兼工部尚书英和、常福两人失察两次,降为三品顶戴,八年后复职。
内务府大臣和世泰,拔去花翎,降三级留任。
大学士兼管三库事务的费淳虽然没有直接的失察地方,但在工部和内务府任职时间相当长,所以革去官衔,降为侍郎。
工部尚书温布在工部任职最久,承担的责任也最大,工部的许多弊端都是从他开始,本应对他严厉处置,但因为他已病故,故不再议罪。
看到没有,嘉庆为了整顿吏治,连死人也揪出来特批。后人评价嘉庆庸弱守成,一点没错,虽然上面的处罚还算有力度,但执行起来嘉庆就手软了。真正判刑的时候又从宽减刑,按照嘉庆的意思是,涉案官员太多,如果真的从重惩罚,反而对工部冲击很大,而且处罚他们后,他们处于闲散状态,以后复职的话就更加懈怠。
这些理由全都是借口,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嘉庆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庸弱。这就是他不能整饬吏治的根本原因。

第七章紧锁的大门

在嘉庆时期,天朝大国虽然在不断衰落,但是心态仍旧是天朝大国。对于任何来华的使团,清廷都称之为贡臣和贡使。嘉庆虽然在世人眼里是一个庸弱的守成之主,但是对待像暹罗、朝鲜、安南、缅甸、廓尔喀和琉璃这样的小国,完全是一副君临天下、高高在上的姿态。
来自海外的威胁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跟以往任何朝代都不一样。当西方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清王朝却仍旧在封建统治的困惑中打转,嘉庆就是处于这种困惑中最典型的皇帝,他不明白吏治何以这么难整饬。他绞尽脑汁,始终没有考虑到可能是制度出了问题,他从不怀疑圣王之道。
然而,无情的现实即将告诉清王朝一个真理:圣王之道已经行不通,何况圣王是中国帝王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极少数帝王才能做到内圣外王。可是,当资本主义大潮蔓延整个世界时,即便成为一个圣王,似乎也很难拯救一个国家的命运。
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在圣王之外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制度。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清兵入关,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都比不上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李自成造反只不过是中国历朝历代农民起义中的一个例子,清兵入关也不过是暴力集团发展壮大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并无任何特别之处。而资产阶级革命却宣告着完全不同的东西——一种新的思潮、新的制度正悄然崛起。
当乾隆陶醉在十全武功中时,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工业革命。当乾嘉还在纠结于吏治腐败时,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革命;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将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对这一切,嘉庆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在嘉庆时期,天朝大国虽然在不断衰落,但是心态仍旧是天朝大国。对于任何来华的使团,清廷都称之为贡臣和贡使。嘉庆虽然在世人眼里是一个庸弱的守成之主,但是对待像暹罗、朝鲜、安南、缅甸、廓尔喀和琉璃这样的小国,完全是一副君临天下、高高在上的姿态。
在中国充当西方文化使者的最开始都是一些传教士,顺治对西方传教士采取宽容政策,康熙前期继承了顺治的政策,后来因为罗马教皇的强硬态度,康熙下令在中国取缔天主教。从康熙开始,清廷就一直禁止天主教。嘉庆继承了先辈的政策,严禁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传播。
当然,像宗教这种东西肯定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对此,嘉庆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在嘉庆年间,还是有三次查禁西洋教的高潮。对嘉庆来说,这不仅是秉承祖制,也是维护国体。嘉庆多少意识到,西洋教传播的这些东西对于自己的统治是不利的,尤其是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样的思想,很有杀伤力。
在对外贸易方面,嘉庆采取了相当保守的姿态,闭关锁国似乎不是嘉庆的错,不过是继承“祖训”而已。嘉庆绝对有权力改变政策,但他没有这么做,最主要是没有意识到“对外开放”的好处。但即使明知好处多多,如果对帝国有风险的话,相信以嘉庆的性格也不会“开放”的。
国家嘉庆一个人说了算,不开放也没办法,但嘉庆还给出了不开放的理由:“我天朝上国地大物博富有四海,难道需要跟那些弹丸小国贸易赚钱?”嘉庆的意思是,我们很富有,没必要跟洋人做生意。嘉庆还给出了一个理由:“外国佬卖的东西全靠在我们内地销售,而这些钟表呢绒等东西,又完全是可有可无的。但是我们卖给他们的茶叶和土丝却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停止贸易,他们立刻就完蛋。”所以,嘉庆的意思是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上,对这些洋人可以随意鄙视。
嘉庆这些话并不是他自己的思想,更不是他的独创,他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