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医鼎天下 >

第273章

医鼎天下-第273章

小说: 医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你告诉老妈是什么。”

疤哥也面露难色,虽然老太太是自己的亲妈,但是分别多年,在他眼里就和陌生人差不多,对这个尴尬的问题他也羞于启齿。

赵芳芳见两个大男人都不说话,有些不高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又不是外人。

“妈,我告诉你,比基尼就是泳装,比内裤还要小。”

老太太恍然大悟,怪不得秦天会发那么大的火儿,原来是这么个情况,刚才秦天赶走大导演,毁了女儿的明星梦,她是有点意见的,没想到那个大胡子竟然是想让女儿光着上电视,早知道这样她就得上去薅两个畜生几把才解气。

“我早看出来了,这两个家伙不是什么好人,要不是你爸拦着,我早把他们轰出去了。”

老赵白了她一眼,知妻莫若夫,自己这个老婆是个典型的马后炮,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早就摸清了老婆子的脾气,也懒得和她争执。

“行了,别说了,赶紧吃饭,顺便给你们讲讲咱们祖上的光荣史。”



第四百五十二章  燕南往事

秦天来了兴趣,他早就想听老赵讲讲三十六友的故事,但是被疤哥岔开了话题,又出了大胡子找演员的小插曲,一直没来得及打听,现在老赵主动要说,自然是求之不得。

秦天挨着老赵坐下,拿起酒瓶给老赵倒了满满一杯酒,双手递了过去:“老爸,喝酒。”

老赵满意的点了点头,女婿给倒酒,态度还这么恭敬,让他感觉很有面子。

老赵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入口中,好歹嚼了几下就吞了下去。

放下筷子,老赵看了秦天一眼:“小天,你知道义和团吗?”

秦天一笑,义和团红灯照都是清末著名的民间团体,是底层贫苦百姓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自发组织起来的,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杀洋鬼子,后来被胸大无脑的二 逼老婆子出卖了。

“知道,男的叫义和团,女的叫红灯照,是清朝末年的民间武装力量。”

老赵点了点头:“没错,加入义和团的各个都是好汉,你们的太爷爷赵德成就是燕南一带义和团的大师兄。”

疤哥好奇的问道:“我听说义和团各个刀枪不入,是不是我太爷爷也有这本事?”

老赵笑了:“刀枪不入只是为了吸引人加入义和团的一个噱头,世界上哪有刀枪不入的人,都是障眼法,真要有那本事会败给八国联军区区几万人吗?”

疤哥有些小失望,作为一个功夫爱好者,他知道刀枪不入实际上就是传说中的金钟罩铁布衫,要是太爷爷能刀枪不入,想必也会传下什么练功的秘法,他还想学学这不传之密呢,现在希望破灭了。

“我还以为真的有刀枪不入,没想到和轮子功的有病不用上医院一样,都是蒙人的。”

老赵白了他一眼:“怎么说话呢?告诉你,你太爷爷虽然没有达到刀枪不入的地步,但是那一身功夫也是冠绝燕南的,是咱们燕南排名第一的武术家。”

秦天撇了撇嘴,又一位武术家横空出世,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燕南第一。

“爸,我太爷爷的功夫比起莫家来谁更厉害一些?”

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赵德成和莫子平差不多是同时期的人,都在燕南混,难免有交集,秦天想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第一。

老赵思忱了片刻:“你说的是莫文轩吧?”

秦天摇了摇头,他记得很清楚,于金国说的是莫子平打擂上海滩。

“不是,那人叫莫子平。”

老赵笑了:“孩子,莫子平是莫文轩的儿子,是你太爷爷的侄子辈,吓死他也不敢和你太爷爷动手啊。”

秦天看了老赵一眼:“你是说咱家和莫家祖上还有交情?”

