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秦帝师 >

第97章

大秦帝师-第97章

小说: 大秦帝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伍陆得意地道:“大人,这娘们够水吧?我可是跑了好大地地方才找到她哦。这娘们,真够自私的,老子要她安慰安慰一下弟兄们,她居然不肯。要不是老子的刀子利,把他的男人给阉了,她没人弄不爽,还不来呢。兄弟们,这娘们是来找弄的,有多大劲使多大劲,让她往死里爽。独乐乐哪有众乐乐好,来,兄弟们,我们一起来乐乐!”

伍长一下把女人按在地上,道:“我先上,我是伍长。”

他居然想用官架子压人,可惜的是这种好事谁会让他占先,伍陆他们齐声反驳道:“不行,你不能占先。”

伍长正要再辩,孙三竖起耳朵道:“快听,啥声音这么大?”

“没见识!当然是娘们的妙声啊!”伍长不屑地道。他的讥笑只在脸上停留了极短时间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他也听到了闷雷似的声音,一下从女人的肚子上跳起来,提着裤子骂道:“他娘的,什么声音这么 吵?没见老子正要办事嘛!狗日的,坏老子好事的天诛地灭!”

这声音太大太有威势,就连挣扎的女人也停止了尖叫。赵军一下涌出哨所,只见黑暗中黑压压一片人影正向前移动,伍长惊疑万分地道:“哪来的这么多人?难道是秦军?”

尖锐的破空声响起,一篷箭雨飞来,射进了赵军的心脏。

快死的赵军兵士保持着一点清明,他们在临死前看清了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无数的秦军向东开去!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六章 伐赵(四)

周冲骑在高头大马上看着自己一手打造的骑兵前进,不无欣慰。赵武灵王一手推动了中国骑兵的大发展,但是他那时的骑兵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周冲打造的这支带有很强后世色彩的骑兵不能同日而语,可以说周冲率领的这支骑兵其作方式、战术体系、机动模式都不是赵武灵王的骑兵所能比拟。

“到什么地方了?”周冲问道。

蒙恬策马而来,回答道:“仙人桥。”

“仙人桥?”周冲品味着问道:“这桥名怎么这么奇怪?是不是有什么典故?”

王贲随后而来,道:“周先生所言极是,是有一个典故。末将刚刚打听过了,这座仙人桥来头不小啊。”

周冲与自己麾下的蒙恬和王贲关系处得不错,笑着催道:“王将 军,你别卖关子了,快说故事吧。”

“周先生,你也太心急了吧。”王贲略一数落,接着讲故事,道:“据说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河,没有桥。这里之所以有河有桥,和一个仙人有关。有一个叫王茅的仙人隐居在前面的山上修炼,不问世事。几百年后,仙家劫数到了,上天要对他进行惩罚,王茅为了逃避劫难离开了修炼之处逃亡。

“没想到的是,他才逃到这里就给一道闪电击中了。上天知道王茅道行高深,这道闪电又大又猛。不仅击中了王茅,还把这里劈出一道深渊,从此以后,这里不能再通行。也是天无绝人之路,王茅只是受了 伤,并没有死。不久之后,他恢复了元气,来到这里发现这道深渊太深了。不利于人们出行,于是他做法把深渊变成一条河。为了方便行 人,他还在河上建了一座桥。王茅也因这一善举而飞升仙界。

“从此以后,这河就叫仙人河,这里地渡口就叫仙人渡,这桥也就叫仙人桥。”

这种神仙之事无凭无据。本不可信。不过,倒与先秦之前流传的神仙故事相符,周冲笑道:“这哪里是仙人河,明明是王茅无可奈何,不得而已而出的下策。他要是有办法,何不把深渊填上,恢复成先前的样子。”

蒙恬点头赞同道:“周先生言之有理。仙家也有无可奈何的时候,更别说凡人。事还是在人为,要想成事,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做。”

