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95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95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后来,不仅有丰富的经商经验,而且有超前经营理念的伍秉鉴,利用借壳生蛋等商业手法,在和洋人的贸易中,快速积累巨额财富。

    伍家不但发了财,还和洋人关系密切,和一批西洋商人成为私交不错的朋友。

    伍秉鉴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债权人,甚至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还向伍家借贷。到伍崇曜时,又因他与美商的密切关系,成为美国旗昌洋行的大股东。

    同时,伍家恩威并用,驾驭其他十三行商,成为许多行商的债权人。

    冯云山见伍崇曜泛泛而谈,也让自己了解不少。这许多,历史是会记载的。不过,他最关心的还是,传闻中,伍家和英美鸦片商勾结,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含蓄地问了下,伍崇曜便气愤填膺道:“圣王,这都是满清官府的污蔑,让伍家背黑锅!不过,父亲当时也高估我们伍家的份量,导致一错再错。”

    在他略带激动而又愤怒的叙说下,冯云山听到了历史不可知的一幕。

    原来,十三行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商行,它还肩负着海关的责任。

    但广州的外商鸦0片走私猖獗,作为十三行的头领,伍秉鉴和伍崇曜自然脱不了干系。实际上,尽管鸦0片走私可以获取暴利,十三行行商们却都对其避之唯恐不及。

    伍家的怡和行向来做的是正经生意。但是,伍家担保的外国商人为了谋取暴利,往往夹带鸦0片,在伶仃洋外与不法商贩进行鸦片贸易。

    这其中就包括最大的鸦0片贩子英国人颠地,还有伍秉鉴的干儿子美国旗昌洋行老板约翰?福布斯。

    按照当时的“保商制度”,外商走私鸦0片一旦查实,为其担保的行商连同整个十三行都要承担责任,一般要罚没鸦片价值的50倍罚金。伍家在十余年中,被偷运鸦0片的外商连累着,罚没上百万两银子。

    出任钦差大臣林则徐,一到广州,便直接要求鸦片贩子颠地主动交出的鸦片。颠地不愿意,伍秉鉴亲自出面相劝,最后颠地只肯交出37箱鸦0片。

    无奈,伍家又自己出钱给颠地,让他再出一千箱,凑了1037箱交到林则徐处。

    但林则徐很不满意,认为伍家和洋人欺骗钦差,直接下令将伍崇曜革去职衔,逮捕入狱。

    又将伍秉鉴和另一行商茂官潘正炜摘去顶戴,套上锁链,押往宝顺洋馆,催促颠地进城接受传讯,并扬言如果颠地拒绝前往,就会将伍秉鉴和潘正炜处死。

    然而,颠地全然不顾这两位老朋友的生死,依然拒绝前往。

    面对英人的傲慢,林则徐大怒,对伍秉鉴及十三行深感失望,便不再通过伍家与外商交涉,下令直接封锁商馆,断绝粮、水等供应。

    保释出狱的伍家父子,见其他许多跟鸦0片无关的洋人遭受无妄之灾,心生同情,便派人偷偷给洋人送去吃食和水。由此,虽获得许多洋人的感激,但被满清官府及民间百姓认为是汉奸,洋人走狗。

    英人被迫无奈,交出鸦0片,林则徐主持了震惊世界的虎门销烟。

    次年,中英鸦0片战争爆发。伍秉鉴父子率领十三行的行商们,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制作大炮。纵然如此,清朝政府仍全线溃败。

    奇怪的是,英军并没有攻入广州城。

    这当然不是因为广州城固若金汤。而是广州将军命令伍崇曜去跟英军首领义律求和,最终,伍崇曜凭借伍家与英军的一点关系,双方签订协议,并由十三行代替清廷于一个星期内交出600万元赔款,英军则退至虎门炮台以外。

