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508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08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37章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

    进入春季的克里米亚半岛,连续二十多天的战火纷飞。

    英法土撒四国联军在攻占了塞瓦斯波托尔要塞之后,在英军的一力坚持下,近十万联军先锋在艾马布勒。让。雅克。佩利西耶作为指挥官的率领下出动,往北进攻克里米亚中部重镇辛菲罗波尔。

    辛菲罗波尔是后世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的首都,乃是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中心城市。俄罗斯再次组织兵力在此布防。

    从半个多月前开始,遭遇战便开始了。行军过程中的英法联军遭遇半路堵截的俄罗斯军队,俄军指挥官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维奇。戈尔恰科夫发动了超过十二万的俄军,在数十里战线上向联军发动攻击。

    双方在辛菲罗波尔东南面的五十多里地方发生激烈的遭遇战。火炮纷飞,火枪对射,无数人死亡在旷野之中。

    近十万联军,出动800余门大炮,对准俄军堵截的战线连续不间断地发射大炮超过半个月,发射了超过25万发炮弹,作为回应,俄军组织一千余门大炮发射了16万发炮弹。炮击的半个月后,伤亡结果出来,众人都吓呆了:战争的结果,完全是相互消耗。法军战死八千余人,受伤二万人;英军战死五千人,受伤一万二千余人;而俄军更是战死二万八千人,受伤难以统计,超过三万。这场激烈的野外对战之后,双方都陷入绝境。

    这是,奥地利帝国派出埃斯特哈兹伯爵前往圣彼得堡,要求俄国接受停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拒绝接受奥地利停战的调停。

    正当埃斯特哈兹伯爵还想逼亚历山大二世就范之际,一个猛烈的消息传来:

    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暴乱。超过二十万的纺织工人和码头工人在伦敦游行示威,抢劫枪支并于军警宪兵对攻,整个伦敦差点瘫痪。而英国其他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各种行业的工人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超过五十万名的工人冲击市政厅、警察局等处,与闻讯而来的宪兵对攻。

    沙皇得知此消息后,哈哈大笑:想不到,遥远的东方人竟然有此见识,按照他的做法,果然能反败为胜!这就是俄罗斯的转机!

    他连忙组织奸细前往停战的辛菲罗波尔城外和塞瓦斯波托尔要塞等地四处散播英国本土发生暴乱的消息,让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英军人心惶惶。同时,下令整军重新开战,发动新一轮攻势。

    顿时,七万俄军布下半圆形战线,向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英军发起猛攻,却同时朝法军发出停战要求。

    而这时,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也得知英国国内的变故,面对俄军传来的善意,一时间犹豫不决。

    英军总司令辛普森爵士大惊失色,他没想到正在这关键的时候,竟然会发生工人骚乱。他又仔细看了一遍传来消息的电报,这才确认整个消息是真的。

    电报上说,原本的左翼宪章工人领袖欧内斯特?查尔斯?琼斯和乔治˙朱利安˙哈尼两人,不知何故,同流亡英国的欧洲民主派代表一起创建了“国际委员会”,并创立了《人民报》,在《人民报》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是英国在入侵克里米亚,号召要把推翻帝国主力和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实现劳动者的社会解放作为国际委员会的主要奋斗目标,呼吁全英国的工人团结起来。

    电报发的非常紧急,要求辛普森爵士赶紧停止克里米亚战争,撤兵回国,守卫本土。

    辛普森爵士傻眼了。

    他当即与法国司令官佩利西耶商议撤兵之事,正在这时,手下来报,原本已经停战一段时间,准备投降的俄罗斯军队又组织新一轮进攻了。无奈之下,辛普森爵士只得当做没收到伦敦方面的电报,并全力说服了法军司令官佩利西耶,合力对进攻的俄罗斯军队全力一击。

    于是,战争再次打响。

    英法联军故意假装接到电报,慌不择路地撤退,而实际上却一主力悄悄埋伏在半路之上。俄军收到沙皇发来的消息,知道英国本土发生暴动,认为英国人已经无心再战,全力追击。结果,英法联军抓住机会,集中优势兵力利用地形,打了场伏击战。这一战,英法联军以折损一万多兵力的代价,歼灭俄军3万余人。

    俄军彻底溃败。英法联军乘机发起攻击,一举占领辛菲罗波尔。

    沙皇没想到俄军在胜利有望的时候竟然遭受惨败,再也经受不住,终于答应还在周旋的埃斯特哈兹伯爵,双方停战。而英国方面,更是让步,不再提任何要求。法国要求以欧洲大陆事务仲裁者的身份,召开巴黎和会。

    奇怪的是,双方停战的消息传出之后,英国伦敦和其他城市的工人暴动便一下缓和下来。那些游行示威的工人在涨了点工资之后,便安心进入工厂继续工作。让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首相巴麦尊对于沙皇十分气愤,显然,这是俄罗斯搞的鬼。

    于是,二十天之后,巴黎和会召开。

    英、法、土、撒丁和俄国参加,奥地利因为提出“维也纳四点”方案也参加了和会。沙皇希望普鲁士也参加巴黎和会,以得到它的支持,但英国以普鲁士没有参战的理由进行反对,理由是。

    和会上,各方争吵不停。英国在国内本土的工人暴乱缓和之后,态度又开始强硬起来,要求俄罗斯将侵占的土耳其领土全部归还,并将黑海中立化,禁止俄罗斯在黑海沿岸驻扎重兵或是兴建兵工厂。

