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272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72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太平兵还不死心,在主将何雅林的率领下,冲下山岗,朝败退的清兵追击。

    平时缺乏训练的绿营兵和勇壮,此刻只恨不得多长两条腿。可此刻是山地,马匹也难行,慢慢地,在后面的清军便被急追而来的太平士兵追上。

    其实太平军将士也是新兵居多,战力也好不了多少,只不过,此刻太平军却是士气高涨,攻势如潮,齐声呐喊进攻。而清兵则一败而退,毫无士气可言,跟随着率先逃跑的人,只想着逃跑,却由于训练不足,反而被托着鸟铳、手执长矛和牌刀的太平军将士追上,一面倒的砍杀。

    清兵根本就没想过还击,只是想着比其他的兵勇逃得快便行。

    于是,可怜被几名亲兵搀扶的张光第,累得气喘吁吁,为了活命,强行疾奔。但他一向养尊处优惯了,加上肥胖的身材,眼看就要被太平军追上,在危急关头,一名从老家便跟随的亲兵将自己衣服脱下,和张光第换了身衣裳。

    那名亲兵被太平兵误以为是满清大官,当场被抓,倒让张光第暂时逃过一劫,和另外两名亲兵一道,偷偷躲在草丛里。

    正当太平兵包抄过来,眼看就要发现张光第时,一声号响,从两旁山间杀出两队练勇,正是李鸿章率领的合肥和巢县两地团练,枪声大作,数百发鸟枪齐射,当场便射死射伤近百太平军将士。

    太平兵一看,觉得中了清兵的埋伏,也无心恋战,夺路而逃。李鸿章打惯了顺风仗,下令手下追击。

    李鸿章刚想也往前追去,忽地听见有人叫喊:“渐甫贤侄,快来救为叔!”

    李鸿章扭头一看,这才发现浑身破烂不堪,身穿普通兵服的张光第,躲在草丛里,狼狈之极。

    李鸿章连忙命人将之扶出来,道:“道台大人,此刻贼兵逃窜,正是追击的好机会。不如与鸿章一道杀敌,以报今日之仇?”

    “贤侄千万莫追!长毛贼兵狡诈无比,为叔正是不小心便中他们诡计。还是先回含山城,紧守门户为好。”张光第已经吓破了胆,连连摇头,劝阻李鸿章。

    “大人,不如鸿章派人将您送回含山城,鸿章率兵先追,若是不敌,再返回含山城。”说完,也不管张光第答不答应,拔腿便走,率领手下团勇朝太平军猛追不舍。

    何雅林见清兵追得急,太平军又毫无战意,无奈之下,下令弃了和州城,率领逃回的一千五百余名太平军士绕和州州城而不入,直接赶往长江边,坐船返回太平府当涂。

    李鸿章率领二千余团勇轻而易举地入了和州州城,还抄没了太平兵因逃走匆忙,没来得及带走,储存在州衙内的圣库中的财宝。

    这次,李鸿章没有再通知在含山城里的张光第,而是命人将抄没的财宝中,选取了几样贵重珍奇的,用最快速度送往正从凤阳府城赶往庐州城的安幑巡抚福济,至于捷报内容,却只字未写,只是让信使将占领和州的来龙去脉,都口头告诉福济。

    半路上的福济大喜,当场停下行军,挥毫写下一份激越的捷报,向朝廷和咸丰帝报捷。至于到底是谁的功劳,福济不在乎,反正都是在安幑治下,都是他福济的功劳。

    而这边的张光第,听说李鸿章率领团勇攻占了和州城,他马上故技重施,连忙赶来和州,又写信急报安幑巡抚福济。只不过,此次他却失算了,李鸿章的信使早就将这发生的一切都禀报给了福济。而且,福济早就写好了捷报奏折,上报了京师。

