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1137章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137章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安叹息道:“也好啊!若是成了藩王,老奴还担心终有一日会大祸临头。”

    “藩王……”

    方醒想起了还在皇城里幽禁的朱济熿,还有被朱瞻基握在手中的晋王爵位。

    ……

    朱美圭的奏章再次进京,奏章的内容很快就传开了。

    ——家父多病,恳请陛下派出御医诊治!

    很普通的一份奏章,却蕴含着爆炸性的信息。

    朱济熺生病了,没有好郎中诊治!

    北平城中都在说着晋王一系的恩怨情仇,从第一任朱棡就藩时的顽劣,到朱济熺和朱棣的不对付,及至朱济熿的胆大包天。

    是的,晋王一系多有不法,可朱济熺已经付出了代价,朱济熿也被幽禁在皇城中。

    可朱美圭却风评不错啊!为何不把晋王的爵位给他?

    可宫中却没有动静,稍晚两名御医出了北平城,看方向是往太原去了。

    这是……派了御医就完事了?

    大家都在看热闹,看皇室的热闹。可就在御医前脚刚出城门的同时,几份藩王的奏章也进了城。

    ……

    奏章很简单,大多是先赞颂了朱瞻基这位新帝继位后的英明神武,随后祝他身体健康。

    几份奏章的最后都提及了晋藩,先批判了一番朱济熿的狼子野心,同仇敌忾,然后就提及了朱美圭,说是那娃不错。

    “确保大明金瓯无缺?可笑!”

    朱瞻基扔了奏章,说道:“宁王这是觉着晋藩不存,山西也不存了吗?”

    宁王朱权,这位当年可是要和朱棣平分大明的狠角色!

    这是帝王的家务事,可夏元吉却出班说道:“陛下,此事当果断处置,否则日久各地藩王必然会人人自危。”

    说完他又退了回去,继续盘算着修一条从金陵到北平的水泥路的耗费和由此产生的利益。

    杨荣从本意出发是厌恶藩王的,可他知道大明目前经不起过多的动荡,只得建议道:“陛下,要不就复了晋藩吧,只是爵禄却可以做做文章。”

    一听到爵禄夏元吉就一心两用的抗议这种看法:“现在削爵禄,可晋藩的子孙怎么办?”

    晋王府的爵禄你削减了,可等朱美圭的子孙出来,你还减不减?用什么名义去减?

    蹇义建议道:“陛下,要不还是给吧,先稳住各地藩王,以后再徐徐图之。”

    藩王这个群体在朝中就没人喜欢,觉得他们都在啃噬着大明的民脂民膏,侵吞着大明的赋税,还占据着无数良田。

    ……

    “宁王?”

    太后沉吟道:“当年那是个野心勃勃的藩王,手握重兵,比你皇爷爷的实力还强大,只是做事却差了果断,这才让你皇爷爷靖难成功,否则今日这宫中谁当家,那还说不定呢!”

    朱瞻基点点头,皱眉道:“母后,藩王的子孙越发的多了,每个人都得给出不少爵禄,还得新建宅子,儿臣想着百年后藩王子孙的人数,就觉着背上发寒,就怕被他们吃光了国库啊!”

    太后无奈的道:‘这是祖制,你那些弟弟你也得赶紧安置了,否则……你就得在京中给他们建造王府。’

    朱瞻基头痛的道:“儿臣再想想,总不能让藩王成了祸害,到时候我家可没了余地。”

    大家虽然是亲戚,可朱棣这一枝却成了皇帝,其他藩王自然就成了远亲。

    太后摇头道:“此事不好做,你要慢慢的来,千万别急,否则……下一个靖难啊!生灵涂炭……”

    朱瞻基的眼中闪过厉色,说道:“母后,儿臣准备让兴和伯去一趟,满朝也只有他不怕那些藩王,让他去看看,看看那位曾经雄心勃勃的宁王想干什么!”

    太后一惊,挥手赶走了殿内的人,然后问道:“你是想让宁王决断?”

