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63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63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八章 永州土改试点(一)

    (感谢灵雨轩大大、西德大大的打赏!)

    ~~~~~~~~

    苏三娘听说冯云山要回道州,从五金厂赶回来,说是想胡大妹了,要求一道回道州。冯云山拗不过,加上自己也没发觉、出自本能的一点小心思,便答应下来。

    冯云山便将五金厂全部托付给宋金生负责,命苏三娘调集一千圣军将士,带着大批火药等物资,另外有数百个瓷罐,遮挡得严严实实的,还有一些钢材、五金厂产的铁器等物,往道州进发。

    才出桂阳不远,却见刘胜邦骑快马从后赶来。

    自己不是让他再审问叶名琛两次,晚两天再赶到道州么,怎么这么快就追上来?冯云山猜测着。

    “圣王,叶名琛自尽了!”刘胜邦人还没下马,就急着禀报道。

    “什么?看守的人呢,怎么没好好看住?”冯云山问道。

    “圣王,是属下的责任!这叶名琛一直没动静,守卫就放松了警惕,两个时辰前,趁守卫稍稍离开,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偷偷地硬是将自己活活憋死了。”刘胜邦说道,甚是郁闷,同时也为叶名琛的硬气所震惊………能用口痰将自己憋死的人………震惊于他的意志力是如此的坚韧。

    “既然他自己寻死,要为满清殉葬,也只能由他了。吩咐镇守桂阳的黄益芸,按照以前的旧俗,将他好好安葬。”冯云山也颇觉可惜,一是还没从叶名琛嘴里掏出更多的机密情报,二是其实冯云山自己也是挺敬佩叶名琛的忠心和硬气,可惜是对满清忠心。

    众人一路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进,速度很慢,主要是冯云山怕弄坏随军携带的那些瓷罐。旁人都不知道圣王为何如此重视那些瓷罐,只有刘胜邦隐约知道点底细。

    一路山路不断,冯云山不免又感叹行路艰难。好在水泥已经开始量产,再过段时间,组织多点人手,便能将主要道路用水泥铺建起来。

    五天后,众人进入道州境内。曾观澜、刘长佑、周胜坤、胡大妹、谢享才等留在道州的一干圣军将领都前来迎接。

    以曾观澜为首,先是向冯云山报告了永州府城的消息。七天前,驻扎在永州府城东二十里菱角塘的圣军,侦查到永州城内清军全部撤离,便在副典水匠彭玉麟、军帅蒋天益的率领下,重新占领了永州府城。彭玉麟更是将三千水师移驻到潇水与湘江交汇处,在江口的一名为苹洲的小岛上设下水师大营,建立水寨,又在南岸架设炮台,准备将整个湘江和潇水封锁起来,防止清妖再一次从水路偷袭永州府城。

    永州府城被清军洗劫一空,数千百姓已断粮。彭玉麟便将水师营中军粮熬粥,接济城内百姓,挑选百姓强壮者帮忙建立水寨,换取谷米。一时间,彭玉麟在永州府城周围百姓之中家喻户晓,太平圣军也成为爱民的仁义之师。

    再次回到道州州衙,看着自己住过许久的地方,冯云山不禁有些感慨!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自己从带领千余军士、数千老弱牌尾的逃亡之师,一下发展为拥有数府之地,能战将士数万的一方势力。

    当夜,冯云山召集道州的一帮将领,商议在永州府和宁远试点土地改革。说是商议,其实冯云山早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只不过说出来,让众人消化和接受而已。

    冯云山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基本思想,让众人振奋,特别是周胜坤、胡大妹、谢享才等一帮天国老人,本身是穷苦人家出身,有田地,也曾经是他们多年的梦想。但曾观澜和刘长佑却提出质疑。

    他们倒不是反对将田分给农民,而是担心如果实行这个改革,哪里来的这么多田供分配?除非强行剥夺地主官绅百十年积攒下来的田地,但地主官绅势力很大,同样会激起民变。要知道,他们不但能影响地方官府,还能控制众多佃户,唆使底下佃户闹事,若是联合起来,再协助满清,曾观澜和刘长佑担心会给太平圣军树立大敌。

    尤其是刘长佑,自己也是乡绅出身,自然了解乡绅那套把戏。将田地看成命根子,所有财产,全押在积累田地之上,可以说,谁阻止他们买进土地,便是仇敌,更何况是要强行剥夺他们的土地?

    末了,刘长佑劝道:“圣王,土地改革势在必行!长佑建议,应徐徐图之,开始不可过于激烈!将这些汉族地方乡绅尽可能地拉拢到圣国,共同反清!至少,不要将之推往满清一方。”

    冯云山不由点点头。他原本想按照后世土改政策,彻底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但现在想想,确实不能一刀切。

    参考某国后世的土改历史。刚开始在未夺取政权之前,也只是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以这种比较温和的土改方式,有效推动政策的实行,既减轻了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认同,又不彻底得罪地主,变为敌人。

    等夺取政权之后,有了绝对的武力保障,便可以再进一步彻底推进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旧的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一想明白,冯云山微微一笑,心中一片笃定。

    开完会,留下曾观澜和刘长佑和谢谢享才三人。四人在州衙呆了整整三天,终于由冯云山口述,另三人起草,再共同修订之后,一份《圣国田亩制度》面世!