    先入为主的福济一看张光第的急报,心中敞亮无比。既恼怒于张光第的无耻,明目张胆地抢夺李鸿章的功劳,又对张光第的无能深感失望。特别是这次,若是没有李鸿章不放心,跟随张光第之后出兵,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兵败如山,连含山都要重新被长毛贼兵占去,更别说能克复和州州城了。

    福济将张光第的奏折扔在一旁,置之不理。

    几天后,咸丰的圣旨下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李鸿章,乃安幑合肥县人氏,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于国家危乱之时,奉命于家乡办理团练,有功社稷。锡之敕命。于戏!其父李文安,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有穀贻子,发幽光而丕彰潜德。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彰显子弟之眷乡。特迁李鸿章为庐凤道员兼庐州知府,兴办团练;其父李文安加封道员衔,协办团练。希尔等齐心合力,共讨洪贼!旨意读罢,望诏谢恩,大清咸丰四年初春,钦此。”

    李鸿章连忙跪拜谢恩,山呼万岁!

    他从正六品虚职一下被提升为正四平实缺道台,还兼任省府治所的知府,可谓一步登天,荣耀之极!

    不过,庐凤道员的位置不是张光第的么,怎么会?李鸿章有些奇怪。

    与此同时,张光第也含着憋屈的眼泪,磕头谢恩:他因畏战,被免去庐凤道员之位,贬为庐州府同知。

    张光第想不到,一天之内,世事剧变,他竟然会成为李鸿章的下属,欲哭无泪,想死的心都有了。不过,形势如此,圣命难违。

    圣旨下发的第二天,他便急匆匆地从稍微安全的含山城来到和州州城拜访李鸿章。

    “渐甫贤弟啊,此番真是恭喜啊!张某早就说过,渐甫贤弟才华横溢,知兵事,如今果然一遇风便化为虎。万岁爷真是知人善用。”张光第强自忍住,谀笑着讨好李鸿章。

    “哪里哪里,都是抚台大人提携,万岁爷洪福,才让本官立了些许功劳。还要多谢张大人一路扶持才是。”李鸿章心中充满快意。

    “渐甫贤弟啊,您身为庐凤道员兼庐州知府,日理万机,非常需要校看时辰,为了更好地围剿长毛贼寇,还请大人收下此表。”说完,张光第有些肉痛地奉上他把玩许久的西洋金表。

    “张大人见外了,如此贵重的西洋宝物,如何使得?本官不能收啊。”手中却跟以前的张光第一般,早就将金表抄在手里。宝物送而复返,还发挥了作用,李鸿章心中的酸爽,其实用言语能形容?

    见李鸿章这般作态,张光第心中早不知如何暗骂,表面上却喜悦连连,胖脸上笑得眼睛都找不着了:“渐甫贤弟,听说您合肥老家的家产全被长毛贼兵抄没,为兄恰好手头上有些积蓄,送些俗物,还望渐甫贤弟不要推辞!”

    说完一拍手,门外几名亲随挑着几担子白花花的元宝,怕是有三四千两之巨。此刻的张光第,脸上笑得肉都在抖动,到底是高兴还是心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鸿章却满面春风,一把抓住张光第的胖手,笑了:“张大人忠君爱国,是为我辈楷模啊!来人呐,还不快将将张大人捐献的团练兵饷好好收下。”转头又朝张光第道:“多谢张大人!”

    见李鸿章将自己送他私人的财物变成了自己捐献兵饷给他兴办团练了,张光第笑都笑不出来了:也太欺负人了!