    但此次为国赔款,满清朝廷和民间百姓并未感激伍家,反而更加非议,伍家“汉奸”的帽子,就只要一直被钉在头顶,直到今天。

    鸦0片战争失败后,《南京条约》规定,满清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相当于1470万两白银,而此时满清国库存银仅不到700万两。

    于是,廣州十三行和伍家自然又成为清政府的榨取对象,伍家再次被迫捐献一百万两。并且,十三行商失去了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

    不过,老谋深算的伍秉鉴早有打算,将一半资产转移到了海外。

    听到这,冯云山笑了。

    这伍家的实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不过,现在整个伍家被自己掌控,伍崇曜又愿意和自己配合,伍家的实力越强,对自己便越有利。

    冯云山只对伍崇曜说了一句:“安心跟本王干,日后,说不定两广总督或者吕宋总督的位置便是你的。”

    伍崇曜如闻惊雷!心中的震惊与渴望,让他神游天外。直至许久后,他才想起圣王话中的意思,更是为圣王的野心惊叹不已:吕宋总督。

    若是真的成功,自己不但有从龙之功,只怕青史留名也少不了!已经四十二岁的伍崇曜不由手心潮热,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左宗棠领着许家和潘家掌家之人来了。许家却是许祥光的兄长许祥贵,潘家是潘文涛。

    二人已知晓何事,心里明白,这是圣王给他们家族机会。一起合营南洋公司,自然便上了太平圣国的战船,再想要下来,就不成了。

    不过他们也丝毫没有拒绝的资本。何况,说不定也是改变行商身份的机会。

    当下,便在知府衙门大堂,起草了成立公司的文书。

    由冯云山代表太平圣国,伍崇曜代表伍家,许祥贵代表许家,潘文涛代表潘家,四人在成立“南洋公司”的文书上签字画押。

 第138章 奉献17亿元(求支持)

    感谢书友要去月亮玩、糊独是福、忧郁de浪漫、斛跋睿壱四位大大的打赏!

    。。。。。。。。。。。。。。。

    成立南洋公司的事情,冯云山全权交部交给伍崇曜。

    一方面,伍崇曜确实有摆脱买办行商身份入仕的渴望,想把事情办好;另一方面,伍家的家眷们,出门去哪里都要经过圣军的监督陪同,随时掌控着,不怕伍崇曜有不良心思。

    当然,冯云山对伍崇曜还是很重视的。

    闲聊时无意听伍崇曜提起,伍家后院厢房里放着一台洋人的一台名为蒸汽机的机器,是伍崇曜的洋人干哥哥美国旗昌洋行老板约翰?福布斯送给伍家的,有好些年了,伍家无人会使用。