老赵点了点头:“莫文轩和你爷爷都是三十六友之一,而且两人交情莫逆,只是建国后他们都受到了冲击,就失去了联系。”

秦天笑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老丈人的爷爷和莫锦添的太爷平辈,算起来他比莫小言还大一辈,亏了当时疤哥没扒人家衣服,否则真不知道以后如何面对这位有世交的侄女。

“那莫文轩和我太爷比起来谁更厉害一些?”

老赵脸上露出自豪的神色:“当然是你太爷更胜一筹了,他们两个曾经切磋过多次,每次都是你太爷占尽上风。”

秦天有些不相信,按于金国的说法,莫子平曾经在上海力挫俄国大力士,功夫冠绝一时,作为这样一位高人的父亲,莫文轩竟然干不过赵德成,如果赵德成那么厉害,为什么他不去上海扬名立万儿?

“是吗?我听说莫家世代都是自然门的高手,不知道我太爷练得是什么功夫,竟然可以胜过自然门。”

老赵一笑:“孩子,要知山中事还得问山里人啊,你那都是道听途说,远没有我这第一手资料来的翔实,告诉你,莫子平确实是自然门的高手,但是他老爹却和你太爷师出同门,练的都是八极拳。”

秦天点了点头,终于搞清了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只是他心中还有一个疑问。

“爸,我太爷手下到底有多少人马?能震慑住燕南历代的主政者?”

老赵摇了摇头:“你太爷连个徒弟都没收,哪里来的人马,之所以在燕南能有那么大的面子,是因为他们三十六友里面出了一个实力派的人物叫做李金刚。”

秦天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提到李金刚,他耳边回响起一个阴柔的女声在唱玉环醉酒,声音独特,介于男女之间。

疤哥对这个妹夫非常了解,一撅屁股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疤哥白了秦天一眼:“这个李金刚可不是唱歌的,而是当年咱们燕南的土皇帝,手底下有十万大军,是响当当的燕南王。”

秦天撇了撇嘴,他懂点历史,知道当年华夏大地上有无数的军阀,什么桂系滇系奉系直系皖系,在历史上都留下过重重的一笔,手底下有十万大军,也算是一号人物了,但是他却从来没听说过。

“大哥,十万人马也不少了,不知道他是哪派的军阀?”

疤哥没有回答,看向了老赵,他所了解的这些都是网上看来的资料,并没有确切依据,而老赵是土生土长的燕南人,又是赵德成的嫡孙,老人家应该最有发言权。

老赵呵呵一笑:“李金刚没有固定的主子,张大帅来了他是奉系,蒋总统来了他就归顺中央军,鬼子来了他就当汉奸,号称鬼脸燕南王,又被称为燕州第一白眼狼,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秦天大跌眼镜,他本以为赵德成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想必和他结交的也都是好汉,没想到却是靠着这么一个有奶就是娘的主儿在燕南站稳脚跟的。

“我太爷爷怎么会和这样一个小人称兄道弟?难道他就不怕被燕南的老百姓唾骂吗?”

老赵哼了一声:“你太爷是你太爷,李金刚是李金刚,虽然同为三十六友,但是你太爷却始终看不上他,当年他当了汉奸之后,你太爷还当众抽过他二十个大嘴巴,要不是别的兄弟拦着,那小子就死在你太爷的拳下了。”

秦天笑了笑:“是吗?那李金刚手下有十万大军,我太爷却是孤身一人,李金刚就心甘情愿的当众受辱?为什么不让手下将我太爷乱枪打死?”

老赵呵呵一笑,他看出来了,秦天对自己的话不大相信,必须得给他举个真实的例子。

“孩子,蒋介 石当年还号称手下有雄兵八百万呢,但是他为什么却惧怕斧头帮的王亚樵,那是因为王亚樵神出鬼没防不胜防,你太爷搞暗杀的本事不在王亚樵之下,而且他内外兼修,一身的好武功,当年李金刚派出了手枪队去抓你太爷,三十多号人,手里端的都是清一色的德国造二十响,把你太爷围在中间,本以为能将他老人家拿下,哪知道老人家轻笑一声就跃上了房顶,随手甩出一把大钱,将三十多人都打到在地,这样的本事谁能制得住他,那李金刚实在是惹不起你太爷,这才对老人家恭恭敬敬啊。”

看到老赵唾沫星子四溅,讲述他祖上的光荣历史,秦天忍不住笑出了声,赵德成那么牛逼,自己这位老丈人却窝囊到了极点,连几个村里的小痞子都惹不起,要不是恰巧自己赶到,连自家的几间平房都保不住了。

“爸,我太爷爷一身好本领,想必也没随着他进了棺材,不知道你老人家学到了几成?”



