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747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47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喔,左爱卿且说来听听,如何区别对待?”冯云山感兴趣地问道。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锡兰岛地理位置重要,可以作为远洋贸易的中转补给基地,作用与檀香山群岛一致,将印度洋的孟加拉海域收入囊中。而其又孤悬海外,面积比琼州岛和台湾岛还要略大,完全可以占据下来,作为我中华帝国的前沿直辖领地。只要移民十余万华族同胞,便能永久地占领下来。

    而那马德拉斯管区却不一样,居住的都是些印度教土著,充斥着各类土邦王公,要想直接占领,我们就如同眼下的英国人一样,与其完全对立起来,陷入不断占领与反抗、不断争斗的泥潭之中。但若只是以最浅显的殖民方式,不直接占领,将其作为原材料基地,让印度土著们为我中华帝国的经济服务,为我们种植棉花、粮食,我们在锡兰岛上加工成布匹再售卖回去,赚取财富,这样的话,便能循环起来,两头盈利。那印度土著王公们也会拥护我们,甚至还会感激我们给他们分点甜头利益,彻底将其变成我们中华帝国的势力范围。”左宗棠说道。

    “咦!左爱卿说的,甚是有理!”冯云山抚掌赞道。心下却暗想,这不正是当初英国对待殖民地的那套么?不过,在自己看来浅显的道理,换成左宗棠这样的环境,能悟到便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陛下,而第二处,便是那澳大利亚。前段时间,梁培友梁大人便提起过,建议出兵占领那个叫澳大利亚的特大岛屿,此地与锡兰岛一样,甚至比锡兰岛更为有利。微臣以为,此时正好是最佳的时机!只是帝国才派出大军远征北美,执行陛下的河西计划,如今又要同时出兵印度和澳大利亚,这兵力方面,恐怕有所不足。”左宗棠继续说道。

    冯云山点点头。澳大利亚其实是他图谋已久的,只是直接出兵,毕竟与英国人就正面撕破脸重新开战。因此,他一直往后拖延,目的自然那是争取最大的时间让中华帝国发展,尤其是海军的壮大发展。否则的话,没有强大海军支持,即便占领了澳大利亚,也会被英国人重新夺取回去。

    而原本在梁培友的建议之下,冯云山已经准备同英国撕破脸,强行派兵以海盗的名义出征占领澳大利亚,但因为印度洋舰队还未组建完成,出兵美洲的河西计划也正好实施,便将此事压了下来,继续拖延着。如今,恰好碰到英国发生这样的事件,正好给了自己充足的借口!

    其实也不需要借口,就凭英国所做的那些事情,驱逐逮捕自己的驻外人员,强行针对性地征收关税,炮击中华帝国的商船,自己就不该吞下这口恶气!

    “不错!立即出兵澳大利亚!哪怕是三路出击同时进行,也必须立即出兵!左爱卿你来调派,海军部各大舰队负责配合。朕要让世界看到中华帝国的真正实力,自此之后,再无哪国敢再小瞧中华帝国,再无人敢欺凌朕的子民。”冯云山朗声喝道,心中的愤恨舒展了出来,长长出了一口气。

 第1036章 宣战布告

    第二天中午。

    圣京的《中华帝国报》,广州的《南方日报》、已经改名为椰城的巴达维亚的《南洋晚报》等中华帝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了一则重磅消息。

    “今有西洋欧洲一名为大不列颠王国者(英国),夙以侵凌中华以及其他诸国,霸占世界海洋为其国策。数十年来,中华儿女不顾牺牲,与其抗争,其目的不仅在保卫中华帝国之独立生存,为4万万华族百姓开拓生存土地和空间,实欲打破此国之霸权主义,统治世界之野心,维护世界公法、正义及全人类福利与和平。

    中华帝国不为殖民与霸权,只是为开拓荒蛮土地,开发新世界,为各国百姓提供更多的货物和商品,不料强暴成性之大英帝国,不可一世,违反早就签署的《中英互通商贸协定》,且更悍然将我驻欧外使人员关押逮捕,将良善商船击沉开衅,发动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霸道与无厌之野心。

    我华族百姓,生来善良,几多隐忍,自二十年前被击败后强行售卖鴉片,割地赔款,更有无数华族同胞流落南洋被欺凌,如今中华帝国已成立,咸属忍无可忍。朕特于今日正式对英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英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帝国皇帝冯云山

    太圣八年十月十九日(1861年11月25日)。”

    顿时,中华帝国广袤的国土上,无数的政府官员、学子、商贾、工人、职员纷纷抢购报纸,第一时间目睹皇帝陛下的宣战。

    圣京的一名内务部执事站在三山街口,对民众道:“该死的英国佬,竟然对我中华帝国不利。陛下就是应该宣战,英国原本就是蕞尔小国,竟然四处侵略霸占领地,殖民地遍布全球,妄图保持他的世界霸主地位,如今更是不宣而战,是可忍孰不可忍!”

    广州的一名商贾对另一名商贩感叹道:“陛下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商贾啊,为了我们以后商船能满世界跑,为了我们的货物能卖到全世界,为了我们不再洋人的欺凌,这才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宣战的。不行,我参不了军,可以捐点军费,让陛下的勇士们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点,子弹多一点,杀得敌人多一点!”

    椰城的一名福建泉州籍客家种植园主对自己的儿子和侄儿道:“我们这些下南洋的客家人,本来是一无所有连饭都吃不饱的劳工,饱受洋人和爪哇土著们的欺凌,是陛下率领英勇的华族军队赶跑洋人,平定土著,打下这南洋,分给我们种植园,我们才有今天!如今英夷又挑起战火,陛下被迫对其宣战,是我们老林家报效皇帝陛下的时候了!你们两个是老林家的男丁,当扛起火枪,为陛下奋战!去报名,参军去!”

