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34章

大清风云-第134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朋友也知道,对自己汗位威胁最大的是哥哥喇嘛达尔扎。乾隆十五年夏天,小朋友想借着打猎的机会杀掉哥哥,结果,阴谋败露,不仅没有杀掉哥哥,反而被哥哥先发制人。喇嘛达尔扎挖出弟弟的双眼,将他囚禁在阿克苏,然后顺理成章地登上汗位。
没想到,喇嘛达尔扎这个汗位也坐不安稳,虽然他是长子,但身份低,是庶出,所以很多人不服。许多台吉想谋立幼子策妄达什,被喇嘛达尔扎识破,将他们的阴谋粉碎。就这样,幼子被杀死,噶尔丹策零的三个儿子只剩下长子喇嘛达尔扎。
阿睦尔撒纳和班珠尔逃到达瓦齐那里,达瓦齐是巴图尔珲台吉的后代,大策凌敦多布的孙子,在额尔齐斯萨拉太这块地方游牧,这地方很险要,他们人口又多。最让人担忧的是,根据达瓦齐的说法,他的出身决定了他可以优先继承汗位。所以,喇嘛达尔扎对达瓦齐非常警惕。
一日不除掉达瓦齐,喇嘛达尔扎就睡不安稳。他打算派人去召达瓦齐商议事情,然后借口把他杀掉。达瓦齐也不是傻子,果断地拒绝了他。没办法,喇嘛达尔扎只好派兵擒拿达瓦齐。达瓦齐见对方赶尽杀绝,决定投靠清廷。
乾隆十六年九月二十二日,达瓦齐率领五千人往北京方向赶去。沿途不断受到追兵的袭击,达瓦齐在通哈尔垓击败了追兵,但是仍没有甩掉追兵。随后,在纳林布鲁尔河和阿尔泰山一带,又遭遇上万追兵的拦截,幸好阿尔泰山道路狭窄,达瓦齐逃了出去,跑到了哈萨克斯坦。
但是,达瓦齐的家属和部众很多都被喇嘛达尔扎抓住了。不久,喇嘛达尔扎又派出三万人马前去擒拿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达瓦齐等人又仓皇出逃,来到新疆塔城,收集部众千余人,昼夜前行,在乾隆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突围进入伊犁,居然偷袭成功,杀死喇嘛达尔扎。达瓦齐就此登上了汗位。
准噶尔注定是一个无法平静的部落,达瓦齐即位之后,并没有迎来和平。又有人说达瓦齐昏庸无能,嗜酒好杀,人心尽失。小策凌敦多布的孙子纳莫库基尔噶尔是第一个归降达瓦齐的人,但也是第一个起来反抗的。在宰桑的支持下,他带兵和达瓦齐打了起来。
内乱让准噶尔的许多台吉无所适从,杜尔伯特部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和车凌孟克商量:“现在准噶尔混乱至此,永无宁日,大家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不如永远归顺天朝吧!”
