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

第94章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第94章

小说: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懂事的少年,谁都乐意结交的。

    有了陈六应承下来,对面的地也仿佛就是丁家的了,丁石头又请了陈六到堂屋里,将她自己抽空画下来的平面格局图拿给陈六看。

    陈六一边喝茶一边打量图纸,突然问:“就三间屋?没有后院?不修茅厕?”

正文卷 第336章 消息根本瞒不住

    “不修院子,紧着地方修屋子,有多的再修个小间,有空下的边角再修茅厕,没有地方就用这边的茅厕也一样。”

    这边可是有两间茅厕的,排个队也不至于尿裤子吧。

    丁石头又将敞屋的要求还有修连接两边的长廊也都说了一遍,而且强调要很宽,要将两边敞屋全都遮住,而不是只有进门那一块。

    “行,我先帮你把地搞定,再来量一下要多少钱。”陈六放下茶杯将最后一块绿豆糕送进嘴里,边说边把图纸收了起来。

    “有劳。”丁石头连忙起身送客。

    陈六办事依然那么有效率,丁石头刚吃完饭正要洗澡,就听见丁点在院子里喊。

    “老大,陈六叔他们过来了。”

    丁石头连忙走出去,就看见陈六领着一个憨厚老头过来,后面还跟着几个老头。

    丁石头诧异地顿住脚。

    “刚量过了,田埂和路边的地沟、边角都不算,你可以和村里打声招呼,用来做基脚、台阶,地是一亩两分,十二两银子可好?”

    “地里的菜还没到摘的时候,能不能晚一些等这拨菜收了再建?顶多下个月中,不会影响建屋。”陈六开口替二伯说了话,也给了具体时间。

    “可以。我也是手头攒了两个月束修,就想多攒间屋以备明年之用,夏天能建成最好,多晾晾。”

    丁石头笑着解释,自然不完全是真话。

    万一如刘学贵说的,若外村家长有心,六月底就该有信儿了,但万一人家不来了呢?

    因此这事现在还是不要让人知道得好。

    “你买菜地是为了建塾学,明天让村长帮你去衙门办理村塾手续,朝廷鼓励开塾读书,这手续费是可免的,地也不会缴税。”

    “到时直接登了鱼鳞册,换回新地契。”陈六叮嘱丁石头,怕他不知道,还按屋地来算。

    “多谢六叔提点,我等下就去趟村长爷爷家,这钱明天付给陈爷爷可好?”丁石头朝憨厚老头笑问。

    “无妨,等村长换回新地契再说,明天我也要去一趟衙门,做屋地变更。”憨厚老头笑呵呵地解释。

    丁石头这才明白,想来这菜地与陈家的屋地或菜地是一块儿的,如今卖了一块给她,自然要将信息做变更了。

    菜地算百姓居住用地,并不跟田地那样缴税,因此卖得也便宜许多。

    但十两银子一亩,算是行价了,但人家让出了本来算在菜地面积里的田埂和地沟,已是一笔人情了。

    大家是量完了地才进来院子的,因此说完交易的事,陈六就招呼自家老头们回家去了,婉拒了丁石头邀请他们进屋喝茶的好意。

    “我得回去算成本呢,等城里活儿做完,就给你把材料都准备好,争取十天之内全部建好。”陈六离开时搁下承诺。

    “有劳六叔了。”丁石头莞尔,这陈六竟是工匠也是生意人,做事条理分明、很有效率。

    第二天早上,过来挑水的村里人就争相问起扩建村塾的事,昨晚陈家卖地的事传出,消息根本瞒不住,南城村全知道了。

    只是,这一个个竟比丁石头还激动是为何?

正文卷 第337章 开塾时的承诺

    “我外孙过完年就五岁了,我先前还担心明年启蒙可咋办呢。”

    “我外孙年前就满五岁,也是很担心,丁石明年会不会开启蒙班呀。”

    “我姨侄到是只有三岁,可我怕等他来上学时,这敞屋早就坐不下了啊。”

    “……”大家纷纷表达着自己松了一口气的喜悦感,竟然都有差不多的顾虑。

    “大家不用担心了,对面多建几间敞屋,不但能收启蒙生,以前上过几年学的娃子若是想再读书,我也可以收。”

    丁石头笑看着大家,说出连辍学已久的村童或小少年也都收,大家顿时诧异地问起束修。

    明白人都知道,读书就是学艺,从启蒙就开始带要容易一些,最怕的就是半路从师的,带着以前学的手艺、头脑,也会意见多多,不好管教。

    “第一个月一两银子,因为我要花些心思,去看看他们对以前读书还剩下多少,再量体裁衣,制定合适他们的读书计划。”

    “第二个月开始就只用五吊钱了,三五年后,他们可以不用每天来上学,每五天或十天来一次交功课就好,到那时,不用交束修。”

    “也就是再读五年,就可以免束修上学了!”大家听了一声惊呼,这种好事他们还没听说过呢。

    大家都只读了几年书就不上了,因为交不起束修啊!