    《圣国田亩制度》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改革制度,同时提及圣国地方政制,还涉及经济制度。它规定“天下人,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圣国田亩制度》宣布土地多种所有制同存,公有制和私有制混杂其中。公有制分为圣国所有的全民所有制,还有某基层单位若干家庭共同所有的集体所有制。私有制便是每家每户所有。

    原有土地所有者,由圣国组织专门机构进行评估,符合政策仍然属其私有,不符合政策则算无主之地。无主之地,则归圣国所有,再由圣国分配给无地农民所有。

    这个古老的国度,第一次以文件制度规定,所有人均可拥有土地的制度!

 第八十九章 永州土改试点(二)

    《圣国田亩制度》不仅仅是分田地的内容,它还构筑太平圣国的地方社会基础架构。

    一是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老少,按人口数量平均分配。太平圣国将土地按产量的多少,分为五等,然后好坏搭配分配各户,并提出了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圣国规定,每口至少分配一亩中等田地,具体多少按当地可分配田地数量。这也是冯云山按照眼下的农业水平,折算出来的可以养活一口人的最低标准。

    二是收获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按所分田地缴纳粮食给圣国国库,其余全归自己所有。湘南一带,中等水田,每亩每年需缴谷1石,若缴银钱则按市价折算。

    这样一来,比原本租户缴纳给地主的1。5石~2石少了一大半,农民必然欣喜雀跃。同时,若拥有田地较多,则除人均田地按均缴纳粮食外,其余多余的田地,逐次升高应缴标准,多出的一倍田地,按多出一成税额缴纳,多出的三倍田地,按多出三成税额缴纳。

    这是冯云山按后世阶梯缴纳水费的方法,变相控制乡绅的田地数量。

    三是规定土地认定标准:无主之地通归圣国所有,圣国再行分配给无地之民。有主之地,超过本户分配标准的,由当地圣教教众牵头,联合地方乡民代表,成立乡民委员会,对该地主人好恶进行评价裁决。

    按赞成其拥有土地的人员比例,裁定总土地的比例多少,归其所有,重新发土地证,其余被反对的土地比例,收归圣国,重新分配。

    最高不超过当地人均田地水平的十倍,多余十倍者,若仍符合评价裁决标准的,则由圣国出资,按前一年市价购买。

    四是建立地方村镇制度:仿照历史上的太平天国及后世公社,成立一种兵农合一的农村公社组织制度。

    每五户人家为一伍,每二十五户为一小队,类似于后世村小组,相当于圣国两司马,设立一小队长的乡官用于管理。

    凡二十五家中,设有小库一所,保管公有生产物资,其陶冶木石铁等匠,俱用伍长及伍卒担任,农隙治事,使二十五家成为一个农村公社组织。

    每户人家,出一名男丁为伍卒。有警,则由小队长统领这些伍卒,杀敌捕贼;无事,则从事农活。同小队的每家每户之间,相互帮助;农忙时分,若是相互帮组仍无法满足劳力,便可由小队长向村里租借劳力,村里小库缴纳一定金额给村里村库。遇有修路、修水利设施等徭役,由小队长负责组织,每家每户出一到两人,共同承担下派的差事,小库支付一定补贴。

    待年底时,村库除备用来年的生产物资和需要上缴的资金外,其余资金可分发至各村小队,再由村小队分发给各家各户,形成真正的集体所有制。这也是冯云山根据后世分红原则,将这一理念设计进这地方村镇制度中。

    每四个小队,合为一大队,称之为一村。设立村长,相当于卒长。

    每五村合为一乡,设一乡长,相当于旅帅。

    每五乡合为一镇,设一镇长,相当于师帅。

    数镇之上便为县州,设一县州长,相当于军帅或监军,每县州按户数多少,划分出多少镇。

    自乡开始,各设立二名典分田官、典刑法官,典钱谷官、典采买官、典售卖官,典会计官,俱一正一副,即以乡长、镇长兼任。

    冯云山想的是,这样将军事与行政统一起来,每一个村、乡、区等基层组织都成为自成体系的经济单位,其军事组织、生产组织,都包含在社会组织里面。

    村长、乡长、区长均由下一级单位选举产生。每二年选举一次,以补诸官之缺。举得其人,保举者受赏;举非其人,保举者受罚。乡官如有贪污不法的,百姓可以检举揭发,随时革退查办。

    每个村小队,若劳力过多,便均可向上一级的村里,租耕未分配完多出来的田地。再由村小队转租或安排二十五户合力耕种,所得收成纳入村小队的小库。

    若是村小队劳力过少,亦可将本小队田地出租给村里,再由村里安排。

    每家每户自行就食。平常红白喜事或本村小队节假日聚餐活动,均由村小队操办,费用由小库出资。

    鳏寡孤独残废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也由“小库”开支抚养。

    而每家每户,如在城里营生,无法耕种田地,则可将土地租给村小队,又村小队再行安排。

    其他村与乡里,乡与区里,区与县等各级亦然,都可如此租与转租,灵活便利。

    五是户口婚姻制度:每家每口均需登记户籍,圣国子民鼓励实行一夫一妻制度,但不反对纳妾。但凡多一妾者,每年缴税增加一成。

    废除封建买卖婚姻,婚姻双方自愿原则,在圣国当地镇以上机构登记造册,方为合法。非法婚姻双方除解除婚姻外,需浸猪笼十天,以示惩戒。

    圣国的地方村镇子民,必须至镇以上机构进行登记落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