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483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83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昌隆缫丝厂的生产能力,一个时辰根本不可能拿出多少生丝来,别说十斤,就是两三斤他们也拿不出,开玩笑,10个人,10个人的缫丝作坊,就算10个人全部押上,一切都准备妥当,一个时辰下来,也就最多一两斤生丝。

    可就这功夫,几名帮工已经抬着两箩筐生丝走了出来,让众人目瞪口呆的是,这两箩生丝,至少有十余斤。

    那姓陈的年轻后生咧着嘴,还邀请大家去摸一摸这生丝,评价下好坏。这不正是嘲笑自己么?

    李三爷心中俺想,这不可能,这肯定是提前准备好的生丝。

    他刚想张嘴揭穿这生丝是老丝,色泽不好等毛病,没想到耳边传来一阵惊呼:“天呐,这丝还带着温热,定是刚从热釜中出来,却丝毫不潮,温润细腻!这,这怎么做到的!”

    却是一名南海县郊的缫丝作坊掌柜,经营缫丝业二十余年,乃是一名老手,连他也当场震惊了。

    另一名缫丝作坊主也不无羡慕地说道:“是啊。简直难以相信,这一出丝,顺带还将生丝给弄干了,简直神乎其神。”

    李三爷已到嘴边的话,又不得不吞了回去!开什么玩笑?竟然还真都是刚缫的生丝,而且,还是上好品质的生丝!

    接下来,陈启沅竟然提议让众人去看看那缫丝机的出丝情况。

    在帮工的带领下,众人来到厂房最中央的缫丝工段,只见两台缫丝机在蒸汽机的带动下,一刻不停地缫丝,就李三爷参观的这一会功夫,就已经出产了不少。

    李三爷和其他的各缫丝作坊主纷纷脸色大变:怎么可能?若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万难相信这两台缫丝机,也就四个人照料,竟然多达数十个出丝位,相当于四五十人同时在缫丝。

    参观完缫丝机出丝情况,潘精卫当场拿着手中的生丝,说道:“陈老板,你们昌隆缫丝厂的这机器缫丝,产品细滑光洁,粗细均匀,弹性大,实乃极品生丝。潘某做主,可以给你们算极品生丝,以高出普通土生丝市价二成的收购价收购。”

    李三爷和其他的各缫丝作坊主都是满嘴苦涩,他们一脸羡慕嫉妒之色,要知道,他们的生丝可经常被潘专员说是成色不好,压低价格,别说算极品,连甲等都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普通生丝出售。

    想不到这小小的昌隆缫丝厂,才10个雇工的小作坊,刚刚试产第一批生丝,就能得到潘专员如此评价,还能卖上如此好的价格,这也太打击人了!

    最让他们郁闷的是,那得意洋洋的年轻后生陈启沅,竟然说什么机器缫丝,一人可抵熟练丝工十余人,日课缫丝五十斤,产品均是优质,他们眼下的二台缫丝机只是试验,接下来准备扩大经营,多添置些缫丝机,要达到上百台的规模,帮工也要请到数百人。

    天呐,要是这样,岂不是滚滚的银子都被这年轻后生赚去了?不行,回去自己也要购置这样的缫丝机才行。

    李三爷心中很快打定主意,转眼看向其余的几名本县缫丝作坊主,均是满眼火热,想必都是打着这个念头。

    ………

    几天后,昌隆缫丝厂又举债新购入蒸汽机和缫丝机,增置机器设备,扩大规模。

    不久,每日的生丝产量达到五六百余斤,每天都能产五担以上的生丝,这还是没有日夜开工,若是再延长开工时间,怕是要每月可产二百担生丝。按购入的蚕茧和卖出的生丝差价,每担生丝卖给南洋公司,不算税,便可卖280两,今年听说因为欧洲水灾,生丝价格高涨,极品生丝南洋公司收购价格可达三百两银子每担,这样的话,昌隆缫丝厂每月流水进账便能达到六万两,当然,如今朝廷已经要求不用银两结算了,全部改为圣币,也就是九万元。