    若所有塾学都有丁石这般豁达仁善,大家也能多识一些字了啊。

    还别说,自从有了九九塾学,连家里老婆子们都认识不少字、能背不少唐诗了。

    “能识得几千字,就能看懂很多书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锦绣山河,到时我只需提点他们去读哪些书,为他们解答疑惑便可。”

    “这也是我当初向村长爷爷他们保证的,五年!五年后大家若想继续在这儿读书,我就要为他们考科举操心了,若想换塾,他们也会有好基础不会落下功课。”

    “原来如此!”大家想到当初丁石开塾时的承诺,顿时恍然。

    一个启蒙的娃子在九九塾学读五年,能识得五千个字,能背许多唐诗,能懂礼仪、道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

    这已经是一个学问人了啊。

    若在江夏村塾,得十年时间吧,刘学贵就是例证。

    “好!好!我要去亲戚家打听一下,有想读书的,都可以做准备了!”一个老头兴冲冲地挑着水走了。

    “我也去,我舅侄才十二岁,辍学五年了!再读个三年也才十五岁,不大!”一个大叔也高兴地回家去了。

    “……”大家纷纷想到亲戚家中有合适的孩子,都想为他们的前程操心一把。

    但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家的娃子,因为南城村的少年们免费旁听、随时求教,丁石都是不收钱的呀。

    当然了,丁家需要人手帮忙时,大家也不含糊。现在何止少年们上山会顺便带些柴回来,就连大人上山砍柴时,也会送一捆柴过来。

    这家送一捆、那家送一捆,丁家厨房角上都快柴积如山了。

    大家走后,丁石头立刻回头喊丁点:“你赶紧去一趟陈六叔家。”

正文卷 第338章 挖掘储备资源

    “希望他还没有进城去,就说咱们要改图纸,增加屋子,可能还要建个二楼阁楼。”

    丁点一脸诧异,但还是赶紧跑去了。

    增加屋子还要建阁楼?带着弟弟刚走过来的刘学贵吓了一跳。

    “这还没有新生进来呢,怎么就要加屋子啦?”还没有新的束修,就大量支出成本,不符合丁石的经营之道呀。

    “刚才村里长辈们说的话你是没听见,我想这会成为一个好的开始。”

    丁石头笑嘻嘻地把自己刚才的想法说给刘学贵听。

    他们不是一直在担心,若江夏村塾有学童想转过来,他们收了会得罪夏家吗。

    但若他们一开始只是廉价收取早已辍学的那些半大小子们呢?

    他们不收,江夏村塾也不可能收呀,他们收了,江夏村塾只会觉得丁石很傻,这样的傻子还想学读书人开塾学?

    说不定夏家人会坐等九九塾学的笑话呢。

    扮猪吃虎,自诩混神的丁石可是用得很熟练呢。

    新教室建起来,辍学的人有机会重新读书,有人不去江夏村塾了,跑来九九塾学,目标就没那么大了。

    就算真的还是与夏家结仇,他们也可以收辍学生助大家多读书认字明理为由,抢占道德制高点,博下好名声。

    到时民意在他们这边,夏家人想出手压制他们,真的要三思而行了。

    刘学贵明白了这层用意,这才松了一口气,转眼又拧起了眉。

    “收的人多了,读书程度也不一样,不是要分出几个班了?夏家还有三个夫子,咱们人手上就忙不过来了。”

    “夏家有三个,虽说功名在身,可人家的心思肯定搁在乡试上,谁会真心教人?不过是赚束修钱而已。”

    “这事我一眼看透,只是不能说出去罢了。这也是我不参加科举的原因之一,我可以专心授业,一个就能顶三个。”

    “再说了,咱们人手多着呢,回头等我把授课计划写下来,你每天抽两个时辰出来,其余时候都可以读自己的书。”

    九九塾学的上课时间是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下午四点就放学了,天还没黑呢,所以,每天只要刘学贵的下午时间就好了。

    听了丁石头的安排,刘学贵立刻答应下来,只是认字或带着学童们在沙盘上练字,这并没难度,还巩固了他的记忆呢。

    “希望今年咱们的小兄弟都有进步,明年我就能从他们之中找助教了。”丁石头想到一直以来课外带的那帮人,不由笑了。

    她早就在想以后的出路,在挖掘储备资源了。

    虽说初衷是将那些合得来的少年们拉到自己阵营,借以巩固自己在南城村的地位、抵抗被别人算计、尤其是被一群无聊妇人找茬。

    但经过相处大家关系越来越铁,她也有心教大家更多东西,让他们在这时代里能多些谋生之路,将来过得更好。

    而且在这个过程里,已经有几个人悄悄告诉她,想在三年后去考童生试试,考不上没关系,就是想去体验一下考试的紧张感觉。

正文卷 第339章 心中的火

    丁石头一听就理解了,他们心中其实是有读书梦的,奈何家境有限只能放弃。

    如今有免费书可读,家里人也不阻拦他们过来,他们的梦想自然又燃烧起来了。

    只不过就算不要束修,读书也是要钱的,他们也不能跟小学童们那样一直在沙盘上练字吧,纸笔的消耗量,就自己去赚。

    他们现在都是上山摘木耳、野菜、山菌、山菇等物卖给秦风酒楼,但这些东西人多货不少,秦风酒楼的需求量还是有限的。

    就算现在仍在不停吃进,总有饱和的时候。

    江虎子前天来跟丁石头商量过这个问题,想去其他地方看看,说不定就出现唐风、宋风也能收货了。

    而张忠练了这么久的拉面,又跟丁石头学了刀削面,他臂力强,掌握了原理之后学着还是很快的,上回说准备去外婆村子里收购麦子,自己磨了面就进城去摆面摊。

    南城村多是种稻子的,种麦子的不多,大坎村和南坡村种的比较多。种水稻的这时候还不到收割时间,但麦子却是刚收不久。

    只不过粮商早就在快收获时到地里和农户们谈好价钱了,张忠那时还没练成手艺,可没那胆子提早定货,也定不了多少货。

    还好有他爹娘出面跟外婆家定货,定下两亩麦子产量,足够他们今年试试手了,卖不完也自己能吃。

    当然买麦子的钱,也要张忠从山货里赚回来。

    张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