    整个中华帝国,一千六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少地方都纷纷沸腾起来。一则皇帝陛下亲自签发的宣战布告,将众多的中华帝国的民众都推向关注并参战的高潮,反英、爱国的意识空前高涨。

    不少消息灵通的省份、藩属国纷纷来电或是急报上折奏章,请求派兵参战或是提供备战物资,更有不少华人开设的商行和洋行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商船改造成武装军舰,请求中华帝国政府颁发暂时征用为军舰的凭证,实行私掠船制度,袭击英国商船和抢夺英国商人的货物。

    就在国内讨论的纷纷扬扬的时候,从福州马尾港开出的一支大型船队,浩浩荡荡往南而行,而与此同时,广州、河内、西贡等地,众多的运输船也开始忙碌起来,纷纷装载军火、粮食等战争物资,往南洋进发。

    。。。。。。。。。。。

    加尔各答,威廉堡内。

    印度总督坎宁看着眼前的一张纸条,两眼几乎发黑。

    纸条上的消息,是加尔各答城外的几名英军探哨从遥远的恒河口一名华人商贩那边那里得来的消息。

    加尔各答城被围困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被水路畅通,但消息不便,坎宁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到伦敦方面的消息了。原本他一支担心的总督职务,只是被女王在信中骂了一顿,并没有被解除。而加尔各答城外,超过十万的孟加拉人自发组成的民兵和三万缅甸军队,将加尔各答团团围住,虽然因为加尔各答城内有近5万英国士兵和3万印度籍士兵,不用担心城外的敌军,但还是让坎宁有些心烦意乱。

    他一直等待的英国本土增派援军,但一年前来了一批之后,便再未来过,他知道,国内还有爱尔兰开始叛乱了,大英帝国的军队主要都去平定欧洲的叛乱了。他也试图下令出城攻打围城的孟加拉军队,虽然也能将那围城的孟加拉叛军杀得落荒而逃,但却没几天又有无数的孟加拉人增补上来,而己方却损耗了几百人,因此,杀退敌军几次之后,他便不再出城进攻了。

    他深信,强大的大英帝国不可能被一些叛乱的暴民就一直拖住的,援军迟早会来支援印度的自己。只要坚持,只要守住加尔各答这座印度的核心,印度便迟早会重新回到大英帝国的手中。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一张薄薄的纸条上的消息,将他的一切幻想和期盼打落深渊!

    “中华帝国皇帝于二十多天前宣布对大不列颠王国宣战!并于次日直接出兵,其两支联合舰队,海军陆军数万,从海上进军印度洋,目标很可能是加尔各答城和印度!”

    这短短的几行字,让坎宁几乎昏厥!

    “天呐,上帝这是要抛弃大不列颠了吗?我大英的日不落帝国,再也难以名副其实了!失去印度,连大不列颠都无法叫得出口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难道那个叫冯云山的华人,真的是我大不列颠的克星吗?”坎宁喃喃地念叨着,猛地醒悟过来,连忙派人通知也同样在加尔各答城内的科林*坎贝尔上将、亨利中将和罗伯特*内皮尔少将三人,赶来威廉堡商议紧急军情。

    很快,英国驻印陆军指挥官科林*坎贝尔上将,驻印度英军总参谋长罗伯特*内皮尔少将和孟加拉管区英军指挥官亨利中将三人赶到威廉堡内,从坎宁口中得知中华帝国向英国宣战,特别是中华帝国的军队大举袭来时,三人均心中蒙起一层阴影。

    经过一年多的战争的折磨,被围困在这加尔各答城内,原本意气风发的三人,此刻都已经没了锐气。他们也不知道,为何那些原本低声下气逆来顺受的孟加拉人,竟然会不死不休地非要攻占了这个加尔各答城,哪怕这一年来被击败数次,折损上万人,也还是围城不已。更何况还有那三万缅甸军队在郊外虎视眈眈。

    不是他们战不过那些孟加拉叛军,而是他们得守住这做加尔各答城。除了加尔各答城,其他的地方更无法长久地呆下去。如今的他们,都已经失去了大英帝国军人的风采!

    这也难怪。说是驻印陆军指挥官,可如今这印度受大不列颠王国控制的,还剩下多少?这整个印度三大管区,孟买管区已经被叛军攻破,孟加拉管区的北部、东北部,甚至连中部,不管是叛军占领还是英军主动放弃,都已经不再英军的控制之中,整个孟加拉管区,只剩下加尔各答城了。唯有印度南部的马德拉斯管区,叛军不多,还在英军的控制下。但实际上,那里英军兵力并不多,还不如加尔各答安全。谁还想突围冲出加尔各答?除非离开印度回到欧洲!

    “三位将军,大批敌军来袭,我们该怎么办?”坎宁问道。

    无人回答,一阵沉默。

    半响之后,坎贝尔上将才语气低沉地道:“伦敦那帮该死的政客,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同这东方的霸主闹翻。

    总督先生,没别的办法,只能首先向伦敦方面紧急求救!我们海军力量不足,若是那中华帝国的南洋舰队来袭,凭他们的军舰火力和数量,从上次的东印度群岛遭遇的海战来看,只剩下几艘小型军舰的我们根本不是敌手。因此,眼下有两条路,一是我们这些人撤走,留下的士兵离开加尔各答,向印度内地转战,那些孟加拉叛军虽然有些麻烦,但根本挡不住我们的军队。二是让印度洋舰队躲入加尔各答港内河,凭借加尔各答岸上的火炮防守。我们坚守加尔各答城,直到欧洲派来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