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13章

大清风云-第113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的来说,雍正朝,中泰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
像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这些国家,在雍正时期跟中国的关系怎么样呢?
应该说,自古中国跟这些国家的关系就比较友好。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清朝创建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到海外四处觅食。1511年,葡萄牙占领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州,1571年西班牙舰队占领了菲律宾的马尼拉,1619年荷兰军队占领了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
到了雍正年间,这些国家已经有了悠久的被殖民的历史,基本上断绝了跟中国的交往。在这期间,只有菲律宾南部的一个岛国苏禄国跟中国保持着交往,这个岛国在1915年被并入菲律宾。早在明朝万历时,西班牙舰队就攻打苏禄国,但由于苏禄人占据着地利,还有他们誓死保卫领土的决心,西班牙人最终败兴而归。
雍正四年,苏禄国王毋母汉未母拉律林派遣使者带着贡物到了福建,福建官员奏报后,雍正十分高兴,说:“苏禄国远在海外,越洋而来,从来没有让他们进贡,他们居然主动输诚向化,应该表扬。他们来京的路上,沿途官员要好生招待,一切待遇从厚。”
苏禄使者到京后,雍正热情地招待他们,并确定了苏禄国五年朝贡一次。雍正十一年,苏禄国国王奉表谢恩,并请求雍正帮他一个忙,国王的祖先东王于永乐年间朝贡时病逝于山东德州,东王的两个儿子在中国守墓,国王请求雍正翻修东王的坟墓,并照顾东王两个儿子的后代。
雍正一口应承,让人把东王的墓道、享亭、牌坊等翻修,并在东王的两个儿子安都禄(后代改姓安)和温哈喇(后代改姓温)的后代中各挑选一人,授予官职和俸禄。
雍正年间,中国和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这些殖民国家交往断绝,但是民间的交往却非常频繁。雍正年间,印尼雅加达的华人超过一万,待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华人超过两万,而菲律宾的华人近四万。
雍正开放海禁后,许多商人来到这些国家,与他们进行贸易,有的人甚至定居在那里。
严格限制外商
在雍正朝,外商想要来中国贸易,必须停靠在广州港口。
雍正三年,到广州的外国商船有十艘,其中英国船只有六艘,法国船只一艘,其余是南洋一些小国的船只。这些洋船带来的商品并不多,主要是一些黑铅、哔叽、胡椒、檀香、苏木等物品。当时的署理广东巡抚常贲说:“没多少货物,大半都是一些外国的银钱。”
来到广州的外国船,根据清政府的规定,一律停靠在黄埔港口。之后是严格的管理,船上的炮位由中国官员卸下来,暂且保存,离开时再发还。水手等人都要在船上等候,不得上岸,然后由海关进行征税和查货。中国与外贸无关的官员,一律不得进入外商船只。到了十一月、十二月,外商船只就必须离开。
与外商谈生意的官员又叫洋商或者官商,当时外号是“十三行”。雍正三年,广东巡抚杨文干在行商中设立行头,专门让其中的六家商行处理外贸事务,这是清政府垄断外贸的一个措施,官商勾结,不让民间商人介入。权贵资本主义在中国是有渊源的。
当政府介入并垄断外贸时,要想没有腐败简直是痴人说梦,这些负责外商的官员贪污情况非常严重。当有人说杨文干贪污时,雍正根本不信,他认为杨文干是个一心为公不避嫌怨的好官员。所以当其他人揭发杨文干时,雍正不仅不相信,还保护他。
真相出来的时候,雍正感到很意外,杨文干的贪污情况让人发指。广东海关每年额定税收是四万两银子,杨文干却以溢耗之名将多得的十一万两银子揣进自己的腰包;除此之外,对于外商带来的银两,杨文干每两要抽三分九厘,中饱私囊两万两银子;根据清政府的规定,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绸缎不准出口,杨文干却私下里允许,每匹绸缎抽银七钱,这一项得银一万两;外商船只回去之前,杨文干不管他们买了多少货,根据他们携带的银两,每两加抽一分,获银四万三千两;此外,杨文干还以孝敬皇上为名(其实是留着自己用),从外商船上挑选精巧的物品,这笔钱由洋行的中国商人支付,计约万两。
总的算下来,杨文干贪污二十万两。
杨文干这个人是雍正手下一个能干的大臣,在其他方面非常清廉,偏偏涉及外商时就贪污无障碍。雍正洞察出了他的心理:“以为外商之事无关国计民生,贪污多少,都不会有损中国百姓,这样既可以得到实惠,又能自我感觉清廉。”事实上,很多官员跟杨文干的想法很类似,在其他地方当官很清廉,到了洋行就本性大暴露。之所以有这种思想,跟他们的愚昧是有关系的,对外商盘剥,无疑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们回国之后肯定要说你坏话,这是损伤国体;其次,你这么做,以后谁还愿意跟你做生意,长此以往,没人愿意跟你交流,中国的经济必然落后。
当然,雍正也没有过分为难杨文干,仅仅是让他吐出赃银,调换工作岗位而已。
我们知道,西方列强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其实早在雍正时,就对鸦片非常警惕。那时卖到中国的鸦片还很少,但雍正已经下令严禁贩卖鸦片烟。七年,福建漳州知府李治国在陈远家中查获三十三斤的鸦片,陈远被判处充军之罪。陈远觉得自己冤枉,说他的鸦片是药用的,不是鸦片烟。巡抚刘世明交给药店鉴别后,发现确实是药用鸦片,还没有制成烟,便将陈远无罪释放,但是鸦片要没收。
