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791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791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高炽点头道:“父皇,这人倒是有些赤子之心,不然就是个痴人。赤子之心可用,痴人却不能大用。”

    朱棣点点头,对这个回答很满意,就看向了朱瞻基。

    “这人孙儿见过,还说了几句话,他能说出这番话来,孙儿不觉得意外。”

    朱瞻基回想起和于谦的那次会面,说道:“此人固执,正直,以文山公为榜样,据说书房里有一张文山公的画像,时时自省。”

    顿时一个严肃的男子形象就出现在了朱棣父子的眼前。

    “他看事情有些……眼界狭窄,不过这不是他的问题。这人吧,感觉有能力,只是需要锤炼一番,按照兴和伯的说法,这人在国事上可以托孤!”

    “皇爷爷恕罪!”

    朱瞻基脱口而出后就后悔了,急忙跪地请罪。

    朱棣并未见怪,反而饶有兴致的道:“可以托孤?那竖子的眼光朕还是相信的,这就是说,此子只要时不时的盯着,十几年后……你倒是用得上了。”

    朱高炽赧然道:“父皇,儿臣觉得现在朝堂上的人就够了。”

    这话有些拍马屁之嫌,不过朱棣并未买账。

    “不够!远远不够!”

    朱棣在儿孙的面前不会藏私,“你们要记住了,不管朝堂上的那些重臣多可靠,多能干,可储备得有,也就是说,你们得随时做好失去他们的准备。”

    朱高炽马上想到了黄淮,还有杨溥,朱棣一旦察觉不对,马上毫不犹豫的,没有丝毫顾虑的就把他们投进了诏狱。

    但事实证明,没有了他们,朝堂上依然运转正常。

    朱棣从朱标死之后就陷入了危机和诱惑的双重矛盾之中,他曾经想过屈服,可朱允炆并未给他机会,听信了几个白痴的建议,直接削藩。

    绝望之中,他装过疯,卖过傻,结果还是无路可走。

    既然这世间不给我活路,那我便去踩出一条路来!

    于是看似毫无希望的靖难之役开始了……

    这个男人从未向命运屈服过,哪怕到现在,他依然不肯低头。

    “你们不用管,任由蹇义处置,哪怕是放到交趾去也别管,若是他自己爬不上来,那便不是能臣。”

    朱棣的处置很冷酷,并无什么保驾护航之举。

    但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什么从小就看好你,一路恩宠不断,保驾护航,等大一些就坐火箭升官。

    但凡做出这等决断的君王,不是有私情,就是白痴!

    朱瞻基有些遗憾,他觉得于谦至少能胜任御史这个职位。

    朱棣敲打道:“君王无私情,这一点你们要牢记,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君王无私情!”

    君王在公事上不能存在私情,否则就是自掘坟墓。

    有了朱棣的默许,蹇义放开了手脚,不过还是不敢太过,否则他担心得罪朱瞻基和方醒,所以一纸公文,就把于谦派去了顺天府担任一名小吏。

    “真正的小吏?”

    方醒头痛的道:“这家伙倒是合我的脾气,也合了我对吏治的看法,只是他好歹通个气啊!这一下得罪了蹇义,哎!”

    黄钟也是苦笑道:“伯爷,那于谦就是个愣头青,想到就做。”

    “想到就做是行动派,这个我赞成,不过在官员的身上我却不主张这种作风,容易犯错,坑了百姓。”

    “老爷,于谦来了。”

    方醒和黄钟面面相觑,无语。

    等于谦被带来后,他躬身道:“多谢伯爷的教诲,在下懂了,不为吏则不足以为官。”

    方醒无奈的道:“道理是对的,只是你且记住了,做事要想清楚前因后果,你自己无所谓,那就想想……罢了,这等暮气你别学,你好好的去做……”

    方醒本想说朱棣和朱瞻基都在看着他,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说了只会把这事儿弄变味。

    这等愣头青,甘愿奉献的臣子,只要是不蠢,任何君王都不会放过。

    于谦坦然道:“在下见到那对父女之后,听到了煎熬,可熬着就有盼头的话,忍不住了,于是秉承本心就去了吏部,若是蹇大人介意也无妨,人一辈子时时算计,那还活个什么劲,不如在深山找一洞穴,每日无思无虑,静看白云苍狗。”

    “原先家父并不赞同在下走宦途,只是在下眼见大明上面蒸蒸日上,下面却在煎熬,这才忍不住参加了科举。”

    解缙进来了,用力的拍打着于谦的肩膀道:“好小子!好!干得好!你且好好的去干,老夫看着德华呢,到时候他若是不肯帮忙,老夫必然不肯罢休!”

    于谦赧然道:“解先生,在下辜负了您的教导,冲动了。”

    “冲动什么?”

    解缙觉得在于谦的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兴奋的道:“知道吗,你已经进入陛下和太孙的眼里了,只要你勤勤恳恳的去干,老夫担保你以后最少是个侍郎。”

    于少保被许了个侍郎,方醒想笑,看到于谦有些惶恐的模样,他真的是想笑。

    “具体是干什么的?”

    方醒问道,于谦说道:“在下刚去了一趟顺天府,说是让回家休息三日,然后就准备下乡,去沟通地方粮长。”

    尼玛!这就是个坑啊!

    解缙的面色有些难看,而黄钟最了解地方,就唏嘘道:“这个可是不好干啊!”

    于谦纳闷道:“为何?”

    黄钟无奈的道:“到了季节你得下去和粮长一起收粮,那些农户可怜。你不收吧,上官就收拾你,你若是收了,良心不安。就这么煎熬着,直至变成一个看到再悲惨的景象也不会心动的老吏。”

 第1294章 哀民生之多艰

    感谢书友:‘horace1’的两次万赏!

