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443章

大明1937-第443章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驻地的城市、县城去寻欢作乐,而且直到周一中午才会回部队。这是个普遍现象。

“因此,在星期天发动攻击,而且是闪电般的突然攻击,处于半瘫痪状态的清军指挥系统必将难以招架。这一点,我要感谢向小强司令,使他首先提出了‘闪击战’这个概念,并且让我在要塞演习中亲身领略了威力。”

他这么一说,所有人都转脸看向小强。向小强一怔,看着淡淡微笑的唐云生,觉得他应该是善意的,便做出一副后辈的样子,挠了挠后脑勺,窘迫地笑道:

“唐公谬赞了。”

唐云生呵呵一笑,接着又说道:

“第二个原因,连日传来了一些有关广武皇帝‘世纪大演习’的情报。情报比较可靠,是关于演习长度的。现在广武将这场演习时间长度定在三个月左右,演习范围将从华北的京津塘地区开始,然后一路南下,纵跨直隶、山西、河南三省,最后重点在襄樊以北,也就是我方长江防线中段的北面。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这场演习北清已经准备了两个半月,作为演习,两个半月已经很长了。既然演习总长度在三个月,那么我们分析,它一定会在九月份开始,十一月份左右结束,不太可能拖到十月份开始。否则的话,这场演习将不得不在华北十二月、一月的天寒地冻中进行,那样演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由于是这么一个态势,那也就为我们隐藏调兵理由提供了最好的机会。我们是十月份进攻,如果北清的大演习在九月份开始的话,我们就有充足的理由在九月下旬将大量军队调到长江防线上,在我们要进攻的区域内集结。这样无论是北清还是外界,都会把这理解成为我们对北清演习的恐惧,怕北清假借演习之名行南侵之实,不得已做的防御措施。这样的话,我们突然袭击的尝试,将收到最好的效果。”

……

第177章 两个集团军群

将领们都有个共识,那就是如果要把进攻时间定在十月,那进攻日就是宜早不宜迟。这样的话,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也就是10月4号,将会是最佳选择。

“10月4号的凌晨,”唐云生说道,“一般来说凌晨都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段。我们也应该把进攻时定在4号凌晨。目前看来,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将会是最好的选择。具体是几点,这个要到邻近进攻的前几天,根据当时的天气、敌人的布防情况等因素再决定。”

众将领点点头。向小强向左右略微欠身,对唐云生说道:

“唐公,诸位大人,鉴于具体进攻时间的绝密性,我提议从今天开始直到进攻那一刻,无论我们电话、电报、还是纸面文件中,都不要出现‘10月4号’、‘凌晨三点、凌晨四点’这种字眼。我建议采用两个代号来表述这两个时间。”

唐云生点点头,看了一下众人,又看了一下张照先:

“明公觉得呢?”

张照先点头笑道:

“挺之说的这个很重要。……挺之有什么好建议吗?”

向小强又略微瞥了一圈众人,笑道:

“学生倒谈不上什么好建议……不过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国际通用的军事术语特定缩写,也就是D…日,和H…时。”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D…Day,这是英文‘行动开始预定日’的缩写,同样,H…Hour则代表‘行动开始预定时’。D…3日,就是进攻前三天。H+2时,就是进攻开始后两小时。这样既方便又保密。甚至我们都不需要知道D日是哪一天,H时是几点钟,照样可以在电报文件中使用这两个代号。”

张照先看了看众人,笑道:

“诸位有什么看法?”

向小强说这是“国际通用军事术语缩写”。

其实这只是英美军队中常用的术语缩写。最著名的一次D日,就是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不过这时候“D日”和“H时”这两个术语还比较冷僻,即使在军事界也一样。从这一点来说,保密功能倒是更好了。

在座的有几个将领觉得,我们中国人干嘛用洋人的术语。其实大明和英国交好这么多年,就是英文的军事术语,也不知“拿来”多少了。其他人倒觉得没什么。再说现在大家都知道,要塞演习之后,向小强就是两位总参谋长的“爱徒”了,只要向小强的提议没什么大问题,谁也不会反对。

“好,”张照先点头笑道,“那就这样定了。今后在进攻时间上一律使用D日、H时。”

唐云生接着说道:

“这一份是截止到今天,已经制定的作战计划。当然,这并不是最后方案,还需要在后面的一个多月里,根据各种情况作出调整。基本上是这样的——”

他来到地图架前,拉出一幅江淮到华北的全图,拿起指示杆在上面画了两个圈,说道:

“初步决定,参加对清作战的陆军共155个师,兵力为230万人。其中包括由5个装甲师和6个机械化师组成的人民卫队师,由44个摩托化步兵师和100个普通步兵师组成的陆军师。可以说,这155个师是我们大明地面部队中最精锐的部分,这一次集中起来,全部用上,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战果。

“这155个师编成两个集团军群:左路集团军群和右路集团军群。右路集团军群编有90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和25个摩托化师。左路集团军群编有65个师,其中包括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和19个摩托化师。

“从兵力配比上可以看出来,右路集团军群将是主攻的一翼。它将从长江防线的东段开始进攻,进攻正面为:西到铜陵、东到镇江一线,进攻宽度约为240公里,平均每个师担任的进攻宽度为2。6公里。左路集团军群将从长江防线的中段开始进攻,进攻正面为:西到襄樊、东到武汉一线,进攻宽度约为300公里,平均每个师担任的进攻宽度约为4。6公里。

