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323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323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词虑槔矗蝗税瞪钡簟

    进入城内,冯云山就呆在甲二师军营扎营的城隍庙里。讨虏军已经出动,将整个昆明城全部占领,并让乙十七旅将士把守各个城门。

    巡抚吴振棫和布政使桑春荣、按察使张印塘以及芸南盐法道员王成璐、粮储道员徐丰玉五人被冯云山叫至军营,与王辏г撕屠羁肌⒙耷硎鳌⒎度暝龅热艘坏溃蛩橇私饫ッ鞒悄诘慕苫窈蛙磕系淖纯觥

    “尔等既归顺本王,也算是圣国一员,理应为圣国效力。本王会安排暗探侦查你等平常作为,若是胡作非为,有严重劣质之人,本王非但不会再用,还会追其责任。而若是清廉爱民之人,本王仍会重用,让其施展一身所学,造福一方百姓!”冯云山开口便说告诫他们。

    “圣王放心,我等虽然愚钝,更糊涂至为满清卖命,但自身行得正。”吴振棫回道,朝众人点了点头,又接着道:“圣王,昆明为云贵两省总督府之地,甚是富饶。吴某在出城归降圣国之前,便已经将总督府衙、巡抚衙门和其他各衙司库、官仓、银库、武器库等全部锁好,张贴封条,等待圣王安排人接收!”。

    “是吗?!”冯云山心中暗喜,对于吴振棫又高看了一眼!

    我道你非要叫本王来芸南,不但是让本王表达诚意,更是来炫耀你的功劳的啊!不过,这样的事情,本王自是喜欢。

    冯云山心中暗道,面上却是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嗯,遗留了多少钱粮等物啊?”

    “圣王,经过前几天的统计,各衙门司库和昆明城内的各官仓、库房加起来,一共有白银三十七万两,铜钱三亿余钱,另有铸钱之铜存留三百六十万斤,井盐七十万担。稻谷和麦、包谷等粮食合计三十二万石。布匹五十万匹。嗯,圣王……”吴振棫看着旁边的冯云山,说不下去了。

    只见冯云山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嘴都合不拢了!

    一个芸南昆明,竟然这么富有!

    他原本以为这偏远穷苦之地,就算占领了,也只是为了铜矿而来。但没想到,这个昆明城,竟然如此富有,藏货太多啊。

    尤其是粮食,竟然有三十二万石,算起来,二千万公斤了啊。也亏是主动归降了,否则,攻不下昆明城,围困起来不知道要耗多久才会缺粮投降呢。

    这个吴振棫,功劳大了。

    “圣王,这些铜,只是临安府等滇南铜矿区运来昆明集中,来不及外运历年积累下来所致。芸南主产铜区的东川府,所产铸钱用之铜更多,不过都是就地集中后外运川南,再转运其他各地。银两本是总督府准备拨付给贵州,用于平定乱民义军的兵饷所用,但因讨虏军攻打芸南境内,道路阻断,才未来得及运出。”一旁的芸南布政使桑春荣解释道。

    看着这个桑春荣,冯云山忽然想起此人也是在历史上有些闻出名,原本日后会在满清朝廷任刑部尚书,主审“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平反大狱,执法公平,名声震动天下。不过,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不可能再有这样的事情了。

    冯云山一直以为芸南的粮食应该短缺才是,没想到昆明城中竟然有这么多粮食,而芸南山高路艰,显然不是大规模从外省运入。不由好奇地问道:“桑大人,芸南竟能粮食自足?”

    “禀告圣王,芸南一省之地,总的来说,粮食不但能自足,还能有少量盈余。但每个州府又各有不同!以昆明城所在的芸南府来说,有田地约百万亩,亩产折合稻谷玉米等四百余斤,共计每年能有粮食四亿斤,府内有人口正好一百万,需粮食近6亿斤,缺粮近2亿斤,需要从其他州府调运补齐。”

    “而大理府,田地也是百万多亩,人口却只有六十余万,多余粮食近1亿五千万斤;能盈余粮食最多的是临安府和楚雄府,合起来能多出粮食近4亿斤。因此,芸南的粮食不成问题!”桑春荣显然是名合格的布政使,不但对各类民生数据烂熟于心,还能猜摸冯云山的感兴趣的地方。

    他见冯云山问粮食等问题,便主动介绍起自己分管的事务来:“芸南全省共有人口七百一十万,其中芸南府、大理府、楚雄府、临安府和曲靖府这5个大府,便占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田地,最为重要。”

    “而芸南最重要的财税,便是铜矿和井盐!其中铜又以东川和临安府最多,尤其是东川,是芸南产铜的中心,满清朝廷在东川设有采铜厂矿数十个,这几年,整个芸南每年产铜七八百万斤,而东川便产三百五十万斤,几乎占全省一半,单矿工便有二十余万。”

    桑春荣显然是想禀报清晰点,让冯云山重视他,期望能继续用他。

    而芸南盐法道员王成璐也急忙禀报:“圣王,芸南的另一大财源,却是井盐!全省共有三大井盐产区:一是黑井区,在芸南府禄丰县境黑井镇,有黑井、元永井、阿陋井三场,而以琅井为黑井之分场;二是白井区,位于楚雄府大姚县境内,有白井、乔后井、拉鸡井、云龙井四场;三是磨黑井区,位于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有磨黑井、按版井、香盐井三场。三大盐井区每年可产井盐半亿斤。不过,因芸南山路崎岖,运输困难,也只是供本省百姓食用。”

    冯云山一听,对芸南的状况又有很大的了解。看来,自己眼前的这几个人,做官的心思都很重,纷纷向自己展现他们的本事,实际上不过是想获得自己首肯,重新任用他们为官。

    在自己看来,这并非不可以。只要他们有做官的心思,想为百姓做点事情,不过,不能让他们还都呆这芸南为官了,一半人以上必须调离。

    至于去哪里,自己还没想好。苔湾岛?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鉴于他们背叛了满清,为了防止他们重新背叛圣国,必须要去一处满清够不着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以防万一,军队都在自己手中,他们能做的,也就是组织百姓发展农业,安心当个地方官员,即便有心思反,自己也不会给他们土壤。

    当日益发展壮大的特务司里,那些特务是吃素的?而且,只要圣国一天天强大,他们不是傻子,否则,现在也不会背弃日薄西山的满清,改为投降圣国了。

    只是,为何都不提滇西的那支农民起义队伍呢?

