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83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83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荣抚须道:“你想让人寝食难安?”

    “看情况吧,首要是稳固济南,那些佃户不肯承认自己是投献到了士绅家,头痛啊!”

    杨荣回到了值房,几位同僚都没问他。

    快午饭时,杨荣起身活动了一些身体,说道:“一税制之事会暂缓,目前朝中就盯着各地对清理投献之事的消息,及时汇总,报给陛下。”

    说完后他看到大家都没反应,杨士奇甚至在捂着额头,就问道:“本官走了时候,可是有事发生了?”

    金幼孜把毛笔搁下,搓搓脸,说道:“刚才的消息,昨夜东厂和锦衣卫趁夜出城,人数不少。”

    不用别的话,杨荣就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皇帝迫不及待的把一税制的消息放出去,就是在为方醒减轻压力。

    百姓们得知了此事会如何?

    有盼头啊!

    和投献到士绅家去相比,肯定是一税制有盼头啊!

    那谁还会反对?

    杨荣想起先前方醒对皇帝的担忧,不禁摇头。

 第2027章 不错的日子

    “德华,陛下近期颇为稳健,不动声色的就压住了那些反对的声音,你为何要担心他会改弦易辙?”

    方醒和解缙、黄钟,三个男人在喝酒。

    张淑慧带着一家妇孺不回来吃午饭了,全部去了神仙居。

    方醒夹了块豆腐吃了,被烫的龇牙咧嘴的,好容易才缓过来。

    “他的进取心,我担心的是这个。”

    方醒放下筷子举杯,三人喝了,他才继续说道:“帝王都有雄心壮志,可大明目前没了外敌,我担心陛下会求稳,到了那时,我的主张就会变得分外的激进,他会怎么选择?”

    黄钟说道:“伯爷,在下觉得不会!”

    解缙也自顾自的找了好东西吃了,然后说道:“德华,你要对陛下有信心!”

    方醒自嘲道:“是啊!可我在济南行的是国运之事,我怎能不担心?”

    “你这是关心则乱!”

    解缙和方醒说话无需忌讳什么,他举杯和黄钟喝了一口,然后舒坦的叹息了一声,说道:“你对陛下的……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弟弟,还有些弟子的意思。你这人又执拗,对自己在意的人就会患得患失,德华,改改,你这是毛病,得改改!”

    黄钟在边上忍笑道:“伯爷,您去了济南之后,咱们庄子外面可有人在盯着,而且还轮班。”

    这肯定是朱瞻基不放心的安保举措!

    方醒讪讪的道:“我这不是关心则乱嘛!小心总是好的,大明……”

    这时小刀进来禀告道:“老爷,昨夜东厂和锦衣卫有大批人出城,分赴各地。”

    方醒愕然,然后别过脸去,呐呐的道:“他也不怕激怒天下的士绅吗?”

    “哈哈哈哈!”

    解缙大笑道:“德华,你还嘴硬,陛下这是一人承担了此事,等消息传遍了大明各地之后,清理投献之事可就轻松了许多。”

    黄钟也说道:“至少百姓会站在这一边,那些佃户也不会再一心想跟着士绅好少交税。”

    两人都没提及的是:士绅们却要开始慌了,官吏们要开始慌了。

    慌乱之后就是站队!

    谁会站在皇帝和方醒的这一边?

    人一旦习惯了某种优待,不管是否合理,不管是否损害到了别人的利益,他会觉得理所当然。可你要是给他取消了这些优待,他会是什么反应?

    有人胆大,对利益的追求永无止境。

    有人胆小,一家老小平安就觉得心满意足。

    杜海林就是胆小的,所以守着个春卷摊子就心满意足了。

    他的生意不错,一直都不错。

    大市场建设之初春妹就开始在这里摆摊,及至杜海林接过之后,这个小摊已经成了大市场的老字号。

    生意越发的好了,杜海林飞快的包着春卷,至于钱,他在边上放了个盆,顾客自己扔钱进去。

    他已经成了老手,只需一眼,就能看出顾客扔了多少铜钱。

    而且他的手没停,瞬息一个春卷就包好了。

    小摊前围着十余人,不过是几分钟,杜海林就解决了这一波顾客,然后正准备喝口茶,就看到了方醒。

    “你忙你的。”

    方醒站在小摊边上,瞟了一眼周围的摊子,发现越发的兴盛了,品种也越来越多。

    这是市场渐渐繁荣的表现。

    大市场里人来人往,大多面带笑容。

    “伯爷,兴和城建成之后,许多货物都是从大市场直接发过去,那些商贾的生意好的不行啊!”

    杜海林看着那些满面笑容的商人,只是微笑着,却不见艳羡。

    方醒指指里面,问道:“不想进去弄一个商铺?”

    这事儿小刀当时来问过方醒,他自己有不少积蓄,如果弄一个商铺的话,就算是孝敬老丈人这边。以后杜尚若是没着落,也是他这个姐夫给杜家的后路。

    小刀有些冷情啊!

    他这是不耐烦亲戚之间的各种牵扯,只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掉以后可能出现的麻烦。

    杜海林微笑道:“不想弄,一个摊子就足够养活家里人,每日劳神去做生意,那不是在下想要的日子。”

    “杜尚呢?”

    春卷用的菜大多油腻,方醒用勺子搅动了一下,看着红油缓缓沉浮,觉得失去了胃口。

    提到杜尚,杜海林明显的多了些笑意。

    “杜尚现在读书还行,在下准备让他去试试,若是能成,在下再干十年,好歹把他供出来。”

    杜尚林很悠然的说着对杜尚的安排,然后问道:“伯爷,您家中的三个孩子,大概要头痛了吧?”

