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66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66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主。

    方醒看到朱瞻基在瞅着自己,就笑道:“怎么,不相信?”

    “嘭嘭嘭!”

    外面的鞭炮声很吵,方醒干脆让贾全过来,交代道:“你站远一点,盯着这间屋子,不许人靠近。”

    等方醒和朱瞻基进去,还把门给关上后,贾全的脑海中飘出了一幅画面,然后打了个冷战后,赶紧跑出了几十米远。

 第112章 出了一个大题目

    屋子里,方醒一脸豁出去的表情。

    “自前宋以来,文人治国已经成了习惯,这个你不能否认吧?”

    方醒先抛出一个问题,朱瞻基点头道:“确实,前宋甚至是真正的与士大夫共天下。”

    “那后来发生了什么?”

    方醒淡淡的问道,这个问题不用回答。

    有宋一朝,士大夫们叫喊着共天下,可最终葬送了大宋天下的也是他们。

    “而到了蒙元,那些汉人官员可敢叫嚷着共天下?在官位的诱惑之下,这些文人很快就得意洋洋的跟上了蒙元老爷,哪怕是当个奴才也行啊!”

    听到方醒又在讥讽那些文人,朱瞻基只得是不自在的听着。

    “可到了蒙元灭亡的时候,不是还有些人沾沾自喜的说些什么,看吧,你们蒙元不重用文官,果然是败了吧!”

    朱瞻基倒是有了些兴趣,就问道:“那本朝呢?”

    方醒大胆的说道:“本朝我看还比不上前宋!”

    这话朱瞻基可就不赞同了,他辩驳道:“德华兄,本朝的吏治可是比前宋强多了。而且那些文官也服服帖帖的,怎么会重蹈前宋的覆辙呢?”

    方醒哈哈一笑道:“那是因为太祖高皇帝杀的贪官杀多了,把他们杀怕了,所以就惠及到了现在。”

    “泰顺,相信我,以后的大明读书人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就算是皇帝也无法跟他们相争的团体。”

    朱瞻基有些震动,听着方醒继续说道:

    “当这个利益集团成型之后,大明的沉沦就已经被注定了,绝无翻身的希望!”

    方醒的态度是如此的坚决,以至于他出去后,朱瞻基还在思索着后面话。

    “……大明有三害,一是抱成一团的读书人,他们会一点点的腐蚀掉大明的肌体;二是被君王纵容的太监,他们不是读书人的对手,大多贪鄙,当不得君王的代言人……”

    看着方醒的背影,朱瞻基想起了第三。

    “第三就是军人的地位低下,甚至比前宋还要低下,文官视之如贱民,最后军心全无,以将领为尊,几乎和私军无异……”

    “你去查一下在前朝的兴衰中,看看那些文官系统是怎么转变的,还有军队是怎么退化的,一样样的查,然后从中试试找出规律。”

    有些话方醒不敢说,所以就让朱瞻基自己去寻找答案,然后再反思,并寻找解决之道。

    看着眼前这些被鞭炮炸也不乱的军士们,方醒叹道:“路漫漫啊!”

    ……

    意外回到京城的朱瞻基只是拜见了父母,然后就一头扎进了皇家那浩瀚的典籍中去,好几天让太子夫妇也是搞不清他在干嘛。

    太子妃干脆就带着婉婉去找他,结果就看到了一个全神贯注看书的皇太孙。

    “瞻基,你这是在干嘛?”

    太子妃的心中觉得有些古怪,被勒令闭门看书的汉王放出来了,可自家的儿子反而陷进了故纸堆中。

    朱瞻基在书本中抬头道:“母亲,德华兄给了我一个有趣的题目,我正在找答案呢!”

    婉婉听到了就嘟嘴道:“大哥,方醒是我的。”

    作为妹妹总是有特权,还不用称呼什么皇兄。

    朱瞻基一愣,然后就和太子妃一起大笑起来。

    太子妃低头摸着婉婉那软软的头顶,笑道:“好,方先生是你的。”

    而远在北平的朱棣也接到了京城的情报和朱瞻基的信件。

    “想回来了?哈哈哈哈!”

    朱棣突然大笑起来,然后挥舞着手中的信纸笑道:“皇太孙才到京城,马上又想回来了。”

    边上的杨荣也是笑道:“皇太孙殿下这是想念陛下了吧,早知道就不该回去,难道跟在陛下的身边还不能习武事吗?”

    朱棣闻言就更高兴了,主动为朱瞻基解释道:“瞻基这是第一次能做主,哪会耐得住。”

    “殿下看来还需要陛下的教导啊!”

    杨荣笑道,果然引起了朱棣的得意之情。

    “瞻基从小就跟着我,弓马娴熟,不知道那位方醒可能让他满意。”

    杨荣善于断事,而且军谋也深得朱棣的信任,所以闻言他就说道:“陛下,这个方醒臣倒是听说过,也算是一个年轻俊杰,只是用来练兵的话,臣也无话可说。”

    朱棣看了看锦衣卫送来的情报,咦了一声后,把情报递给了杨荣。

    “你看看。”

    杨荣一目十行的看完后,沉思片刻,面露讶色的道:“这个方醒倒是出乎了臣的预料,没想到他倒是有些军略,知道先练军纪与阵型。”

    朱棣也是有些惊讶,他没想到方醒一个读书人,居然会敢和兵部闹翻,而且还把兵练的有声有色的。

    “兵之一道,不过是敢字为先,方醒倒是得了些精髓,也不知道是不是误打误撞。”

    朱棣这等猛人当然知道练兵之道,所以才会一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方醒的要诀。

    ……

    “要勇敢无畏!不管前方是刀枪,还是马蹄,当军令一下,你们也得给我冲上去!”

