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其他电子书 > 大清风云 >

第109章

大清风云-第109章

小说: 大清风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青海的藏人原本受制于和硕特,需要定期缴纳赋税。现在应该把这些藏人统一编户籍,设立卫所,由我们来收税。再挑选一部分藏人任命为千户、百户、巡检,他们负责帮我们收税,我们收的税最好要比他们之前交给和硕特部落的要少,以便抚慰。
六、应该安抚达赖和班禅这些人。譬如,每年赏赐五千斤茶叶给达赖,班禅两千五百斤。过去藏人和内地贸易,要两处交税,既要交给清军,又要交给达赖。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不如两地都免收税。
七、整顿青海的喇嘛寺。喇嘛寺是这次叛乱的一个重要力量,而且这些喇嘛寺特别大,多的有几千人,少的也有五六百人。这些喇嘛收钱收粮,很容易成为叛乱势力的温床。所以,最好规定每个喇嘛寺里不准超过三百人,而且不能收税,他们的衣食住行由政府解决。
八、从西宁到北川口、大通河、野马河、甘肃扁都口,这些地方应该沿途建设一些城堡和土墙,严禁蒙古人进入这里游牧。
九、在西宁这些地方应该增加驻军,以便随时弹压。
十、在藏人居住的许多地方,应该设置驻军。
十一、设立一些新的军营,相应地减少一些旧的军营人数。
十二、在西宁和甘州、凉州之间,屯田种地,将直隶、山西、河南、山东、陕西等流放的犯人押到这里干活。
十三、年羹尧从西宁撤回西安,办理川陕总督的事务,岳钟琪留兵四千,负责善后。
年羹尧还提出禁止青海十二事,雍正认为他的建议周密有效,都采纳了。平定叛乱,再加上这些善后措施,使得清政府有效地控制了青海。在康熙时期,中央政府对青海的控制还停留在间接统治的层次上。
青海平叛虽然名义上解决青海蒙古人叛乱的问题,但其实也涉及西藏问题。青海与西藏毗连,稳固了青海,有助于解决西藏问题。成功解决青海叛乱问题,固然有年羹尧、岳钟琪等人的大功,但也离不开雍正的英明决策。雍正一开始想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可惜行不通,之后便坚决主张武力,哪怕罗卜藏丹津再三请罪请求息兵,雍正都不答应。这次胜利,充分显示了雍正用人的高明,他将大权委任给年羹尧,同时又给岳钟琪充分的自主权。比如,岳钟琪曾经上奏给雍正,说军情千变万化,请求不必事事先请示年羹尧再行动。雍正批道:“朕信得过你,凡事都以持重为上。西边有年羹尧和你两位,朕可以高枕无忧了。希望你们快点成功,早点传来捷报。”
如果不是雍正充分放权,信任年羹尧和岳钟琪这样的人,平叛不可能如此顺利。
经营西藏
青海问题解决后,便是西藏的问题。
在雍正刚继位的时候,四川巡抚蔡珽上奏从西藏撤兵,根据蔡珽的说法,这样做的目的是安定八旗的人心。雍正认为这种想法极为荒唐和孟浪,用雍正的原话说就是“以皇考举行此事为非”。有意思的是,这段历史是篡改过的,雍正当时其实是赞同蔡珽的看法的,后来局势发生变化,为了体现自己的英明,雍正改写了这段历史。
实际上,在元年的时候,他已经将驻藏军队撤到四川的察木多(今西藏自治区昌都)。所以说,雍正刚继位的时候,对西藏的控制不仅没有加强,反而放宽了。
雍正初年,西藏内乱酝酿,雍正将铁手伸向西藏,加强对这个地区的控制。这一年,西藏五个噶伦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大家知道噶伦是康熙设置的官位,用来分化西藏的势力。五个噶伦又分成两派,一派以贵族康济鼐和颇罗鼐为代表的后藏势力,另一派以阿尔布巴、隆布鼐、扎尔鼐为代表的前藏势力。七世达赖的父亲索南达杰支持前藏势力,刚开始,两个派别都忙于防范准噶尔,所以彼此的矛盾掩盖了起来。
平定青海叛乱后,雍正故意提拔康济鼐,让他骑在阿尔布巴等人的头上。作为一名贵族,阿尔布巴地位比康济鼐高,实力也更强,甚至得到了七世达赖父亲的支持,雍正这么做分明是挑起他们内部矛盾。阿尔布巴公开表示:“我跟康济鼐的功绩一样,同受大清皇帝恩宠,名声和地位都一样,如果让我给别人提鞋,我可不愿意。”
