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465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465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有才说完,李迁心动了起来。他只听到了一个工日70文铜钱,这样一算,一个月下来,岂不是有二千多文,相当于一两银子了!要知道,他一年下来,辛辛苦苦也就收获两三石麦子,换成银子,不到三四两。现在要是他去当这劳力的话,二个月下来,就有二两银子了,几乎相当于他一年种地的收入了。而这还不想种地那样,经常遇到旱灾水灾蝗灾的,搞不好就颗粒无收。顿时,李迁决定了,他要应征官府招募的劳力。

    李迁头脑聪明,其余的乡民也不傻,虽然都不识字,可这算钱却一点不含糊,当下就有人惊叫起来:“天呐,一个月便能挣到一两银子的工钱。这,这是真的吗?”

    当下便有许多乡民开始在下面吼了起来:“大老爷,我要应征,我要应征!”一时间,人影混乱起来,众人开始纷纷超前挤了过来。

    李有才一见大伙被调动起来,下面的场面乱哄哄的,连忙猛敲几下铜锣,吼道:“乡亲们安静一下,安静一下!人人都有份,别急!帝国需要大量的劳力,只要愿意应征的,都能参加,只嫌少不嫌多!要报名的,到镇上的警务所门口去排好队,一个个登记。”

    李有才刚说完,只听哄地一声,原本围观的众人呼啦啦地全旁边墟集那头的警务所跑去。弄得李有才苦笑不得,我这警师没去,你们跑过去也没用啊。他想不到大家对这些工钱如此看重,看来,百姓日子过得太苦了,只要能活命,什么事情都愿意干,什么苦都愿意吃啊。

    李迁尽管算跑得快了,但还是被挤得只排在一两百人的后面了,不但如此,他还被人踩掉了只鞋,衣服也被拉扯了两处破口,一身狼狈地站在排队的人群中,不过他扭头便看见李大壮浑身褴褛地站在他后侧另一排队伍中,双脚赤足,更是狼狈,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安静地排着队,倒不是这些乡民有这么守规矩,而是警务所里的一名警员说了,人人都要排队,按顺序登记画押,否则,无法结算工钱。没办法,众人只得老老实实地在警务所前歪歪扭扭地排起了长队。

    过了足足近二个时辰,终于轮到李迁了。登记倒是很简单,在厚厚的一份纸张精美的账簿上,李迁在一名师爷模样的人的指点下,在账薄上重重地按了两个手印,师爷又将一联回单撕下交给他,说是月底可以拿这回单找每个镇里的工头领工钱。而响子口镇的工头,便是李有才。

    第二天,李迁和李二壮便早早起了床,来到镇里。却见镇公所的王镇长和警务所的李有才警师领着大群人,已经在圩集立列队了。李迁和李二壮连忙也进入队伍中,不一会儿,更多的人赶来,都是昨日按了手印应征的民夫。

    只见那王镇长跳上一张卖肉的案板上,扯着嗓子喊道:“响子口集的父老乡亲们,我王水根很多人想必都认识,原本是这响子口集上的一个裁缝,好多人身上穿的衣服都是从我的布店买的布,熟悉我的人,大家都清楚,我王水根是个实诚人。新朝任命我治理响子口镇,我就要为大家负责。大家放心,只要认真出工,为帝国出力,我王水根保证大家都有工钱!同时,也恳求大家,多干活,多出把力气,这不是为帝国卖力气,而是为我们自己,为我们响子口集的父老乡亲,为我们的子孙后代。”

    李有才说的更实在:“乡亲们,想想看,一千帮满清的官老爷干活是服劳役,都是白干一样,如今帮新朝干活不但有钱拿,还是为自己、为子孙后代的救命大事,谁他娘的不好好干,老子饶不了他!”

    王镇长和李有才两人说的话,勾起了众人的心思,大家不由跟着想道,是啊,多干点活,配合官府将洪灾减少点,也算对得起官府开的工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登记好后,由于是明天才统一集合开工,李有才让应征的众民夫各自回家,安排妥当。李迁和李大壮便赶回家中,将一家老少托付给李二叔。

    第二天一大早,李迁和李大壮刚带着自己的铁锄和箩筐扁担,来到镇警务所,便发现门口黑压压的全是青壮,整个响子口集附近一带村子的近二千号男丁都应征了。

    李有才组织众人,在几名讨虏军士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来到李迁前两天开荒种地的河滩上。

    抬头看去,李迁愣住了!

    只见河滩的两边上,已经有几名官府的士兵镇守,用木棍插了笔直的两排。为首的一名讨虏军军官走了过来,对李有才分配任务:“你便是响子口镇李警师?你们的任务是响子口镇的西首二里河道,全部开挖出来,土方全部垒起来压实作为新黄河的河堤。诺,你们一共多少人?”

    “禀军爷,我们响子口镇一共二千三百一十六人。还请军爷布下任务!”李有才恭谨地回道。

    “二千来人,太少了!这样,你再招募七百人凑成三千人。我再给你调二千人,这五千人全归你指挥,必须在一个月内将这响子口镇的西首二里河道全部挖出来!河道的标准是河中间深三丈,河宽一里,最边缘河岸边50步后便需深一丈以上,平均一丈五尺,有没有问题?”