    “对!”

    朱瞻基说道:“各地藩王不同,可宁王的辈分高,虽然他现在说是在修道,可儿臣知道他只需登高一呼,各地那些不甘心的藩王怕是要揭竿而起了。”

    “所以儿臣想的就是……让他自己抉择,是战,还是认输!”

    太后叹息道:“兴和伯自然是信得过的,只是他做事胆子大,对外人从不肯给脸,本宫就怕他和宁王闹起来,到时候……怕是皇城中又会多一个藩王。”

    “他的辈分高,而且还有当年的传言在,那些藩王都暗地里为他抱屈,瞻基,要小心谨慎,莫要妄动,否则……”

    “母后放心,兴和伯做事灵活,宁王当年不敢起头,只等着皇爷爷出手,现在他慢慢的年迈了,难道还有那雄心壮志?那儿臣倒是想见识一番。”

    ……

    出了太后这里,朱瞻基去了坤宁宫。

    胡善祥总是有做不完的活计,朱瞻基没让人通报,一进去就看到胡善祥坐在窗户边做针线。

    她的侧脸柔和,嘴角微微带着笑意。

    端端就坐在凳子上,趴在胡善祥的膝上睡觉。

    朱瞻基在门外看了良久,悄然转身。却是去了孙氏那里。

    孙氏在抄写佛经,她的侧脸看着多了许多柔美,神情专注。

    朱瞻基站在门口看着,眼神复杂。

    就在他想转身离去时,孙氏却突然侧脸,然后脸上绽放了鲜花盛开般的惊喜笑容。

    “陛下,您怎么来了?”

 第1810章 吃人的后宫

    “陛下,臣妾……”

    孙氏微微垂眸,长长的睫毛颤动着,看着欢喜无限,却带着娇羞。

    男人最喜欢吃这一套!

    女人面对男人时展露出小女人的模样,那就是对雄性最大的鼓励。

    朱瞻基看着她那绯红的脸蛋,微笑道:“母后说过,佛经可抄,却不能多抄,免得移了性情。”

    孙氏嗯了一声,然后说道:“陛下肯定国事繁忙,臣妾不敢多留您了,快去吧。”

    朱瞻基点点头,吩咐道:“你有空就去母后那边坐坐,陪陪她。”

    孙氏应了,然后把朱瞻基送出去,等回来后,王振说道:“娘娘,孝期快过了。”

    皇帝驾崩,孝期最长的就是藩王。

    而继位者的孝期只有二十七日,一日代替一个月。

    孙氏坐在书桌前,呆呆的看着窗外,那双好看的眉微微蹙起,多了些忧郁。

    王振察言观色,低声道:“娘娘,您得想想那位郭氏啊!”

    孙氏的身体微颤,一只纤纤玉手抓住了毛笔。

    “啪!”

    本就是特制的细杆子毛笔,居然被孙氏给掰断了。

    “娘娘!”

    德春和周嬷嬷惊呼一声,德春赶紧过来查看孙氏的手,当看到只是有些发红时,不禁松了一口气。

    “娘娘,您这手可伤不得啊!”

    周嬷嬷拉起她的手仔细查看着,念了句佛号说道:“陛下可是最喜欢您的这双手呢!可千万别伤着了。”

    德春骄傲的道:“陛下对娘娘哪都喜欢。”

    王振面带忧色的道:“娘娘,陛下先去了皇后那里。”

    孙氏点点头,她对王振说道:“听闻你在进宫前是教授,识文断字,见识也可以,以后当好生做事。”

    王振心中大喜,跪地道:“娘娘,奴婢进宫时就听说了娘娘的贤淑,只是那时奴婢卑微,却不能侍奉娘娘。请娘娘放心,奴婢以后定当以娘娘马首是瞻,倾尽全力。”

    孙氏点点头,淡淡的道:“起来吧,只要用心做事,自然会有好结果。”

    王振起来后,周嬷嬷和德春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自己人!

