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112章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112章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太平军被清军击败从长沙撤围而去,浏阳的天地会匪也跟随太平军的跟随太平军,四处逃窜的四处逃窜,曾国藩寻了个机会,逃了出来。

    他先是来到长沙城,找到好友郭嵩焘,郭嵩焘见曾国藩的惨状,大吃一惊,忙派人护送,又送上一把锋利的匕首贴身收藏供其防身。

    曾国藩好不容易回到老家,母亲江氏的丧事却早已办完,已经入土。

    见到家门房檐下仍垂挂的残余白纸,曾国藩心中哀痛不已。

    拜见过老父亲后,曾国藩顾不得洗去脸上的尘土,先是恭恭敬敬地在母亲遗像前磕了三个头。

    然后,衣服也不脱,直接披上弟弟穿过不久的孝服,裹着白包布,通体素白,拒绝了众兄弟子侄的陪伴,问明老母的坟地在后山祖坟处,便径自朝后山走去。

    。。。。。。。。。。。qq书友群535472564,欢迎进群。

 第164章 刺杀

    一路想着山上永远躺在黑暗的泥土里的母亲,曾国藩不禁悲从中来。

    到了祖坟处,望着一座新坟头,曾国藩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哀伤和对母亲的思念,放声大哭起来:“娘,孩儿不孝,来迟了。。。。。。”。

    想到与母亲最后诀别的那次,他离家去京城,老人家牵着他的手,沿着山路,顶着北风,一直送出离家十里开外。当时他已三十来岁,早为人父,而母亲却仍把他当作小孩子一路叮咛。

    还记得,那次临别时,母亲噙着眼泪,嘱咐他要爱惜自己身体,好好在京城当官,抽空回家来看看老父老母。

    曾国藩还记得,自己走出两三里外,回过头来一看,老人家仍站在路边小土坡顶上,任凭刺骨的北风吹动着她那花白的头发,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背影……

    多少年来,这情景总在曾国藩脑中萦绕,牵动着他的无穷无尽的乡恋。

    可如今,他做官回乡,却再也见不到生他养他老母亲!想到这里,刹那间,曾国藩似乎觉得世间的荣华富贵,都如尘土烟灰一般,过眼便散。人生天地间,唯有这骨肉间的至亲之情,才真正永远值得珍惜。他不由泪如泉涌,痛不欲生,不顾一切地扑向坟头,撕心裂肺地哭喊道:“娘呀!儿子回晚了!对不起您呀……”

    正当这极度的悲恸,罩住坟头时,陷入哀伤中的曾国藩突然听到身后有异常而急促的脚步声。

    他刚站起来,还来不及回头看身后,便忽觉右大腿侧后面一阵钻心的巨痛。这才发现两名寻常乡间农夫打扮的强壮贼人,其中一人手持一把尖刀,却被一只粗壮有力的胳膊拿木棒给挡住,再一细看,却是自己的三弟曾国荃。

    原来,曾国藩的三弟曾国荃听从老父指派,远远跟随曾国藩,在山下候着,忽然看见有两陌生人出没,便随手捡起一根木棒,冲上埋祖坟的小山坡。正好发现两个贼人趁曾国藩在坟头哭泣的时候,想要加害,便猛地跳出相救,但只挡住一名贼人的尖刀,曾国藩还是被另一名贼人所伤,幸好,用木棒猛撞了一下,将那贼人的尖刀弄偏了些,只伤到曾国藩的右大腿。

    另一名贼人手中无刀,却也跟着挥舞着双手,跟着上来想抱住曾国藩。

    却是不知道哪里来的贼人,直接想杀死自己!

