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78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78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醒点点头,说道:“也就是说,大明……并未尽到责任,百姓朝不保夕,畏官府如虎,他们害怕了,害怕大明不能保护他们!”

    金幼孜的面色猛地一红,身体摇晃几下,嘶声道:“兴和伯,你这话……你这话大逆不道!”

    方醒肃然道:“百姓朝不保夕是事实,不管是赋税还是下面的各种搜刮,甚至劳役也能破家,敢问金大人……”

    他的目光缓缓转动,群臣有的和他对视,不,是怒目而视。

    你方醒居然敢说这等话?

    你把大明置于何地?

    方醒指着天空,铿锵有力的问道:“敢问诸位,谁来保护他们?谁在保护他们?”

    一个官员出班说道:“兴和伯,百姓能吃饱,有屋住,这便是安居乐业,还要什么保护?!”

    方醒鄙夷的看着他说道:“何不食肉糜?”

    官员气得指着方醒,期期艾艾的道:“兴和伯,你…。。你大逆不道!”

    何不食肉糜,这话有些犯上了。

    可朱瞻基只是在沉默着,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方醒不想和这等观念的人多说,他回身道:“陛下,臣以为,当前可行一税制!”

    大殿内的气氛骤然冷了下来,就像是寒冬提前降临。

    农税多少年了?

    数不清!

    而一旦试行一税制,那几乎就断了许多人的财路。

    这个不可怕,可怕的是地方上再也无法用搜刮的钱粮来养编外人员了。

    若是全体官吏都是编制内的……

    皇权下乡!

    这个念头几乎同时在大殿内群臣的脑海中闪过!

    方德华!

    无数双眼睛看似平淡,可隐藏在深处的恨意几乎能毁灭整个皇城!

    要知道他们的家族在家乡就是靠着皇权不下乡,这才能过的滋润。

    皇权下乡,那是…。。。

    “那是暴秦……”

    一声惊呼之后,万籁俱静。

    朱瞻基面色铁青,眼神闪烁,看来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杨荣出班道:“兴和伯,从前秦始,皇权并没有疏略乡村,里长等职正是皇权在乡村的体现!”

    这个驳斥好啊!

    方醒却说道:“杨大人说了里长,可里长能有何为?里长在士绅的眼中比家奴好不了多少!”

    他嘴唇微微翘起,不是微笑,而是愤怒,愤怒的颤抖。

    “里长乡老在士绅的面前可有还手之力?”

    方醒愤怒的道:“士绅皆与官吏勾结,谁敢得罪他们?各地兼并这般严重,里长乡老在哪?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不少还加入进去,一起分肥!这就是你们口中的皇权下乡?方某看这特么的就是欺上瞒下!若是持续下去,县以下的地方就不是大明的了!是士绅的!”

    “朝中决议清理田亩,你等可知道那些人是如何说的吗?”

    方醒闭上眼睛,神色哀伤,缓缓的道:“与民争利……”

    与民争利!

    有人在认真的点头,有人在不屑的瞥了一眼方醒。

    “那些民是谁?”

    朱瞻基的话让人心惊,方醒拱手道:“陛下,那些所谓的民,大抵就是士绅和投献土地的农户。”

    朱瞻基淡淡的道:“农户投献,只是为了少交些地租和少挨些劳役,可士绅为何也掺和进来了?”

 第2020章 海晏河清

    “兴和伯,不要危言耸听,士绅稳定乡间有功,若是去了士绅,大明就要乱作一团了!”

    蹇义出班道:“陛下,百姓蒙昧,若无士绅乡老宗族管制,大明如何能安宁?”

    方醒面无表情的道:“兼并!”

    蹇义为之语塞。

    “兴和伯,士绅是……”

    “兼并!”

    “……”

    群臣舌绽莲花,可方醒只是回以一句兼并。

    “一税制!”

    方醒最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可行一税制,赋税徭役均按照田亩计算。”

    杨荣看了方醒一眼,他知道一税制的好处,那就是避免了下面的盘剥,百姓可以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可一旦施行一税制之后,兼并的可能性几乎可以说去了一半。

    百姓的日子好过了……

    “陛下,此事暂时不妥。”

    杨荣再次出班,顿时成为了焦点。

    这个叛徒!

    暂时不可,你的意思难道以后可以?

    “陛下,清理田亩,剥离投献就已经让大明危机四伏。南方的消息,那些士绅已经在囤积粮食了,若是再行一税制,臣怕……”

    囤积粮食,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而执行一税制,官吏们就要离心了!

    朱瞻基却没有被吓住,吩咐道:“令南边的军队戒备,都督府要跟进,派人去督促,李维的事,朕不想再看到第二次!”

    武勋们应命,朱瞻基和方醒飞快的交换了一个眼色,然后说道:“一税制……诸卿当深思,朕也要仔细考量,但百姓不可鱼肉,官吏不得盘剥,这是朕对以后的期许!”

    皇帝制止了事态的蔓延,按照群臣的估算,清理田亩这事起码要延绵好几年,后续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百年后依旧可能会有反复。

    那么……

    群臣大多面露微笑,心想方醒这趟算是白跑了吧。

    方醒胡乱的拱拱手,然后朱瞻基无奈的道:“一税制……是个长久的想法,诸卿下去和下面的说说,让大家都想想,集思广益……”

    这是要扩散舆论啊!

    杨荣的面色一紧,他觉得皇帝这是要火上添油。

    士绅们在造势,说方醒济南之行就是与民争利。

    此时宫中传出在酝酿一税制,这对文人们攻击的‘与民争利’就是一记重击!