就这样,他们带着一万多人,离开自己的游牧地,归顺了清廷。
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的联盟是创建在反对共同敌人喇嘛达尔扎的基础上,当共同敌人被消灭后,两人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乾隆十八年,阿睦尔撒纳提出分割准噶尔的要求,等于是要求达瓦齐把准噶尔分一半给自己,达瓦齐当然无法忍受这种要求。此后,达瓦齐屡屡派兵攻打阿睦尔撒纳,可是连连吃败仗。第二年六月,达瓦齐倾巢而动,率领三万八千人,围攻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寡不敌众,不得不率众出逃,直奔北京,就这样,阿睦尔撒纳也投降了清朝。
常年的内战让准噶尔人民饱受创伤,生活困苦至极,乾隆冷眼旁观已久。
乾隆十八年八月,大臣舒赫德上奏,请乾隆派出使者与达瓦齐修好。乾隆听了大骂,说我泱泱天朝虽然不至于乘人之危,但也没有落到要跟一个犯上作乱的部落乞和的地步,达瓦齐本来就是旁支,居然弑主作乱,自立为台吉,大逆不道之辈,跟他们修好是玷污我们。
这年冬,三个车凌已经率领部众来到京城,乾隆一方面让人妥善安置他们,一方面对追击他们的宰桑玛姆特表示极大的愤慨,认为他强行入边,是对清军的藐视。乾隆认为,如果不狠狠地教训一下准噶尔部队,他们强大以后,气焰会更加嚣张,出入更加肆无忌惮。
乾隆十九年,乾隆决定武力征伐准噶尔,五月初四,乾隆对军机处下了一道命令:“准噶尔部落多年来,一直不安分,不是内乱,就是挑衅我们,还经常与哈萨克斯坦为难。现在是灭掉他们的最好时机,如果失去了这个机会,等他们恢复过来,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明年,兵分两路进攻伊犁。”
由此可见,皇上的话是不可信的,之前乾隆还说过堂堂天朝是不会乘人之危的,现在却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乾隆是一个对形势敏感的皇帝,他在这时候提出对准噶尔作战的决策是英明的,也是有底气的。清朝入关之后,经过顺治、康熙、雍正的经营,政治逐渐稳定,经济渐次繁荣。在顺治的时候,财政还经常出现赤字,到了康熙末年的时候,国库已经有八百万两银的盈余。到雍正的时候,已经有六千万两的余银。作战所需要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了,再加上准噶尔部落陆续有归降的人马,征讨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些人,他们熟悉地形,了解准部的作战风格,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缺。
用兵准噶尔这件事,乾隆没有让汉族大臣参与讨论,即便是满族大臣绝大多数人都不同意,只有大学士傅恒一人赞同用兵。傅恒跟乾隆的关系非同一般,是乾隆皇后的弟弟。
雍正九年清军惨败,让这些人仍然谈虎色变,不愿深入敌境。这些人的意见丝毫不能左右乾隆的想法,对乾隆来说,进攻准噶尔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乾隆十九年六月,陕甘总督永常提出“裹粮剿匪”的建议,让清军带足六个月的粮食,保证剿匪成功。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建议,却受到了乾隆的批评,乾隆说,以前岳钟琪就是这么办的,这是绿旗(汉军)遗留下来的陋习,本来就不是一个好办法,况且这次情况跟以前更不同,现在准噶尔内乱,人心不一,我们趁机攻取应当用轻骑灭掉他们,如果携带数百万斤的粮食,连照看粮食精力都不够,怎么可能攻取敌人。和蒙古交战,应当利用蒙古人的机动战术,士兵只能随身携带少量的干粮,主要的粮食从敌人那里获取。
乾隆的看法表面上有道理,但他没有考虑到从敌人那里获取粮食是无法保证的,但军队又必须要粮草,以无法保证的东西作为行军的支持显然有很大的风险。
乾隆计划在二十年秋向伊犁进军。这时,阿睦尔撒纳建议:“秋季,我军固然马肥,敌军也是如此。不如就在春天进攻,趁他们没准备好,一战擒获,不留遗患。”玛姆特也赞同这个意见,乾隆觉得有道理,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决定两路大军在二月出发。
讨伐准噶尔
乾隆十九年五月,乾隆命令军机大臣开始准备。十二月,五万大军已经纠集,整装待发。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副将军,从乌里雅苏台出发,途经阿尔泰山,与西路军会师伊犁。