这话可谓至理名言。周冲深表赞同,道:“蒙将军说得极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可是,天下间却尽多想不劳而获的愚蠢之辈。 哎。怎么过桥了?”骑兵不等周冲吩咐,已经上了仙人桥。

这不能怪周冲,要怪就怪秦王吧,谁叫他地保密工作做得这么好,到现在为止,除了少数人知道是灭赵以外,秦军上下一致认为此战是灭魏。在周冲三人说故事忘了传令的情况下,秦军自然是不等吩咐直接过桥。准备杀奔魏国去也。

王贲大声道:“传令:不许过桥!叫他们退回来,顺着河岸东 进!”

过了这桥就到了魏国境内了。这支骑兵就成了第一支进入魏国境内的军队,是英雄部队,无上荣光之事,作为军人一辈子也不见得能遇上这种好事,没想到王贲居然下令不准过河,传令兵很是奇怪地问道: “将军,你说什么?是不准过河?”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蒙恬脸一沉,喝道:“废话,过河去干什么?魏国有金山银山吗,你这么想去?”

传令兵忙分辩道:“将军,不是这个意思,小的以为是灭魏,到了魏国边境哪有不过去的道理。”

周冲理解传令兵的心情,道:“灭哪一国是王上说了算,我们只要执行好王上地旨意就行。你去传令,让他们退回来,顺着河岸东进就是了。”

传令兵这才相信自己没有听错,应一声,自去传令。不一会儿功 夫,桥上的骑兵退回来,顺着河道东进。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来到魏国,哪有不去看看的道理。走,我们过去看看。”周冲一拍马背,走在头里。蒙恬和王贲跟在后面。过了桥,桥墩上写着“仙人桥”三字。

王贲望着前方,很是不甘地道:“前面就是魏境,我们却是过而不入,太可惜了。要是依照王贲的想法,恨不得马上杀奔大梁。”

蒙恬深有同感,道:“王将军这话可说到蒙恬心里去了,过魏境而不灭魏,这就好象猫看着活鱼入睡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他们的感受,周冲也有,笑着安慰他们道:“赵国要灭,魏国也要灭,但不是现在!只要王上在,魏国跑不了!”

这是根据历史得出的一句大实话,蒙王二人大点其头,道:“周先生说得在理!只要王上在,六国一个也跑不了!”

这就是秦王的魅力,他能使臣民相信他是无所不能的!

“仙人桥这名字取得太不好了,不符合某个人的心境,还是给改一改吧。”周冲看着桥墩上的字点评,道:“笔墨侍候。”

虎贲卫士笔墨侍候着,蒙恬和王贲抽出马刀,把仙人桥三字削掉,道:“周先生,请。”

周冲饱 浓墨,在桥墩上疾书,写完把笔扔进河里,问道:“你们说怎么样?”

王贲点评道:“周先生地笔力不凡,字写得有力道。这桥名取得 好,有人到了这里一定会长叹奈何!”

蒙恬接着往下点评道:“周先生这诗写得就更妙了,包证让赵葱吐血而亡。自古以来,只听说过管仲《黄鹄》救命的事,就没听过文章气死人地事,周先生可是开一代先河了。”

周冲谦道:“瞧你们说的,好象我是神仙似地。”

一边说着,三人回到秦境。周冲一声令下,兵士们动手,把桥给拆了。

“让赵葱在那边叹奈何吧!”周冲哈哈一笑,一拉马缰向东行去。王蒙二人跟上。

夕阳余辉下,仙人桥已不复存在,只余滚滚仙人河水。此时的河水在斜阳晚照下一片红光,不久之后,这河水就会变成真正的红色,为鲜血所染红!

