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59章

大清风云-第159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主权意识是相当强的,决不允许外国舰船开进中国海域。
不过,英国提出这个问题,足以说明当时海盗情况之严重。海盗的活动,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海上贸易。
对于安南阮氏幕后支持海盗的行为,嘉庆当然是非常反感的,不过嘉庆不便公开谴责安南,甚至让下面的人不要张扬。这是从大局来考虑,国内局势很不稳定,不宜跟安南结仇。
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两广总督吉庆又上奏发现安南的海盗,请示要不要照会安南国王。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证据,但谨小慎微的嘉庆还是主张不声张,他认为不能轻易挑起国家之间的矛盾。
嘉庆五年(1800年)六月,发生了一件特别的好事,这件好事用瞎猫碰死耗子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安南有三十艘海盗船,纠合中国水澳帮、凤尾帮海盗船六七十只,在浙江沿海汇集,准备进逼台州。恰好当时海上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海盗船只覆没殆尽。一些抱着浮木,或者泅水上岸的海盗都被定海镇总兵李长庚俘虏。在这些俘虏中,有安南的四个总兵,这足以证明安南政府跟此事脱离不了关系。
这四个总兵被处以极刑,嘉庆把他们的官印归还安南国王——这一招非常厉害,看你脸往哪儿搁,看你如何解释这事。当时安南内战一触即发,安南新旧势力争权夺利呈白热化。新阮代表阮光缵为了讨好清廷,抓住六十多名海盗送往广东,这些海盗可能都是旧阮操控的,阮光缵做出这种姿态,丝毫不能改变他是海盗幕后头头的事实。
但阮光缵讨好清廷的自作聪明的做法,引来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许多海盗因此不再相信他,纷纷投降清政府,表示愿意配合清廷消灭海盗。
嘉庆七年(1802年)八月,阮福映打败了阮光缵,为了得到清廷的支持和册正,阮福映抓住海盗首领莫观扶等三人,送到广东正法。经过审讯得知,莫观扶等人本系内地盗犯,后来投靠了阮光缵,阮光缵封他们为总兵,让他们从事海上盗窃。
阮光缵政权覆灭后,海盗问题终于告一段落。新任的阮福映政权在嘉庆的软硬兼施之下,不敢再肆意妄为。
两个海上黑社会老大
嘉庆八年(1803年)以后,海盗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时期海上主要首领是蔡牵和朱。
蔡牵和朱都是海盗行业的元老级人物,在此之前,他们是货真价实的海盗,海上打劫,勒索绑票,无所不为。
蔡牵的势力庞大到什么地步呢?他已经取代了清廷水师维护海上秩序,海上商船但凡购买了蔡牵颁发的执照,就能平安无虞地到达目的地。这是官府之外另一种维护秩序的暴力,暴力集团的最终目的总是获利。
蔡牵出洋的历史非常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就在海上活动。嘉庆也很早注意到此人,在嘉庆三年(1798年)八月,他在上谕中点了蔡牵的名,把蔡牵当成江洋大盗中头号通缉人物。蔡牵和朱都是当时海盗集团的头目。蔡牵有百来艘舰艇,朱也有几十艘,舰艇中配备有新式西洋大炮,这些装备比当时清廷的水师还先进。
蔡牵和朱通过垄断海上秩序大发洋财,成为巨富后,他们有了新的目标——将巨资投入到反清活动中。这个转变对嘉庆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以前他认为这些人不过是求财,现在才发现这些人根本目的还是推翻清王朝,这些海盗的犯罪活动也由“盗”变成“逆”。