    曾国藩大惊之下,加上右腿剧痛,一个趔趄,一下摔倒在地,这才发现右边大腿上却还插着一把尖刀,将伤口刺得更深了。

    也许是坟头里的老母亲显灵了,空手的贼人一下绊着坟边废弃的抬棺材用的粗草绳,顿时跌倒在地,额头撞在坟地上,虽流着血,却不管不顾,冲上来用双手死死掐住曾国藩的喉咙。

    曾国藩用力一推,却哪有力气推开,只觉脖子被越掐越紧,喘不过起来,只是双手胡乱抓扯,慢慢开始呼吸困难起来。

    而这边,那名持尖刀的贼人已经敌不过曾国荃,手中的尖刀也被打落,头顶被木棒打破,脸上血流满面。见曾国荃想要去那边救曾国藩,便死死抱住曾国荃的左腿,嘴里大喊道:“黄兄弟,我给你拖住。你快点解决那个曾妖头,不必管我!”

    那名被称呼黄兄弟的贼人,闻言大急,松开一只手想去拨曾国藩右腿上的尖刀,想在致命位置再补上一刀。

    未料,这手一松,本已奄奄一息,即将陷入昏迷的曾国藩,竟清醒过来,阻止贼人去抢自己腿上的尖刀。

    这时,曾国荃已经将那边的贼人打得脑袋红白之物都已抛洒一地,眼见肯定不能活了,这才手持木棒,冲了过来,便是一棒砸向正好抢到尖刀的贼人头顶。

    这名叫黄兄弟的贼人无奈,只得伸手去抵挡。不料,曾国荃一身武技,抛了木棒,顺手拉出贼人握住尖刀的手臂,往旁边一送,尖刀正中贼人自己的侧腰。

    而这时的曾国藩,也突然想到自己怀里藏着的好友郭嵩焘送的锋利匕首,急忙掏了出来,趁着贼人双手被曾国藩抓住之际,用力一捅,匕首正中贼人后背。

    只听惨呼一声,这名被称为黄兄弟的贼人往后栽倒在地。

    曾国藩这时才心安不少,却感觉自己右大腿撕心地疼痛,咬牙对曾国荃道:“老九,快趁此贼人还未死去,问明白到底是何人要加害为兄!”

    曾国荃粗声粗气地应下。

    抓住贼人,将带血的匕首按在贼人脖子上,喝道:“说,是谁派你们过来谋害我兄长的?”

    曾国藩忍住疼痛,侧耳听着。他也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人,要置他于死地。难怪进入湘阴后,便一路上总觉得有人跟着自己,但因为自己急着奔丧,便没有在意。没想到,还真有人要刺杀自己!

    被匕首抵住脖子的黄兄弟,虽然身手差,却性格崛强,将头偏过去,一句话不说。

    曾国荃心头火起,微一用力,手中锋利的匕首便刺进了贼人的脖子上皮肤,鲜血顿时冒了出来。

    疼痛不已的贼人,却咬紧牙关,只是轻哼几声。

    这名被称呼为黄兄弟的贼人,和另外已死的贼人,却正是冯云山念叨着的两名细作兄弟,被派到湘阴刺杀曾国藩。

    两个月前,他们来到曾国藩老家,却发现曾国藩并没有像上头情报说的那样呆在老家,便潜伏起来,一直等到曾母过世,曾国藩都没出现。后来太平军过境,他们便远远地躲藏了起来。

    等太平军一撤走,两人四处打听,却得知曾国藩从江西正往家赶,便连忙在必经之路等候。

    在认错好几人之后,终于,这天两人跟踪的这名形似曾国藩之人,回到曾家。两人这才确定此人正是要刺杀的曾妖头。

    便一路跟随上山,来到坟地,见曾国藩哭坟之时,进行刺杀。也是曾国藩命大,曾国荃竟然偷偷跟了上来,正好救下了他。

    此刻,剩下的黄兄弟心中懊恼无比,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他现在只能寄希望,尖刀上摸上的毒药能真的有效,让人致命。但,一旦真的有效,他自己也是必死无疑,因为他自己的侧腰也被带了剧毒的尖刀刺中。

    不过,他如今被这妖头的弟弟擒住,不管中不中毒,都是必死无疑,不如自尽省的被这清妖折磨。于是,他心下一横,猛地向前一用力,只听嗤地一声,被曾国荃抵住他喉头的匕首便刺穿了咽喉。

    双眼怒瞪的黄兄弟,看着旁边的曾国藩,咧开流着血的嘴,因喉头被隔开发着嘶哑的模糊声音笑道:“你这个该死的清妖头,也快了!哈哈……”未笑完,便头一偏,就此死去。

    。。。。。。。。。。。qq书友群535472564,欢迎进群。

 第165章 出山办团练

    感谢斛跋睿壱、只看杀伐果断的小说、華阳三位大大的打赏!谢谢!