第五卷 天下归一 第十六章 伐赵(五)

群山耸峙,千峰万壑,山脚只有一条小道蜿蜒其间。这种地形对于军队来说极其不利,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统帅在行经这种地形时格外小 心,因为这是死地,一旦为敌方所困,不需要厮杀,只需要滚木擂石就可以解决问题,可以说兵不血刃就能获得胜利。

要是被困在这种地形还能逃出生天的少之又少,古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要算一个。就连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屋大维都不轻易在这种地形里行军,遇到这种地形他要么绕过,要么派出军队从山顶侦察以确保安 全。

赵葱正率领赵国骑兵行经其间。这种地形对于步兵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更别说骑兵了,骑兵行走其间已经不能再骑马,只能下马步行,和步兵没什么区别。

勿庸置疑,赵葱是一员忠心耿耿的将领,但他绝对算不上一员才能卓著的将领,行经如此险地他居然没有派出哨派上山进行侦察。造成这种情况除了他的才能不足外,还和秦王有关,谁叫秦王一番表演让赵葱深信此路虽险却是履险如夷,不会受到威胁。

这就是秦王的可贵之处,他不仅能让自己人相信他是无所不能的,还能让敌人对他信之不疑。也许,正是这种不凡的魅力,才使得秦国的各个击破策略得以很好地执行,直到五国全灭,只剩齐国一个国家了。齐国才感到不对劲,进行缓慢地军事部署。

“到什么地方了?”赵葱问道。

小校回道:“回将军,到一线天了。”

赵葱点头赞道:“一线天,果是不凡。从这里望上去,就象在小缝里观天一样,只有一条线,这名字取得不错。离大梁还有多远?”

小校如实回答:“回将军,出了一线天。再走三天就可以到大梁 了。”

赵葱赞叹不已,道:“这一线天如此之险绝,我们从这里去攻打大梁,魏国人肯定想不到。不要说魏国人想不到,就是我乍听秦王说起,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现在想想。这的确是一条速战速决的妙 计,只有秦王这样英明的君主才想得到,也只有秦王这样有气魄的君主才敢执行。传我号令:全速前进,直奔大梁!”他为秦王的魅力倾倒,居然赞赏有加。

他说得一点没错,要是此役秦王是灭魏的话,大军从这条小道直奔大梁城,把大梁拿下来魏王说不定还不会相信呢。只可惜,秦王此战是灭赵,而不是灭魏。这是当时地战略所决定的。(按:朋友们不要可惜这条计策,灭魏有更加诡异。更加让人想不到的计策。)

号令传下,赵军加快速度行军。望着蜿蜒前行的大军。赵葱的眼里冒出了美妙的小星星,好象他已经活捉魏王,建立了不世功勋似地。

赵葱完全没有想到在山顶上有一双眼睛把他的一举一动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国大将魏昂。

“赵葱,你太狂妄了。”魏昂冷笑着说,右手按在身边的滚木上。

将领左军提醒魏昂道:“大人,赵军已经全部进入埋伏。可以动手了。”举起一块擂石,就要扔下去。

“放下!”魏昂喝道。

现在攻击的话。包证赵军一个也跑不了,左军哪会执行命令,争辩道:“将军,现在不打更待何时?将军,打吧!”

魏昂不为所动,道:“让他们再多活一会儿。”

左军剖析利害道:“将军,再往前面走,地势开阔,对赵军有利 啊。”

魏昂反问道:“我魏昂一生征战,连这道理还不懂吗?我会放他到开阔地上去吗?”

左军一想也是这理,有些不解地问道:“请问将军,那是为何?”

魏昂给他释疑,道:“到开阔地还需要三个时辰。他们再急行军三个时辰,不是更累吗?”

左军恍然大悟,魏昂是还要消耗赵军的体力,连称妙计,把石头放在地上,道:“还是将军高明,末将受教了。”

魏昂抬头望天,道:“再有三个时辰,天差不多黑了,正是下手的好时机。左军,你到前面去,等我举火为号,立即堵头。”

左军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道:“遵令!请将军放心,左军保证完成任务。”小跑着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