 第468章 谋划缅甸战略

    冯云山正奇怪,芸南布政使桑春荣又接着说起来:“圣王,芸南的茶叶也是一大笔财税来源。以普洱府为主的六大茶山产区,滇西滇中以及滇南都有数十万茶农以此谋生。满清康熙时期,滇茶开创出向西藏、缅甸互市茶叶,使得茶叶赚钱起来,而雍正将普洱茶列为贡茶后,普洱茶的身价和产量都飙升,推动芸南的茶叶产业大规模发展。”

    “圣王,根据布政司的统计,前几年芸南一省的茶园面积达到四十余万亩,年产茶13万担,其中普洱茶便有7万担,一半以上销往省外,一年能有二百万两银子的产值。”

    “这么多?”冯云山惊叹起来。这样说来,相比廣西,芸南确实更加的富饶。

    “很好!你们介绍的情况,对本王很有用处!”冯云山看向众人,一脸深意地道:“芸南的矿产丰富,铜矿更是全国之首位,茶叶也是产值诱人,而井盐和粮食又能自给自足,靠着这几样,便能发展得很好。唯一的问题,便在于交通不便!对此,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意见?”

    吴振棫等人相互看看,均是摇头不语,任谁也知道,芸南多山,自古交通不便,以人力开凿山路,徒劳无功。

    冯云山不由也叹了口气,这芸南的交通问题,确实很难解决。不说这个时代,即便是后世,也是等进入21世纪后才铁路高速四通八达。在芸南,修条路,还不如将那个地方放弃搬迁到其他地方来得实际。

    芸南盐法道员王成璐看了看冯云山,小心翼翼地道:“圣王,满清朝廷其实也想过改变芸南的道路交通,不过都不甚理想。乾隆初年,曾拨银上百万两,查勘金沙江水道,组织民夫数万开凿疏浚河道,但开凿八年后,还是滩险难行,铜沉船翻,终归无益,只有载重400担的枯牛小船可以从金沙江部分通航至四汌叙州府。”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冯云山终于有不清楚的地方了,他从前世历史上也没了解过,满清居然还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开凿金沙江,想让芸南至宜宾段通航,虽然总体上失败,但竟然还能以20吨以下的小船通航,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了。

    要知道,直至冯云山穿越过来的那个时代,有挖土机等大型作业机械,都无法开凿金沙江疏通航道,最后不得不采取修建水电站的方式毁灭性地开发水利资源,估计也是实在迫于无奈了。

    看来,水路航运方面,自己还是不用费这个心思了。

    还是从陆路着手改善芸南的运输吧,这么多的铜,冯云山记得芸南还有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产量,都是居全国之首,以后在自己手中肯定要大规模开发,关键在于如何运出去。

    冯云山可不想看见自己手中出现开采出来的宝贝,却无法运出去堆在昆明仓库里。

    “既然能通过金沙江运往叙州府,哪怕是400担以下的枯牛小船,也相当于200匹马的运输队伍了,为何还会有铸钱之铜存留三百六十万斤之巨,因为无法运走滞留昆明?”冯云山不解地问道。

    王成璐苦笑道:“圣王,还是因为划算不划算的原因。金沙江通航的,只是东川府巧家厅至叙州府这段,从昆明至巧家厅,还有五百余里,也都是崇山峻岭,崎岖难行,只能靠滇马驼货,运费昂贵。而这些马帮都是逐利而为,因此,也只有茶商、盐商等才雇得起马帮运货,官府的铜,只能在马帮没生意的时候,顺路捎带一些。”

    冯云山恍然大悟。不过,说起马帮,便想到这芸南著名的茶马古道,不由问道:“王大人,这茶马古道,具体是哪里通往哪里?”

    王成璐精神一振,侃侃而谈:“茶马古道?圣王,你说的是这芸南的茶马通道吧,说起来是从唐宋时代便有的,也算是古道吧。不过真正兴旺,还是满清乾隆年间。主要是以普洱的那个产茶区为中心,分为四条主干,两条分支,一共四个方向的马道。”

    “最常说的茶马通道,便是滇藏茶马通道,从普洱出发,经大理、丽江、德钦,至西藏;而另一条,则是普洱出发,经过昆明、曲靖或是邵通,出滇入川或是入黔,转往北京。这两条干线,最为重要。而另外的,则都是去番邦的,两条主干,两条支线。主干的,一条是普洱出发,经过车里司(景洪)、勐海,径直通往缅甸;另一条,则是由普洱出发,经过江州、勐腊等地,去往南掌和暹罗等地。”

    “另外还有两条分支,一条在西,以大理城为,经腾越后出滇,前往缅甸和印度;另一分支在东,以昆明和普洱为,先至元江州城,再顺着河谷,经蒙自、河口,至越南境内。”

    听到王成璐说起这里,冯云山不由脑中想起古代人的马帮驼运货物的情景。不过,这马队,运运贵重的茶叶还可以,运粮食运铁器,还真是代价太大了!

    想起后世修筑的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因曰军入侵的战争导致不得已摧毁本已修建大半的铁路,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