蔡牵和朱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跟内地反清会党联合,并在台湾和沿海一带攻城略地。嘉庆对此非常担心,让吉庆等人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切断海盗与内地反清会党的联系。
嘉庆七年(1802年)五月,蔡牵率领部队袭击了厦门附近的大担山和二担山炮楼,捣毁炮楼,抢走大炮。这是蔡牵第一次向清军主动出击,这次出击的目的不是攻城略地,仅仅是抢夺大炮,但也暴露出了清廷海防的废弛。事情发生后,照例是上面对下面一通责备,要求下面要加强训练、搜捕盗贼,等等。
嘉庆八年(1803年)正月,蔡牵又进攻香普沱山。水师提督李长庚匆匆赶来御敌,蔡牵兵力不足,败走而去。李长庚一路追到福建省三沙洋面,将蔡牵围住。蔡牵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突然灵机一动,利用闽浙总督玉德贪功的弱点,向玉德诈降,请求玉德不要让浙江水师把自己赶尽杀绝。玉德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让浙江水师回港。
然而,当玉德派人前去招降蔡牵时,蔡牵早已逃之夭夭。玉德被耍后,后悔莫及。
蔡牵死里逃生,不敢再心存侥幸,立即耗费巨资打造更先进、更高大、火力更勐的战舰,他打造的巨艇甚至比清廷最大的舰艇还大。总之,这一阶段,蔡牵以加强自己的海上力量为主要任务。
遭受巨大挫折后,蔡牵也意识到盟友的重要性,这次失败也促成了蔡牵和朱的结盟。蔡、朱联合后的第二年六月,首次袭击了清军。其时,温州总兵胡振声率领二十四艘运输船,装载木料送往福建造船。蔡牵和朱袭击胡振声后,玉德让胡振声全力迎敌,打贼众一个落花流水。可惜,福建水师却不支持,不知是不是被蔡牵收买了。
胡振声孤军作战,在蔡牵刚勐的火力之下,船只全部被击沉,八十一名清军包括胡振声本人全部光荣牺牲。
胜利之后,蔡牵和朱又领着水军进攻浙江水师。李长庚带领水师主动迎敌,对面是蔡、朱庞大的舰队,一百一十艘舰艇一字排开,整装待发。面对黑洞洞的炮口,李长庚并没有畏惧,亲自指挥作战。李长庚的战术是将敌舰一分为二,自己带队亲自攻击蔡牵的部队,部将则围攻朱的舰队。
最后,李长庚终于击败了蔡牵和朱。这两人败退后,产生了矛盾,蔡牵责怪朱指挥不力,朱很不服气,带着自己的队伍离开,蔡、朱首次同盟宣告破裂。
李长庚不愧是清廷水师一个出色的将领,嘉庆九年(1804年)冬,李长庚又在甲子洋击败了朱;嘉庆十年(1805年)夏,在青龙港大败蔡牵。
经过这些打击,蔡牵并没有一蹶不振。嘉庆十年(1805年)十一月,他倾巢出动,在台湾登陆,发动了起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也就是在这次进攻中,蔡牵打出了“镇海王”的旗号,换句话说,他不再满足于做一个打家劫舍的盗贼,想当王了。在台湾登陆后,蔡牵立即联络天地会等一些反清的会党,由此形成里应外合的局面,清军防不胜防。
攻克洲仔尾后,蔡牵全歼陈廷梅的部队。随后又攻入凤山,击毙清军千总苏明荣。此时,蔡牵可以说与清廷彻底决裂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对没有第三种选择。敢造反的人首先要具备的条件是不怕死,其次要有相当的领导能力,还要有非凡的胆识和谋略,否则的话,造反就是活腻了。
蔡牵多少有些胆识,考虑到现在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是清军从内陆调来的援兵,所以他命人火速砸沉港口附近的清军大船。一切安排妥当后,蔡牵带着万余人围攻台湾府外围屏障安平镇和嘉义城,这两城的清军选择死守,等待大陆方面的援兵。嘉庆接到台湾方面的急报后,立即调集重兵支持台湾。李长庚率先出动,抵达鹿耳门后,被沉船阻住,未能登陆。李长庚只好绕道登陆,蔡牵退守到洲仔尾。接着,许松年和王德禄在洲仔尾击败蔡牵,此时蔡牵陷入了困境,由于被沉船所阻,他的战舰不能出去,被困在出海口。
