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722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722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苏丹王朝、文莱苏丹王国之类的,其实已经算是被中华帝国占领了,只不过是他们见机得快,早早向自己称臣纳贡,在外务部那边算是藩属国而已。而实际上,这些已经被洋人挤压得没多少生存空间的小王国,只能称之为本地的一个部落而已。他们统治的中心地区,已经完全被帝国领地所包围,而且他们的几百几千部落士兵对于强大的中华帝国讨虏军来说,简直没法看,想要直接占领这些地方,也只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

    应该说,他们是聪明的。眼看中华帝国越来越强大,为了保住自己的富贵,主动直接请求并入中华帝国,求得一些封赏,这样做,远比苦熬日子成天提心吊胆地说不定哪天便被一队军队突袭得家破人亡要强得多。

    只是,为何暹罗王国不自请并入帝国?也只有这样稍大的王国,有四五百万人口,才能让自己有所期待。

    不过,冯云山也清楚,暹罗国土面积大,又没有被帝国领地全部包围,与缅甸交界,一旦遭受帝国的进攻还自持有所后援。而且,毕竟是传下来的祖业,任谁都不愿意随便丢弃,何况自己并没怎么逼迫对方,只是一如以前那样的称臣纳贡而已。但如今,冯云山感觉有些不妥。即便是不发动战争强行吞并对方,也要有所表示才行。

    冯云山其实最想要的,还是用一种缓慢的但更纯粹的手段,慢慢彻底地将暹罗人同化过来,那就是大力推行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文字和语言,才是最为有利的手段。

    想到这里,冯云山朗声道:“照准柔佛、文莱、东帝汶三位首领请求,将柔佛、文莱、东帝汶三地分别设立柔佛自治县、文莱自治县、东帝汶自治县,分别置于马来省和婆罗省、爪哇省管辖之下。封三位首领为一等侯爵爵位,在原有的领地上各划一万亩肥地作为两侯封地,各赏《论语》一百本,1万圣元。至于暹罗王子朱拉隆功,听说其向往中华文化,朕也有段时间没见他了,命其来圣京觐见,朕要亲自考考他的学问。”

    吴如孝顿时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是试探暹罗国,试探朱拉隆功了。

    老暹罗国王已经宣布退位,朱拉隆功私下必定已经接位了,如今遣使来朝,不外乎借着进贡和恭贺万寿节的名义,想趁着皇帝高兴之际,册封他的王位,认可他为暹罗国王。但他可能想不到,正好其他小王国和附属邦会主动请求并入中华帝国,否则那朱拉隆功可能就不会如此急切地请求册封了。

    如今皇帝这一番试探,那朱拉隆功难办了。他若是来圣京觐见,基本上有九成可能,皇帝会将其扣留在圣京不放其回去,则他这个已经登基的暹罗国王便留在圣京,暹罗国自然没了主事之人,名存实亡;而要是他不来圣京,则是违抗圣旨,帝国就有借口可找,甚至出兵讨伐。因此,无论如何,朱拉隆功都麻烦了。吴如孝暗暗替这位见过几次的年轻王子可怜。

    “微臣遵旨!”吴如孝连忙答应一声,退到一边。

    而内阁副总理曾观澜为首,领着朝中大臣们一道出列,齐声恭贺道:“微臣等恭喜陛下华诞,愿吾皇陛下千秋鼎盛,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云山抬抬手,笑道:“朕要多谢众位爱卿。稍后退朝了,都留下,朕今日在万民殿设宴,众爱卿酒过三巡方可离去。”

    曾观澜道:“多谢陛下!微臣等企盼陛下的万寿宴已经好久了。”

    “今年夏粮开收,帝国南北各地又均是大丰收,百姓农人们收成喜人。朕心欢喜,今日喜宴,不叫万寿宴,叫万喜宴!”冯云山笑道:“恰逢檀香山、柔佛、文莱、东帝汶等地要求并入中华,又是四喜。”

    曾观澜道:“全赖陛下洪福齐天,恩泽万民,普天共喜。如今我中华帝国在陛下的带领下,成为东方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壮哉,我大中华帝国,美哉我大汉华族!如今万邦来朝,我华夏大地,重现古时汉唐风采!”

