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57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57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缓……”

    朱瞻基今日一身戎装出现在了乾清宫中,群臣都感受到了那森森的杀意。

    “大事不可犹豫,否则只会让人揣测。”

    杨荣目光闪烁,出班道:“陛下,可否减半?”

    他也是身不由己,各方发难之下,作为首辅的他压力极大。

    甚至连他的亲戚都给他写信,说他只知道应承皇帝,快和佞臣一样了。

    减半是个能缓冲矛盾的建议,群臣马上出班赞同。

    朱瞻基听完了他们的建议,眉间冷冷的道:“你等都是辅佐朕的重臣,朕今日有些话想和你等说说……”

    群臣站直了,心中觉得不妙。

    朱瞻基起身,左手握着刀柄,目光向上,看着屋顶说道:“萧规曹随,那是守成之君;安于现状,那是垂死之国;革新,如何革新?”

    群臣躬身,知道这几日的拖延终于换来了皇帝的怒火和摊牌。

    “畏手畏脚,如妇人,那不是革新。当年前宋时,那也不叫革新,一群人拖着一个人,如何革新?”

    这话有些刻薄,把群臣比作了妇人,专门干些拖后腿的事。

    朱瞻基站在上方,双腿微微分开,坚定的道:“大明要想万世不易,需时时反思,发现问题就该立时而动,朕要的是一心为国之臣,而非踌躇两端,那朕要你等何用?”

    “锐气!朕在你们的身上看不到锐气!”

    “动起来!要让那些人看到朝中的意志坚定不移,否则朕就亲自出宫,去向百官展示帝王的决心!”

    “臣等万死……”

    帝王高高在上,如身处云端般的俯瞰着一众臣子,他拔出长刀,群臣瑟瑟发抖。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不是大明,而是前宋!”

    朱瞻基怒道:“大明要万世永昌,靠的不只是那群人,百姓!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群臣束手而立,朱瞻基挥挥手,转身看着御座,喃喃的道:“多少教训却看不清,靠那些人最终得了什么?国破家亡罢了……”

    他闭上眼睛,耳边传来群臣走出大殿的脚步声。

    他仿佛看到了烈焰在皇城中升起,猖狂的大笑声中,无数刀枪在帝国的夕阳下闪烁着辉光。

    他仿佛看到了边墙洞开,无数异族骑兵嘶吼着,狂喜着冲进了中原。

    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杀戮,村庄被焚毁,无数尸骸倒在他们世代生活的地方。

    他睁开眼睛,点点头道:“为了没有这些,朕要试试,哪怕身败也在所不惜!”

 第1989章 步步逼人

    “陛下肯定会压住群臣,涤荡士风!”

    随着事态的发展,那些士绅们都慌了。

    他们从有了功名之后就是大明最顶尖的猎食者,日子过得别提多惬意了。

    可如今却变天了!

    皇帝要动他们的饭碗,而且还派来了方醒这个屠夫,分明就是认真的。

    谁动我饭碗,我杀谁全家!

    曾经的他们有这个底气,可随着大明外患的渐渐解除,君王可以把目光全都放在国内后,他们发现这种底气在渐渐消散。

    这时候才能看出朱棣当年的高瞻远瞩了。

    他首先是整军,清理了不少害群之马。

    随后就是武学,打破了所谓的将门雏形。

    最后文皇帝还给未来的继承人留下了几个火器卫所,这是京城最大的保障,而且各地有事,随时能出动镇压。

    压!

    文皇帝给子孙们留下的遗嘱就是这个字。

    你若是不服,朕就压!用武力压住你!

    而朱瞻基显然就接过了朱棣的衣钵,直接派遣了他最信任的方醒来。

    十多颗人头,十七先生的断腿,这些都是在压!

    济南城在等待着,无数人在等待着。

    大家都在等待着京城的信使,然后……

    “此事不会再有变动,要盯住那些人,若是有谁造次,要马上动手,记住了,别犹豫,把危机压死于萌芽状态。”

    方醒前方坐着常宇和钱晖,以及知府黄禄。

    钱晖等方醒说完,就问道:“兴和伯,济南一府之地,士绅不少,到时候一起发难怎么办?”

    黄禄苦笑道:“是啊,下官这几日到处走访,不但是士绅怒不可遏,那些投献的农户也是骂不绝口,若非下官跑得快,怕是这头都得被人给砸破了。”

    “那是有人怂恿!”

    方醒在睁眼说瞎话。

    那些投献的农户享受着比赋税更低的地租,所以自然对这个政策抵触不满。

    “百姓容易被人蛊惑,所以你们要镇之以静,要告诉他们,以后能分的田地会越来越多,农具会越来越省力,种子会越来越高产,要相信陛下,要相信大明!”

    方醒觉得自己在布道,他想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传达给这些人,然后慢慢的扩散开来。

    “百姓会盲从,所以需要咱们去引导,田地不够?移民吧,你不愿意移民,那怪谁?难道陛下还能去夺了别人的田地给你?”

    “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每年交给那些士绅的地租,在荒年时就会变成借贷,最后连本带利把他们连同地产都收了,最后变成别人家的奴仆。”

    常宇冷静的说道:“兴和伯,可这些都要建立在赋税在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的基础上,本官了解了一下,赋税是一回事,至少不会让百姓熬不下去,可下面的各种摊派才是大头,百姓就是被这些摊派弄的家破人亡,忍无可忍就一家子跑了。”

    “赋税会慢慢的改进。”

    方醒沉吟了一下,说道:“本伯还是希望能看到一税制。”

    “一税制?”