雍正三年六月,驻军西藏的四川总兵周瑛奉旨回京,第二年,驻扎在西藏的礼部侍郎鄂赖也奉旨回京。结果,西藏的事情就完全交给西藏人自己处理,佛父索南达杰趁机干政。
三年十一月,雍正派遣鄂齐、班第等人再次入藏,阿尔布巴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亲自到察木多迎接。四年六月,鄂齐等人抵达拉萨后,宣布康济鼐为“总理”,阿尔布巴充当康济鼐的下手,为“协理”。鄂齐还表示雍正希望康济鼐和佛父索南达杰一同进京。
对此,阿尔布巴很不满,佛父是同情阿尔布巴的,也很不满。其时,川陕总督岳钟琪派遣参将王刚随鄂齐入藏,王刚回来后,告诉岳钟琪:“阿尔布巴等人和康济鼐见面时,虽然极为恭谨,看上去也特别和气,其实这些人私下里沆瀣一气,故意把康济鼐孤立了起来。钦差刚到西藏时,达赖的父亲看上去特别高兴,踉跄迎接,后来听说要让他和康济鼐一起赴京,马上又称病,推辞不去。很明显,阿尔布巴这些人和他们的领导康济鼐貌合神离,有叛乱的倾向。”
岳钟琪第一时间将这些情报转达给雍正,雍正担心阿尔布巴这些人在西藏闹事,更害怕他们和准噶尔勾结,雍正指示岳钟琪要做好准备。此外,雍正接受鄂齐的建议,革掉隆布鼐、扎尔鼐两人的噶伦职位,孤立阿尔布巴。
五年正月,雍正正式任命内阁学士僧格和副都统马喇为驻藏大臣,阿尔布巴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先干掉康济鼐和颇罗鼐两人,再造成西藏控制在自己手中的既成事实,迫使清政府承认。
六月十八日,阿尔布巴勾结隆布鼐等人,经过精心的策划,借口噶伦议事的机会,在大昭寺中将康济鼐一伙人杀死。不久,他们又进攻后藏的颇罗鼐。
七月二十日,雍正派出的使者来到距离拉萨只有三天路程的地方,阿尔布巴派人去迎接说:“现在七月是黑运月,此时入藏非常不吉利,你们还是八月来吧。”阿尔布巴想拖延时间,打败颇罗鼐。
后来八月来了,阿尔布巴也没有打败颇罗鼐,只好十里外跪迎钦差大臣。僧格和马喇到了后,连忙询问康济鼐被杀之事,七世达赖称这件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阿尔布巴则顾左右而言他,说颇罗鼐是个叛徒,不出几天就可以把这个人击败。
僧格等人了解到实情,立即汇报给雍正帝。雍正命令陕西、四川、云南等各路兵马做好准备,以备调遣。雍正认为,只要出兵西藏,将达赖喇嘛迁到西宁,西藏就可以永远无事。后来,他深入考虑到,如果出兵的话,万一阿尔布巴狗急跳墙,挟持达赖逃亡准噶尔,那等于是让事情进一步恶化。所以,雍正决定暂不出兵,岳钟琪不赞同这种观点,他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超出了雍正的预料之外。
岳钟琪说,阿尔布巴勾结达赖及其父亲,他们狼狈为奸,形成党派,为了自身的利益,公然杀害朝廷命官,如果这样的人都不除掉,西藏后患无穷。岳钟琪建议在春暖时节派大军入藏,同时发兵讨伐准噶尔,同时解决两个大麻烦,岳钟琪还建议先解除阿尔布巴的职务。不过,鄂尔泰并不赞同这种看法,他认为“以抚为上,剿杀次之;羁縻为上,驾驭次之”。
雍正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他既不赞同鄂尔泰的主张,又不敢按岳钟琪所说的出兵,他非常担心阿尔布巴挟持达赖潜逃准噶尔。犹豫来犹豫去,他只好让岳钟琪派人前往拉萨,告诉僧格、马喇等人不要受阿尔布巴的迷惑,要心里明白,凡事偏袒颇罗鼐一方。
十一月中旬,事情出现了转机。阿尔布巴因屡屡不能战胜颇罗鼐,居然请求清政府出兵入藏。接到这个消息,雍正喜不自禁,立即答复说来年春天就出兵入藏。没多久,准噶尔的首领策妄阿拉布坦逝世,真是天助雍正。
六年五月,清军分南北两路向西藏进发,北路由左都御史查郎阿、副都统迈柱率领八千四百人,南路由四川总兵周瑛率领四千人,两支部队同时入藏。六月十五日,周瑛接到消息,颇罗鼐已经占领了拉萨,擒拿了阿尔布巴等人,正等候清朝官员过来审理呢!
