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250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250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天,天麻麻黑时,方家已经开始准备了。

    土豆一身青衫,也不要人扶,就踩着上马石上了自己的马,回身说道:“娘,孩儿这便去了。”

    张淑慧一个恍惚,想起了以前那个小豆丁般的孩子。等再看看一本正经坐在马背上的土豆后,她叮嘱道:“在宫中不可弱了你爹的威名,不卑不亢,千万别害怕。”

    土豆点点头,然后对平安和无忧笑了笑,在家丁的护持下,策马而去。

    平安有些艳羡,可他小了些,而且土豆是长子,出面的只能是他。

    “大哥。”

    无忧却很欢乐的喊了一声,等土豆缓缓回头后,她嚷道:“叫太后娘娘帮忙,打坏蛋!”

    ……

    家丁们把土豆护在中间,一路上遇到那些来上衙的官员,有的诧异,有的认识,就玩笑似的问土豆。

    “大公子,这是要去上朝吗?”

    土豆拱拱手,说道:“是,家父不在,小子有事求见陛下。”

    众人都在忍笑,等见到土豆身边的家丁们肃然时,不禁都收起了笑容。

    这位可是小伯爷,不说别的,等他以后袭爵时,弄不好那时的皇帝会为了表彰方醒的大功,直接把这个爵位弄成国公。

    一路到了皇城外,土豆下马,拱手道:“学生方翰,请见陛下。”

    “这不是兴和伯家的土……”

    豆字在家丁们的逼视下没有说出来,守门的军士拱手道:“小伯爷请稍待。”

    “有劳。”

    土豆挺直着腰板,静静的等待着。

    ……

    “方翰?”

    朱瞻基想了想,俞佳近前低声道:“陛下,是兴和伯家的土豆。”

    “让他来。”

    朱瞻基饶有兴致的吩咐道。

    群臣先是有些懵,等仔细想想后,才想起方翰就是土豆,顿时就热闹了。

    十一岁的土豆来觐见皇帝,这是什么意思?

    等土豆一路被引进来后,行礼,然后目不斜视的道:“陛下,学生听闻昨日有人说家弟当袭爵。”

    朱瞻基点点头,“是有这事,你怎么看?”

    皇帝居然像是在对待臣子般的和土豆说话,群臣不禁莞尔。

    土豆很稳的说道:“陛下,家弟年幼,尚不足以独当一面。家父曾经说过,此事不急,免得把国朝的爵位当做是玩笑。”

    朱瞻基板着脸,身上仿佛在散发着冷气。

    可土豆却对他再熟悉不过了,只是对两边的文武拱拱手,说道:“家父在济南为国效力,方家对陛下忠心耿耿,并未以此欺人,更未曾嚣张跋扈,只是在家中安心度日,闭门谢客而已,诸位大人若是有何想法,尽可等家父归来后再行商议。”

    这话里居然带着典故,这下连杨荣都在抚须微笑。

    王翦的旧事,还有张良的旧事,被土豆用了欺人和嚣张跋扈,以及闭门谢客,另类的表达了出来。

    方醒此行关系重大,不比王翦当年的情况好。

    若是方醒在济南大开杀戒,大明马上就会陷入混乱之中,这可比王翦当年要严重许多。

    而且土豆还顺带拍了朱瞻基一记小马屁。

    当今陛下无需方家用那等手段来自保。

    至于等方醒归来商议,那只是个笑谈。

    谁敢拿这等事和方醒商议,保证会被喷的体无完肤,而且从此还会上了他方某人的黑名单。

    我家的事关你毛事,你这不是居心叵测是什么?

    朱瞻基的脸上浮起了微笑,杨荣知道,皇帝对土豆算是极为满意。

    土豆对朱瞻基拱手道:“陛下,学生尚有功课,若有错漏,请陛下责罚。”

    这话进可攻,退可守。

    我还是个学生啊!说错了什么,皇帝你也不好意思和我计较吧?

    朱瞻基点点头,说道:“你自去吧,回头让你家无忧进宫,端端想她了。”

    皇帝最后来了个神助攻,然后让人带着土豆出去。

    等土豆走后,朱瞻基突然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杨荣出班道:“陛下,兴和伯家学渊博,方翰青出于蓝。”

    朱瞻基摆摆手道:“他还小,比不得。”

    皇帝这是对土豆爱护到骨子里去了啊!居然还担心捧杀。

    群臣散去,朱瞻基去了胡善祥那里。胡善祥在接受御医诊脉,朱瞻基只让人把孩子抱出来。

    “陛下,殿下身子康健,饭量大。”

    奶娘把哭的地动山摇的玉米抱过来,朱瞻基捂额道:“这孩子的哭喊怎地那么大声?”

    奶娘轻轻的颠着玉米,说道:“陛下,殿下不喜欢被困着,总是想伸手伸脚,慢慢就好了。”

    朱瞻基接过孩子,低声道:“想伸展手脚吗?”

    孩子一下就止住了哭声,静静的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摸摸他的小脸蛋,失笑道:“稚子无知,你且好生的长大吧。”

    等御医走后,奶娘抱着孩子进去,对胡善祥说道:“娘娘,陛下看来对殿下颇为喜爱呢!”

