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584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584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野微微点头道:“人地皆有,所谓国运,大抵就是朝中说的大势。大势如潮,逆者粉身碎骨!”

    方醒微微一笑,问道:“那您先前所说的变化是什么意思?”

    见野突然对辛老七说道:“贫道说的这些话你等最好别听。”

    辛老七木然,家丁们压根不理。

    见野笑了笑,说道:“不听啊!那这就是命了。”

    方醒淡淡的道:“本伯在此,什么命都是扯淡!”

    大明因我的到来而变,什么两百多年国运,我要的是大明永昌!

    见野从地上捡起一蓬松针,松针青绿,不知为何会掉落下来。

    “当年推演大明的国运,死三人。”

    见野看着方醒,认真的道:“皇室不会平而无故的宠信道家,若是可以,他们也能把佛家抬起来,和道家打擂台,而不是目前这样,让道家独大。”

    方醒摇摇头,觉得不可信。

    他冷冷的道:“别装神弄鬼,大明的国运靠的是君臣齐心,靠的是百业兴旺,人尽其责,而不是什么推演,更不是什么风水!”

    见野点点头,说道:“人定胜天吗?这也屡见不鲜,所以兴和伯……您兴科学,压儒家,这是在做准备吧?”

    方醒没说话,他觉得这个道士大抵是有些神经质,自己来找死。

    “当年太祖高皇帝见了推演的结果,深以为然,就分封藩王出镇各方,文皇帝当时就被封在了幽燕之地,那里有天子气,却无人告诉太祖高皇帝。”

    见野笑了,笑的很是得意。

    “那时候的燕王……很年轻啊!”

    这人居然和朱棣认识?

    方醒觉得明初的许多事怕是要重新定位了。

    “此处贫道只需三年来一次,后来贫道就去了北平,那时候的汉王……”

    他陷入了沉思,喃喃的道:“汉王是在文皇帝就藩北平时出生的,这都是命啊!而后第二年就开始营建孝陵。”

    两人之间就此沉默,稍后守陵的将领来了,确认了见野的身份。

    方醒觉得自己怕是见到了历史迷雾下的一位高人,但他不想涉足过深。

    “殿下!”

    见野突然起身,在方醒还在沉思时,竟然不回头就知道来的是谁。

    朱高煦打头,身后一溜儿子。

    他的眼睛竟然有些红,看来是在自家祖父祖母的陵寝前伤感了。

    见野缓缓回身,然后稽首。

    朱高煦皱眉看着他,眼神迷惑,然后渐渐的欢喜起来。

    “你是见野,我记得你!”

    朱高煦就像是个孩子般的高兴,他大步走过来,问道:“你后来去了哪里?为何不在这里巡查了?”

    原来这个老道中途就撤了啊!

    那么他今天来干什么?

    方醒心中警惕着。

    朱高煦带头分封海外,这是朱瞻基和他准备了多年的大戏,对大明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今世界的影响更是不可预测。

    这样的大戏若是被人破坏了,方醒不会管他是谁。

    杀了就是!

    “多年不见,殿下依旧健壮,幸甚。”

    见野看向朱高煦的眼神有些古怪,不是什么恭谨或是尊敬,而是带着些许看晚辈的意思。

    这人……

    此刻方醒想起了黑衣宰相姚广孝,他也对朱高煦多有看顾。

    为啥这些方外人都觉得朱高煦不错呢?

    一行人出了孝陵,朱高煦单手抓住了见野的手臂,说道:“记得你没收过徒弟,你也七老八十了,没人为你养老,跟着本王走吧。”

    这话有询问之意,可朱高煦抓着见野的手臂,大有你不愿意本王就拎你上船的意思。

    见野也没怎么动作,只是手腕轻轻抖动了一下,朱高煦就不由自主的松开了手。

    “你还是那么厉害!”

    朱高煦叹道:“一起出海吧,你在这边也没什么意思。那些人老死的都老死了,没死的不是为了权财奔波,就是为了儿孙蝇营狗苟。你没朋友了,活着有什么意思?跟我出海,咱们去那边猎杀鼍龙,我给你烤肉吃。我告诉你,鼍龙肉很好吃,比牛肉都好吃……”

    方醒目瞪口呆的看着朱高煦化身为话唠,而见野也频频点头,两人渐渐走远了。

    他回过身,见朱高煦的一群儿子们都是见鬼的模样。

    “父王怕是……遇到老友了吧。”

    回到临时驻地后,朱高煦就和见野单独待着,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直至晚饭前才出来。

    “方醒,方醒!”

    生气重新在朱高煦的身上重现,他就像是十八岁的年轻人一般的找到了方醒。

    “晚上吃什么?”

    他理直气壮的把方醒当做了自己的管家,不,在方醒看来,就是朋友。

    只有朋友才会是这种随意的态度。

    所以方醒也很随意的道:“天气有些热,要不咱们吃个火锅吧,发发汗。”

    “好,记得多弄些牛羊肉的肉片,上次弄的就好吃,只是我府中的厨子是个笨的,竟然学不会你家的汤底。”

    “好。”

    方醒准备亲自动手。

    “那个见野要吃素,单独给他弄个素火锅吧。”

    朱高煦摇摇头道:“他早就勘破了世情,以前说过规矩只是要炼心,他早就没心了,所以百无禁忌。”

    方醒有些意外,就去了厨房。

    做火锅是一个很愉悦的过程。看着各种材料在手中汇聚,最后变成一大锅汤底,成就感很充足。

    汤底很大,方醒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比较少,他和朱高煦,外加那个见野吃。

    剩下的就是家丁们和朱高煦的侍卫们,至于他的那群儿子,方醒没兴趣,他们也不敢让方醒做饭。

    结果火锅才架起,水师的两位副都督同时来求见。

    “见过殿下,见过兴和伯。”

