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892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892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先进的。而农业的强大,粮食的足够储存,才让他们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业发展之中。

    这一点,冯云山极为佩服。他想象中的中华帝国未来农业努力的方向,便是效仿后世的美国,耕地比后世的中国还要多出很多,而从事农业的人口,却只是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不到,与中国从事农业的人口相比,数十倍的差距。

    冯云山深深知道,帝国的人口虽然有5亿之多,但若是没将农业发展起来,没有将帝国的农业人口从土地中解脱出来,那5亿人口与五千万人口就没任何的区别。而先前的英国之所以强大,实际上便是他们从农业之中解放出来的人口投入到工商业之中最多,也就是人口红利最多。

    因此,帝国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发展农业的目的,不单单是提高粮食产量,还要将农业人口从农业送入工业,让中华帝国的人口红利这个最大优势体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帝国的工业发展。

 第1280章 组建工业部

    原工务部部长曾玉珩因为被调至组建新的矿产冶金部,工务部部长的人选空缺下来。冯云山没有让工务部主官职位空缺,立刻调福建巡抚沈桂芬出任工务部部长,并且,将工务部直接改名为工业部。

    工务部这个名称,原本还是冯云山攻占两广成立太平圣国的时候成立的机构,因为那时为事务不多,作为王府的幕僚机构之一,主要负责作坊、厂矿、道路的建设和武器的制备维修等,取名叫工务部。而如今,随着帝国的发展,这个部门的工作体量越来越大,加上整个帝国对工业的重视,再称呼工务部,有些不合适了。

    再者,如今已经有交通部、矿产冶金部等部门,工务部很多职能与之重叠,内阁副总理李鸿章提议将部门稍微清理调整,冯云山也觉有理,此事便定了下来。

    原本的工务部相当于被拆分为好几个部门,主体是工业部,再次便是矿产冶金部和交通部。而如今继承工务部的主要部门工业部,其实若是在后世来说也是个庞然大物了,冯云山原本想进一步细分,将工业部按照行业,分为轻工业部和重工业部,事实上后世刚刚建国的时候,单是轻工业部又分为食品工业部和纺织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等,重工业方面更是分为燃料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建筑工程部、石油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等。但考虑到如今帝国的工业,还是以钢铁为主,电力机械等等都还是刚刚开始发展阶段,石油和煤炭等也都可以算做矿产的一种,因此,现阶段,只要成立一个工业部便可以了。

    考虑到福建巡抚沈桂芬老持稳重,历史上沈桂芬便是满清朝掌握中央实权的第一汉人,所谓“同光中兴”的第一代宰相,又是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再者,沈桂芬自出任福建巡抚以来,不但大力扶持沈葆祯将福州船政局搞成帝国四大船政局之首,还借此机会,在厦门、泉州、台湾府安平镇以及琉球修建了四大民用造船厂,专门制造大型渔船以及商船,组织福建至朝鲜、日本、南洋甚至北美、西欧等地的商业贸易,将福建的商人整合到了一起,让闽商成为继晋商、徽商、粤商之外的第四大商人团体,实力大增。将原本穷苦的福建百姓的收入也大为提升,让其他各省刮目相看。

    也正因为如此,朝廷对沈桂芬的殖产兴业能力很是看重,经过推荐,冯云山钦点命其为新成立的工业部部长。

    说实话,在帝国要以工业发展为最重要任务的情况下,工业部的职责相对于其他部堂来说,是十分繁重了。因此,冯云山准备给工业部相较于其他部堂更高的地位,配置副部长也更多一些。

    整个工业部,下辖的按照大的行业行业划分,便分为机械司、建筑、电力司、纺织司、石油司、化肥司,以及其他的两个划分到一起的轻工业司和重工业司等等,是整个内阁下属部堂中的管辖司最多的一个部门。按照冯云山的计划,等这些司发展起来了,比如机械工业成长到一个司已经无法管理的时候,便要继续扩展单独成为部堂。

    沈桂芬一到圣京,便跟随李鸿章来到皇宫,接受冯云山的召见。

    “沈爱卿,听说你对工业方面极有研究,在福建也干得有声有色,将福建原本基础为零的工业,发展成为拥有年产值过两千万圣元的工业强省,爱卿功不可没。这次调你来京让你出任工业部部长,朕的用意你可清楚?”冯云山一见沈桂芬便径直问道,他对于沈桂芬很是看重,而李鸿章站在沈桂芬的身边,想必是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好了,因为特意问道。

    沈桂芬先是恭谨地行礼,稍稍思索,这才回答道:“陛下,李总理已经跟微臣说过了,陛下想让微臣挑起工业部这一特大部堂的重担,这是对微臣莫大的看重。陛下设立这工业部,想必是朝廷已经下定决心要大力发展工业了。因此,在来京的火车上,微臣一直在思考,如何做才能对得起陛下的期许。”

    冯云山露出欣慰的表情,笑道:“沈爱卿大善!果然明白朕和朝廷的心意。既然沈爱卿已经知道了朕的用意,有了准备,便说说如今形势下,帝国该如何发展工业才好?也好宽宽朕和李爱卿的心。”

