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543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43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利满脸堆笑,声音也轻柔无比,用他那虽然熟练但语调有些怪异的粤语说道:“张先生,你这么年轻竟然是县长,太不可思意了!还有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这不可能。”

    不得不说,比利的激将法显得肤浅无比。但那快要睡着的张大人偏偏是吃这一套,啪地猛拍桌子,大着舌头却由口齿清晰地喊道:“你们还别不信,我张之洞可是陛下亲封的上海县长!这上海县可是特别区域,可不是一般的阿猫阿狗之类的县能比的,我告诉你们这帮洋鬼子,陛下亲口说过要将上海发展成远东第一大港,准备下个月就宣布成立一个免关税的贸易特区,无论是前来贸易,还是在贸易特区设立工厂,都是免税。要不是我没本钱,我都想辞官不做,转而从商了。”

    金能亨异常的震惊!这可是个大消息啊!

    他知道,英国占领的港岛便是采取自由贸易港的形势,这十余年便发展得很不错,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远东地区的贸易中转站。有自由贸易、资金自由进出以及自由开办企业的极大便利,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一般商品都不设关税,输入和输出任何商品,只用缴纳数额很小的管理税和从价税,成本会降低很多,而相关的进出关查验手续,也会简单很多。当初港岛刚刚开埠的时候,去那投资做生意的商人,这十余年来都是暴利得让人嫉妒。

    如今上海这里也要采用这种模式,那真是天大的机遇,金能亨想想便激动起来,握紧拳头,暗道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

    而一旁的威尔和台佛生等人,也都纷纷两眼通红。

    他们都清楚,连港岛那小小的孤岛、鸟不拉屎的地方,都能考***无关税的利好发展起来,而上海这个地方,可是位于中华帝国最富庶的江南中心地带,又得长江水利的第一大口岸,还有北方南方沿海一路海运配合,更兼正在修建的苏直铁路和苏浙铁路汇集相交于上海,帝国更把上海列为东京,大半个中华帝国的物产都汇集到上海。这可是物质贫乏,完全依赖广州府的小小港岛远不能相比的。

    次日一早,金能亨便和威尔便好说歹说拉上徐荣村,前往拜会张之洞,却被告知,没那么回事,昨晚酒后醉言瞎说而已,当不得真的。

    但金能亨便和威尔两人哪里肯信,越发相信之前的话是真的。可惜那张之洞不肯松口了,最后被纠缠得无奈之下,才说了一句,要不登记个意向,等下个月正式消息出来,便可以来官府登记注册公司或开办工厂,不过最好是经营机器设备类和船舰制造维修类或是钢铁类等实业,作为兄弟能透露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金能亨便和威尔不甘心,又联系马辉找上美国专员麦莲,但也没甚效果,问了下台佛生或是比利等人,也都探听不到详细的情报,无奈之下,金能亨也没了主意,和威尔一商量,决定再等段时间,等下个月消息出来再回欧洲采购钢材和轮船。

    幸好,也就几天后,便进入所谓的太圣四年四月。

    这天,金能亨和往常一样,和威尔一起来到领事馆,刚一进门,便听见马辉急切地告诉他们:上海城门外贴出告示了。

    金能亨和威尔随同马辉以及其他几名闻讯的美国商贾连忙一道来到北城门,金能亨在上海呆了多年,自然熟悉那些方块字:

    告示!

    中华帝国的子民、其他国的友好人士:为发展中华帝国之经济,提升帝国工业基础,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内阁作出如下决定。

    一,开放并设立广州府南海县佛山镇、松江府上海县浦东镇、天津府天津县大沽镇三处特定地区为自由贸易特区,分别为南海佛山特区、上海浦东特区、天津大沽特区。

    二,对于在以上三个自由贸易特区境内,于太圣四年七月一号前完成登记注册的各类洋行商铺、工厂作坊,只要是机器设备、船舰、武器等类别的所有生意往来,注册资金在一百万元以上的,均按零关税办理,并且,整体五百吨以上舰艇交易或开设船舶设计、制造、维修等生意的公司或洋行,一经认定,可享受与中华帝国真实交易额的百分之十的补贴。其他类别行业的生意,仍旧按中华帝国通商规程制订的税率进行收取。

    三,对于在自由贸易特区境内设立洋行、工厂、作坊等经营体,土地租金可减半优惠。凡是注册资金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洋行或工厂的货源采购、产品销售、外商及其家属随员的居留和出入境手续等方面均提供优惠条件。

    旁边还张贴了一份地图,示意着上海浦东特区的范围,黄浦江以东的所有上海县境全部划为浦东特区。还有了详细的规划,沿黄浦江一带分为船舶经营区、机器经营区、钢铁经营区、银行经营区等等。

    一看这优惠条件,金能亨和威尔两人大喜。知道自己这些天的等待没有白费,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他们当即决定各自要成立一家洋行,不过,按告示的规定,登记资金要一百万圣元以上才好。但他们哪有一百万圣元?这可是要实实在在的现钱验资才行。

    这时,金能亨灵机一动,和威尔商议:“那徐氏洋行和唐氏洋行看起来资金雄厚,他们又是本土商贾,若能与他们合伙,岂不就有了足够的资金?而且他们都只是在本土买办,赚取差价,若将我们有欧洲的人脉,熟悉西方世界规则这些优势讲给他们听,肯定能打动他们!”