    殿下众大臣也跟着纷纷称赞,一时间朝堂之上,君臣相笑,其乐融融。

    不一会,外务部的官员们将中华帝国的各大属国使者都领到大殿之上。先是法兰西帝国、普鲁士王国、西班牙王国、葡萄牙王国、波斯国、荷兰王国、萨丁王国、奥斯曼帝国等特别使者,纷纷献上朝贺的贺礼,恭祝帝国皇帝华辰大喜。接着,日本江户幕府使者、缅甸国王使者、廓尔喀国王使者、暹罗王国使者、锡克王国使者、爱乌罕汗王使者、浩罕汗国、布哈尔汗国以及大大小小五六个哈萨克汗国的这些臣服于中华帝国的附属国使者,加上已经成为中国帝国领地或是被帝国吞并的琉球侯、吕宋侯、苏禄侯、棉兰侯、不丹侯、爪哇侯以及新封的檀香山侯、柔佛侯、文莱侯、东帝汶侯等众多的海外侯爷们纷纷献上自己领地产出的礼物,表示衷心。

    朝拜完毕之后,已经过午时。冯云山直接下令万喜宴正式开始。

    只见万民殿中,香烟袅翠,热气腾腾,笼罩着锦帐重重。殿中最里边因为光线较暗,点上了市面上热销的红烛和煤油防风灯,烛影摇红,照耀的宫花簇簇。紫檀木做成的餐桌,列着海味山珍;白玉杯中,泛着醒醍醐酃酃。

    而宴席之间,庶务部请来圣京城中的杂耍戏子,游弋其中。戏傀儡、跳魁星、舞狮蛮、耍鲍老,还有几名洋人玩了几个西洋魔术,惹得武官们和一般使者喝彩声连连。而文官那边,拨琵琶、吹笙管、挝花鼓、击金铙,甚至还有倒背《天工开物》之表演,让人也是赞叹不已。

    冯云山只是稍稍举杯,遥遥地敬了殿内众人一杯,便将整个宴会掀向高潮,自然也是尾声。

    殿内众人一番豪饮,酒足饭饱之后,有数十名御林亲军士兵开始在殿内的中央操练队列,小规模阅起兵来,让参加宴会的宾客,特别是各外国使者,纷纷目瞪口呆,尤其是看见其中还有5名洋人士兵的时候。不过,等这些士兵正步一走,数十名士兵的脚步声如同一人,手中的步枪和枪管下闪闪发亮的刺刀,无疑不提醒着众人,这是帝国的精兵,而一想到这个帝国如今有超过一百万以上的士兵,更是让人心中一凛,无不凝神谨慎,脸上的堆砌的笑容也更加多了几分。

    ps:赶紧返回国内到猪脚身上来,写南北战争太久被骂死了。另外应书友要求推荐一本《冉魏大帝》,不喜勿喷。

 1009章 目标对准俄美公司和澳大利亚

    万民殿的万喜宴过去了两天,冯云山这才重新上朝。而经过这次万邦来朝之后,似乎整个朝堂都变得更为振奋,一种无名流转的神采,在每个官员的脸上洋溢着。

    而冯云山也觉得有几分自得。自古皇帝,谁不喜欢好大喜功,成就一个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丰功伟绩。不过,毕竟他来自后世,见多了网上论坛对所谓的玩邦来朝的口诛笔伐,因此,对于此还是有所戒备的。一切以实用主义为主,如果还有面子,则更好,没有面子,就要取里子。国与国之间,一切利益为上。他不可能为了所谓自诩的世界中心天朝上国的虚荣而大肆封赏,让那些所谓的蛮夷使者大占便宜。

