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878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878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抚台大人,卑职算过了,只要人力足够,铁矿石足够,一座小高炉一天能炼出铁水将近100公斤,单单我这知府衙门内,建十座这样的小高炉不成问题,这样的话,便是每天都能产铁水1吨左右。而整个杭州府,能建多少座这样的小高炉?卑职初步盘算,20个人三四天时间便能将这样的小高炉建起来,这样说来,我杭州府总共380万口,劳力120余万,算起来,搭建上万个小高炉是毫无压力!

    也就是说,我们杭州府,每天便能生产上千吨钢铁,折算下来,我杭州府今年能实现90万吨的钢铁产量!”

    王有龄听完杭州知府缪梓的话,有些震惊莫名!他万万没想到,这样一算,整个杭州府还能生产90万吨钢铁,这可是天文数字啊。如今整个帝国也的钢铁产量,不过才三百多万吨钢铁的产量,一个杭州府就能达到90万吨,这,这不大可能吧?

    王有龄默然在心中算了两三遍,按照缪梓的算法,还真是这么多!这么说来,一个浙江省,岂不是就能接近甚至超过全国的钢铁产量?王有龄尽管觉得是那名的不可思议,但在现场疯狂而热烈的气氛影响下,他心动了!这可是一大功劳啊。想想看,一个矿产资源一点都不占优势的浙江省,能出产这么多的钢铁,那该是多大的成绩?

    想到这里,王有龄准备立刻写份奏章,直接上报朝廷内阁,他准备将此巨大的好消息告知内阁,同时恳求内阁的一些必要的支援,比如说铁矿石等,调运一些到浙江来。而同时,他也准备通令全省,让各府县都动员起来,四处寻找勘探铁矿,搜寻煤炭和废旧烂铁,兴建小高炉,开始大搞冶炼钢铁的运动,将这项工作作为整个浙江省的最最主要任务,布置下去。

 第1255章 李鸿章的激动

    圣京,内阁。

    新上任的内阁副总理李鸿章每天天不亮便来到内阁值房开始处理国家政务,不过,他也乐此不疲。

    如今整个中华帝国运作已经进入一个稳定期,但即便如此,每天的仍然有数百个奏章从各地发出,抵达圣京。因为电报线路的大规模敷设成功,各地电报局的广泛建立,如今的奏章上报可谓方便快捷之极,再不必以六百里加急之类的人工快马送信的形式,而是各地直接通过电报局发送给圣京电报局的政务处,这个政务处是圣京电报局专门设立的接受各地以及发送朝廷政令的一处电报机构,类似的还有军务处、商务处等专门接发对应的电报机构。政务处会将其中收到的电报,在半个小时以内组织人马破译,再立即送到内阁,供内阁委员们查阅。

    而最近一段时间,皇帝冯云山深居宫中,有将近十天没有露面,一副将帝国政务都交付内阁处理的样子,让五名内阁成员们既感动,又小心翼翼。

    查看了5个奏章之后,李鸿章忽然感觉到有一丝奇怪,他再回头看看前面的5个奏章,有3个奏章是涉及发展钢铁的。

    河南巡抚丁宝桢奏报说他们在南阳府的舞阳县铁山庙发现一大型铁矿,储量数千万吨,河南准备在舞水边建了一个舞阳钢铁公司,请求从圣京钢铁公司或南洋钢铁公司抽调十余名工程师去帮助舞阳建厂。

    福建巡抚沈桂芬奏报称,福建在龙岩州一处叫马坑的村寨旁发现一处大型铁矿,储量数上千万吨,已开采数万吨上好的精铁矿,只是地处荒山之中,只能以马车辗转走官道运至漳州境内,再通过九龙江水运至厦门的钢铁公司进行冶炼。因此,沈桂芬恳求内阁能帮助福建修筑一条客货两运铁路,从汀州、龙岩至漳州或直接将龙岩与赣闽铁路连接,让龙岩州的这处马坑铁矿能顺利将矿石运出。