    威尔也很是赞同。两人当即辞了马辉等人,赶往城东的广州会馆。

    一进会馆,却见到徐钰亭和徐荣村两兄弟送广源洋行的台佛生和宝丰洋行的查登两人出会馆,四人都笑容满面。

    金能亨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也是因为浦东特区之事而来,他们广源洋行和宝丰洋行,邀请徐氏洋行一起合资,准备在浦东特区设立一家大型造船厂,打算投资三百万圣元,如今正好还欠缺一百多万元的资金,准备再找其他人投资。

    金能亨和威尔没想到台佛生和查登两人速度这么快,竟然先一步找到徐氏洋行,而且自己想好的那些作为西方人的优势,他们比自己更多。幸好,三百万圣元的投资不是一笔小数目,连他们这三个洋行都比较吃力,这样一来,自己便有了机会。

    他们连忙拉住四人,表明自己愿意合股。

    于是,几人重新回到会馆,经过二个小时的讨论,定了下来,由广源洋行、宝丰洋行、徐氏洋行和金能亨、威尔两人一起,投资300万圣元成立一家造船厂,取名为徐广宝船厂,其中徐氏洋行投资120万圣元,占股40%,为最大股东,广源洋行和宝丰洋行各注资60万元,各占股20%,金能亨、威尔两人各投资30万元,各占股10%。

    二天后,六人便一道去上海城内的商务局,却见那容闳和张之洞竟然都在,笑眯眯地吩咐手下帮他们办理登记手续。经过几道手续和文书填写,便注册了“徐广宝船厂”,他们又让人迅速筹齐了资金存入中华帝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内,这样,中华帝国第一家国内最大的私营船厂便宣告成立了。

    张之洞主动在浦东特区的船舶经营区,挑选了黄浦江畔正对苏州河口的这处黄金地段,作为“徐广宝船厂”的厂址所在地,占地三千亩,沿黄浦江二里多地段,都成为船厂的船坞和码头,并且,张之洞做主,主动将前两年的租金免除,第三年按每亩10元的价格计算,日后每年增长百分之五,价格不贵也不便宜,尤其是日后的关税全免,而且还有补贴,这些都让众人十分满意。

 790章 四大船政总局和机器制造总局

    圣京。皇宫。内阁副总理曾观澜、商务部副部长潘文涛在冯云山面前恭敬地站立着。

    潘文涛原本是广州十三行中潘家主事之人,和伍崇曜一样在冯云山攻下广州城后,便归顺了冯云山,出任南洋公司副总经理。去年,冯云山将伍崇曜擢升为商务部部长兼广东巡抚,伍崇曜离开圣京前往广州专心治理发展广东,冯云山便调潘文涛出任商务部副部长,负责商务部之事。

    此次,潘文涛却是前来禀报最近帝国境内的商事情况。

    “陛下,自由贸易特区成立半个月,成效显著!根据昨天上海县县长张之洞从东京电报局传来的讯息,单单东京的浦东自由贸易特区成立的短短半个月来,已经在自由贸易特区内成立了五十二家公司和洋行,大部分是从事机器、钢铁、船舶、日用品制造等行业,其中有十九家资本金超过一百万圣元,特别是有三家造船厂、二家铁厂和二家机器厂,资本金均超过三百万元。光这半个月,便让那帮洋人和国内的商人投资总计达五千一百二十万元。相当于原本满清的大半年赋税了。”潘文涛眉飞色舞,兴奋盎然。

    冯云山也是吃了一惊,他已经早做好了会吸引大批投资的打算,毕竟有那个自由贸易的巨大优惠政策在那里,但他还是估计错了会如此的受追捧,小看了资本对利润的追逐程度。

    也可见,这些商贾和洋商们,是多有实力。幸好自己早有准备,引导他们往制船和机器设备、钢铁等实业方面去发展,要不然,一窝蜂地搞茶叶生丝贸易,尽管能收取他们的关税,朝廷也会赚钱,但也仅此而已,若干年后,还是这样,并不会改变多少,一旦帝国和欧洲列强开战,赚取的钱财还不够一个赔款的,后世的满清便是如此。

    “很不错!看来,朕给你们商务部出的这个主意还算成功的!张之洞那个上海县长当的也还行啊。”冯云山满意地点点头,不过又有些不放心地问道:“造船相关的开设了几家?有没有统计出造船规模来?””

    “启奏陛下,造船厂只有五家,其中二家略小,三家较大。反而有六七家船坞和船舶修理厂,用于改装、维修船只。至于造船能力,微臣没有数据。”潘文涛有些脸红地奏道。

    一旁的曾观澜连忙补充道:“陛下,微臣从工务部那边倒是获得了一些数据。浦东特区的这几家造船厂,一共大约每年能下水一万三千吨位的舰艇。不过,最大吨位的,也仅仅是六百余吨的木质兵船,大部分都是制造三四百吨的运兵船和商船。当然,上海租界内原本诸如伯维船厂、新船澳船厂等老船厂,则只能制造百吨以下的小型木壳船,只适合长江内河道运输和小型炮艇之用。佛山和大沽两处特区应该也设立了不少造船厂,不过因为没有电报具体消息还没传来,但估计也只能制造小型船只,不会有浦东特区的规模大。”

    冯云山叹息一声:“看来,朕想要尽快强大海军,壮大三只舰队的想法,无法通过这三个特区建设制船厂来实现啊。罢了罢了,还得朝廷来砸巨资,再多兴建几处大型的造船厂才行。四大船政局目前也就广州船政局下的长州造船厂能制造大型军舰,其他的不知道今年底能否有能力开始造船下水。对了,也不知道吴爱卿那边怎么样了,上次派人带信回来说,已经花200万美元将美国的第三大造船厂——诺福克海军造船厂买了下来,顺带还有三艘快要完工的军舰,另外,还订购了几艘主力军舰,就是不知道具体交付时间。”

    听到皇帝说起第一个五年计划内的建立四大船政局的事情,还有外务部副部长吴如孝的美国之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