    争什么利?

    一税制的好处谁不知道?

    这就是管住伸向百姓的那一只只贪婪的手!

    你想盘剥吗?

    圣旨都说除去那一税之外,旁的都不用交。

    你想让我去干活吗?

    皇帝说了,官府要找劳力,拿钱去招募!

    可以想象百姓的欢呼雀跃!

    可以想象他们对皇帝的拥戴会有多么的热烈!

    什么清理田亩,来啊!赶紧把那些被兼并的田地还回来,我一家老小努力干活,迟早会活的像个人样!

    这是皇帝,不,是方醒的阴谋!

    “管住下面小吏的手,砍掉那些贪婪!”

    朱瞻基冷冷的道:“管不住,那就砍上面的手!”

    “散了吧!”

    皇帝杀气腾腾的话让群臣无言以对,看到方醒当先走出去,有人就冷哼一声,然后追了出去。

    方醒想回家,急不可耐。

    想起家中的妻妾和子女,他脚下轻快。

    “兴和伯!”

    方醒已经下了台阶,闻声回头。

    一群官员站在台阶上,静静的看着他。

    宋老实夹着扫帚看着这一幕,突然觉得就像是上次两帮太监在对峙。

    方醒对他笑了笑,然后微微仰头,问道:“何事?”

    那个叫住方醒的官员已经缩在了后面,正在懊悔不已。

    杨溥居高临下的看着方醒,终究忍住了那些话。

    可黄淮却忍不得了,他咳嗽几声,说道:“兴和伯,这是在翻天覆地。”

    方醒退后一步,说道:“那又如何?”

    他昂首以对。

    上面的群臣俯首看着他,眼神冰冷。

    你这是想彻底挖断我们的根!

    这是……不死不休!

    宋老实觉得上面的人好凶,他缩了一下脖子,然后想想方醒对自己不错,就鼓起勇气走到他的身边。

    方醒昂首而立,宋老实杵着扫帚站在他的身边,倔强的看着群臣。

    不管什么立场的官员,当想通了皇帝和方醒的算盘时,内心的那股恐惧就不可抑制的盘踞在大脑中。

    没了这些,文官是什么?

    文人是什么?

    泯然众人矣!

    文官将会变成一块块城砖,铺满大明各处的城墙。

    文人将会重新扛起锄头,下地劳作,或是丢掉所谓的体面,去经商!

    眼神聚焦,渐渐灼热。

    就像是烈火,想把方醒烧为灰烬!

    黄淮捂着胸口,面色涨红的道:“士农工商!舍此……大明就乱了!”

    “大明乱不了!”

    方醒冷冷的道:“这是一场战斗,对手是百姓和你们,而我只是一个引子。”

    从来一个人都无法去做这等大事!

    王安石不行!

    张居正也不行!

    “你们势力庞大,但我也有盟友!”

    方醒指着宫外说道:“我的盟友就是百姓,当我揭开那一张张虚伪的面具时,百姓会知道该选择什么。我相信,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后,你们将惶恐,惶然不可终日……”

    夏元吉摇摇头,说道:“兴和伯,冷静!”

    他觉得方醒走的太远了,走的太急了,一波波的进攻让大家慌乱了,然后必然就是反击,最后……争斗吗?

    大好局面啊!

    就不能缓缓吗?

    等大明的国力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咱们再动手,那时候反对的力量就会小许多啊!

    方醒微微摇头,说道:“无论是去除优待还是一税制,都是对大明有着脱胎换骨作用的举措,可你们在想什么?”

    “你们在想的是道统,是便宜,是自己的家族和子孙,大明呢?大明在哪?”

    一双双阴郁的眼睛盯着方醒,宫中出来的太监看到这个场景,顿时被吓得跑了回去。

    “陛下,兴和伯和百官在对峙呢!”

    刚回到后面暖阁的朱瞻基闻言大怒,眼神中多了杀机。

    “抱残守缺之辈!”

    这一刻,朱瞻基想的是马上把书院扩大,开到各地去。

    他握着玉佩,这是他准备给玉米的礼物,但是想先把玩一阵,把棱角都磨圆润了再给他。

    棱角……

    朱瞻基举起玉佩,呼吸急促,最后还是缓缓放下。

    这时太后身边的李斌来请见。

    “可是母后有事?”

    朱瞻基起身就准备去宁寿宫。

    王振躬身道:“陛下,太后娘娘有话。”

    朱瞻基一怔,缓缓坐回去,“什么话?”

    王振恭谨的道:“太后娘娘说,朝中之事莫急,一件一件的办,就像是种庄稼,不能才育苗就想着去收获。”

    朱瞻基冷静下来,说道:“去转告母后,朕知道了。”

    等王振走了之后,朱瞻基冷冷的看着外面,说道:“这只是一次试探,给百姓希望的试探。”

    他不傻,方醒也不傻。

    此时抛出一税制的想法,不过是和文官文人们拉锯而已。

    暂时搁置一税制,那些人必然会松一口气。

    其后消息被刻意传出去,百姓自然知道以后会是什么日子。

    那么……谁还愿意把土地投献给士绅?

    若还有,那必然是傻子!

    这不过是他和方醒之间的一次双簧而已,目的就是为了打破那些投献土地的百姓心中的畏惧。

    可……阻力……

    朱瞻基捂着额头,只觉得一阵疲惫袭来。

    一税制必须要施行!

    不管多久!

    一旦施行之后,会导致连锁反应,良性的反应。

    百姓欢喜,安居乐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