到了这个地步,嘉庆也不得不给李长庚施压了。嘉庆给李长庚发了一道谕旨:如果将军能一战抓捕蔡牵,公、侯、伯都不在话下,但如果让蔡牵逃走,恐怕革职审问未必打得住。这等于是逼迫李长庚下军令状,提不到蔡牵的头就提自己的头。嘉庆当然不会真的要李长庚的人头,这是领导的一个手段而已。
蔡牵这次论理是死定了,然而老天暂时还不想让他死。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海口处突然涨潮,刮起了大风,沉船被风浪掀起刮走,蔡牵感慨老天有眼,居然飘然而去。官兵们当然是紧追不舍,可惜哪里找得到蔡牵的影子。
蔡牵攻台的计划虽然失败,但是捡回了一条性命,也没有损失主力部队,真是幸运至极。
嘉庆气得直跺脚,将李长庚等人革职。台湾稳定后,闽浙总督玉德被押到京城议罪,他是这次事件所有官员中处罚最重的。事实上,嘉庆早就看玉德不顺眼了,玉德上次被忽悠,致使蔡牵逃走,他尸位素餐,将海防和水师治理得一塌煳涂。
老大之死
现在我们该说说朱的下落了,朱自从和蔡牵决裂后,有传言说他的坐船被击沉溺亡。事后,人们在广东发现了朱濆的下落。朱也是走投无路,一度想在潮州澄海县接受招抚。
当时新任的两广总督那彦成主张对海贼进行招抚,不过广东巡抚孙玉庭强烈反对,所以,朱想接受招安也不可能。
那彦成是乾隆名臣阿桂的孙子,嘉庆还是比较看重这个名臣之孙的,那彦成年轻时就担任军机大臣,随后又担任工部尚书、都统、内务府大臣等职。可惜,在做官方面,他比不上祖父阿桂,他很难容人。就任两广总督后,他就因为招抚的事情和孙玉庭闹翻了。最终,孙玉庭占上风,嘉庆将那彦成解职。
清廷的政策之所以发生转移,是因为势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国内的动乱已基本平定,此时没有必要对海贼进行招抚了,招抚要花费很多钱财,征剿的话相对还要划算一些。
征剿海贼这事还是李长庚最擅长,虽然之前有人弹劾李长庚,但嘉庆不但没有听信谗言,反而把弹劾之人治罪,李长庚因此更加卖力效命。
嘉庆十二年(1807年)春,李长庚在大星屿击败蔡牵。十一月,又在浮鹰山再败蔡牵。最后,将蔡牵逼出近海,此时蔡牵的家当只剩下三艘大船、十艘小船,而李长庚的力量是蔡牵的几十倍。一向沉稳善战的李长庚产生了轻敌情绪,由此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李长庚以为稳操胜券,亲自带兵打头阵,冲在最前面,没想到蔡牵一个炮弹发过来,击中了李长庚的船只,李长庚被弹片击中咽喉,流血不止,第二天殒命。
李长庚虽然当场倒下,但清军在势力上仍然占据优势,然而主帅重伤濒死,副将张见陞吓怕了,居然下令撤军。蔡牵这人真是命大,又侥幸逃过一劫。随后,蔡牵逃到安南港口休整。李长庚不久就咽气了,相信弥留之际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怎么就那么轻敌呢?
得知李长庚牺牲,嘉庆泪流满面地说:“朕和李长庚素未相识,因为他为国效力,朕屡次嘉奖。没想到他在大功即将告成之前就为国捐躯了,李长庚虽然牺牲了,但贼众经过他多年征剿,已是强弩之末。”嘉庆追封李长庚为三等壮烈伯,赐号“忠毅”,并在李长庚的家乡为他立祠。
然而,张见陞临阵脱逃这一节却没有受到追究,闽浙总督阿林保一向和李长庚关系不好,蓄意庇护张见陞,瞒过嘉庆。
李长庚虽然为国捐躯,但是蔡牵不能不除。随后,嘉庆任命李长庚的部将王得禄为浙江水师提督,专门负责搜捕蔡牵;钱梦虎为广东水师提督,专门收十朱。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蔡牵在安南待烦了,又乘风破浪回到福建。不过今非昔比,蔡牵旧部下王铎、王准、郭秋等人多已经投案自首,他的两个义子也被清兵捕杀,蔡牵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寻思着再和朱联手。
于是,蔡牵辗转来到浙江海域,和朱在舟山海域再度联合,可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