刘世明本想参李治国审案不明,又怕世人误会,以为解除烟禁,所以给雍正一道密折。雍正的看法是:“李治国在此案上虽然有欠明察,但也是因为实心办事过于仓促,情有可原,不参他是对的。至于没收陈远鸦片就不对了,如果这个人确实犯法了,就应该绳之以法。如果没有犯法,那干吗还要把他的东西储存在府库里。小民们生活不容易,这些东西是他们的血本,本来就错怪了他,就更不应该夺了他们的生计。即使是想留着日后作证据,也没有必要全留着,留一些样本就行了。这虽然是小事情,但是身为封疆大臣,千万别因为事情小就无所谓。”
在对广州外商进行严格管理之外,雍正的眼光也没有放过澳门的外商。在康熙末年,禁止中国商人到南洋去贸易,结果澳门的外国人揽过这笔生意。他们不断地增加船只,扩大交易,在雍正初年已经有二十五只洋船了,澳门领土上居住着三千五百多西洋男女。
元年,通政司右通政梁文科奏请在澳门增设官兵,随时准备弹压。第二年,孔子的六十六世孙孔毓珣提出建议:“澳门现在有洋船二十五只,我们给他们限定,不能超过这个数目,船只坏了可以修,但不能再添,防止他们贸易扩大后,会有更多的西洋人过来居住。葡萄牙派来的管理者,可以自行更换,但是其他的人随船来随船去,不可以在澳门逗留。”
雍正批准了他的建议,限制了洋人的贸易活动,那些在澳门的洋人必须遵守清朝法律,还得缴纳赋税,如同侨民。
雍正与天主教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许多西方传教士开始涌入中国,一直到康熙年间,这么长的时间里,中国统治者对天主教的基本态度是:不提倡,不干涉。
但是康熙末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罗马教皇屡次派使者来华,命令中国的天主教徒不可以尊孔,不可以祭天,甚至不可以祭祖。康熙对此非常生气,说道:“看了罗马教皇这个告示,发现这些洋鬼子根本不懂中国的道德和伦理,就是和尚和道士中异端者信口雌黄也不过如此。这么嚣张,那好,从今以后西洋人就不要在中国传教了,免得他们多事。”
没想到,康熙这一纸禁令下来后,居然持续了一百二十年。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才取消这个禁令。
雍正对天主教的反感比康熙更甚,在雍正还是皇子的时候,看到康熙允许天主教传播,雍正当时就很不理解,康熙禁教之后雍正坚定地支持他。
康熙虽然下了禁教的决定,但是执行起来比较困难。禁止传教?那别人已经盖好的教堂是不是应该拆了?已有的信徒是不是应该关起来?对这些,康熙都没有作出指示。雍正继位后,浙闽总督觉罗满保上奏说,西洋人在各省盖教堂,经常暗地里传教,人心渐渐被他们蛊惑了。觉罗满保建议雍正将这些传教士都送到京城里做奴仆,或者驱逐到澳门。
雍正虽然批准了这个粗暴的建议,但是让他们执行起来时温柔点,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沿途帮着他们点。雍正这么说不代表他更善于替别人考虑,仅仅是担心教民闹事。至于,那些信仰天主教的人则勒令他们尽快改变信仰,不可继续迷误。
德国传教士戴进贤到北京后请求雍正不要将他们驱逐到澳门,雍正让礼部讨论应该怎么做。礼部回答说:“这些西洋人在中国,倒也没有做违法乱纪的事,对吏治没有什么大害。他们带来的历法和算法这些东西,对于民间毫无用处,他们宣传的东西跟圣人之道完全是两码事。愚民轻信了他们的话,终究不是好事儿。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把各省的西洋人全部安排到广州的天主教堂里,不许他们外出传教,也不许老百姓信教。”
雍正的回复是:“对西洋的这个天主教,我也没有什么深恶痛绝的地方,只是这个教派对中国的圣人之道没有什么益处。你们再考虑一下,如果确实没有害处,对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也不要过于为难他们。”
天主教之所以在中国遭禁跟罗马教皇的禁令有很大关系,如果罗马教皇不禁止中国天主教徒尊孔、祭天和祭祖,康熙可能就任其发展。所以,其根本原因还是天主教文化跟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儒家思想是中国的主导思想,虽然儒家思想并不排斥外来宗教,譬如像佛教和伊斯兰教等等,但前提是这些宗教能够跟儒家思想融合,至少没有冲突。
罗马教皇的态度非常强硬,不仅让中国的天主教徒改变风俗习惯,而且宣称那些尊孔、祭天和祭祖的中国天主教徒为异端,这种情况不要说清朝统治者,就是一般老百姓也忍受不了。
雍正初期虽然也禁教,但还不是特别严厉,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态度大变,对天主教越来越严苛。
事情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雍正最厌恶的人就是八王允祀,而储英的曾孙苏努恰恰是允祀的支持者,雍正恨屋及乌,连带苏努也恨上了。在雍正刚刚即位的时候,不方便公报私仇,所以他静候时机。苏努的第六个儿子勒什亨是正黄旗和正红旗的副都统,雍正就从他下手,于元年二月将他逮捕,理由是结党营私。勒什亨的弟弟乌尔陈为他说情,结果被打入勒什亨的同党。
雍正将勒什亨和乌尔陈一起发配到西宁,没想到发配西宁以后,勒什亨和乌尔陈居然加入了天主教。当时有个葡萄牙传教士穆敬远跟着他们来到西宁,两人都是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人,在穆敬远的说服下加入了天主教。这事后来被川陕总督年羹尧知晓,上报给雍正。
这样一来,雍正等于是握住了勒什亨和乌尔陈的把柄了,当然也让他更加厌恶天主教。雍正立刻将穆敬远召回,然后将苏努及其十三个儿子全部解职。
四年,雍正腾出手来对付允祀。阿齐那、塞思黑案件不断升级,苏努一家也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