    方醒站在队列的前面,看着十个百人队都整整齐齐的站着后,他说道:“到了战场上,一旦前队退缩,后队即可斩之!后队退缩,督战队斩之!”

    “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唯有勇者才能活到最后,并获得功勋,获得财富!而胆怯者不是死在敌人和督战队的刀枪下,也会死在逃亡的路上。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做勇者!”

    方醒的话在练兵场上回响着。一手是肥猪肉,一手是砍刀,让这些军士们知道了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朱瞻基面容憔悴的出现了,不过眼睛很亮。

    “开始操练!”

    方醒退后几步,把地方让给辛老七,然后就迎上了朱瞻基。

    看到朱瞻基的模样,方醒不禁取笑道:“我说你这是怎么了?不会是被太子殿下给暴打了一顿吧?”

    朱瞻基没有笑,只是和方醒一起并肩走在边上。

    “德华兄,小弟这几日大致看了一下前朝的吏治和军队,结果发现问题都是出在中后期。甚至还有皇帝昏庸无道,导致国家混乱……”

    方醒含笑听着,等他说完后,才满意的说道:“不错,不过还得继续寻找规律,并审视每一个阶层在这个治乱循环中起到的作用。”

    朱瞻基闻言又想回去,方醒一见急忙说道:“这事急不来,得要慢慢的。你不但要在故纸堆中寻找,而且还得对照我大明目前的情况,以及当时和眼下在经济和农业上的得失,两者相结合,你才会找到那个规律。”

 第113章 百人齐射,麻烦上身。

    “铛铛铛!”

    火枪的打造速度不慢,特别是方醒把工序切割开,让木匠来完成后续的安装后,仓库里已经堆了三百多支火枪。

    方醒看到成绩喜人,于是大手一挥,当天就杀了一头大肥猪。

    今天的军营很是火热,到了午饭时间,闻着大白菜煮猪肉的味道,所有人都不淡定了。

    方醒没有去掺和,带着朱瞻基去了方家庄。

    婉婉小郡主正在门口和大妞研究蚂蚁洞,看到两人后,就欢呼一声扑了过来。

    “婉婉,找到蚁后没有?”

    方醒给婉婉提供了一个新玩法,寻找蚁后。

    婉婉的小脸蛋上都沾上了尘土,她沮丧的摇头道:“没有。”

    “那就继续努力。”

    朱瞻基看到婉婉后,整个人都阴郁了许多。

    “别胡思乱想了,小孩子嘛,以后多教教,顺便绝了他的那个心思就成了。”

    朱瞻墉还在读书,每日的时间都被课程填满了。听说连国子监的学生都夸他有贤王之姿。

    朱瞻基回来就没有去见过这个弟弟,现在看到妹妹后,心中的那股子怒火又涌了上来。

    “德华兄,你不知道,生在帝王之家的孩子就没一个是简单的。”

    争权夺利呗!

    方醒对着迎来的学生们点点头,然后开课了。

    对于朱瞻基这个未曾谋面的‘师兄’,大家都有些惊喜交加,连在上课时都不时的去偷看一眼。

    这可是皇太孙哎!

    我居然跟皇太孙一起上课,这祖坟真是冒青烟了。

    方醒现在授课很熟练,他目前正在编写一整套教材,而且已经有些眉目了。

    这套教材参考了在仓库中找到的一些教科书和书籍,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就是小学生,二级大概就是初中生,至于三级,方醒目前还在煎熬中。

    其实到了二级,方醒就有些吃紧了,三级他估计自己只能是教一些,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再去领悟。

    而那四名官员学生听说最近在部门中很是春风得意。当时挑选人来学习时,级别高的不愿来丢面子,级别低的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当这四人半脱产的去学习后,不少人都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可最近这种态势改变了。

    “老师,弟子最近修改了户部的报表,增强了可比性。连尚书大人都说以后按照这种方法制作报表。”

    姚平最近很忙,不但是要来方家庄学习,而且回去后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还搞了点小改革。

    方醒拍拍姚平的肩膀,夸赞道:“不错,这就是活学活用的例子,你们都要跟着好好的学学。”

    其他三人看到被姚平拔了头筹,气馁之余,也是暗自决定回去就展开调查,一定要搞个比姚平更出彩的成绩单出来。

    “学习的机会很多,可要能学以致用,这才是一个好学生。”

    方醒决定把姚平拿来当典型,提振学生们的兴趣。

    朱瞻基看到这一幕,心中有了些想法,回去后就找了太子商量。

    “你说让方先生开一家书院?”

    朱高炽把头从奏折中抬起来,看着一脸期盼的儿子,摇头道:“不行,你想过没有,方先生已经放弃了科举,转而教授杂学,这已经让不少读书人不满意了!

    要是他真开了一家书院,那就是众矢之的啊!”

    “关键是你也会被迁怒,明白吗?”

    朱高炽的政治能力不是吹的,朱瞻基才张嘴,他马上就找出了里面的漏洞。

    “你说皇太孙在跟着那个举人学习杂学?”

    国子监里,头发斑白的国子监司业秦班正问着自己的学生。

    “是的老师。”

    站着的学生名叫余建,他一脸激愤的道:“那方醒不过是举人的功名,可却放弃了我名教的微言大义不传,却是标新立异的在方家庄传授那些杂学,真真是误人子弟!”

    秦班怒了,他痛心疾首的斥责道:“此子毁我名教矣!”

    余建的眼中闪过一抹得意,然后假装茫然道:“老师,那不过是几个学生而已,您太夸奖那个方醒了吧?”

    “糊涂!”

    秦班一边整理衣着,一边教诲道:“你也不看看学生中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