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593章

三国之无赖兵王-第593章

小说: 三国之无赖兵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也不用有太多压力。”曹铄说道:“事情临头,总有解决的办法。只是暂时还没找到而已。”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铁匠回道:“始终没能找到让铁质强韧起来的法子。”

    “有没有尝试在铁器里添加一些泥土?”曹铄问道。

    “泥土?”铁匠一愣:“添加了泥土,铁器会不会更脆?”

    “那可不一定。”曹铄说道:“泥土虽然是松软的,可焚烧之后却会变的十分坚硬,说不准可以尝试一下。”

    铁匠们相互看了一眼,都是一副恍然的模样。

    “公子这么一说,倒是有些道理。”和曹铄对话的铁匠说道:“我们这就尝试。”

    曹铄提出添加泥土锻造铁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更不像他说的那样只因为泥土煅烧后会变得坚硬。

    他提出这个意见的根本原因,是在铁器里添加硅,会对增强铁器韧性有一定的好处。

    直接说出硅的名称,铁匠肯定不懂。

    毕竟化学元素表是在将近两千年后才出现。

    那上面的名称,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多少。

    依着曹铄所说,铁匠们找来泥土先煅烧成硬块,然后敲成粉末混在铁水中。

    等到泥土的粉末和铁水混均匀了,一个铁匠向曹铄问道:“公子,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

    “先煅烧。”曹铄说道:“除了泥土,其实还可以弄些碳粉。”

    曹铄让他们添加的东西,都是铁匠们以往打造兵器的时候刻意要给剔除的。

    如今不仅不剔除,反倒还要往里面加,所有铁匠都是满头雾水。

    虽然没想明白曹铄这么做的意图,可他已经发了话,铁匠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只得依照他的指示去做。

    “公子,添加碳粉和泥土真的有用?”铁匠们还在锻造兵器,弥衡向曹铄问道:“我可是从来没听说有这样锻造兵器的。”

    “一直以来,你们锻造出的兵器都不能用。”曹铄说道:“按照老办法,继续锻造下去也没什么用处,倒不如另辟蹊径,说不定还能成功。即使不成功,对我们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公子说的是。”曹铄说的也有道理,弥衡当然不会辩驳,只是有些担心的看着铁匠锻造添加了泥土和碳粉的兵器。

    过了好长时间,一个铁匠发出了“咦”的一声轻呼。

    “怎么了?”他发出的声音十分奇怪,弥衡连忙问道。

    “回弥公,才打造出来的兵器好似在韧性和坚硬上,都比以往好许多。”发出声音的铁匠说道:“虽然还不足以打造出公子要求的兵器,但这个法子好似可行。”

    曹铄和弥衡连忙上前,铁匠们也聚拢到才打造出的短剑旁。

    一个铁匠拿起锤子狠狠敲了一下短剑。

    只见短剑弹了几下,除了剑身出现凹痕之外,并没有断裂的迹象。

    “如果是以往锻造出来的短剑,这样一锤下去已经断了。”放下铁锤,铁匠对曹铄说道:“公子的法子果然管用,只是要想打造出更好的铁器,还需要试着添加多少碳粉和泥土合适。”

    “锻造铁器你们比我懂的多。”曹铄说道:“这些事情交给你们,我以后也不会太多过问。有什么需要,找正平就可以。”

 第1040章 袁家要出兵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离开匠作坊,弥衡陪着曹铄,先后又去了几处学府。全本小说网;HTTPS://。.COm;

    由于学府曾由庞统打理,他多少有些了解,曹铄让人把他也请了过来。

    不得不说,弥衡在内政方面确实有些本事。

    匠作坊除了工匠们一时解决不了的难题,其他事情都做的井井有条。

    曾经曹铄还担心学府招募不到学生。

    自从弥衡主持学府事务以来,招募到的学生居然已经不少。

    武官学府校场上,数百名身穿铠甲的年轻人正在操练。

    他们步伐齐整,每一个动作都是极其标准,仅看操练的精熟,即使是飞熊营也要比他们逊色一些。

    “这些人如果拉出去厮杀,倒是能成为一支令敌军丧胆的精锐。”看着正在操练的武官学员,曹铄向弥衡问道:“多久一批?从这里离开之后,你打算怎么安置他们?”

