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363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63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新林里的村民都兴高采烈地换好圣肥,喜悦满村。

    接下来,罗张氏的禾苗越长越好,抽穗结实,看着一粒粒的稻谷挂满整个禾穗,再将稻杆都压得弯了起来,谷穗越长越长,谷粒越来越饱满,由绿变黄,已经到了丰收季节。

    整个村子周围,走到田间,随便哪处地方,随便哪家田里,都是黄澄澄的稻子,随便哪处有人的地方,都是一片欢笑声,新林里的乡民们,陷入了丰收的喜悦中。

    而这其中,罗张氏的那七亩水田里的稻谷,更是特别的喜人。因为第一波的磷肥作用,罗张氏的稻子,不但每兜稻子比临近的高大结实很多,而且,每兜禾苗抽出的稻穗也比旁边农田里的多出几根,这样一来,罗张氏估计,自家的稻子每亩要比别人家稻子的产出高出不少。

    ……

    想到这里,陷入沉思的罗张氏回过神来,看着这名乡公所的杨乡长期待的眼神,哦,原来是问自己这磷肥的效果怎么样,自己怎么就走神了。忙道:“乡长老爷,那圣肥很好!效果很好!多亏了你们带来圣肥,让我家今年大丰收啊。”

    杨乡长满意地笑笑:“罗家嫂子,你们觉得好就行。你将这磷肥取名圣肥,这名字倒是很不错!怎么样,大丰收了,又是双抢,罗山先生又没在家,乡里看你们家没劳力,便叫了些人来帮你家双抢,管饱饭就行。”

    “哎呀,这,这怎么好意思呢?乡长老爷,这真是,乡里已经帮了我们罗家很多忙了,而我那口子还跟圣国作对,哎,这让我没地方搁脸了。”罗张氏一脸不好意思,心中感慨万千。

    这圣国,这乡公所,对待自己,真是没得说的了。不过,她其实也明白,乡里这样做,肯定也是受了上面的指令,其目的,就是让自己劝说自己的男人罗泽南归降圣国。

    原本,妇道人家,是不应该管男人的事情。可如今,这,恩情太大,自己哪怕再泼辣再脸皮厚,也不好意思生生受着啊。更何况,这圣国还真是,对待百姓如此优待,罗张氏好歹也读过些书,自然清楚即便是再好的朝代,也没有这样做到过。相比较于满清,这圣国,还真是要好得多。

    单从自己的村里来看,乡邻们人人喜笑颜开,大丰收啊。而且,罗张氏这半年来早已打听清楚了,圣国交粮的粮税很低,按照自己家7亩地,都算私田,又属于人均5亩田以内,按照圣国的标准,就算都是良田的标准,也是每亩田只要交1。2斗,银税0。6钱,合起来,七亩田也就是8斗半谷子,银子4钱二厘,这样比满清的粮税可是少了一大截啊。

    这样的官府,这样的朝廷,又怎么会是自己男人口中的叛贼?这明明比那满清朝廷好上一百倍啊!可为什么自己的男人罗泽南还要跟随那个曾剃头,帮那满清官府和这么好的圣国作对呢?罗张氏想不通了!

    也就两天半时间,杨乡长带着乡公所的几个人,再加上村长带着两个劳力也来帮忙,很快便将罗张氏一家七亩水田的稻谷都收割完,还帮着在罗家晒谷场上将谷子砸脱了下来,这才离开。

    看见晒谷场上的堆成山一般的稻谷,罗张氏眼睛都笑出了眼泪:自从她嫁入罗家,还从来没有这么多粮食过,她做梦都想有这么多粮食啊!

    虽然还没将谷子晒干,还没收入堂屋的粮仓里,但根据罗张氏的估计,这一大堆谷子,就算3石每亩来算,也应该有20多石粮食。

    看到这,罗张氏心里乐开了花,不由感慨道:好圣国送来的好圣肥让我有个好收成啊!

