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501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501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十余人连字都不认识的文盲将领,毛奇直言不讳地建议将他们下方至讨虏军基层部队里,充任连长营长,并且就算是在部队里,也要进行原本在太平圣国时期实行的夜校扫盲,否则,难有晋升机会。

    总参谋部经过改造,更加的专业高效了。

    总参谋部下,除了原本的作战处,作训处,情报处,后勤处,军事科学处以外,总参谋部还增设了铁道处,平时负责协助工务部开展铁路的修建和设计,同时又协助情报处进行野外测绘勤务,战时统一协调运输兵力和后勤战略物资。

    又将最为重要的作战处一分为三:作战一处,作战二处和作战三处。作战一处和作战二处负责陆军作战的计划和指挥,一处负责长江以北区域的作战,主要针对蒙古、满洲、朝鲜、俄罗斯和中亚各国,二处负责长江以南的区域作战,主要针对东南亚各国、南亚等,而作战三处负责海军以及内河水师作战的计划和指挥,重点在日本、吕宋等地。

    冯云山看到改造后的总参谋部,就如同一架蓄势待发的战争机器,一切都是为了战争而准备着,很是满意。

    毛奇对于只有30多个人的总参谋部下达各项指令,将原本欠缺的基础工作都慢慢开始建设起来。

    而对于讨虏军的整编,也在同时进行。左宗棠在听取一个多月的毛奇培训课程后,也同意对讨虏军进行整编。…

    这次,左宗棠和毛奇两人,便是对整个讨虏军和帝国的军队进行整编方案,来向冯云山禀报的。

    虽然这次整编,主要是毛奇牵头,左宗棠只是旁边把关,但作为毛奇的顶头上司,左宗棠才是冯云山最为看重的人,而且,真的论到奇谋怪策,直来直去的毛奇根本不是左宗棠的对手,此次也是由左宗棠来禀报帝国军队的改组计划。

    “陛下,微臣和毛将军对帝国的军队进行了仔细分类,除了讨虏军外,另设预备役和民兵,以后这两样作为主要的地方守备部队,而常备的讨虏军和预备役中的主力部队,作为野战军。综合考虑,本次军队的改组计划,围绕扩兵来进行!”左宗棠开始说起军队的改组计划。

    “讨虏军原本的编制,按甲等师和乙等师进行,当初的主要原因是火器不够,火器占比三分之一以上的,便编为甲等师,都是刀矛武器的,便编为乙等师,与如今的人手一杆新式火枪,连火炮也不少的实际情况已完全不同。因此,已经没必要再对作战师以甲乙来区分了。同时,毛将军提出,帝国的营和团是一种全新的架构,与欧洲的营和团编制有所区别,甚至更为合理。整个讨虏军,重新编制,陆军方面,分为步兵、炮兵以及特种兵,以及工兵、后勤兵等几类;海军方面,分为内河水师和外海舰队。”

    “哦,新增加了特种兵和后勤兵这二类编制,不错!对了,掷弹兵没有设置了?”冯云山有些汗颜,自己因为懒得制作土制手雷,便忽略了这近代的掷弹兵兵种。事实上,这种介于步兵与炮兵之间的兵种,在早期来说,对于攻城和防守来说,杀伤力惊人,除了对付骑兵之外,对其余步兵都是利器,但如今,已经慢慢没落了。

    “陛下,后勤处和军事科学处已经开始研制手雷,但根据毛奇将军所说的,如今普鲁士的掷弹兵种虽然还保留,但主要武器已经不是手雷等投掷炸弹,而是与其他的步兵没多少区别,只是更为精锐而已。而我军中已有特种兵种,事实上已经没必要设置掷弹兵了。”左宗棠回答道。