清军进入西藏后,按照雍正说的,诛杀了叛乱分子阿尔布巴等人,颇罗鼐被封为贝子,代替康济鼐,总理西藏事务,雍正还特地赏他三万两银子。
平定了阿尔布巴叛乱之后,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西藏的控制和管理。清朝一方面将西藏的政务委任于颇罗鼐一身,另一方面在西藏设立办事衙门,派遣驻藏大臣两人协助颇罗鼐管理。此外,还留了两千士兵在西藏。
派遣驻藏大臣的同时,清廷还决定将七世达赖父子移送到内地,雍正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达赖父子是作乱的根源。
青海叛乱虽然平定了,但是准噶尔那边又不安分了。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继位。噶尔丹策零扬言说要送回康熙年间掳走的拉藏汗的两个儿子,换句话说,就是要干涉西藏内政。
用兵准噶尔
前面说道,雍正二年时,岳钟琪曾经打败罗卜藏丹津。罗卜藏丹津带着两百人逃到准噶尔,被策妄阿拉布坦所收容。清政府再三索取罗卜藏丹津,策妄阿拉布坦却始终不肯交出来。一时间,清军和准噶尔在边境地带对峙起来,气氛紧急,剑拔弩张。
策妄阿拉布坦死后,他的儿子噶尔丹策零接替。雍正决定一鼓作气解决准噶尔问题,在西藏问题上,雍正习惯将西藏问题和准噶尔问题一起考虑。雍正说:“西藏和准噶尔的事情,跟安南(越南)、俄罗斯等海外国家不一样,其关系到内蒙四十八旗,还有西海蒙古、喀尔喀蒙古人的问题。准噶尔一天不安静,西藏的事情一天就办不好,西藏问题如果没有处理好,蒙古部落肯定心怀二心。这是国家社稷的大问题啊!”
在雍正看来,西藏和准噶尔关系非常密切:准噶尔安稳了,西藏这边也不会生事;准噶尔如果很不平静,那么西藏这边也会有动荡。雍正认为,之所以这样,主要是因为喇嘛教,不论准噶尔还是西藏人,都相信喇嘛教,换句话说,达赖是他们的宗教领袖。只有达赖才能控制局面,所以一旦发生混乱,各方势力都争夺达赖。
雍正决心抓住机会,趁着西藏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去世这样的好机会,出兵准噶尔。雍正让岳钟琪做好准备,兵分两路,准备讨伐准噶尔。
准噶尔是一个游牧民族,擅长骑兵,机动性很强,历来讨伐他们就很不容易。首先,清军要想跟他们作战,必须有强大的骑兵。骑兵好找,但如何保障军需是个问题。前线跟内地距离太远,又多是荒漠地带,粮食很容易受到敌人的截击。雍正最开始打算用驮马运输,但成本太大,行动不方便,很容易成为敌人的目标。
岳钟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提出车战的办法,具体思想是将运输和作战合为一体,并且通过车体作为掩护。按岳钟琪的说法,战车长五尺,宽两尺,一个人推,四个人保护,大家轮流推。一车五人,五车为一伍,五伍为一乘,四乘为一队,十队为一营。军需放在车上,驻防时,大家以车作营盘,打仗时,两队冲锋陷阵,三队紧跟着,其余五队围绕着营盘环护,堵杀冲入大营的敌军。
雍正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打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