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

第60章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第60章

小说: 农门痞妃:耕田,种包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丁石头强调了晚上不授课,她晚上要休息,也要读书,不然万一哪天被老秀才来踢了馆,不是很丢脸?

    因此,在少年们心中,都知道丁石头开塾会得罪老秀才是必然。

    但他们少年心性,根本不怕那教过自己几年态度并不好的老秀才,反而支持丁石头多收学童,给老秀才一个教训。

    丁石头不会将这种轻狂形露于外,但心里自然是防备的。

    今天松口扩招,主要还是看不惯老秀才的态度,决定给对方施压一点竞争的压力。

    有些人的初衷或许不是如此,但久而久之因为珍稀而被世人宠坏了,就迷失本性,忘了初衷。

    “有意者可以先来南城村,看看我们的课桌、沙盘,了解一下束修和读书制度。”

    丁石头见大家都这么捧场,也笑了起来,却不忘提醒他们。

    她有意打造一个平民学校,这间村塾只是开始,做为试点若能成功,以后有机会还能多开几家。

    一般村塾学童不多,但也会有像老秀才那边的情况,因为几个村子都往唯一的一家村塾输送学童,而造成混乱散漫的教学环境。

    看来她要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再完善一下,为以后的学校制铺路。

    虽说束修不高,但学童数量多时,请几个秀才来上课是请得起的。

    “不过你们先别高兴太早,我还得请示村长爷爷和耆老爷爷们,他们同意才行。”

    丁石头见大家答应着就要回家去,连忙又提醒了一句。

    “我们都听见了,试读是好事,我们同意。”村长乐呵呵的声音从大门口传来。

正文卷 第219章 学童的安全问题

    刚才这边热闹的声音,自然惊动了还在敞屋里喝酒没走的老头们,走进院子找小少年一问,就知道了怎么回事。

    丁石头连忙朝走来的老头们作揖,便解释了一下刚才的事情。

    “丁石不敢狂妄,又是第一次开村塾当夫子,本来也是步步计算、谨慎为之,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学童无处上学,心有愧之,就想豁出去试一试。”

    “若是大家来听了丁石的课觉得不行,可以不来,若是想来,本村外村一视同仁,但外村路远,学龄太小不敢接受。”

    “除非有大人出面接送或有本村亲戚照顾,但即使这样,丁石也要认人,以免学童走失或被拐走,这责任太大,丁石承担不起。”

    丁石头不会指责老秀才那边的问题,但将自己的计划和态度一一表明,最后还指出一个学童的安全问题。

    这么小的孩子也就是幼儿园阶段,她将自己的村塾当作幼儿园到小学过程,因而这个安全问题比学了几个字更重要。

    话,自然要在最开始时就说清楚的。

    “你说得有理,到时有外村孩子过来,我们也过来帮着认认人,知人根底再收进来,”

    村长立刻表态。有他们南城村本地人来认人,附近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是谁家的,自然都是清楚的。

    丁石头再次作揖道谢。

    她肯扩招,在大家心里都很期待,毕竟谁家亲戚里没有几个到龄的蒙童?

    若丁石头真的不比老秀才差,以后谁还会看老秀才的脸色?

    接下来丁石头就开始忙村塾的事情,因为扩招,光少年们预报的人数,就快到达十个了。

    虽不排除不来的,但同样还有没预报的人数呀,而这些外村孩子,四岁到七岁的都有。

    因此,原本想亲自掌勺的丁石头,最后还是决定将流水席交给村长安排,她直接拿了三两银子出来。

    虽然她之前做过八碗席,但按村里习俗还是准备四碗,加上酒水和米饭,三两银不多但也能办得体面。

    当然,酒席自有人采办,而席面还是在丁家厨房里办出来,谁让丁家厨房是全村最大的呢,光锅灶就有那么多了。

    早有人好奇问过丁石头,为何砌了那么多锅灶。丁石头只是含糊解释,以后家里要喂猪,有个专门的锅灶方便一点。

    平日他们人少,就用小灶还能省柴,有需要时用到大灶也方便。

    丁家这么多灶台,都算在建屋的成本里,算是陈六给足了面子,丁石头心中明白,也在宴请上回馈,算是交了个朋友。

    三月十五,来帮忙的不但在村长家的人,还有几个耆老家的人,洗菜、切菜、炒菜根本用不到丁石头。

    要用到的桌凳也有江虎子他们一众少年人们抬了来,就在堂屋、敞屋、院子里摆了起来。

    大家爱坐哪儿就坐哪儿,吃完了就走,二排接着。

    丁石头四处看大家的准备情况,忙了半天才发现自己白操心,因为这都是大家做惯的事,谁帮忙干什么活儿,都是有路数的。

正文卷 第220章 还是要读书识礼的好

    就连泡茶都有一群小姑娘,小福姐妹都差点抢不到活儿。

    不过得这个机会,也让小福姐妹和村里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们熟悉了不少。

    她们来了这么久,不是进城做工,就是在家干活,根本没有串过门子,和村里姑娘并不熟。如今一起泡茶、洗茶杯,聊着聊着就熟了。

    丁石头四处逛了逛,就发现王翠花和几个差不多年纪的小姑娘们在正屋门口张望,不由撇嘴。

    哪有客人跑人家正屋逛的?当初看新屋早就都看过了,如今摆了家俱住了人,再往屋里蹿是失礼的。

    何况满村人都知道,丁家的家长是丁石,丁石是个即将开村塾的少年。

    你几个姑娘家往人少年屋里看,像什么话!