    感谢书友:‘疯阅青九’的万赏!

    。。。。。。

    小吏,在上官的眼中就是夜壶,可供利用,也可以拿来背锅的夜壶。

    但这个夜壶的外快不少,所以虽然地位低下,却让人趋之若鹜。

    金陵。

    “田田,在药铺不好吗?去干小吏,爹担心……名声坏了呀!到时候孩子怎么办?”

    杨田田的气质沉稳,他看了一眼抱着儿子的妻子苗二妹,说道:“爹,现在国朝只要做得好,小吏也能上升,这是兴和伯说的,光凭着一个进士的头衔就想为官做宰,那是笑话!”

    自从杨田田去了金陵城中的严家药铺之后,杨家的条件就慢慢好了许多。这不连杨田田的妹妹都穿上新衣服了。

    “爹,我学了兴和伯的科学,还经常去书院请教,那些先生都说我的长进很大,所以这次是个机会,我只要站稳了脚跟,以后谁都无法把我赶出来。”

    “有把握吗?”

    杨大冲着花花招手,把她揽在怀里,对杨田田的媳妇苗二妹说道:“你也说说。”

    苗二妹抱着一岁的儿子,想了想,说道:“爹,这是夫君的一个机会,毕竟咱们家没有本钱去开店铺,夫君也不可能一辈子为别人做事,所以媳妇是赞同的。”

    杨大抱着小女儿,沉吟良久,最后叹道:“好吧,田田连儿子都有了,我这个当爹的也不懂那些东西,不过兴和伯他老人家说的总是对的,你去吧,把媳妇带去,孩子我和你娘带着。”

    杨大的通情达理是杨田田没有预料到的,他本以为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成功,没想到几句话就成了。

    “爹,二妹就留在家中照顾您和我娘,我在衙门里有假期就回来,苦熬几年,总能找到办法。”

    杨田田有些惶恐,跪在地上说道:“爹,我出门在外就是不孝,若是二妹还跟着走,那我还有何面目去学科学?不忠不孝之辈,没脸见人。”

    杨大脸上的皱纹更深了,说道:“你且去,等站住脚之后,你媳妇和孩子都跟着去,我跟你娘就带着花花种地,一年能有不少结余,到时候给你们送去。”

    杨田田坚定的摇头道:“爹,我若是能立足,到时候咱们家就把田地给租出去,一家子到城里去住。”

    “哎!你这孩子……”

    ……

    上元县隶属应天府,周围有孝陵,有巫山。北边是长江,东南秦淮河流过,甚至还有玄武湖,当真是得天独厚。

    这里因为水源丰富,所以商贸发达,田地不少,堪称是金陵的精华部分。

    也就是说,上元县实际上就相当于是应天府的直辖县。

    俗话说三生不幸,知县附郭,三生作恶,附邻省城。

    上元县就是这样,而且金陵比什么省城厉害多了,一套小朝廷就蹲在那里,整日百般无聊,上元县得小心点,免得被抓到错谬。

    袁杰对上元县知县的职位很不满意,他宁可到下面去担任一个中县的县令,也不乐意留在这里。

    “今年的秋税不容乐观呐!”

    袁杰唏嘘着,县丞张迈苦笑道:“大人,上元县最多的就是权贵,陛下一迁都,他们的田地谁敢去收秋税?”

    袁杰无奈的道:“本官也给应天府说了,可他们才不会理睬咱们的难处,只知道要秋税,算了,派人下去催催,做个样子也好。”

    张迈点头,出去交代,等回来时就笑道:“新来的一个小吏被人给蒙了,带着两个衙役下去收税。”

    袁杰也笑了,说道:“罢了,给个教训也是好事,让县衙的上下人等看看本官的难处,免得到时候上官呵斥,他们还以为是本官无能。”

    那位新来的小吏就这样带着两个衙役出发了,一路到了那一片良田的边上。

    “大人,这里都是勋戚们的田地。”

    两衙役不怀好意的看着杨田田,其中一个鼓动道:“大人,这一片的秋税都没交,若是能拿下来,大人您最少能连升三级。”

    杨田田看着一眼看不到边的良田,笑道:“二位大哥这是要坑我呢?若是我真去收,别说官升三级,那得下三层地狱吧。”

    二人看到忽悠不了杨田田,就相对一视,其中一人笑道:“大人,这一片良田的主人都跟着陛下去了北平,只是那些管事却越发的跋扈了,袁大人在他们的面前都没座位。”

    勋戚跋扈,这个是国朝的老大难问题。

    杨田田并不认为自己有为民请命的能力,所以他看了看,然后就带着人去了乡间。

    金陵其实算是一块宝地,所以历朝历代对此都很重视。

    “大人,这是小桥村,村里有三户人家没交齐秋税。”

    眼前是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房屋看着破破烂烂的。村头有两个孩童在爬树玩耍,看到杨田田三人,吓得赶紧下树。

    “慢些!”

    杨田田的喊声反而让孩子更慌了,一个孩子手一滑,就从树干上摔下来。他连屁/股都不敢拍,一瘸一拐的就往村里跑。

    等到了村里后,杨田田发现家家户户都关着门,外面一个人都没有,连只鸡都没有。

    想起自己家所在的村子收秋税的情景,杨田田郁闷的道:“都怕了呀!”

    “大人,这些……都是刁民!”

    刁尼玛!

    杨田田自家就是种地的,对收税的那些门道清楚的很。

    三人到了一户人家的外面,一个衙役喊道:“田老大!开门,收秋税了!”

    里面没人应声,另一个衙役上去就是一脚,然后单脚在地上转圈,疼的不行。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