    而俄国也积极活动,向破仑三世秘密卖好,支持法国成为欧洲事务仲裁者。拿破仑三世本身也不希望俄国遭到过分削弱而英国在近东一家独大,另外,法国想让俄国更加记恨奥地利而感激自己,便答应偏袒俄罗斯。

    而奥地利企图霸占已经占领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但遭到法俄的强烈反对。

    最后,俄国在法国的支持下,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巴黎和约》得以签字。

    列强共同保证奥斯曼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土耳其保证不分种族与信仰改善境内人民的状况;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归土耳其,由列强共同保证;黑海为禁兵区,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多瑙河航行自由;禁止煽动工人暴乱。

    最后一点,是英国要求追加的,他们始终认为,最近的英国本土工人暴乱,是沙皇派来的奸细策划煽动的结果,也不知道,沙皇出资多少收买那些当初的宪章运动的余党,才会如此配合,趁机爆发游行示威,让英国本土不安,吸引兵力前往弹压。

    持续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终于结束了。不过,整个参战国,几乎没有赢家,而唯一的赢家,恰恰是谁也想不到的遥远的中华帝国。

 738章 印度士兵起义爆发

    伦敦,位于唐宁街10号的内阁官邸内。英国首相巴麦尊与外相克勒拉德恩,军务大臣赫伯特正在看着从远东传来的消息。

    一份从奥斯曼土耳其转来的电报中声称,不久前,中华帝国正式吞并安南,将安南设为直接统治的两个省。同时,缅甸那边也有消息传出,说是好像有支数量不明的中国军队在缅北出没,情况未明。

    巴麦尊将手中的电报扔在桌上,道:“东方的那个叛贼野心勃勃,竟然接连连越南都吞并了。法国驻华公使和港岛总督一起对他们施加压力,却徒劳无功。这是对帝国的蔑视!是时候狠狠教训下那个叛军头目了!”

    克勒拉德恩迟疑道:“爵士,前不久才和对方签署了《中英互通商贸协定》,若是出兵攻打,只怕这些条约又全部作废,中国人又不开放通商口岸,大英的那些商人又要去国会和女王那边去闹腾了。”

    赫伯特却道:“克勒拉德恩,你太软弱了。怕这怕那,如何能让其屈服?大英信奉只用大炮外交,从未去期盼别人给予的外交。要是中国人不开放通商口岸,就跟十五年前一样,打得他们开放为止!”

    巴麦尊一拍桌子:“说得好!克勒拉德恩,你这外相,完全失去了当年我做外相时候的风采!野蛮落后的东方人,还妄自称帝国,狂妄自大,不给他们些教训,只怕大英在远东经营数十年的利益都要葬送了。”

    “上海租界已经被占领,而且,这个叛军头目还肆无忌惮地两次攻打大英在远东的舰队,着实嚣张。前段时间因为克里米亚战争无法调派军队前往,如今战事结束,国内的那帮工人也没有再闹腾,可以抽调兵力前往远东了。要是再不遏制对方,只怕港岛和马六甲都会慢慢被其渗透。”

    克勒拉德恩被说得满脸通红,只能垂头道:“爵士说的对。是我担心多余了。”

    巴麦尊笑笑:“法国佬不是盯着越南吗?克勒拉德恩,你亲自去巴黎一趟,说服那个狂妄的皇帝,让他们派出陆军,英国提供一支强大海军,联合一起去远东,不单单只是教训教训那个叛军头领,还要攻占他们的首都,赶走那位叛军头领,把我们的全权使节驻扎在那里,这是最适当的措施。事成之后,让他们所有港口城市都向大英开放通商,减免关税,这才是我大英想要的。可以将越南让给他们法国,相信他们也会很感兴趣的。”

    克勒拉德恩连忙答应下来。

    “不过,我们在东方的根本利益始终还是在印度。听闻最近印度有些不平,赫伯特,将克里米亚的军队早点返回印度。那里不能出乱子!”巴麦尊对赫伯特说道。

    赫伯特点点头,克里米亚战争从印度抽调了不少军队,虽然印度人比较软弱,但时间长了,还真怕出乱子。

    克勒拉德恩却回到正事上来,问道:“爵士,您看派多少兵力出征远东为好?我是担心,派兵多了,海外军费开支吃紧,派兵少了,那太平圣国兵力众多,难以攻下。而且,如今克里米亚战死的将士太多,抚恤补贴要支出不少。一旦战事起来,不知道又有多少小伙子要战死在远东,还是慎重啊。”

    巴麦尊转头看向军务大臣赫伯特,军事方面还是征求下他的意见。

    “爵士,依我看,派出一支3万兵力的军队便可。这其中,直接由印度和孟加拉派出一万五千人,海峡三地和港岛的海军七千人,再加上克里米亚撤下来的一万人,应该足够了!这其中,有女王近卫龙骑兵团、旁遮普的普罗比锡克骑兵团、费恩印度骑兵团等骑兵,又有常规步兵和炮兵,对于那帮落后的东方人,足够了!”赫伯特自傲地说道:“爵士,毕竟您只是想狠狠地教训那帮叛乱者,并未想过直接占领,一个印度已经需要太多的兵力和精力了。毕竟那个国家太大,一时半会无法平定,倒不如将其打服,让其乖乖地成为大英的贸易之地便可。”

    巴麦尊点点头,赫伯特不愧是自己的心腹,很了解自己的想法。

    对于这个东方帝国,港岛总督包令早向他禀报过,在巴麦尊看来,让整个帝国长期动荡不安,反而不利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英国的殖民地已经多得数不胜数,像这种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