    冯云山一听,立马有了兴趣。

    伍崇曜被关了几天,冯云山决定和左宗棠一道送伍崇曜体面地回家。当然,最主要的是看看那台蒸汽机。

    伍崇曜家房屋有多处,老宅在城外江对面的南岸,只留一些家丁看守。

    平常他和家眷们都在西关繁华之所居住。不过,前日已经被圣军查封掉。刚才,左宗棠已经派人去将伍家家眷们都接回西关住处。

    伍家不愧是当时的首富,在闹市繁华之所,竟然寻了一处僻静幽雅的场所。

    单从外面院墙看,便占了近百亩大小,身处闹市,却只砌围墙,也不开一家店面。足足可以看出,伍家不在乎这点钱。

    伍家大门上封头已经被撕去,只是上面隐约还有点痕迹。

    朱红色的大门打开,院内的摆设也丝毫未损,只是冯云山和左宗棠知道,伍家家里现银、银票以及值钱的古董字画等,都已经被圣军抄没了。

    伍家院子里没人。左宗棠悄悄告诉他,伍家家眷都还未送到,还是他们先一步到伍家。

    果然,院子里发现了二名圣兵,在守卫着伍家。

    对此,冯云山只得尴尬地笑笑。

    伍崇曜倒是毫不在意,他殷勤地领着冯云山到伍家后花园的凉亭里歇息闲聊。

    不一会,伍家家眷和家丁们都回来了,见伍崇曜平安回来,都是一阵高兴。

    伍崇曜连忙让众人过来大礼参拜冯云山。

    冯云山应付了下,便催着要去看那台蒸汽机。于是,二个伍家家丁,领着众人,在十余名亲卫的陪同下,来到伍家后院厢房。

    这应该是一台小型的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冯云山一眼便瞧出了大概。

    作为后世的炼油工程师,这种老式的机器还是很容易看懂的。

    时间长的原因,纺纱机已经烂掉了。但蒸汽机,除了活塞和进出气的阀门处有铁锈,造成密封性不好外,其他都还完好的,冯云山判断,应该能用,但效率会低上很多。

    见到这个近代的工业革命最为重要的动力机器,冯云山立刻想到仿制。他准备让人抬回去好好研究下。哪怕不能仿制,也可作为教材。

    这种稍微复杂点的机器,他虽然能说出原理和构造,但无法画出准确的图纸,再说就算有图纸,也没人能看懂。所以有了个实物,让太平圣军中的工匠们自己研究,是最好不过了。

    伍崇曜将家丁们组织起来了,将后院一处假山抬开,挖开上面的浮土,进入一个地窖。伍崇曜为了避嫌,遣走家人家丁们,让圣兵们下去,将藏在里面的财物取了出来。

    接着,让冯云山目瞪口呆的是,从地窖里搬出数百个统一制作的木箱后,十余名圣兵累得搬不动了。左宗棠唤来更多的圣兵,继续从地窖里将木箱运出来。

    二个时辰后,下去的圣兵说地窖已经空了。数千个木箱,按三种式样,堆放在那里。

    伍崇曜砰地一声突然跪倒在冯云山面前:“圣王,伍家埋藏的所有钱财都在这里,崇曜愿意将之全部奉献给圣国的圣库,以明心迹。”

    冯云山见到伍崇曜打开地窖,便隐隐猜到。尽管如此,他还是大吃一惊。

    这么多箱子,全为白银的话,得是有多少财富?伍崇曜真的愿意捐献出来,想必是下定决心,真心投靠了。

    这么多财富,自己不可能不收。钱财永远也不会嫌多,何况日后上十万圣兵要养活,没有钱财肯定不行。冯云山当即决定收下。

    不过,这样一来,还一直限制伍家家眷,就有点不通人情。也罢,就算收买人心也好,是个交易也行,总得有点表示吧。

    想到这里,冯云山连忙扶起伍崇曜,满脸欣慰道:“崇曜心意,本王明白!必会好好待你伍家。”

    又转头朝左宗棠道:“季高,传令下去,即日起,取消对伍家家眷的限制。伍家之人也是我圣国兄弟姐妹!”

    左宗棠忙答应下来。

    伍崇曜大喜,也连忙拜谢。

    左宗棠忍不住让圣兵将三种式样的木箱每样都打开了几个。

    最小的木箱里是黄橙橙的金条和金砖,中等木箱是白花花的元宝银,稍大的木箱里放的却全是西洋银元。

    天呐,这算下来得多少钱?特别是那黄金。冯云山可是知道,以当下满清的金银兑换比例,高达一比十五。

    一旁的伍崇曜解释道:“圣王,左先生。此处共有一千箱黄金,三千五百箱元宝银,四千三百箱西洋银币,木箱乃特制,每箱均是存放一千两。合计当值八百五十四万两白银。”

    饶是一向沉稳有余的左宗棠,也被伍崇曜说出的数字吓了一大跳,一脸惊骇又兴奋的样子。

    冯云山也是被吓倒了。居然这么多?他可是知道这个时代一两银子的价值。

    一两银子折合近二千文钱。而面粉一斤30文,猪肉一斤70文左右,而且这时候的一斤还相当于后世的1。2斤。

    这样说来,按粮食折算,一两银子就相当于后世200元rmb,若是按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