    而湖南巡抚毛昶熙则更是干脆,直接奏报说他们在长沙府的湘潭与湘乡交界处发现一处石潭冲铁矿,蕴藏量不知多少,他们直接组织开采并建立了炼铁高炉进行冶炼,目前已经投产,月产生铁5000余吨,精钢近百吨,要求内阁拨付资金进行扩建,同时也想修筑一条货运铁路,装运煤炭等炼铁原材料和运出炼制好的铁块。

    李鸿章脸色带着笑意,他知道自己前些日子通过内阁发出的那份邸报起作用了。

    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就是要发动各省各地的力量,尤其是在自己和一干内阁新上任的时期,皇帝将国事都托付给自己等人,这等恩宠无以复加,内阁成员必须尽力报答皇帝的恩宠,尽心尽力办好差事。其中发展工业产业,便是重中之重。何况自己添为内阁为首之人,正是因为陛下看重自己在江苏巡抚任内能将江苏的工业搞上去,而工业之中,又以钢铁产业为龙头,因此,李鸿章知道,必须要抓住这个契机,哪怕是突击克服一些困难,也要将钢铁产业搞上去。

    自任江苏巡抚以来,李鸿章的眼界便被打开了。他还从未想到过,世界竟然如此之大,西洋的强国如此之多,原本的满清孱弱到什么地步,要不是中华帝国的强势崛起,只怕中华大地,便犹如印度一样,被西洋列强侵占了。而这国家的强大,例如那英吉利国,正是因为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以工商兴国。其中,工业便以钢铁为主,正所谓钢铁业强便工业强。而今,李鸿章就任内阁之后,他更是能深刻了解到如今这个时代,工业带给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变革是何等重大,而钢铁又对工业是何等的重要,因此,他想着花上几年时间将钢铁业搞上去,才能对得起皇帝的信任和恩宠。

    继续往后翻看奏章,是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奏请。

    “杭州府的余杭县开创了非钢铁厂工人的普通民众兴建小高炉炼铁,取得重大成果!截止日前的短短半个月时间,余杭县已经投入1万人兴建了小高炉共计524座,投产10天来一共炼出上好铁水500吨;而杭州府投入3万人于几天内兴建了1200座小高炉,也陆续开始投产,日产上百吨。按此预计,整个杭州府若是将所有的劳力全部投入炼制钢铁,今年剩下的七八个月时间还能冶炼出90万吨!整个浙江省可以生产出钢铁超过300万吨,甚至达400万吨!因此,为壮大帝国钢铁产业,兴旺整个工业体系,有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杭州府余杭县的做法,掀起全国全民大炼钢的大运动,为我中华帝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而努力!”

    李鸿章惊呆了,继而便是一阵激动起来!

    对于王有龄此人,李鸿章还是很熟悉的,这不是一个浮夸之人,为人实在,乃真正做事之人,甚至连李鸿章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如他。而此刻,王有龄主动说起他浙江下属的余杭县新建了小高炉五百多座,并且投产10天便炼出500多吨铁水,而杭州府更是在几天内便建成上千座的炼铁小高炉,这便是真的如此。

    原本李鸿章还在想着如何发展钢铁产业,为发现的那些大型铁矿、如何修建钢铁厂而头疼,想不到这个问题一下便被浙江巡抚王有龄给解决了。原本全部靠那些大型铁矿而兴建钢铁公司,但因此而造成钢铁行业的工程师和技师们人手不足,因此,李鸿章也很是头疼,但如今有了这个浙江经验,似乎一下便解决了!