“右路集团军群和左路集团军群中间是约200公里长的大别山。大别山也是我们长江防线的一部分,不过这里已经转为山地防线。因为大别山在我们手里,是我们防线上的重要屏障,所以左路集团军群不需要像右路那样跨过长江,而是直接从陆地上进攻过去。

“清军最的兵力主要放在三个地方,第一就是长江防线北侧,第二是京津地区,第三就是在北部,俄清边界上。我们两路集团军群的首要任务,就是在D日突破过去,然后对长江防线北侧的这一部分清军实施穿插、分割、合围,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歼灭。一旦这一步成功了,那么在江淮地区到京津地区,这上千公里的大平原上,将再没有对我们形成兵力优势的清军。

“清军增援最快的方式,就是从津浦线上用火车往南运兵。而我们的俯冲轰炸机将对津浦线进行章 中轰炸,迟滞他们的调兵速度,将铁路的运兵作用降至最低。在这段时间内,我们的右路集团军群将以最快的速度向北推进,力图在清军京津重兵增援到达之前,推进至徐州。预计将在徐州附近和清军重兵接触,展开徐州会战。这个推进距离约为280公里,预计在20天以内完成。

“右路集团军群的第一阶段任务是:跨过长江,迅速向北推进40…50公里,然后以60个师的兵力继续向北推进,其余30个师的兵力转向西进攻,和左路集团军群形成钳形攻势,合围两个集团军群之间的清军,也就是大别山防线以北的清军。

“左路集团军群的第一阶段任务是:越过陆地防线,用大约10…15天的时间向北推进150公里,其间拿下南阳、驻马店、许昌,然后在郑州、开封和洛阳一带展开会战。这也是为左路集团军群最的第二阶段任务服务——打通关中,打开进入山西和陕西的门户。”

……

第178章 渡江作战的灵魂

这次例行会议初步确定了D日为10月4号,H时为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然后又如向小强所愿,确定了人民卫队将率先攻在两路攻势的最前面,成为向北推进的两把尖刀。

总参谋部的参谋们制定的推进日程表,在向小强看来太过保守了。每天只推进十几公里,这明显还是一战时期的推进速度。当然,以一战西线的胶着战标准来看,一天推进十几公里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显然这还是参谋们预计沿途没有优势清军的情况下,预计出的推进速度。

但以向小强后世的军事常识来看,在己方拥有空中优势、高比例的摩托化部队、以集中的装甲部队为前锋的情况下,面对清军这种对手,推进速度不可能只有每天十几公里。右路攻势从南京推进到徐州,280公里根本用不了20天,很有可能5、6天就搞定。

不过,他并没有把这个惊世骇俗的数字抛出来。这样只会削弱他在统帅部里的影响力。这些头发花白的老将军、老元帅们,只会认为他这个毛头小子不适合指挥部队,而只适合去幻想。

向小强只是尽量显得持重地说道:

“唐公……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到,我军拥有空中优势、大比例摩托化部队、以及集中的装甲突袭力量的情况下,推进速度是否应该更快一些。我们现在制定计划,预计每天推进十几公里,是否有些保守了。”

唐云生转头望着张照先,目光中带有询问的意思。唐云生在这一点上倒是和向小强看法接近。在要塞演习中,唐云生对这一点印象极深。不过张照先和大多数将帅参谋的观点还是比较保守,认为每天推进十几公里已经很快了。每天推进超过二十公里,这在他们看来不是不可能,但那绝不会是平均速度,必须是打得非常顺、运气非常好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的“推进高峰”。

张照先沉吟道:

“这个……挺之说的问题,还有几个年轻参谋也提出来过。如果单看这些因素,再参考要塞演习中的经验,那么我们预计的推进速度是有些保守了。不过这次对清攻势,无论规模还是复杂程度,都是一次演习所不能比拟的。你们年轻人的意思我明白,我们拥有几乎绝对的空中优势,几十个师的摩托化部队,还有几个装甲师、机械化师,这都是快速推进的代名词。

“但你们所期待的‘快速推进’,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一切都配合的有条不紊,不出差错,这155个师、230万人必须像一架钟表一样运转精确。而这么多单位、这么多兵种的复杂配合,都是我们以前没尝试过的。也是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没尝试过的。我现在就可以说,这155个师、230万人不可能像一架钟表一样精确运转。一定会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失误、甚至泄密。而我们只能尽量去减少这种失误,却不能完全避免。

“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在突破之后,马上对北岸清军实施成功的合围歼灭。这是我们第一阶段突袭成功的关键。清军在长江防线北侧驻有100…120个较精锐的师,这还是常规状态。大家都记得去年年底清军南侵前夕,压在长江防线上的军队,一度达到了350个师。而我们参加对清作战的总兵力也不过155个师而已,从兵力上看,并没有形成绝对优势。这就对我们的突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们这次北伐的保守战略目的,就是把明清边界向北推到黄河——秦岭一线。而成功合围歼灭这100…129个师的精锐清军,这一战略目的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第一阶段的关键,就是成功合围歼灭北岸这一百多个师的清军,而不是急着向北多么快的推进。

“我们在制定计划中一定不能轻视敌人,绝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