乾隆二十年二月十二日,阿睦尔撒纳率领六千哨兵,从乌里雅苏台出发。八天后,班第率领三千察哈尔士兵出发。二十五日,前准噶尔将军萨喇尔率领六千哨兵从巴里坤出发,三月八日,永常率领大军出发。阿睦尔撒纳和萨喇尔都是准噶尔部落里的大人物,乾隆故意让他们做先锋,用意深远,想利用他们的号召力让更多的准噶尔人归降。之前,就有人奏请派出更多的清军,乾隆不同意,坚持要“以夷制夷”。
班第和阿睦尔撒纳在西喇托辉会合后,继续向额米尔进军。四月中旬,两路清军都到达博罗塔拉河地区。班第侦察到达瓦齐前往察卜齐雅,不等两路军会合,便率领轻骑追赶。二十七日,达瓦齐退到格登山。班第和阿睦尔撒纳、萨喇尔商议,决定两路大军同时进攻。清军还没有到达伊犁,许多准噶尔部队望风而降。清军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伊犁。
五月,阿睦尔撒纳和萨喇尔率领清军渡过伊犁河,向格登山进发。达瓦齐率领上万人,背靠山崖,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可惜,此时达瓦齐早已人心尽失,军容不整,马匹疲惫,指挥起来非常吃力。
五月十四日,清军抵达格登山。当天晚上,阿睦尔撒纳派遣勇士阿玉锡率领二十二名士兵去偷袭敌营。阿玉锡直扑达瓦齐大营,准噶尔部队突然遭袭,惊慌失措,纷纷逃窜。达瓦齐梦中惊醒,不知虚实,率领两千人一路狂奔。光是这一晚上,就有四千多人投降。
达瓦齐翻越天山一路南逃,清军一面追击,一面对沿途的人民发出檄文,要他们协助捉拿达瓦齐。达瓦齐逃到乌什后,只剩下一百名骑兵,乌什维吾尔族的首领霍集斯是达瓦齐的好友。对霍集斯来说,朋友是可以出卖的,清廷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他假装好酒好肉招待达瓦齐,等把达瓦齐灌醉后,便命人将他绑起来,献给清军。
至此,准噶尔之乱平定。
胜利后,乾隆召回远征军,留下五百士兵镇守伊犁。阿睦尔撒纳由于作战勇敢,被封为亲王,享受双倍俸禄,又称为“双亲王”。班第、萨喇尔封为一等公,永常因为筹办军需时没有遵从圣旨,故没有封赏。达瓦齐被押送北京后,乾隆不仅没有处罚他,反而封他为亲王,给予优厚的待遇。
风波再起
准噶尔是非常好战、非常有活力的一个部落,也是一个永远无法消停的部落。
乾隆很清楚,准噶尔一旦强大而统一,对清廷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对乾隆来说,治理准噶尔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分而治之。
乾隆二十一年正月,乾隆封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噶尔臧多尔济为绰罗斯汗。四个汗的地位是平等的,仿效喀尔喀部落设盟旗,盟旗由四汗共同掌管。换句话说,乾隆想要四汗互相制约,不使一方坐大。
应该说,乾隆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早已看出阿睦尔撒纳不是等闲之辈,给他双倍工资他还不满意。阿睦尔撒纳从来就没有真心归附清廷,他只不过是想借助清廷的力量消灭自己的敌人。达瓦齐被灭之后,阿睦尔撒纳的野心逐渐显现出来。
早在进攻达瓦齐的时候,阿睦尔撒纳的野心就有所显露。进军伊犁前,他奏请乾隆赏给他一个印文,以便招降辉特部。乾隆当时就感觉这个人想称霸一方。后来,到了塔本集赛之后,他居然停滞不前,在这里逗留很多天,借口查办人口,暗中将自己的人马迁移到博罗塔拉,以便占有伊犁的牲畜财物。
由于在战场中阿睦尔撒纳表现很好,骄气也一天比一天重,他变得越来越专权独断,不断玩弄手段,制造舆论想当四台吉的领袖。阿睦尔撒纳扬言:“我们跟喀尔喀不同,如果没有一个最高的领导,恐怕人心不齐,容易出乱子。”
阿睦尔撒纳非常希望乾隆能收回成命,立自己为四部总汗。乾隆当然不能同意。
早在任命阿睦尔撒纳为先锋时,乾隆就对他不放心,让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做他的副将,以便监视他。如果阿睦尔撒纳有反叛的迹象,立刻收取他的将军印。乾隆二十年六月二十八日,班第、萨喇尔、鄂容安联名上奏,认为阿睦尔撒纳不法之处甚多,可以确定他想将准噶尔据为己有。
乾隆得到这个消息后,让班第等人先发制人,趁阿睦尔撒纳不备,立即擒拿,就地正法。班第却以清兵很少为由,不敢贸然行动。
七月十日,阿睦尔撒纳启程前往热河行宫觐见乾隆。他心里打定主意,借此拖延时间,把家人转移走。根据俄国的史料记载,阿睦尔撒纳截获了乾隆给将军们的“书信”,内容无非是限制和监视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本想让乾隆同意他当准噶尔首领,看到这些信后他知道这个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