    这个小高炉土法炼钢,似乎人人都能炼钢铁,最关键的是,见效奇快,容易推广。只要有人手,便能大规模发展。而且,最关键的是,能迅速提高整个帝国的钢铁产量,让钢铁工业一下发展到新的高度。最让李鸿章兴奋的是,怕是过了今年,中华帝国的钢铁产量便能一举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就任内阁副总理之后实现的,这对看重自己的陛下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交代!也算是自己做出的一点成绩。

    想到这里,李鸿章暗自点头,不禁哈哈笑了起来。

    而这时,罗泽南和伍崇耀两人正好踏入内阁班房,看见李鸿章独自发笑,不禁好奇,李鸿章将浙江炼钢铁之事告诉两人,罗泽南和伍崇耀均有些吃惊。

    伍崇耀一脸喜色,朝李鸿章恭喜道:“恭喜李总理啊,有了浙江的方法,推广开来,便能让全国的钢铁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1256章 人口红利

    不过,罗泽南却沉默不言,半响之后,方道:“能发展钢铁产业自然是好事,不过,如此没有规划,任由民众胡乱发展,只怕不是好事吧。等刘大人和周大人等下来了,我们一起商议一番再行决定是否推广,如何推广!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陛下请示嘛。”

    李鸿章脸色有些难看,不过很快便隐逸不见,笑道:“罗大人说的是!还是等刘长佑大人和周胜坤大人到了,我们五人在好好商议再说。至于陛下那边,我们商议好结果,再叫陛下圣裁吧。”

    很快,刘长佑、周胜坤陆续赶到内阁。五人到齐了,李鸿章没有按照往常一样,分配这一天的内阁任务,而是将众人叫到一起,重新说了一遍浙江大炼钢铁的事情。

    等众人都回过神来,李鸿章道:“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想必众位大人都清楚,是我中华帝国能否完全崛起的关键,能让我等的工业强大起来的基础。而且,陛下前段时间也曾经说过,然给我们这些新内阁成员要好好考虑如何发展工业,他还特意提到钢铁工业要重点发展。因此,鸿章认为这次浙江巡抚王有龄奏章上的杭州府经验,十分地行之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我们帝国的钢铁工业发展到一个极高的地步。因此,我建议内阁采取浙江巡抚王有龄的建议,将杭州府的小高炉炼制之法向其他省份推广,大炼钢铁!”

    伍崇耀似乎表示赞同,但因为刚才罗泽南反对过,他便没有直接表态,只是看向刘长佑和周胜坤两人,先看他们的意见如何。

    李鸿章也盯向两人,想知道他们的看法。

    尽管李鸿章当初出任内阁排名第一的委员,后来又被皇帝冯云山直接任命为副总理,按理说内阁他为首,但他还是对其他四名内阁成员都很是尊重。毕竟,无论是谁,资历什么的都要比他李鸿章要老。除了罗泽南稍稍资历差一点之外,伍崇耀、刘长佑、周胜坤无一不是皇帝的心腹之人,很早便为皇帝效力。

    周胜坤表现得很干脆,犹如他一向管财税一样的精明:“李总理,只要这个浙江的大炼钢铁方法能真正的为帝国增加钢铁产量,对钢铁产业有利,且不影响其他行业的发展,我们都会支持!不过,需要投入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是不是再好好评估一下?”

    李鸿章顿时脸色有些难看了起来。他心中清楚,别看周胜坤犹如一副商贾掌柜一般,实际上为人精明,一向慎重心细,皇帝向来很是倚重,若是这周胜坤不赞同开战大炼钢铁运动,那就很难办了。毕竟,说来说去,最终发展钢铁产业,都是为了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而提高工业化的目的,一是增强综合国力,二才是最终的目的,增加国家的财富和百姓的财富。而这周胜坤之所以出任内阁委员,任谁都清楚,他就是为皇帝看紧整个国家的钱袋子的。

    李鸿章求助般地看向刘长佑。刘长佑明白李鸿章心中所想,他也清楚李鸿章的才干。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刚才一直在想着,李鸿章是不是有些太过操之过急了。

    刘长佑明白李鸿章急于干些成绩出来的心思,其实他自己也是,刚刚从一省巡抚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