    不过,面上,却又是一副猛夸,但心中,暗恨不已。

    不管怎么样,李鸿章算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了。

 第396 章 急于应对南王燕王的杨秀清

    太平天国,天京城东王府。

    一年多一直处于深宫的杨秀清,看起来有些面色苍白。此刻的他,可谓心急万分。

    南王冯云山不接受他的传召,如今已经明显是自立门户了。

    杨秀清数次向天王洪秀全进言,要求天王下诏,直接宣南王率部来天京述职,接受封赏。虽然明知道冯云山不会来天京,但至少让天国诸多将士,特别是那帮廣西老兄弟,看到他背弃天王,叛出天国的丑陋面目,从大义上让其处于不利地地位。否则,如今很多廣西老兄弟,像胡以晄等人,还认为南王从没脱离天国,只是有什么不得以的苦衷呢。

    杨秀清甚至怀疑有些基层的廣西老兄弟,还抱有南王在两广老家发展壮大,什么时候,他们还可以返回老家风光一番。

    因此,杨秀清要以大义的名分,逼迫冯云山表态。只要天王下诏让其到天京觐见,不管他来还是不来,一切都能让天国所有人明白他的居心。

    可天王却担心与南王闹翻,置之不理,只是要求杨秀清抓紧时间攻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扩大天国地盘,同时,让杨秀清处理燕王秦日纲之事。

    杨秀清知道,天王也察觉到秦日纲的自立之心,便让自己收拾好这个烂摊子。

    想到这,杨秀清又是一阵郁闷,想不到,自己稍微没防备,将秦日纲放出去,便造成这般情况。还是身边能打仗的将领太少啊!最近发现的那个跟自己同龄的叫李秀成的小将,倒是值得好好留意,自己将之好好培养一番,将来可以大用。

    不过,这秦日纲还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竟然跟那冯云山一样,也有自立之心!如今呆在辽东,攻占了几处州县,站稳了脚跟。就看下一步,清妖如何应对。一方面,杨秀清希望北伐军能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又希望能被清兵击败,但最好能让朱锡琨他们率领一支有生力量逃回天国。这是个十分矛盾的心态。

    但不管如何,杨秀清都不希望,北伐军中的太平军精锐,脱离自己的掌控。

    不过,这秦日纲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奸猾得很。

    唉!前有焦亮,再有冯云山,后有这秦日纲,竟然不断想独立出去,自立为王。杨秀清一片窝火,原本,这一切都属于天国的,属于天王和天父,也就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杨秀清命人唤来曾钊扬、卢贤拔、陈宗扬、何震川、黄维江、刘绍廷、吉成子、傅学贤等八名留在东王府的亲信,一起商议如何处理冯云山与秦日纲之事。

    四人很快便来到东王议政大殿。四人均是杨秀清心腹,杨秀清当即将自己心中的疑虑道出,问道:“众兄弟,如今之计,该如何对待南王和燕王才好?”

    曾钊扬眨下眼睛,他与南王极为熟悉,天国初期的各县檄文和规定,都由南王一手编制,而他,也都参与其中。因此,对于南王的才华,他很是钦佩。

    想到这,开口道:“东王九千岁,南王即便有自立的心思,但一直并未公然宣布脱离天国,可见其还看重大义名分,何不以此为契机,让天王下达诏书,先封其为八千岁,再以天王四十大寿的名义,共邀各廣西老兄弟齐聚天王府庆祝,邀请南王一道来天京。料想他不敢不来!非迫不得已,钊扬认为还是不要撕破脸面为好。”

    “至于秦日纲,孤军在北地,且有朱锡琨黄文金两人在,多少能制衡于他。职下认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直接下令让秦日纲率北伐军一路向南,回击直隶,同时从天京派出一支劲旅北上接应;另一方面,可以委托南王派水师前往辽东,将之接应回长江一带。”

    不得不说,曾钊扬眼光是好,但想得太理想,一切都建立在原来的对冯云山的印象中。他可能想不到,北伐军之所以出现在辽东,便是讨虏军水师将之丢在那里。

    “不可!曾丞相此言谬也!”说话的却是一直在东王身边的镇国侯卢贤拔。

    卢贤拔在紫荆山区时代便加入拜上帝教,也是教中的元老。他粗通文墨,曾与洪秀全、冯云山一道编撰《天条书》、《三字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