    “甲等师乙等师等番号全部取消,原甲等师的陆师,分别改为讨虏军步兵第一师,步兵第二师,一直到步兵第八师,甲五师和甲十师为水师,分别改为南洋舰队和东海舰队,新组建二师,顶替空余的讨虏军步兵第五师和讨虏军步兵第十师。原乙等师的陆师,分别改为讨虏军步兵第十一师至步兵第二十师。原本的甲等旅和乙等旅全部整编为师,野战军中废除旅一级编制,整编为步兵第三十一师至步兵第五十师。步兵前二十师均为原本的甲等师编制不变,全部为一万一千兵员;从步兵第三十一师开始,道步兵第五十师,全部为原来的乙等师编制,一万兵员。”

    “预留的第二十一师至第三十师的编制,已经面向全国征募新兵,准备从第一师到第二十师中抽取一定的士官和老兵,加上新兵辅以黄埔军校之中的学员,重新组建。”

    冯云山点点头,这样一来,现有的讨虏军步兵,便有四十个师,兵力达到42万。果然是泱泱大国,稍一征兵,短短几年时间,便能组建一支如此规模的步兵。不过,这么多的步兵,武器方面不知道如何了,按理说,火枪远远不够。他不由问道:“各步兵师武器装备如何?”

    “陛下,武器方面,主要是新式火枪,还是缺配严重。”左宗棠恭谨地回禀:“原本的甲等师配齐了一半多的新式火枪,还有四分之一配以鸟枪鸟铳等,另四分之一配以刀矛。乙等师也只有二个师基本配齐火枪,后面的几个乙等师只配齐三分之一的火枪,其中还有较多的鸟枪等,更多的是刀矛弓弩等冷兵器。后因攻占满清,缴获大批鸟枪,集中送往帝国第一兵工厂改造成遂发滑膛火枪,情况有所好转。帝国成立以后,最近半年,伍大人利用南洋公司的关系,加大了与普鲁士和美国等军火商人的交易,购买大量的洋枪火炮及弹药,大多为燧发滑膛枪和击发滑膛枪,大致有四万杆,都囤积在广州和上嗨,因各师都在各处作战,还未来得及转运各师手中。另外,位于韶州的帝国第一兵工厂每月能生产的击发滑膛枪提高到二千杆,米涅步枪还是五百杆。二年下来,除去已经配给军中将士的,还有一万二千杆存货未来得及运到军中。1841针发枪,已经生产了五千杆。相当于一共还有五万七千杆的库存未发放,能装备6个师。”

 728 章 英法插手

    “而火炮方面,单从数量看虽然缺的不多,但实际上除去那些凑数的从满清缴获的土炮以及难以运输的重炮之外,火炮比火枪更是缺少!”左宗棠继续说起了火炮方面,“整个能用的火炮,从洋人那边购买的总计一千二百门,其中有四百门最近到货的,还在仓库内未解送到军中;从满清手中缴获的以及从战船拆卸下来的,算在一起,一共有六千余门,但其中能用的只有一千八百多门,而且很多还是难以移动,其余的,叫后勤处全部和工务部一道进行回炉;另外帝国兵工厂有几十门中小炮生产,帝国克虏伯钢铁公司也一直在生产,目前一年能有二千门火炮的产量。如今帝国一共算下来,累计达到四千二百门火炮。当然,与讨虏军新改组的炮兵相比,还缺编严重。”

    冯云山从左宗棠这边知道,毛奇认为炮兵要集中使用。不过,原本的甲等师的炮兵编制仍旧保持不变,炮兵团仍为二个,以满足步兵师单独作战的要求。新成立五个纯粹的炮兵师,每师1个步兵团,一个康格里夫火箭兵团,8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还有1个特战营和一个后勤团,除步兵团是1300人外,其余的团均是600人。每个炮兵师配额火炮需要500门,因此,单这五个炮兵师,便需要2500门火炮。而且,这些炮兵师配备的火炮,不能太小,运输必须极为方便,才能发货炮兵的作用。这样一来,这火炮的确是极为欠缺。冯云山算了一下,大概要2年时间,火炮能基本配齐军队所需。

