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182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82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名基层军官,作为第二期学员的预备学员,提前进入军校教授其识字等基础。

    李善兰又派人从南海县乡下雇请了几名穷困的私塾先生,作为国文先生。西洋传教士哈巴安德医生的学生何敬文,充任教授救护专业课程的先生。

    准备妥当后,黄埔军校便准备正式对外招收320名学员,将黄埔军校真正开办起来。

 第260章 《南方日报》

    不过,如何将这320名学员招生的信息广而告之,让两广地区所有有志青年都能知晓呢?冯云山沉思起来。

    忽然,他一拍大腿,刷地站起来:自己这不是扯淡嘛!搞了半天,连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宣传工具都忘记了,都没开办,这不是?

    没错!报纸!冯云山想到了报纸!

    后世不管是招人,还是出售货物信息,最早都是通过报纸来刊登广告的。这320名学员的招生不就可以在报纸上打广告就行了吗?亏自己上次在开科举时,还派人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地去吆喝,累死下面不说,还没能让很多人知道信息。

    可是报纸就不一样了,会看懂报纸的人,都是识字的,这样针对性也更强。

    最重要的是,报纸可以说是宣传的喉舌,只要掌握了报纸这个工具,以后要带动舆论,还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且不管是这样,报纸还能启蒙这个时代的人,只要能通过报纸让大家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这个时代,估计,满清的那套做法,很快便会土崩瓦解。

    冯云山眼神越发坚定起来,不但要办报纸,还要办好,要办大。这报纸,不能卖贵了,但也不能免费。

    想想以前自己在学生时代就很喜欢看的《南方周末》,冯云山当即决定下来,办份报纸,就叫《南方日报》,要让满清和太平军们都听听来自南方的声音。

    想到这,冯云山叫来伍崇曜和李文茂,问道:“你们可曾听说过报纸?”

    李文茂想了想,道:“圣王可说的是一张张的传票一样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蝌蚪洋文的那种东西?”

    冯云山一喜,正是这种东西,看来,广州却有报纸,起码,李文茂都曾经见过这洋人的报纸。

    “报纸?圣王,崇曜对报纸还算是熟悉,有段时间天天看。洋人在广州就办了好几份报纸,只不过,主要面向洋人群体。前些年崇曜经营洋行时候,也曾订阅,一边从上面了解洋人动态和生意信息。”伍崇曜回答道。

    “哦,都有哪些报纸,是何人主编经营?”冯云山追问道。

    “圣王,清妖道光七年,有英国鸦片商人马地臣出资,在广州创办了一份名为《广州记录报》的报纸,不过是英文的,给洋人自己看的,主要是商业性报刊,现已迁往港岛,改名为《港岛纪录报》。但清妖道光十三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联合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个却是中文报纸,不过在鸦片战争爆发时停刊了。”伍崇曜与洋人打交道很多,对洋人办报的事情可谓了如指掌。

    “崇曜,广州这里还有没有没有停刊的报纸?”冯云山直接问道。

    “圣王问停刊的报纸,莫非要办报纸?如果是要办报纸,却很简单。崇曜知道有家在广州的美国传教士卫三畏负责的名为《中国丛报》的报纸,还开办了印刷所大量刊印报纸,不过,一年半前因财力不足,陷入停刊,还曾找崇曜赞助。那名美国人崇曜也认识,圣王若是有意,将其招纳便可。”伍崇曜道。

    还有这样的想睡觉就送枕头的事情?冯云山顿时大喜,道:“那便将其的报刊和印刷所都收购,将其本人也招纳下来,多给点薪水。但只是雇请其为技师,这报纸内容却必须由王府宣传部来把控。”

    伍崇曜连忙答应下来。圣王果然要办报纸!

    其实要创建报纸和印刷作坊,对于如今的冯云山来说并不困难。不过,能利用现成的报刊和印刷所,自然最好,因为,冯云山想要马上创办出报纸,让《南方日报》三天内便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之上。

    身为宣传部副部长的李文茂,却不知道报纸到底起何作用。原来冯云山用他为宣传部负责人,也只是看到他在广州一带天地会的号召力,以及他本身就是粤曲名角,利用戏剧在广州府一带方便宣传。

    见李文茂一脸茫然,冯云山一脸郑重地道:“李兄弟,你是宣传部长,可要将这个《南方日报》盯紧了,这报社的社长由本王亲自担任,这副社长便由你兼任吧。”

    见冯云山如此重视这个报纸,李文茂更是惊讶!这报纸,难道真的这么重要?他还在嘀咕,圣王冯云山接下来的一席话,让他立刻明白了。

    “李兄弟,你跟崇曜去将那个叫卫三畏的美国传教士招募下来,可以让其担任副总编,将他原有的报社和印刷所都盘下来。总编先由本王兼着,等曾观澜到了广州,由他兼任总编。”

    “《南方日报》的办刊宗旨,便是作为宣传圣王王府的工具和喉舌,必须以本王王府以及圣国的百姓利益为上!”

    冯云山斩钉截铁地说道:“所以,报纸的大部分篇幅,要用来鞭挞满清鞑子,诉说王府的政策和对百姓的恩惠才行!当然,同时这报纸还可以传播信息,启蒙教育和领着众人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世界时事动态和第一时间知道各地发生的新鲜事。”

    “本王会亲自编写前面三期,做个示范,后面便由你和曾观澜两人把关。可有信心?”