    如今昌隆缫丝厂生意火热,陈启枢庆幸自己听从弟弟的话,没有前往安南。在异国他乡做点小生意,就算挣钱,可又哪有像如今这样生活美满?在自己家乡,守着老父亲,每日财源滚滚,如潮水般的银子,哦,是圣元,蜂拥入账。

    而陈启沅却还不满足。将投产一个月便赚得的上万元盈利,全部又投入蚕茧收购和设备添置中。由机器生产的这种“昌隆洋丝”色泽明净、粗细均匀、不夹杂丝皮、开解顺畅。一投厂就货如轮转,产销两旺。

    因为是冬季,蚕茧原本就不是很多,很快,连南海县一带冬季存货的蚕茧都被收购空了,昌隆缫丝厂派人去附近的顺德、东莞、花县、肇庆等地收购蚕茧。并且,陈启沅提前和南海顺德等地的桑农签订协议,约定来年的蚕茧全部售卖给昌隆缫丝厂。

    一时间,昌隆缫丝厂成了南海县乃至广州府蚕丝业的明星,陈启沅也成在南海县远近闻名,南海县和广州府的大大小小的缫丝作坊纷纷派人来西樵乡简村的昌隆缫丝厂,过年期间以及过年后,几乎隔天便有作坊来参观学习,准备回去来年也要仿建这种西洋机器的缫丝厂,扩大规模。

    这其中,特别是李三爷,便来了好几趟,将昌隆缫丝厂里里外外看了个遍,甚至还找来画师,将缫丝厂内的布局和机器,甚至帮工,一丝一丝地都画进画册里,准备回南海郊外的佛山镇上,将整个昌隆缫丝厂重新复制一份出来。

    就这样,等到过完年后,仿建的新式缫丝厂便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开始冒了出来,光是南海县就有五六家,每家请女工一两百人。这其中,李三爷拉拢了几名佛山的同乡乡绅一起,开了一家比昌隆缫丝厂大上三四倍的佛山李氏缫丝厂,他们财大气粗,竟雇佣了七百多人,将原本老式的缫丝架子全部废弃,从第一机器厂定购的缫丝机有数十台,雄心勃勃地准备大干一场。

    不但南海县,其他的临近地区,产蚕丝大县顺德,更是开始新建这种新式缫丝厂近二十家,还有广州城内和城郊也有十余家同时兴建,一时间,整个广州府、肇庆府两地,诸多桑农纷纷开始要扩大来年的养蚕规模,这还不够,还辐射到惠州府、韶州府、高州府,真正广西的梧州府等地,乡民纷纷种植桑叶,准备养蚕。

    不但如此,这广州府一带的缫丝厂兴建起来,又带动了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的大规模销售和名气。

    比如财大气粗的李三爷,在南海县长洪仁陌镏拢执幽涎蠊镜谝换鞒Ф┕毫耸ㄓ烧羝魑Φ闹蓟⑹孕缘乜思倚⌒兔蘼橹汲В幌氲剑饧父鲈卤愫芸焱度肷恼羝蓟美钊Φ煤喜宦W臁

    这蒸汽织布机的效率,竟然是熟练织匠的十倍以上,而且这织出的布,跟广州城里卖的洋布一模一样,精美细密,产出的洋布成本还低得很多,即便售价比土布便宜一成,还是利润惊人。一投入佛山镇市集,便销售一空。李三爷大喜过望,急忙又向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订购蒸汽机和织布机,准备还要扩大规模,他仿佛发现了一处巨大的宝藏,掉入了财富的海洋!