 第526章 罗张氏的决定

    两天后,谷子都晒干了,罗张氏和儿子辛辛苦苦地将谷子一担担挑到堂屋里的粮仓内,虽然累得半死,但心中却是阵阵欢喜。

    一计算,罗张氏惊喜地发现,自家这7亩水田产的谷子,竟然足足有33石,平均每亩田产的稻谷,足足有4石7斗。

    罗张氏真是大喜过望!她不是第一天当农妇了,自然清楚这个收成代表什么。

    即便是最拿手的种田老把式,种最好最肥的上等田,也种不出这样的收成来。何况自己一个半生不熟的农妇?

    罗张氏现在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这便是那圣肥的功劳。

    果然,村里两名乡邻一脸喜色地来问她:“罗家嫂子,你家的那稻子当初长得那么好,最后算下来多少石一亩啊?”

    “托您的福,有四石一亩的样子。”罗张氏没敢说实话,压低了一些。

    “咦,怎么跟我家田里的差不多啊?我家12亩水田,打了50石谷子。你家的稻子明明长得比我家好那么多,怎么也才4石一亩啊,奇怪!”乡邻一脸的不相信。

    “你家收了这么多谷子啊?”罗张氏心中清楚,乡邻家的水田收成也好,是因为他后来也撒了圣肥,不过,比自己少撒了一次,因此没自家产量高。看来,这圣肥还真是决定产粮的关键啊。

    乡邻走后,罗张氏看着堆满整个粮仓的谷子,想起自己夭折的三个儿子,又是欢喜,又是悲伤,搂着儿子带着哭道:“吉儿,要是前些年,咱家有这么多粮食就好了,你那三个哥哥,就都不会夭折了!”

    儿子罗允吉被她带得,也哇哇大哭起来。

    罗张氏想起自己那三个可怜的儿子,还有侄儿侄女,都因常年挨饿,面黄肌瘦而患病,却又无钱医治而病死,还有活生生饿死的妯娌和小姑子,连自己都也差点没能活下去,便悲从心来。

    “吉儿啊,你要记住,从前咱罗家穷,几年功夫接连饿死病死了十余口人,谁造成的?娘以前一直以为是老天爷造成的。天灾,都是命中注定的?其实不是!这些,都是那只知道欺压百姓,征税征粮却丝毫不作为的满清官府造成的!”罗张氏咬着牙齿道。

    她看见儿子还有些稚嫩的脸庞,便擦干儿子的眼泪,道:“好了,不说以前的伤心事了。今天是大喜事,咱家收获这么多的粮食,以后再也不愁会饿着了。吉儿,你是碰上好朝代了,碰上圣国这个好官府了。”

    当晚,罗张氏辗转反侧,她失眠了!

    想起自从嫁到罗家以来的一幕幕悲惨的人生经历,再到去年,所谓的粤贼兵赶跑了包括自己男人在内的满清官兵,将这湘乡一带纳入圣国的范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失眠了。

    她不是瞎子,孰好孰坏,她和村里人一样,都分得很清楚。特别是乡公所建立以后,整个善庆乡完全变了模样。

    当儿子罗允吉发高烧生病,最无助的时候,是乡公所,将儿子送到乡里的医务所,救了他儿子一命;

    虽然因为她男人的关系,将她家的田产和家财都抄没了,但当她家没米下锅时,乡公所又送来粮食,救苦救难,并且还将她家的水田归还给了她,还帮助她家耕田插秧;

    当她家禾苗不长,心急如焚时,乡公所又派人送来圣肥,让她家的禾苗长得比别人还好;

    当她家双抢忙不过来的时候,还是乡公所,帮她干活,不计报酬。

    人心都是肉长的。

    人家怎么对自己的,而自己男人又是怎么对人家的。罗张氏心中觉得羞愧。这一刻,她真的睡不着了。

    一个穷惯了的人,挨饿惯了的人,突然拥有三十多石谷子的感受,是旁人无法体会的。也只有罗张氏才明白,这些粮食的可贵!也只有这些自家种出来的粮食,而且以后每年都会有的粮食,才会让她安心!