    这天一上早朝,农业部副部长吴棠便出列启奏道:“陛下,微臣有事启奏。前几天,在陛下威名之下,柔佛、文莱、檀香山群岛和东帝汶等地主动要求并入我中华帝国,柔佛、文莱等地不说,已经在我中华帝国的包围与开发之中。而檀香山群岛和帝汶等岛屿距离帝国本土遥远,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微臣听说国防部和海军部都准备派驻士兵在那里防卫,还要修筑堡垒和军舰停泊的海军基地,恰好那里有少量的土著部落在,又是地广人稀,微臣建议从本土迁徙一些百姓前往,长居当地,一来可以与驻守的将士军民共建,就地提供后勤保障;二来,也顺便开拓当地,将其发展为我中华帝国永久性的海外领地。”

    冯云山闻言大喜,赞道:“吴爱卿所奏之事,甚合朕意!既如此,移民之事,两地移民之事便由吴爱卿负责。吴爱卿,可有大致想法?”

    “回陛下,微臣思量,檀香山群岛上多数都是热带雨林,微臣听说当地的土著部落多数以种植甘蔗和水果为生,粮食缺乏。不过那些都是蛮夷荒人,哪有我中华儿女五千年耕作技术好。若是能移居一些福建多山少地的客家人前往当地居住,便能保证以后驻扎的军队用粮,总比要从吕宋岛或是日本、琉球万里迢迢地运输粮食来得好。而且,还能适当地让一批长期呆在海外基地的普通将士家眷随军,就地安居乐业。”

    吴棠刚说完,殿下的督察部部长胡大妹连忙制止道:“陛下,这可不大妥当啊!这位白面书生一般的吴大人说的,只是书生见识,陛下可不要被欺骗了。这什么檀香山群岛说是万里之外,来回都要两三个月之久,这出兵在外的将领,若是家眷也随他常驻海外了,就没有人质了,这万一他要是脑子搭错了筋,谋起反来或者自立为王,陛下便不能杀他九族了。”

    胡大妹五十多岁了,嘴巴连珠弹似得,将她想到的话脱口就全部说了出来。可能这些年没有到战场上厮杀,加上成为部长级高官,条件好了,原本黑瘦粗糙的农妇,如今成为一个胖大婶。不过说话更加麻利,也还是一如当初般直来直去,除了皇帝冯云山,其他人她一概不认,丝毫不给同僚吴棠面子。也可能就因为如此,冯云山会选择她作为重要的督察部部长,监察百官。

    吴棠脸上一红,僵在那里。

    他也只是从自己农业部的角度提提建议,顺口说将士家眷可以随军,就地解决粮食衣物等后勤问题,没想到被这村妇般的胡大妹捡了口实。不过,他可不敢对胡大妹怎么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胡大妹是皇帝还是草莽时期就相熟的广西老人,又身处督查部部长重位,说来比他这个农业部副部长还要高了一级。

    这时,总参谋长左宗棠忽然出列,奏道:“陛下,微臣觉得,吴大人建议很好,应该采纳。当然,胡大人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可以适当考虑。微臣以为,何不将两者结合起来?海军将士不比陆军,身处海外,相隔万里,应该允许所有将士的家眷,均能随军,以安将士们的思乡之情。但要区分对待,严密管理。”

    “噢?左爱卿说来听听!”冯云山本就是准备采纳吴棠的建议,只不过胡大妹的说法,似乎也有一点道理,既然左宗棠能两者结合起来解决,那当然更好。不过,他看见吴棠还红着脸僵在那里,便安慰道:“吴爱卿不必在意,你的建议朕认为提得很好,对朕很有启发。胡大妹她也是一片公心,职责所在。当然,大妹,吴爱卿白面是白面,可不是书呆子,他自主官农业部一来,帝国农人们连年丰收,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这里,他劳苦功高!”

    最后一句话,却是跟胡大妹说的。

    胡大妹一听,朝冯云山躬身一礼,走到被冯云山褒奖而一脸激动的吴棠面前,大大咧咧地拍拍吴棠肩膀,热情地朝他道:“吴先生,陛下说了,你不是书呆子,那以后大妹就称你先生。刚才大妹说话冲了点,跟你赔礼了!”

    吴棠连忙回礼:“胡大人折煞下官了!适才是下官思虑不周。”说完,又朝朝堂上的冯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