    “属下有信心!”李文茂大声叫道。听了圣王说的内容,他已经大致了解了这个《南方日报》要刊登的内容是什么了。

    ……。。

    这天上午,在院子里接连住了几天的傅善祥,和一样有些憋闷的十来岁的大表弟一道,两人偷偷地上街闲逛起来。

    住的大宅院位于广州城西南,出来不远便是热闹的商贸区,人流如织。傅善祥不由拉紧了大表弟,人多怕走丢。

    她看见好多红红绿绿的稀罕玩意,还有各式各样的西洋把戏,暗道这广州果然是华夏对外的第一城啊。

    正想好好逛一下,却被街口一个少年男童的声音吸引了:“特大消息,特大消息!圣王王府创办的《南方日报》发刊了,圣王亲自担任主编,还特意亲自主笔!机会不容错过!报纸的前三期免费赠送,一人只准领一份。”

    “报纸?是什么东西?”傅善祥本不想理会,但一听是圣王字眼,不由上了心。对于这名声势越来越大的粤贼首领,能赶跑满清官府,占领二个省份,还能将自己的姑父吸引,引得他抛家弃子,这样一位圣王,傅善祥有着浓厚的兴趣。

    何况,大表弟已经甩开她的手,跑了过去。

    因此,她也迈开她那小时候缠过脚,后来家境衰老后又放开的半大不小的小脚,踏着小碎步,往前走去。

 第261章 傅善祥读报纸

    “这位小兄弟,你刚才说的,可以免费领报纸,是真的吧?”傅善祥跟着挤进人群中的小表弟,也连忙挤进去,狐疑地看着挥舞着报纸的男童,问道。

    男童周围已经站着十余人,但只是看个热闹,并没人上前盘问。看见傅善祥上前问起来,纷纷露出感兴趣的表情。也是,这年头,大街上认字的并不是太多,读过书认识字的,一般都是家里条件可以的,不必辛苦的来大街上挤来挤去。何况,对于普通百姓,还是没多少人知道报纸是什么东西。

    “小姐,当然是真的了!”男童在街上喊了一会了,却只有围观的人,并没多少上前索要,看见一名端庄漂亮的小姐上前,忙热情地招呼。

    “那,给我一份报纸!”

    “小姐,你能念出这二行字,并且保证会将这份报纸里面的内容原封不动地说给2个人以上知晓,这份报纸就归你了。”男童背书般地说出免费送这报纸条件。

    “还有条件啊!?果然没有白送的事情,不过,都能接受。”傅善祥心中暗道。然后,接过报纸,按照男童指出的那一行,读了起来:“《圣国田亩制度》修订版总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只要你不作恶,不替满清鞑子卖命,圣王王府及中华讨虏军,不但不会收缴田地和财产,还会加以保护!”

    傅善祥念完,抬头看着男童。男童显然也是度过私塾,认识报纸上的方块小字,看了一遍,道:“没错。小姐记得将报纸内容说给至少2个人听啊。”说完,真的将这份报纸送给了傅善祥。

    众人羡慕地看着傅善祥。有了傅善祥的例子,马上又有好几人挤了进来,问男童要报纸,男童一下忙了起来。

    傅善祥拉着大表弟,退了出来。大表弟却缠着要看报纸,但有些字又怕认不全,便让傅善祥读给他听。

    傅善祥无奈,只得摊开报纸。这是张很普通的油墨纸,分为正、背两面,每面又是左右两页。四页纸张上,方方正正简单明了地分为四块内容。

    头版便是介绍修订版的《圣国田亩制度》,洋洋洒洒上千字,将圣王制订的田亩制度完整地罗列了出来,看得傅善祥血脉偾张,读报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大声较好。

    天下田是天下人的田!人人有地耕,个个有饭吃!傅善祥想像着,这个美好的愿望,要是真的能实现,那是多么理想的世界!多让人憧憬啊。

    她不知道的是,她的身后,慢慢已经围着一圈路人,听她在读着报纸上的文字。

    “。。。。。。而公租田,由地方县、乡政府相关机构认定是否有资格进行租耕。优先照顾无地,少地农民,严禁转租。”傅善祥一边念着,眼神一亮,这圣王的这个《圣国田亩制度》还真是好,自己和姑母一家初到广州,即使没地,也还能耕种这个公租地。嗯,再往下看租金多少。

    “还是以中等水田每亩为计量单位,公租田的租金,大约为实际收成的四分之一收取,每亩收取租谷8斗5升。私租田当然由地主和租户自行协商,但不能超过实际收成的三成半。”傅善祥念完这段,心中不禁为圣王所钦佩。这是真正的为百姓着想,冒着得罪地主乡绅的风险,为百姓谋利啊。

    读完了头版,顺手一翻,来到第四版,却见上面一行粗大的标题:《关于讨虏军成立黄埔军校并公开招收军官学员的告示》。

    傅善祥一看顿时有了些兴趣,不过也只是一点点兴趣而已。

    父母的早逝,让她生活独立起来,加上狠心的哥哥将她半卖半送地许配和李家一病秧子,还没过门便又早早病死,众人均骂她扫把星,克亲人的命。这样的经历,让她有股想推翻原来的一切生活,重新开始的冲动。

    参加讨虏军,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报纸上说的是公开招收军官学员,竞争会何等激烈,就算是男儿身,只怕也难选上,何况自己是女儿身,自己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表姐,怎么不读了啊!继续读啊!”大表弟催了起来,打断了傅善祥的胡思乱想,她只得继续往下念道:“为提升讨虏军基层军官军事素质,增强讨虏军作战能力,特面向圣王王府治下百姓,招收叁佰贰拾名学员。分步兵、炮兵、工兵、辎重、侦查、政治、救护等几个专业兵种科目,每人只能报其中的一种科目。”

    “。。。。。。救护科目,面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