    常宇毕竟是布政使,不过是略微一想,就明白了方醒的意思,他说道:“兴和伯,您的意思是说……如同前宋般的,把劳役这些都归于田亩和丁口,然后和田税一起缴纳吗?”

    方醒赞赏的点点头,说道:“常大人敏锐,确实是这个意思,不过还未和陛下说过。”

    “兴和伯,此事利国利民,可却是釜底抽薪啊!”

    黄禄惶然道:“当年的王荆公如何?最后只得黯然收场。如今要取消这些优待就得罪了士绅,若是一税制……下官……这是得罪了天下的官吏啊!”

    钱晖面色凝重的道:“兴和伯,得罪了士绅,大明要乱一阵子,而且十年之内依旧危机四伏。再去得罪官吏,下官以为不可取。”

    方醒点点头,等他们走后,王贺进来,一脸我早料到的模样说道:“此事咱家早说了不可靠,如何?”

    方醒摇摇头,然后静静的看着地面。

    “我从未想过现在就去弄这个,只是想看看地方官员对此的看法,如今看来……”

    王贺纠结道:“兴和伯,陛下那边……”

    方醒抬头微笑道:“别担心,我总会挡在前面。”

    轰隆!

    初秋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湿润着大地。

    于谦站在地头,看着刚收获的田间空荡荡的,只剩下小麦的根茬。他抬头,眯眼道:“那些百姓为何懒了?”

    清晨是放牛的时间,可地头上却不见牛,也不见放牛娃。

    身边的小吏说道:“大人,村里的地一半都是……百姓听说要全部收税,就闹腾起来了,那家人也袖手旁观,别说是牛,饭都没心思做了。”

    于谦看看不远处的村子里不见炊烟,就拔腿过去。

    到了村里,只见到那些孩子在屋前打闹,却不见大人。

    “……那地是咱们家的,要是都收税,咱们要回来,肯定得要回来!不然官府收税,他家肯定还得加,到时候这一家子可怎么活哦!”

    一个妇人在尖声撒泼,随即一个男人的声音传来。

    “难要啊!地契可在他家,现在正在气头上呢,弄不好就会把咱们家弄进大牢里去,哎!”

    “那就去告官府,当年的文书可是那些人做的!”

    “你个蠢女人!就算是告赢了,可以后咋办?那些小吏能要了咱们的命!”

    于谦站在这家的外面,面沉如水。

    “大人…。。”跟来的小吏尴尬的道:“乡下人没见识,这是胡言乱语。”

    “本官却觉得这话极有见识。”

    于谦冷冷的说了一句,然后冲着里面说道:“主人家,可方便给碗水喝?”

    里面的争吵戛然而止,随即一个光脚的男子走出来,见于谦和小吏都是青衫,就拱手道:“家中腌臜,贵人要是不嫌弃……”

    进了里面,一个妇人正在屋里织布,见于谦两人进来,也懒得起身,只是也没给脸色。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跑进屋里,然后躲在门后面看着于谦两人,好奇的目光让于谦心中郁郁。

    男子弄了两碗水出来,歉然道:“贵人,小的家中茶叶太粗,不敢给贵人喝……”

    “这就极好,多谢了。”

    细雨朦朦而下,于谦借着喝水的机会问道:“老哥这是怕要不回地吗?”

    男子堆笑道:“没有的事,地都是别人家的,小的只是佃种。”

    于谦心中微叹,然后摸出一张宝钞,说道:“在下和你家有些缘分,中午可能在此用饭?”

    男子眼睛一亮,推却道:“吃饭简单,只是粗茶淡饭,就怕贵人不喜,至于……钱钞,那是不要的,不要的。”

    于谦不由分说的把宝钞塞进他的手中,然后来回推拒了几次后,男子才回头骂道:“织布织布,能换来多少钱钞?快去割块肉来,杀只鸡,还有酒。”

    女人大怒,出来就准备赶人,等看到自己丈夫手中的宝钞后,顿时就喜滋滋的拎着篮子去了,顺便还带走了孩子。

 第1990章 陛下的身边有佞臣

    “……小的担心的是事后的报复……”

    有钱开道,男子没有遮掩的说出了这个小家庭的困境。

    “原先还好些,等都要交税了……贵人,为何要交税?那些可是文曲星啊!”

    于谦深深的叹息着,说道:“他们不交税,那些税就会转到其他人的头上,不交税的人越多,大明就越衰败。”

    男子眼中的不以为然并没有逃过于谦的观察,他说道:“若是自己种地,你们最怕的是什么?”

    男子毫不犹豫的道:“粮长和小吏。”

    咳咳!

    边上的小吏干咳一下,于谦冷冷的瞥了他一眼,说道:“你昨日受寒了,去外面晒晒太阳吧。”

    外面细雨斜风,可小吏却只能起身,躬身告退。

    于谦可是吏科给事中,要弄一个小吏,那真是易如反掌。

    小吏尴尬的出去了,于谦回过头来问道:“北平的粮长要好些,就是小吏作祟的多,这里如何?”

    男子总觉得小吏的笑容有些阴测测的,所以见他不在,这才舒坦的道:“粮长要负责赋税,完不成要自己补贴,他们哪里肯补贴哦,还赚好多。”

    “北平?那可是皇帝老子住的地方,那些人肯定怕,哎!要是小的一家也在北平就好了。”

    院子里细雨飘飞,几只鸡还不知道自己大祸临头,在刨着墙根找食。

    于谦只觉得胸中多了不少郁郁之气,他说道:“吏治……总会好的,哎!”

    他自己都不信这话,就安抚道:“田地能要,去官府办,那家人肯定不敢阻拦,否则兴和伯就在城中,自然会让他们知道厉害,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