    她既然成了玉米的奶娘,一颗心自然就放在玉米的身上,等以后玉米要是有君临天下的一日,她的好处不言而喻。

    胡善祥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她接过孩子,熟练的哄着。

    不知名的歌谣轻轻被哼了出来,玉米渐渐的睡了过去。

    室内静谧,外面被阳光染成了光明,而室内却让人觉得有些暗。

    明与暗,就这么共处于方寸之间……

 第1979章 粮食涨价

    济南依旧被阳光笼罩着。

    泉水汨汨流淌,几个孩子蹲在小河边,伸手进去浸泡着,然后抬头欢喜的喊着凉快。

    一个妇人在家门口叫骂着,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大抵是骂丈夫又出去和狐朋狗友喝酒,拿走了家中的买米钱。

    河边的柳树下,方醒说道:“交趾和奴儿干都司的大米正源源不断的送到了北方,大米有成为大明主粮的趋势,而粮食宽松之余,朝中应当要出台些保护粮价的措施,以免谷贱伤农。”

    街坊都在劝着那个妇人,她越发的委屈了,神态激烈。

    “山东这边近些年时常有些灾害,兴和伯,这里需要大量的米粮,可每次粮食运到,最多的还是给了京城和边墙,山东这里被朝中诸公遗忘脑后,昨日的粮价又升了。”

    常宇的声音有些飘忽,方醒咬着一根柳枝问道:“市面上的粮食应该不多了吧?”

    “是,有人在囤积。”

    “这是一种让人恶心的小手段,他们期待着本伯用武力去解决,然后制造舆论,把自己置身于弱势的一方。”

    方醒回身,看着沉默的姜旭泽问道:“姜大人以为如何?”

    姜旭泽强笑道:“兴和伯,下官以为马上就是收成,这只是小事。”

    “这便是青黄不接。”

    方醒摆摆手,姜旭泽赶紧说有事在身,然后和常宇一起告辞。

    青黄不接,这是那些粮商和地主们的盛宴。

    你家没粮食了?

    来买吧,只是这时节不大好,价格要高几成。

    没钱?

    来,我借给你!

    只是利息有些高,你要是嫌弃……那就一家子去吃草根吧。

    方醒在河边坐了一会儿,就在那妇人的丈夫被几个舅子推攘着回来之后,他微笑着,觉得这一幕真的太有生活气息了。

    沿着街边缓缓走过,看着那些市井百态,方醒就像是个游手好闲的地主,就这样一直溜达着。

    “还涨价?这还让人活不活了?”

    一家米店的门口挂着个牌子,上面写着米价。

    “老爷,和前几日比,涨了两成。”

    方醒点点头,看着那些买米的百姓在店里和伙计吵架。

    “那些大海船送了那么多粮食来,怎么还涨价?”

    “什么大海船,那些粮食都送去了京城和边墙,还有修路,哪一处不要粮食,咱们山东去岁遭灾,今年的收成看样子也好不了,都没粮食了,要买就买,不买就回家和妻儿一起挨饿吧!”

    “掌柜,便宜些吧?家里都断粮了。”

    “你断粮,可小店也断了粮,今日不买,明日弄不好还会涨价,自己掂量着办。”

    米店外面围了不少人,这些人带着口袋,沉默的看着写着今日米价的招牌,神色麻木。

    每次粮食涨价,背景大抵就是灾荒。

    可大明目前并不却粮食,在户部的统筹之下,缺粮的各地都会有补充,不会让粮价飙起来。

    ……

    “先生,粮价已经涨两次了。”

    杨彦兴冲冲的去报信,十七先生却只是淡然。

    “这里离京城近,他随时能从京城抽调粮食过来,所以那些人的手段实在是不忍目睹,那人要是发怒了,弄不好会把粮价给打压到让他们破家的地步,何苦来哉……”

    杨彦心中冷笑着:那些人破家管我屁事,他们哪怕是破家,粮食却是在的,等待时机依旧能东山再起。

    十七先生在喝茶,他喝了一口,赞道:“这边的水好,老夫就想着哪日能在此常住,不说旁的,只要每日能饮这等茶水三杯,便是神仙也不换。”

    “只是这段时日里,这水让人觉着多了些污浊。”

    杨彦仔细听着,他知道这是十七先生对局势的判断和谋划。

    “若是有人能让这水重归于甘冽,想必会是一城欢喜……不……”

    十七先生盯着杨彦,冷冷的道:“是一国欢喜,宇内沸腾,其人当名垂青史,当不朽!”

    这话里有话,杨彦笑道:“外面的人多知道先生之名,便是天下都去得,何况区区一个济南。至于……这水,学生以为许多人都在喝这水,总有人会出来涤荡污浊……”

    十七先生放下茶杯,看着杨彦,眼神陡然冷厉,说道:“你想多了,老夫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问。”

    杨彦瞬间汗湿背腋,他低头道:“是。先生雅量,学生只是在此讨教学问。”

    十七先生指指外面,杨彦躬身告退。

    “先生,这人胆小怕事,对咱们没多大帮助吧。”

    “老夫要的是他去带头,什么帮助?他也配帮助咱们家?可笑!”

    ……

    “粮食又涨价了。”

    杨彦在一家客栈找到了两个同伴,邓珐和何山。

    邓珐有些忧虑的道:“粮食涨价,这会让方醒愤怒,秀屿兄,这是谁的手段?不合适吧!”

    何山躺在床上,懒洋洋的道:“管他们的呢,咱们坐看风云起,至少百姓现在应当是在恨方醒,恨他多事。”

    杨彦喝了一杯茶,眉间振奋的道:“清理田亩的好处暂时还无法显现,可粮食涨价却是实实在在的,方醒再能干,可百姓却愚昧,最后他必然会吃力不讨好,等平息下来之后,倒霉的自然倒霉,可和咱们有何关系?”

    他摊开双手,看着两个同伴。

    一阵戏谑的笑声响起,满是得意和……事不关己的轻松。

    杨彦随后又去了一处大宅请见。

    大宅里居然有一条小溪,不知来处的泉水静静流淌。

    周围花草树木点缀,庭院深深,环境清幽。

    跟着仆役沿着小溪进去,在前方有一个亭子。

    亭子横跨小溪,坐在里面就能听到流水淙淙,水气袭人,清凉舒适。

    有乐声从亭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