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222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22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中一人,在众多女官的簇拥下,来到殿内,却是蒙得恩。

    他清清嗓子,宣布道:“今日,本指挥给诸位娘娘带来一件喜讯。却是天王还缺少贴身的正看娘娘数十名,需要从诸位新娘娘中选出。这还是天王怜惜众位,给的机会,希望众位娘娘好好把握。”

    随即,蒙得恩安排女官,让众人排成一列长队,出了殿门,一路绿树红花,间或又有水池,方广数十丈,池中各置石船二艘。池畔外为花园,有台、有亭、有桥、有池。过桥为石山,山有洞,中结小屋,须蛇行而进。

    众人随着蒙得恩行了2里许,来到一处气派辉煌地宫殿,殿前正匾上书“金龙殿”。

    沈冬莲只见殿内梁栋俱涂赤金,文以龙凤,光耀射目。四壁画龙虎狮象,禽鸟花草,设色极工。

    殿后大门开了,数十名手持精光闪闪牌刀的天王御林卫士,簇拥着一名身穿綉龙黄袍的中年男人走进殿中。

    沈冬莲抬头望去,只见黄袍中年人眼袋很深,明显一副气虚劳累模样,便猜想到这人是谁,再想细看,却见对方仿佛有感应似的,往这边瞟来,忙垂下头,胸口跳个不停,紧张得厉害。

    幸好,蒙得恩站出来向中年黄袍之人禀道:“天王,新选的六十八名副看娘娘,已领到大殿,请天王甄选,有满意者,便提为正看娘娘,贴身服侍天王。”

    此人果然便是长毛贼头的天王洪秀全!低着头的沈冬莲暗暗想道,心中更是紧张,怕自己被选中。

    这时,天王发话了:“都抬起头来,缓缓地走到朕面前绕一圈,让朕看清楚些。”

    于是,蒙得恩和一干女官,安排众新选娘娘,绕天王意思围绕他走去。

    “你,还有你,还有这个!”随着天王指出,三名女子被女官带至一旁。

    紧接着,又是十二名女子被挑出。

    快轮到沈冬莲走出时,她原本紧张的心,反倒平静下来。她努力让自己脸上的表情显得生硬些,让自己带点皱眉,只差一跛一跛地走路了,但很不幸,她还是被挑中了。

    “你,还有你。”天王指着沈冬莲和她后一个的小玉。

    当天,沈冬莲和小玉,便正式升为正看娘娘,着二尾凤凰图案黄缎,每人享受三名最普通的女兵服侍,只是,她们却又是天王的服侍者。

    经过三天短暂的告知训练,沈冬莲和小玉正式就位,被排入服侍天王。沈冬莲因为认识字,便安排为天王的诗书侍女之一,小玉则不识字,成为天王的茶水侍女之一。

    这天天不亮,沈冬莲和小玉一大早便来到天王起居的金龙殿内,沈冬莲收拾了下书桌上的纸和笔墨,而小玉,则泡了杯茶水,放在桌上。其余还有二十几位年轻美貌的女子,沈冬莲悄悄一问才知道,都是侍奉天王的娘娘,有二十余位,只还仅仅是安排在金龙殿内的人。

    一个时辰后,天王在8名统教娘娘的陪伴下,来到了书桌前,坐定,手一抬,望着小玉。

    小玉不知何意,不由低下头,有些害怕,心中慌乱起来。

    身后的一名统教娘娘却是训练沈冬莲和小玉等新娘娘的杨统教,不停地向小玉使眼色。

    但小玉不明白什么意思,越发慌乱起来,手足无措。

    天王啪地一声,拍在桌上,对身后站着的一排统教娘娘道:“这批新娘娘,是谁教的,竟然完全不懂得如何侍奉朕?”