    方醒也笑了,“土豆要袭爵,平安要袭爵,这两个孩子大概不需要我多操心,欢欢的话,这孩子看他将来喜欢做什么,我这个当爹的总是要给他谋一条路,然后让他自己走。”

    “还有无忧……”

    方醒的眉眼柔和了许多,“不知道你当年嫁春妹是个什么心情,我现在想着会有那么一日,就觉得心烦意乱,好似自己的珍宝要被人给抢跑了。”

    杜海林莞尔道:“当初春妹出门的时候,在下也是茫然无措,在家中发了几次脾气,后来慢慢的才好些。”

    两位父亲相对苦笑。

    “我们的日子不错。”

    方醒想起了东厂逃回来的那两人,说道:“那是因为有人默默无闻的在为我们消除威胁,那些人啊……不能白死了!”

    他想起了王石的妻儿,想起了那种悲痛。

    ……

    “臣建议修建忠烈祠。”

    “供奉谁?”

    忠烈祠,大多是供奉某人,所以朱瞻基和群臣都非常有兴趣知道方醒是发现了哪位忠烈。

    “臣提议,为那些殉国的文武修建忠烈祠,供奉牌位,四时祭祀,以免亡魂飘荡无所依。”

    朱瞻基沉吟着,文官们有些不自在。

    从大明建国至今,殉国的大多是武人,方醒突然提了这个建议,难道是想讨好军方?

    “陛下,臣去了东厂此次殉国的英烈家中,见到的是孤苦无依,那种悲伤……”

    方醒认真的道:“他们若是在天有灵,那么一定会渴望得到大明的承认。大明……不能忘记他们,要让子孙们记得曾经有那么一群人,为了大明,为了他们的安宁在抛洒热血!”

    这是一个全新的建议。

    将士战死,朝中给予抚恤,然后尸骨能带回来的话,那就由家眷带回去安葬。

    专门建造一个忠烈祠,供奉那些武人?

    文官那边有些不满的干咳声。

    方醒瞪了一眼,说道:“不说别的,就聚宝山卫,征战多年以来,阵亡的有多少?放眼大明,从太祖高皇帝带着那些农户组成的军队,高呼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披荆斩棘,再现我汉家江山,这一路倒下了多少人?”

    “没有这些人,现在咱们算什么?如今这些人死了,殉国了,谁在怀念他们?”

 第2028章 太子少师

    “兴和伯,你这是想要军方的支持吗?”

    这不是话,而是眼神。

    方醒并未理会这个,只是等待着朱瞻基决断。

    忠烈祠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文官。

    朱瞻基沉吟着,他想起了自己参与北征时,那些战火硝烟。

    生命在那里成为了数字,鲜血就像是湖水一般的流淌。

    那些无畏的将士高呼酣战,没有怯弱,没有畏惧,直至……殉国!

    “血流成河啊……”

    朱瞻基点点头,说道:“兴和伯此言正合朕意,工部和礼部回头就商议一番,然后报与朕。”

    此事说大也大,但那是对武人而言,他们算是有了一个供奉的地方,而且还是国家供奉,这份荣耀必然能鼓舞士气。

    但对于文官而言,却有些头痛。阻拦吧不好,说不定晚上家里就有砖头飞进来,路上都会被人扔臭鸡蛋臭袜子。

    方醒一人出了乾清宫,却被李斌堵住了。

    “兴和伯,娘娘问您,殿下以后的学业如何?”

    方醒没想到太后会派人来问自己这个问题,他想了想,说道:“言传身教,缺一不可。”

    李斌觉得方醒在回避这个问题,就说道:“兴和伯,殿下渐渐在长大……”

    方醒觉得太后过于心急了,说道:“他还小,现在就定下他的老师,我认为只会让殿下和被选中的人成为靶子,引出些不安来。”

    李斌拱手,说道:“咱家知道了,兴和伯,济南那边……可还好吗?”

    太后居然也在关注着济南,这话大抵就是问方醒:济南是不是已经血流成河了?那些士绅是否已经背弃了大明……

    方醒认真的道:“请回禀娘娘,此事如箭在弦,不得不发,否则等到了殿下时,已成痼疾,再无痊愈的希望……不过请娘娘放心,济南乱不了,山东乱不了。”

    李斌一路回到宁寿宫,小黑卧在太后的脚边,懒洋洋的看了他一眼。

    太后放下话本,摘掉老花镜,问道:“他如何说?”

    “娘娘,兴和伯说殿下的老师不宜安排过早,不然会被人盯着,借机生事。济南那边,兴和伯说此事错过就再无机会,济南和山东都不会乱。”

    太后摆摆手,等李斌出去后说道:“此事……历朝历代皆无,本宫本想看着,可外面却不肯消停,他们倒是信心十足啊!”

    于嬷嬷说道:“娘娘,今日请见的人不少呢。”

    “不见!”

    太后重新拿起话本,说道:“皇帝那边他们劝不动,就想从本宫这里入手,可此事对社稷大有裨益,她们却看错了本宫,不见!”

    于嬷嬷出去告知了李斌,李斌冷笑着道:“这些人不只是想着请娘娘去劝劝陛下,好歹缓缓清理投献之事,另外更想借机和娘娘套近乎,为家里的男人挣些脸面和好处。”

    随后在宫外等候的一群贵妇人就被打发了。

    在宫中能影响皇帝的就只有太后,而皇后不行,孙氏……

    朱瞻基回到后宫之中,先去看了孩子。

    几个月的孩子无知无识的只知道吃喝拉撒,当然,还有一个爱好:哭!

    朱瞻基到时玉米正在嚎哭,他皱眉道:“这孩子怎么老是哭?”

    胡善祥熟练的把孩子趴在自己的腿上,然后把尿布拉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