    其实丁石头也早有防备,一早就将内室门上了锁,箱子、赵简送的两床被子都在内室呢。

    外面小厅除了炕和赵简送的炕桌,还有后来新打的一只炕柜、一张书架,加上之前打的一套桌椅,就没别的物品了。

    有眼睛都看得出来,这是丁石读书的地方,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也叫书房。

    就连村里妇人来看热闹,也不会闯进丁石头的正屋去,妇人跑人家读书人的书房干什么?

    回头让村长他们看见又得一顿训斥。

    自那天村长和耆老齐发声之后,那些妇人回家就挨了骂,还被自家儿子埋怨丢了人,之后对丁家再也不敢大意了。

    虽说书房摆了书桌、书架,但丁石头仍然没有将书籍和笔墨纸砚拿出来摆着。

    她到不怕少年们失手,就怕妇人起心思。

    不过她站在厨房屋角看着并没有出面,过了一会儿就有几个帮忙的妇人经过,对王翠花她们说了几句调侃话,很快就把那些小姑娘给羞走了。

    丁石头摇了摇头,暗叹这南城村里的风气,姑娘家大胆,妇人竟然会开未嫁小姑娘的这种玩笑,真是……

    果真还是要读书识礼的好。

    她一个流浪的孤儿都生了这样的念头,可见这样的风气有多露骨。

    只不过她在开女塾与扩招启蒙班之间选择了扩招选项,这些已经长大的姑娘就算了,教不出来的。

    或许明年,她就有机会开女塾了,前提是不收学费。

    她想这时代还是很重男轻女的,谁家会花钱供一个丫头上学?不骂赔钱货就算不错了。

    而她,也没伟大到不花钱而花大精力去教化这些人。

    教女儿是母亲的责任,如何约束一个女子,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和习惯,俗称家风、家教。

    没多久刘学华过来找丁石头,说外村想报名的人家都来人了,村长爷爷在敞屋和他们说话。

    丁石头听了立刻过去,就看见竟然有不少人。

    “丁石,我们帮你把其他村子想入塾学的人家都记下来了。”

    村长笑眯眯地看向过来的丁石头,并且将每一家的家长代表都介绍了一遍。

    丁石头礼貌地和大家打了招呼,并且迅速记忆了一遍这些人的印象,也暗中数了数,竟然有二十八人之多。

    也就意味着可能有二十八个新增学童。

    寒暄了一圈后,她走到前方作为讲台的地方,这才集中说了一下自己的试读计划。

正文卷 第221章 都冲着试读来的

    试读为期十天,本月十六日到二十六日。

    想正式入学就要在月底之前来交束修,也好事先准备沙盘、课桌椅,四月初一正式开塾。

    为了让大家了解要准备什么,丁石头让丁点和江虎子他们去搬了一套课桌椅和一只沙盘过来。

    还有她做出来给学童数数的小竹棍。

    丁石头将当初当着村长和耆老们的面说的那套教学计划大致说了一遍。

    那些家长们听得很认真,敞屋门口也聚集了许多南城村的人,他们听说过了这事,但还是第一次听丁石头说。

    但他们也是觉得这样很好才决定送孩子来启蒙的,不然一个少年人,哪里可靠了?

    丁石头说完之后发现,竟然没有家长提出疑惑,都只是跟风式的附和着很好,不由无语。

    后来还是村长站出来,将丁石头之前提出的安全问题说了一遍,并且要求不管是试读还是正式入塾,外村都必须有人接送。

    自家安排人也好,交代一同读书的人家也行,安排在南城村亲戚家照顾也可以,若孩子出了村塾被别人拐走了,村塾不担责。

    丁石头听了村长的话不由感激。

    她相信现在这些人是都冲着试读来的,她也可以尽力应对每个人的疑问,但这个安全问题却是最重要的。

    这些话由村长说出来比她说出来更具效力,若谁不满,矛盾也是南城村接着了,而不是她的村塾,不会对村塾造成多大影响。

    “夏夫子那儿都不曾这样要求过,你们南城村是不是管得太多了?”

    终于有人出头表达不满了,只因每天接送的问题,对于马上就开始农门的人家,其实很难实现。

    “请问你家娃子多大?”丁石头立刻询问。

    “上个月满四岁了,符合你们入塾要求吧。”

    表达不满的人看向丁石头,没有多失礼,但也没有多尊敬,就是正常的大叔对少年人说话的口气。

    “学龄符合,但你们不同意每天接送,也不能安排信任的人负责接送,请恕我塾学不能收。”丁石头抱拳一礼,拒绝。

    “你什么意思!我又不是不交束修!你凭什么……”那人把眼一瞪,就要争吵起来。

    “就凭我担不起这个责,贵府将子弟交给我,我就要为他们的安全负责,若他们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遇到什么,阁下是懊悔自己照顾不周?还是来塾学找在下拼命呢?”

    丁石头神情严肃地回视着那人,丝毫不惧地剖析问题。

    “各位扪心自问,若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你们的反应,是不是杀上村塾,找在下拼命?”

    “……”人群里一阵尴尬地沉默。

    “在下开塾,本村就有十五个学童,扩招外村学童也是良心所驱,想在能力之内改善各村上学难的问题。”

    “但在下不能只盯着束修,而不顾虑到学童安全问题,任何侥幸都抵不过一次意外,四岁,甚至六岁,都还只是小孩子,你们想过吗?”

    一翻话说得那些人惭愧低头,他们确实没有想过,老秀才也没有提过。

正文卷 第222章 一切开头难

    但他们村的学童都是结伴走的,有的跟着哥哥,有的确实有大人同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