第四百五十三章  谁说谎

老赵的脸红了,也不知道是酒精刺激的还是心里感到惭愧,总之是鲜艳无比。

“这孩子,怎么净揭短啊?你太爷是你太爷我是我,虽然有血缘关系,但是不代表我就得会武功啊,当年的努尔哈赤还横扫天下呢,怎么到了末代皇帝那里就连小小的紫禁城都保不住了?这武功又不是胎里带,得从小下功夫练,我出生的时候你太爷早过世了,你爷爷也走的早,没有人指点我,我怎么可能会功夫?”

秦天赶忙站起身又给老赵到了一杯酒递了过去,那毕竟是自己的老丈人,不能让他太没面子,刚才一时冲动,说了伤老人自尊的话,得表示一下歉意。

“爸,你误会了,其实我是想问你老人家有什么特长没有?”

老赵脸上又出现了自信的神色,呵呵一笑对秦天说:“当然有了,你老爹我可是xc县方圆几百里有名的纸篾匠,最擅长的活儿就是糊顶棚,当初我的足迹可是踏遍了xc县,提起我赵金水就没有几个不知道的。”

秦天皱了皱眉头,纸篾匠他知道,就是扎纸活儿的,按照燕州一带的风俗,老人过世后要烧车马,当然不是真的车马,而是用纸做的假车马,还有什么童男童女金山银库摇钱树招魂幡什么的,这都是封建迷信活动,老百姓认为人死后就去阴曹地府,活着的时候劳累了一辈子,到了那边该过过好日子了,这都是儿女的孝心。纸篾匠就是制造这些用品的手艺人,但是他却不知道什么是糊顶棚。

“糊顶棚是什么意思?”

老赵一笑:“呵呵,这是一门古老的手艺,现在叫吊天花板,家里的老房子都是土木结构,屋顶是茅草或者芦苇编的席子,难免有灰尘土坷垃什么的掉下来,但是村里人穷,弄不起那高端玩意,所以就需要我们糊顶棚的出马了,简单的说,就是用高粱杆做个架子,上面糊上一层纸,我干的就是这行当。”

秦天哑然失笑,老赵吹得神乎其神,他还以为是什么高端手艺,没想到是纸活儿的最低端产品,不过就是用高粱杆做个平平的骨架,上面再粘上一层纸而已,比糊车马简单多了。

秦天小时候见过车马,人家那车马人物做的栩栩如生,简直就和工艺品一般,要把纸活做到那种地步,没点真功夫根本办不到,但是糊顶棚就简单多了,秦天自忱根本不用人教,自己就能无师自通。

这么简单的手艺老赵却拿来吹嘘,让秦天有些感慨,想当年赵德成可是燕南武林第一高手,他的后代却沦落到了靠给人糊顶棚混饭吃的地步,真是黄鼠狼下耗子,一辈不如一辈。

“爸,我看这手艺很简单,人人都能干,靠这能养住家吗?”

老赵哼了一声:“怎么不能?告诉你,当年我一出去就是三两个月,身无分文,就带着一把鱼形刀,回来的时候兜里就满了,全是小票票,足够一家人全年的用度。”

秦天看了老赵一眼,自己的老丈人哪都好,就是爱吹牛逼,他干这活儿的时候,农村的生活水平很低,糊个顶棚能给多少钱,再除去花费,能剩下多少?怎么可能够一家三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