    暂时预备役和民兵,就都不给配备火炮了。

    左宗棠又一脸兴奋地朝冯云山禀报道:“陛下,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的征兵,已经基本结束。这次征兵,总计招募新兵15万人。因为有了这些新兵,将原本属于满清降兵的一批兵油子清除出队伍,命其回乡耕地,成为预备役。招募的新兵除了将步兵四十个师全部补齐外,还将水师方面的一个内河水师和四个外海舰队全部配齐,另外,还余下7万兵力,除了新成立的5个炮兵师外,还能新建2个步兵师。另外,此次征兵,还募集了多余的兵力,逐步筹建预备役和地方民兵组织。”

    冯云山满意地点点头,赞道:“不错,不管这次讨虏军改编如何,扩兵是第一要务,你们完成得很好。接下来,便是强兵和精兵,首要将将领和基层军官的军事素质提上去。左爱卿,讨虏军中设立部队学堂的事情,你还得要抓紧,这才是你的重点,至于其他的,便让老毛子去搞,你把好关便成了。”

    冯云山说这话,是有些将左宗棠当成真正的心腹了。当然,其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外乎是其实你才是我最信任的人,别看我让毛奇搞东搞西,其实都是杂事,你要做的才是重点。不过,让冯云山郁闷的是,左宗棠轻轻提醒道:“陛下,毛奇将军能听懂一些汉语了。”

    冯云山顿时一愣,继而面带尴尬之色,刚想说句什么话圆过来,只见一旁刘胜邦和伍崇曜匆匆地跑了过来。

    冯云山一看,正好可以化解自己的尴尬,连忙转向刘胜邦和伍崇曜两人,问道:“伍爱卿如此匆忙,所为何事?”

    伍崇曜恭敬地奏道:“回陛下,前番我讨虏军出兵安南,将整个安南收复变为两个省份。那西洋法国和英国知道了,英国公使包令和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特地从港岛赶来南京,向陛下提出抗议,并顺带提出了诸多要求,语气甚是强硬。”

    “哦,这两国公使,已经好久没来找朕了,上次朕登基大宝,也只是送来贺表,竟然没亲自前来朝贺。忒是无礼,如今朕只不过收复华夏的故土,他们跳出来做甚?”冯云山甚是不满,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他贵为帝国皇帝,已不是原本所谓的“粤贼贼头”,对待这两洋人,即便他们是公使,也不能过于平等,毕竟自己代表的是整个中华帝国,事关华夏整体尊严。直到这时,他有些明白当初道光和咸丰的心态了。

    “陛下,微臣从侧面打听了一下,此次事情主要是那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引起。他们法兰西一直对安南有所企图,早在数年前便试图将安南作为他们法国在远东的一处据点,但一直被阮氏王朝拒绝。后来本准备行使武力,但突然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又打断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原本计划好等战争一结束,便来攻取安南,可没想到,事情似乎出了些变故,克里米亚战争比想象的时间要长,到如今还没结束,可我们已经收复了安南,等于是夺取了他们的想要的肥肉,于是法国皇帝派他来警告我方,态度强硬地要求我们讨虏军退出安南,否则便连同英国制裁帝国。”伍崇曜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制裁?是宣战吧?”冯云山冷笑一声:“帝国只是收复原本就属于我们华夏的领土,与他们何干?欧洲的国家,跑到华夏的地盘来指手画脚,想让朕将到嘴的肥肉吐出去,想得美!朕可不是满清狗皇帝那般软蛋。伍爱卿,他们已经到了圣京么?”

    “正是!陛下,他们到了圣京有两天了。微臣一直想打发他们走,可无论怎么说,他们都坚持要面见陛下,当面向陛下提出他们的抗议,要与陛下谈判。”

    “谈判?”冯云山乐了,看来这洋人也知道已经到自己嘴里的安南,是不会吐出的,便想着通过胡搅蛮缠嘴中谈判的方式,来分一杯羹。一定是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