    。。。。。。。。。。。。。。。

    曾国藩被他笑得心惊胆战,浑身冰凉。

    虽然老九曾国荃没问出什么,但曾国藩已经明白是谁要刺杀自己!

    原因便是贼人骂自己的话:“清妖头”!只有广西出来的粤贼,才会如此称呼自己。

    不过,让曾国藩想不明白的是,有那么多官员,为何偏偏盯上自己,来谋害自己呢?自己平时一向在京城为官,不显山不露水的,也没跟粤贼有什么瓜葛。

    莫非是因为自己正二品的品秩,在糊南算很高的,身边又没带护卫?也只能如此解释了!

    到下午,曾国藩好像找到了粤贼要派人刺杀自己的理由了。

    却是从长沙城的湖南巡抚衙门遣人送来一封咨文,咨文转录兵部火票递来的上谕:前任丁忧待郎曾国藩籍隶湘乡,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钦此。

    曾国藩犹豫了!到底是受命,还是拒绝呢?

    从内心讲,无论是为忠君之心,还是为曾家权势,都应该欣然受命。他自己为官十余年来,皇恩浩荡,大清的江山和他本人以及整个曾家都早已息息相关。他想起从进入翰林院后,便一直想着能彪炳史册,留名后世。

    自从升授礼部侍郎以来,更是踌躇满志,几年来遍兼几部的侍郎,特别是兼管兵部侍郎,他遍读历代兵书,钻研《孙子兵法》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如今时局开始乱起来,他的一份练兵情怀便能实现。

    但是,去年在朝会上,他因上疏《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惹咸丰皇帝震怒,那段时间的惶惶不可终日,大祸临头的感觉,又让他害怕万分。再加上母亲的去世,人生无常,他又有些灰心丧气,只愿静享人生。

    在京为官期间,从奏章、塘报中,曾国藩知道大清国势已败坏不堪。此次离京一路所到之处,特别是进入糊南,皆哀鸿遍野,满目疮痍。以他相人毒辣的眼光,咸丰帝非高寿之人,他怀疑,大清国运很可能就此衰败。

    所以,他最终决定,便在家守孝,陪伴老父享受难得的亲情。

    傍晚时分,正当他要给皇上写一份“恳请在籍终制折”拒绝的时候,湘阴人兼多年好友郭嵩焘,特意前来相劝,并说是恭王奕䜣和内阁学士肃顺的保荐,曾国藩一听,不由甚为感动。朝中又有了靠山,不禁心念一阵动摇。

    郭嵩焘接着一番话,终于让曾国藩动容。

    郭嵩焘肯定地说道:“涤生,你莫看眼前粤贼众多,嵩焘料死他们不能成事。”

    “伯琛老弟,据塘报中讲,粤贼主力已经攻克了武昌,并收集船只,准备沿江而下,攻占两江之地。”曾国藩不由惊奇地问道:“而粤贼的另一支偏师,哦,应该说也是反贼主力,占领了两广大部分地区和湘南一带,连广州和桂林城都已攻占。这两支粤贼声势浩大,若是一旦合在一起,大清江山便去三分之一,岌岌可危,为何你还认定反贼不能成事?”

    郭嵩焘便将他几天来,苦思得出研究提了出来:“长毛粤贼起事,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便是信耶稣异教,贼谓之为拜上帝教!所过之处,毁孔圣牌位,焚士子学宫,与我中华数千年文明为敌,已激起天怒人怨。凡我孔孟斯文之辈,莫不切齿痛恨。就连乡村愚民、贩夫走卒,亦不能容忍其砸菩萨神灵、关帝财神像之暴行。”

    曾国藩一惊,道:“伯琛,你是让我出山之后,打起捍卫儒教和其他宗教的旗帜,博取天下士子和百姓民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