    王振看看门口,见到没人,就指指坤宁宫方向说道:“娘娘,那里才是万全之地,想想那位吧,居然被殉了,也是一样的啊!”

    郭贵妃被殉了,她有三个儿子,可依旧被殉了。

    当时这事在宫中引发了好大的震惊!

    大家从此对太后这人都刮目相看了。

    朱棣口中的好儿媳,朱高炽的贤内助,从不吃醋的皇后娘娘,她居然在朱高炽去后,把他心爱的郭贵妃给殉了。

    不过从未有人说过郭贵妃给皇后施加的压力,好像她就是心狠手辣的代言人,而郭贵妃就是无辜的牺牲品,一缕香魂无奈追随着先帝去了。

    贵妃之尊都要被陪葬,这个才是王振话里的重点。

    “娘娘,要未雨绸缪啊!”

    王振的眼中闪烁着不明的神彩,缓缓的说道:“目前就要看谁先生下一个小殿下,至于争斗,皇后是个老实本分的,您只要不做的明显,加上陛下的宠爱,娘娘,这便是天赐良机啊!”

    孙氏还是呆呆的看着窗外,王振继续鼓动道:“奴婢当年也曾经饱览史书,却知道这等事乃是不进则退,等大局一定,宫外还有那个宽宏大量在为皇后撑腰,那可就无法挽回了。”

    听到那个宽宏大量,孙氏的双手紧握,说道:“兴和伯乃是陛下的心腹,不可胡说。”

    指甲深深的陷进掌心中,孙氏回身,淡淡的道:“军国大事咱们不懂,后宫之中就是给陛下宽慰的地方,莫要闹出事情来让陛下烦心。”

    王振惶然道:“是,娘娘。”

    孙氏摆摆手,三人告退出去。

    到了门外,德春低声道:“娘娘这是不争?”

    王振和周嬷嬷相对一视,微微一笑。

    “你懂什么?争与不争,那不在言语中。”

    ……

    “陛下让你去宁王处,多半是要软硬兼施,务必要把藩王对抗陛下的势头给打下去,德华,不好办啊!”

    朱瞻基的旨意下来了,让方醒南下南昌。朝野纷纷猜测着皇帝的意思,及至旨意里只让他带一个千户所随行时,那些担心皇帝准备武力削藩的人才放下心来。

    解缙却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那些藩王的护卫大部被削了,可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暗中养人?就像是朱济熿,好家伙,一下拉起了几千人来。所以……”

    “没那么可怕。”

    这事朱瞻基已经和方醒暗中沟通过了,他说道:“此次藩王们借着晋王的袭承之事试探一二,看来是很齐心,所以陛下让我去不过是看看罢了,他们试探,咱们也得试探啊!”

    方醒微笑着,给人以安定的感觉。

    黄钟这段时间一直在跑工部和朱芳两边,协调利益。今日他恰好休息一天,所以也来议事。

    “伯爷,藩王中也就是宁王这一枝威信最高,毕竟当时可是……宁王啊!”

    解缙点头道:“当年宁王带甲数万,如今蛰伏,必然不甘心,陛下拿他打头阵倒也合适,只是分寸却不好把握,弄不好就闹腾的沸沸扬扬的,若是天下藩王共讨北平,那时候你可就是大明的罪人。”

    方醒笑了笑,眼神冰冷:“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就抛开顾虑,撕破脸来做一场,直接拿下,也算是长痛不如短痛!”

    “伯爷,到时候群情激昂,怕是陛下也不得不……”

    黄钟担心到时候朱瞻基迫于上下的压力,把方醒抛出去当替罪羊。

    解缙点头道:“黄子澄等人的旧事,靖难靖难,清君侧啊!”

    朱棣当年起兵的借口就是清君侧,矛头直指力主削藩的黄子澄等人。

    “他们就少个借口,不过如今大明并无外患,若是动手,他们可没有当年文皇帝的条件!”

    后来的宁王造反,不过是以少数精兵统领临时招募的地痞流氓,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