    沈桂芬从容答道:“陛下和李总理早已经成竹在胸,运筹帷幄,微臣斗胆,便班门弄斧一下。

    陛下,微臣在福建主政之时,曾经仔细研究过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历史,想从中借鉴,为我中华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直接、最快地发展工业,进入工业时代。研究英国是因为当初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而美国的话,其实与我中华帝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是国土辽阔、资源丰富,都是刚刚工业起步,又远离欧洲是非之地,地理位置独特。

    首先说微臣对英国的琢磨吧。

    若非英国被陛下、被我中华帝国连续几次击败,并且又因此引发的印度和爱尔兰内乱独立等等,英国一直是全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而这一切,是基于只有三千多万本土人口的基础上,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工业的高度发展,我记得陛下曾经提过一个词语,叫工业革命,对,英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地位,就是因为他们是工业革命的始发者和先行者!

    从微臣搜集到的一些资料来看,英国的工业革命差不多已经接近一百年了,他们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开始,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而最后以二十年前的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主要表现便是以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甚至大型公司代替手工工场和作坊。”

 第1281章 工业部长沈桂芬

    冯云山虽然对英国的工业革命有些了解,但他还是耐心的倾听沈桂芬的见解。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要不是仗着后对世的了解,单凭他自己的智慧,还真没办法跟这些古代精英们相比。想想也是,他自己在后世不过是百万大学生中的一员而已,说是十里挑一已经算是好听的了,而李鸿章沈桂芬这些古代精英们,都是起码万里挑一的一甲二甲进士,心智和毅力无一不是登峰造极之辈,比自己强本身也不是太奇怪的事情。

    所幸的是,自己是皇帝,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爱卿详细说说,但言无妨!”冯云山鼓励沈桂芬道。

    沈桂芬谢过,侃侃而谈起来:“工业革命的这个过程之中,其实有几个要素,才让英国迅速推动了工业革命,并取得了工业大发展的胜利。

    首先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为他们提供了政治基础。这让英国国内的一半资本家们掌握了对他们有利的权利,制定了对他们有利的法令促进工商业发展。

    其次,英国前期完成了原始积累,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发展工业。他们具备了能发展工业的两个不要条件: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无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力;二是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财富并愿意将之转化为发展工业的资本。而这些,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掠夺、在国内乃至世界进行发行国债、创建银行和股份公司、严密的税收等方式完成了。

    而这两个条件达成之后,便是发展工业最为重要的关键两点了,就是贸易展开和技术的应用。而最关键的,其实还是贸易的利益,赚取财富。

    就英国来说,他们是一个建立在殖民和贸易之上的国家,甚至殖民也是为了贸易,目的不过是为了廉价抢夺生产资料、强行打开市场售卖货品,获得财富,甚至他们的所有工业发展,先进的技术应用,都是为了贸易。比如那英国很早便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为了发展贸易,英国政府大力扶植造船业,支持在海外成立特权贸易公司,比如在印度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和在北美成立的哈德逊公司,他们在印度逼迫当地人种植鴉片,卖给满清王朝,这就是他们赚取财富的方式,而有了财富,就更加促进技术的发展,进而大规模工业发展推荐贸易赚取更多的财富。

    当然,英国的工业发展,最主要还是以纺织工业为主,以蒸汽机的大量应用为途径。

    英国的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英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头号工业强国,建立了强大的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机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并且,他们的这个工业革命的技术和经验,不断被其他国家模仿。而这其中,微臣以美国为例,来说说,我们中华帝国完全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借用并完善英国的工业革命,创立出中华帝国自己的工业发展前景来!”

    “陛下,美国从建国,到发展工业基本上形成规模,只用了短短五十年的时间。要不是因为陛下决定对美国用兵,美国很可能在他们的南北内战之后继续高速发展,并且在三四年内超过英国。因此,微臣觉得,我们一定要好好分析美国的经验,更快更稳地发展工业。

    美国拥有的某些明显的有利条件,对于工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一是巨大的原料宝库,辽阔的北美领土;二是他们与欧洲的资本家有充分的联系,有充分的资本供应;三是洗劫并征服印第安土著,还有欧洲的战乱以及饥荒,造成廉价的移民劳动力的不断流入;四是地缘非常合适,北美人口不断增加,国土面积辽阔并且距离欧洲十分遥远,国内市场和海洋贸易不断增加,欧洲又不便干涉,开明的政府,这些都是有利因素。

    当然,最后美国便利且廉价的水运条件和西部乳畜业产品等粮食供应充足方便也很好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听完沈桂芬的分析,冯云山有些惊异了。对于沈桂芬的这些思考,很多冯云山也曾经在后世的论坛上看到过,只不过时间太久有些模糊了。但有些观点,冯云山原来没听过,还是第一次从沈桂芬嘴里听说。冯云山惊异于沈桂芬看问题的透彻,更吃惊于沈桂芬的独到眼光,他甚至突然觉得,这沈桂芬做工业部长是不是委屈了一些,同时又为手下如此有才干而高兴。

    “沈爱卿说的很好!”冯云山鼓励着,同时很期待地问道:“那么,回到朕最关心的问题,爱卿对于我们发展工业的建议是什么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