    “军爷,响子口镇保证完成任务!”李有才看了看王镇长,立即回应道。其实他已经算不清楚有多少工程,只是觉得头皮发麻,这么大的工程量,他心里没底,但那名满身杀气的讨虏军团长一开口,他发现自己没办法拒绝推脱,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第677章 开挖河道

    二十来天过去了。

    李迁经历浑身酸痛,再慢慢麻木,再到如今的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他慢慢地缓过来了。

    李迁是真没想到,当一回民夫,竟然会干成这样,比他自己家里种地还要辛苦。

    每天早上天蒙蒙亮,便出工了,热火朝天地在河滩里挖泥,挑到二里外的河岸边晒得半干了,再混着石块和泥沙,堆砌成河堤。到辰时时分,便专门有早饭锣声敲响,有专门送饭的人担着饭食来到工地里,也就小半柱香的功夫,吃完早饭,便立即继续开挖河道。尽管耗费的力气很大很辛苦,但恢复的也快,让李迁他们没想到的是,官府竟然不但提供午饭给他们吃,到酉时还有夜食。

    李迁每天最为享受的便是狼吞虎咽地吃完夜食,摸着滚圆的肚皮,舒服地躺在官府在河滩边搭建的临时木板上,幻想着还有多少天便能拿到一两银子的工钱。

    李迁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忘记了几个月前还一直准备的想要谋反的心思,心中甚至还暗暗庆幸自己没有和邻村的一帮人起事谋反,要不然,哪有如今的日子,只怕逃难不指定逃到哪里去了。

    而跟他一起的李大壮甚至连用到哪里都算好了:到集市扯三尺布,给两个儿子置办件新衣裳,再割二斤肉回去,让家里人美美地吃上两顿。

    不过,他们偶尔会想,要是官府能一直这样招募他们就好了!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年下来,就算大方些,除去用掉的二两,还有十两银子!整整十两银子啊!别说李迁和李大壮,就连种地这么多年、活了大半辈子的李二叔只怕也从没有过这么多的银子啊!这才一年时间啊!若是能应征个两年、三年,岂不是可以买两亩地了?想想,李迁和李大壮几乎能在梦里都笑醒来。

    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已,怎么可能呢?一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又不是只有自己这么些人,如今的他们,早已经知道,官府是下了多大的决心,新的皇帝有多大的魄力,竟然是想要人工开挖黄河故道几十里,还要加固河堤,等黄河决口将黄河之水束缚在黄河故道中,顺着黄河故道去往山东境内,直通外海。这得多少人啊?

    李迁根据工头李有才的说法,他们响子口镇的这段二里河道开挖的任务,便是五千民夫,想想看,那几十上百里的河道,得多少民夫,起码要三十万民夫啊!这还不止,李迁有次听那作为警师兼工头的李有才说,皇帝下的命令,不仅仅是开挖黄河决口到大清河的这段百十里河道,其余的汕东境内的河道,开挖的地方更多更厂,只不过,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是利用大清河现有的河道,拓宽拓深而已。总的人数加起来,怕是要六七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手。

    李迁简直难以想象,这每个人都是一两银子一个月的工钱,那上百万人,一个月下来,就得上百万两银子,而起还有吃的,睡的,开挖的农具等,这得花多少钱费多大的代价啊,李迁这么一分析,却发现他还真不明白了,这官府和皇帝到底图什么啊?对官府和皇帝来说,根本没任何好处嘛。

    想不通的李迁,只能不再多想,每天拼命干活,仿佛不好好干,领那么多工钱,就有些对不住出钱的官府和皇帝似的。

    由于李迁孔武有力,加上干活卖力,被工头李有才看在眼里,便命他为一小工头,负责监督五百人干活情况。不过,李迁在监督的同时,自己也还是卖力干活,带着众人一起开挖河道,这下,不但李有才敬佩,连手下的民夫也有样学样,卖力起来。

    李迁人也机灵,对手下进行分工合作,又让人借来十余头耕牛带上犁翻滚泥沙,又将装满泥沙的箩筐放在木板上,木板下以滚木,滚动,十几人便能拉动上百箩筐的泥沙,运到河堤两边加固。一时间,竟然开挖河道的效率加快了许多。

    为了加快进度,李有才让人打起火把,连夜开挖,运泥沙,竟然抢起工来。不过,这样一来,工程的进度就更快了!

    又过了几天,距离一个月还差三天的时候,李迁正在埋头苦干,将手中的一个箩筐放在滚木上面的木板上,正准备让人将箩筐运走,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刚开始还听不清楚是什么,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李迁听得清清楚楚:“完工了。提前三天完成任务!”

    却是他们五千人开挖河道,竟然提前三天将二里长、一里宽,平均一丈五尺深的河道全部挖出来了。李迁看见李有才一脸喜色,被十余人抬着抛向空中,一向威严无比的他,竟然第一次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李迁也是满心喜悦!完成了!是啊,将近一个月的辛勤劳作,五千人的日夜苦干,挖土,运走,压实,不停地重复着,终于完成了这么大的工程。饶是李迁平素镇静,也不由有些自傲和激动起来!

    第二天,李迁等人又被李有才带领着,来到隔壁河段开挖帮忙起来,不过,临近的河段也完成得差不多了,只是晚了两天,便也完工。

    整个东明县境内,一个月或者多几天的时间,陆陆续续,要开挖的河段也都顺利完工。

    其他的地方,也陆续这样上演着。

    ……。

    魏源是当天晚上便得知东明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开挖完成,不过,他当时正在濮州城察看如何将黄河故道绕过州城,等他赶到东明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而这时,从京杭大运河北上转道黄河口的船只,卸下一大批皇帝特意交代给他的修建河堤的宝贝,也让众多的牛马车给拉到了已经开挖好的黄河故道河滩两边。

    魏源倒是想见识下这连皇帝也亲口夸赞的宝物。

    一声令下,堆砌河堤开始。众民夫在讨虏军将士和各大小工头的指挥下,压实土堤,敲打木桩进泥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