    她忽然想通了,如今这样,能收这么多粮食,生活安定,不正是自己和男人想要的生活吗?自己能收获这么多粮食,是在圣国治下才有的。这样的生活,便是靠这乡公所,靠这圣国才能拥有!

    这样说来,自己其实已经是圣国的百姓了。

    乡公所帮了自己那么多,自己也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嗯,就这么决定了!

    明天就拉些粮食去乡里卖掉,然后再去乡公所,不但将前两次欠的买圣肥的钱给还上,还要找杨乡长,跟他说,只要他们饶了自家的男人,自己愿意配合他们,劝说自己男人归降圣国。就算不归降圣国,起码也不能再替那曾屎头卖命了,一定要让男人在自己身边,好好过这和美幸福的日子。

    做好决定,罗张氏面带笑容,沉沉睡去。

    ……

    与此同时,长沙府浏阳县的七宝山下,一个大型的磷肥厂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工,日夜不停地生产磷肥。

    这处磷肥厂取名叫浏阳磷肥厂,乃是到目前为止,圣国境内最大的一家磷肥厂了。

    七宝山下,浏阳磷肥厂的粉碎场上,从南洋公司第一机器厂订购的十台破碎磷矿的碎石机,在蒸汽机的带动下,颤抖个不停,一直破碎着刚从山上采下来的大块磷矿。

    圣王王府的农业部副部长刘长佑,站在这一排破碎机前,看着被蒸汽机带动的怒吼的破碎机,心中感慨万千。

    刘长佑是个谨慎保守的人。他从没想到,按照圣王从洋人那边拿来的这个磷肥的配方,生产出来的这些黑不溜秋的磷肥,竟然会有那么让人吃惊的效果!

    他已经验证,就在这浏阳县郊的几亩水田内,撒过这种磷肥的,和没撒过磷肥的一比较,竟然差距这么大:施过磷肥的水田亩产稻谷的量,竟然可以轻易地达到4石多一亩,比没施磷肥而继续沿用人畜粪肥的水田产量,3石不到,足足多出一大半。

    他这才明白,自己以前看不起洋人,觉得他们是蛮夷,觉得祖宗的一切才是最好的,这种想法,错得有多那么厉害!

    难怪乎圣王总是说,如今这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洋人所学的,正是穷理之科学技术,如今中华之天朝上国已复不再,世界之大,超乎祖宗之想象,洋人之强,也超乎自己的想象。

    看见这几台被蒸汽机带动的怒吼狂砸的粉碎机器,刘长佑有些明白,为何洋人制造出来的这些东西被圣王所赞赏了。

    一锤砸下去,一息之间,数块脸盆大的磷矿石变成碎末,而这要是让人工砸碎,足足需要一个壮劳力砸上一个上午。这就是巨大的差距啊。

    而且,关键是,谁能想到,老天爷会这么神奇,将这从山上采下的灰灰的石头,砸碎了和其他一些石头混在一起,烧成灰之后,便成了可以让庄稼疯涨的肥料!这简直难以想象!

    原本种植庄稼最好的便是粪肥,即便是火烧土堆肥,也有所不如,但没想到,这最好的粪肥跟这个可以大规模烧制的磷肥相比,简直就是大粪,真正的一文不值的大粪。

    自己之所以来这浏阳磷肥厂,便是因为这个厂的产量最大,几乎占了整个圣国的三分之一的产量。要知道,如今圣国已经有十余处州府的十六个磷肥厂都已建好,而且,还有不少发现磷矿的地方正在兴建磷肥厂。

 第527章 圣肥的热销和推广

    这些已经建成的磷肥厂,产量还不是太大,但也比广州府南海县境内小茅岭处的圣国第一磷肥厂每月产量一百吨——这个吨刘长佑还用得不大习惯,他更喜欢换算成斤,也就是每月20万斤——可要大得多。

    这圣国第一磷肥厂以前还只是建成一个小规模的试验装置,先行生产出来,如今也在扩建,只不过小茅岭的磷矿石产量严重不够,需要从最近发现的廣西梧州府藤县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