    杨姓统教娘娘吓得连忙出列,就地一跪,禀道:“天王,是臣妻,天字七号统教。”

    天王瞟了杨姓统教一眼,站起来,走到她跟前蹲下,伸手摸了摸她的脸蛋,慢慢揉捏起来。沈冬莲看见,羞的脸上顿时泛起了一丝红晕。

    突然,天王收回揉捏的双手,站起身来,呔地朝杨姓统教头顶吐了两口口水,其中一口正中额头处,杨姓统教不敢擦拭,任由口水淌下,蒙上眼睛,只是跪地叩拜求饶:“天王息怒,是臣妻错了。”

    “既然错了,必须惩罚。”天王对于杨姓统教的态度还算满意,道:“便自行去殿外领二十下鞭笞,降为提教。”

    天王说完,看向小玉:“至于这名新娘娘,鞭笞五十,退回副看娘娘,重新训练。若仍旧不懂侍奉,云中雪!”

    说完,回到书桌前坐定,拿起一支毛笔,便欲写字。

    旁边另一名同样是身着二尾凤凰图案黄缎的女子,连忙递过磨好墨汁的砚台,天王沾了下墨汁,挥毫写起天父诗句来。

    沈冬莲连忙也上前,磨起墨来。脸上却一片苍白,担心地看了眼被几名女官拖出去的小玉,心里充满了愤恨和悲哀。

    刚开始的一两个月,沈冬莲还提心吊胆担心天王对她用强行男女之事,但随着几个月过去,她的差事一直只是磨墨而已,天王洪秀全也一直没对她有其他举动。

    她开始意识到,对于天王而言,众多的“娘娘”似乎并非满足男人的生理欲望,而更多是作为一种“摆设”,用于炫耀天王的威仪。

    天王府中,除了蒙得恩等少数天王亲信的男人和御林军天王亲卫们能进出,其他皆为女人,并未有太监等人伺候。

    因而,天王府中,主要的下人便是女官和她们这些娘娘们。说到底,她们这些娘娘,其实只是换了个名称的宫女而已。

    就这样,沈冬莲在天王府中熬了下去。

 第318章 做好接应北伐军的打算

    八月的广州,即便是早晨,也是十分炎热。圣王府内后花园的树丛上,知了仿佛被热得很早就睡不着,叫唤个不停,将冯云山一大早便吵醒。

    起床来到后花园,却见刘胜邦正带领十余名亲卫在树丛中寻找什么,冯云山微觉奇怪,一问,才知道,刘胜邦想将那几只吵人的知了抓起来,让它们不要大清早便将圣王吵醒。

    没想到,这几只知了竟忒狡猾,叫几声便换个地方,让众人刚循声音过来,快要找着它们却又换了地方叫换起来。

    冯云山听完刘胜邦的抱怨,不由好笑道:“想不到,这小小飞蝉,也懂游击战、运动战的精髓。”

    他意有所指,其实是因为昨天深夜,范汝增从北方细作那带回关于北方战事的情报,让他有所感叹。

    细作传来的消息:太平军北伐军两万七千余人,在怀庆城外与城内的清兵和城外沁水沿岸扎营堵截的清军僵持二个多月后,战死五千余人,终于撤围西进,经垣曲入汕西,过平阳府、洪洞、黎城等地,东入直隶,克临洺关,占领顺德府城邢台。

    而这一路,又损失三千余人,剩余的北伐军将士,从扬州和天京出发的老兵只有二万人。不过,细作探知,北伐军一路战死不少太平军,但一路补充了不少俘虏的清军士兵和北方民众,到邢台城时,整支队伍又达到三万五千人。

    而满清朝廷方面的情况,总参谋部派出的情报处细作也探知到一些消息。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因蝗灾赈灾不力,被革职后,咸丰任命原来的兵部满尚书桂良接任直隶总督。咸丰见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攻势猛烈,便特命桂良督促菏南、直隶和山东三省巡抚派兵围堵北伐军,会同领兵赶至菏南钦差大臣兼都统胜保一同围剿太平军。

    这还不放心,咸丰帝又任命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亲自将清太祖努尔哈赤使用过的宝刀授予僧格林沁,命其率军随后一起进剿北伐的秦日纲等人。