    洪保和傅显来的不是时候,方醒三人才刚喝了一杯酒。

    “吃饭吧。”

    方醒叫人去再切些肉来,又要了不少蘑菇。

    朱高煦大抵是想着要离开大明了,所以脾气好了些,就说道:“坐下吧。”

    那两人这才敢坐下,然后说了来意。

    “最近朝鲜和瀛洲那边走私有些厉害,水师在来回巡弋,所以若是此刻出海,水师怕是不能倾巢出动了。”

    朱高煦吃了一片牛肉,冷冷的道:“那就先去朝鲜和瀛洲看看。”

    洪保看了一眼方醒,暗示这不大妥当。

    方醒说道:“出海之后,陛下就不会管殿下的动向了。”

    这是背书,傅显说道:“那正好,殿下虎威,正好吓吓这两个地方。”

    朱高煦淡淡的道:“方醒在瀛洲有魔神之称,你这话却是让本王吃了冤枉,若是以前,少不得要打你军棍,不过出海在即,且放你一次。”

 第2490章 京观,朱高煦的命数

    汉城的变化很大,如果你时隔五六年再来看看的话,基本上就认不出来了。

    王宫被拆除了,据说是因为前年的冬天太冷,积雪太厚,压塌了城中不少房屋,布政使司忧心百姓冻饿,就开放了一直被封锁的王宫给这些百姓住。

    可王宫里在早年就经历过一场大火,里面大多建筑都被烧光了。

    所以为了百姓,布政使司就下令拆除剩下的建筑,然后在原地搭建窝棚,供百姓暂时栖身。

    当时城内一片欢呼,陛下万岁的呼声响彻云霄,让那些仅存的顽固分子暗自咬牙愤恨不已。

    于是原来的王宫在第二年春天就彻底的没了,原址上出现了无数屋宇,却都是百姓的居所。

    特别是大明来的移民,听闻那里可以修建屋子后,竟然去贿赂官吏,就想在那里建屋。

    而被查出来后,那些百姓振振有词的说是王宫的吉气肯定不少,去沾染一些,说不定对子孙有好处。

    好吧,布政使司知道了也只是不管,然后就随便他们折腾。

    一年之后,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和大明那些街区并无区别的地方。

    街道两侧都是店面,左布政使钱映皱眉看着一个喝的醉醺醺的男子倒在路边,说道:“巡查的人呢?”

    身边的官员急忙解释道:“大人,这些大多都是当年的贵族,后来大明没给他们职务,就借酒浇愁。”

    钱映说道:“别小看了他们,借酒浇愁大多在家中,所以出来的这些要盯紧些。”

    “是。”

    这里如今算是稳定了,可原来的一些旧贵族时不时的会弄些鬼,所以钱映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配合锦衣卫的人盯住他们。

    才出了街口,一骑就冲了过来。

    及近,骑士大声的道:“大人,汉王殿下和兴和伯已经在城外了。”

    钱映一怔,说道:“为何没有消息?”

    ……

    城外几里地的地方有几个大土包,这里是本地人最为忌讳的地方,别说是靠近,见到了都要低着头。

    大土包的前方有一块碑石,一群人站在碑石的前方。

    “皇明混一域内,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

    朱瞻垣在念着碑石上的文字,他的那些兄弟们都在看着,有些惊讶。

    “今有倭奴跳梁,王师驰援,一战荡寇,可为后世诫!”

    “京观为凭,若有四夷作乱,斩之!”

    “此石为证,若有窥视神州,灭之!”

    “大明兴和伯方醒,斩倭奴首级,铸京观于此,敬告各方,勿谓言之不预也!”

    朱瞻垣念完后,叹道:“见此不禁就悠然神往当年的大战,足利义持败亡,奠定了大明在这边的地位,不然也不会有今天的瀛洲布政司。”

    朱高煦回身,见儿子们大多神色激动,就说道:“等到了华州之后,你们都要好生操练起来,一路寻摸过去。”

    “是,父王。”

    既然都出来了,也没机会挽回了,那还纠结个什么?

    还不如好好的想想到了华州之后怎么分地盘吧。

    “祖父,杀敌!”

    一个五六岁的孙子站在中间,突然喊了一嗓子。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说道:“此处有煞气,晚些回去请见野看看,驱除一番。”

    这是祖父怜惜孙儿之情,却让他的儿子们有些吃醋了。

    见野站在方醒的身边说道:“汉王和文皇帝在许多时候是最像的,汉王并非愚钝,只是喜欢愚钝。”

    方醒了然点头,借着愚钝来闹腾,借着愚钝发泄,一切的一切,都起于靖难,却意外的终结于方醒之手。

    “汉王今年五十,当年贫道见他时,就对燕王说,此子活不过五十岁,后来竟然阴差阳错,贫道也不知是对是错,所以得知汉王来了金陵,就赶紧来看看,看看他的命数。”

    “如何?”

    方醒觉得这个老道士果真有些门道,历史上的朱高煦在朱瞻基登基没多久就被铜缸覆盖,直接一把火烤死了。

    见野有些迷惑的道:“如今再看汉王,却是富贵绵长的命数,果真是天道不可凭。”

    方醒突然大笑起来,朱高煦见他高兴,就问道:“可是想到了当年吗?”

    方醒摇摇头,说道:“殿下,华州那边是富贵地方,今后大有作为!”

    他很认真的说了这些话。

    这是我给你的担保,你若是信得过,那就放开心结,好好的在华州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