 第702 章 攻伐西北

    便在帝国设立七大特区,发展通商口岸,各地的各地商贾、乡绅等有财主们,在特区官府的号召下,如火如荼兴办实业,创建工厂的时候,中华帝国的军队………中华讨虏军,低调地发起了全面进攻北方的战事。

    其实早在半年前,冯云山便让总参谋部制订出征计划,将满清仅剩的西北几省全部攻占下来,实现华夏大地的尽快统一。

    但一来各地还零星地有些满清的遗留军队和旗人,时不时进行叛乱,攻打归降的县衙、州府,需要大量的讨虏军将士四处驻防,清剿这些叛军,这样便造成讨虏军兵力不够,无法有效集中起来,形成有效的大规模兵力进攻。

    二来,当时正处于黄河决口前后的灾民迁移和救治,冯云山将大量的讨虏军将士调往菏南和山东一带拯救灾民,和征调的民夫一道开挖河道,因此讨虏军更加难以调出兵力来。

    虽然这个时候的冯云山和左宗棠,已经意识到讨虏军兵力短缺的问题,但就算临时招兵,也来不及马上训练出来。冯云山可是一贯想着帝国要坚持精兵策略,如今,三年以上的老兵,可都是要支付一笔不菲的兵饷,他可不想动不动上百万的兵力,那样的话,即便如今整个帝国的财力惊人,也承担不了多少年,更何况,那些财富,冯云山可要用来进行强国富民的大事。

    在他看来,虽然从满清手里抢来不少财富,但却不是现银,就好比紫禁城和颐和园中的宝物虽然多,还很多都是价值连城,但只是表面上的,若是全部用来出售,只怕就不那么金贵了。在现阶段,还不如几千万石粮食或者几千万两银子来得划算。

    而这些财富,他是准备用来作为华夏工业化的基础资金,更重要的是用来打造一支军事强国,特别是海军舰队。

    光第一个五年计划,光是要修建官道与铁路,便足足要上亿两银子,折算成如今的圣币,更是要将近2亿元。冯云山算过,单单计划要修建从广州到北京的粤直铁路,除去已经修建完成的廣东省内部分,还有四千余里,若是都以美国的那个包工头大约翰来修建,以每里需要银子六千到七千两的价格计算,共需将近3000万两银子,也就是4500万元。而要修建的官道,看起来还算便宜,但实际做起来,却也花费不少,购置水泥,粉碎石块、河沙等,还要雇佣大量的民夫,最为关键的是,这官道的里程实在是太巨大了。冯云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虽然没有要求每个州县到州府的官道全部建完,但却明确列出了所有州府到省治之间的官道全部要开始修建起来,单单府城之间的官道,便有上十万里计,就算每里官道一两千余两银子,算下来,也是个天文数字,比铁路还要多。

    因此,单单这些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便是一笔天文数字,更何况还有更加让冯云山急迫的各地炮台的建造,驻军营地的建设,都要耗费大量的银两。

    所以,冯云山不敢像太平天国或者其他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一样,动不动便招纳数十万上百万的兵力,广招流民大肆扩兵,他还是坚持他的精兵政策。不过,虽然是精兵政策,但因为占的地盘宽了,冯云山还是在占领北京城之后,便下令就地招募兵员,抓紧训练转化为合格的讨虏军将士。

    于是,便在太圣二年上半年,新占领的直隶一省,便从百姓之中征募了兵员三万人,加上直隶等地投降的满清军队五万余人,讨虏军从这八万兵士中选了四万,集中训练后再行打散,调往他处,用于充当地方驻兵,而其余的四万精壮之人,进行集中训练,作为讨虏军野战军。

    菏南一地,讨虏军更是直接招募了三万兵力,受降清兵二万人。其中二万作为地方驻兵,直接送至糊南和糊北两地进行驻防,其余三万作为讨虏军野战部队,一直在归德府和河南府两地,由讨虏军进行集训。

    而山东一地,由于灾民的原因,更是直接征募了十万之众。其中五万,稍加集训,用为地方驻兵,其余的五万,送入济南府和登州府集训,化为正规讨虏军。

    有了这些新增的地方驻兵和野战军之后,待这些士兵被训练了二三个月,确定已经听从讨虏军军官的指挥后,整个中华帝国调整了政策,对北方几省不再以怀柔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