    僧格林沁受命统领健锐营、外火器营、两翼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巡捕五营及察哈尔各官兵,并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蒙古诸王劲旅出京,共旗汉步兵一万三千余人,满蒙旗兵一万八千人,浩浩荡荡,杀向正处于三省交界之处的太平军。

    冯云山再次细思从总参谋部情报处的细作得来的消息,发现,这秦日纲率领的北伐军,跟历史上的那个太平天国北伐军,竟然线路几乎完全相同,并没有因为换了指挥者,便更改了线路。

    冯云山估计,可能是满清的兵力布置和地形,决定了太平军的行军路线,而且,很多进军路线,说不定,一早便已经是计划好的,只不过是具体如何实施而已。

    不过,秦日纲刚进军的速度明显比历史上的林凤祥与李开芳他们,要慢了一些。估计,这个跟领兵之将的性格有关。

    不过,就算换了秦日纲作为主将,冯云山依旧不看好北伐的太平军能有攻下满清京城。毕竟,兵力相差太过悬殊。但秦日纲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死守一处,不会像历史上的林凤祥与李开芳一样,不知变通。

    眼看太平军的北伐队伍已经进入直隶,不久便会攻向静海附近。

    冯云山知道,杨秀清对历史上的林李二人曾经交代过,要求北伐军的任务其实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一路北伐,吸引清兵注意力,解轻清兵对天京的压力。二便是攻占天津府城,然后坐守待援,等北伐援军到达,合力一举拿下北京城,灭掉满清。

    如今虽然主帅不是林李二人,但对于杨秀清来说,并没什么两样,所以,冯云山判断,秦日纲他们的目的地,很可能仍然是天津。

    而历史上的太平军大溃败,也是在天津静海发生的。所以,冯云山想提前做点准备,应对即将败亡的北伐军。

    他不想看见,太平天国最精锐的精兵,就这样被满清全部杀灭。

    冯云山又在一本‘广舆记’的疆域图前仔细看了下,想了想,最后命人请来总参谋部的陆顺德及左宗棠二人,一起商议如何应对。

    陆顺德和左宗棠听完冯云山的担忧和想法,均陷入沉思。

    陆顺德道:“圣王,虽然我们圣国已经脱离了太平天国,但听说这路北伐军中,有二三千人是原来与我们生死与共的廣西老兄弟,听圣王您这么一说,陆某倒真的为他们担忧起来。只不过,相隔数千里,我们圣国的讨虏军也各有任务,难以支援他们啊!”

    左宗棠也劝道:“圣王,左某建议还是坐观两国斗。这北伐军孤军深入,兵力也不多,极易陷入满清的包围圈中,的确九死一生。并且,我圣国的讨虏军,都是南人,素不耐寒,眼下如果出兵,到达北方正是冬季,肯定难以适应,只怕支援不成,反而将自己兄弟陷入泥潭。”

    冯云山见总参谋部的这两名副总参谋长,均是反对救支援北伐军,倒不意外。

    他们两人,陆顺德不说,本来就是冯云山见总参谋部没人,找他来压住阵脚用的。原本,他是跟随罗大纲参加太平军,与这些廣西老兄弟本就没有多少感情,更何况,还因为罗大纲妻子死后财物被抄没的事情,心生不满,自然不愿意耗费自己将士的血,去支援外人一半的北伐军。

    想想陆顺德,从目前看,的确并不大适应总参谋部的职位,等过段时间,还是让他回到一线作战部队中去。

    而左宗棠,他对北伐的太平军,并没任何接触和感情,自然不会考虑救援的问题。

    冯云山想的是,既救援,又不耗费太多兵力和钱粮。

    于是,冯云山指着地图对二人讲道:“季高,顺德兄弟,你们看下这‘广舆记’地图,看外面,海里。”

    随着冯云山的提醒,陆顺德倒还没什么,左宗棠脑中灵光一闪,道:“圣王的意思是走海路,直接排出舰队,到达天津,实施救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