    “三年一批,离开学府之后他们将会被编入军中。”弥衡说道:“起初是什长,立下战功再逐步提拔官阶。”

    这个法子和后事的军事院校相差不多。

    从武官学府出去的学员,才进军中就是什长,他们的起步已经比直接投入军中的士兵高出不少,将来的仕途必定也会更加顺畅。

    有了这些好处,愿意进入军事学府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甚至一些曾经由于年纪太小而被分派到各地军户村的兵士也都返回寿春,希望能够考取这座学府。

    武官学府已经不缺学员,考核甚至十分严格,许多想要进入学府的人,由于各项条件不合格,被挡在了学府之外。

    “三年一批,每年能培育出多少人才?”在弥衡的陪同下,一边视察着武官学府,曹铄一边问道。

    “每年大约能培养出五百人。”弥衡说道:“编入军中,可以带领五千将士。”

    “人也不少。”曹铄微微一笑:“过上三五年,我的将士还不够从这里出去的军官率领。”

    “总会有一些人立下战功受到封赏。”弥衡说道:“也有一些人会退出军旅甚至战死沙场。公子麾下如今有数万大军,人数实际上已经超出河北袁家,只是大多将士被分派到各地军户村,常备军三万余人而已。十年以后,这里培养出来的军官或许根本不够军中分派。”

    “连年征战以至于中原人口锐减,各地都是人丁寥落。”曹铄说道:“当初黄巾贼闹事,是为了能够混口饱饭吃。可真的闹起来之后又怎样?很多人原本还能苟延残喘,可到了后来却只落个饿死荒野的下场。聚集百万大军,二十年之内只怕不太可能。”

    弥衡没有接话,而是看向陪同曹铄来到这里的庞统。

    庞统说道:“桓灵二帝无道,各地官员更是横征暴敛,以至于百姓没有活路可走。公子说的没错,如果没有黄巾贼闹事,很多人能够苟延残喘。可他们究竟能活到哪一天,谁也说不清楚。天下大乱,总有乱的原因。如果能活得下去,谁还愿意让日子过的不安稳?”

    “士元认为当今陛下怎样?”曹铄突然问了一句。

    “公子的意思是……”庞统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

    “据说当今陛下在长安的时候,曾发现有人克扣赈灾粮。”曹铄说道:“桓灵二帝当年可是发现不了。”

    “皇家后人有几个愚钝的?”庞统说道:“桓灵二帝并不是发现不了,而是他们的心思根本不是江山社稷,所以才看不见听不见。当今陛下深知大汉将要倾颓,为了能够活下去,即使他肯捂住眼睛、耳朵,局势也不允许。”

    庞统的一番话,让曹铄想到了很多他所听说过的朝代。

    许多朝代到了快要消亡之前,总会出现那么一两个昏君,把天下闹的民不聊生。

    到了末代皇帝,虽然极力想要扭转时局,无奈大势已去,只能眼睁睁看着天下落到别人的手中。

    历史总是在重演,偏偏当权者又总是重复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

    “士元的意思是,大汉将要亡了?”曹铄压低声音问道。

    “已经到了这个份上,还有不消亡的道理?”庞统微微一笑,以同样低的声音说道:“不瞒公子,我夜观星象,发现紫薇起于淮南……”

    曹铄虽然不太懂庞统说的星象,却也知道紫薇起于淮南是什么意思。

    他连忙说道:“士元不要乱说,这种话传扬出去,可是大逆不道。”

    “我可没有乱说。”庞统说道:“虽然紫薇起于淮南,然而星相不亮,还没到取代大汉的时候。总有一天,紫薇星起,大汉消亡另一位帝君将要取而代之。”

    看着庞统,曹铄脸上没有露出任何表情。

    他对大汉朝廷并没有什么感情。

    严格的来说,他并不属于这个朝代,也没受过大汉朝廷的好处,朝廷怎样与他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带兵征战,无非是要在乱世中存活下去。

    能够得到天下固然是好。

    即使不能得到天下,将来也得找到个安身立命的法子,决不能任由乱世宰割。

    “士元研究星象有多少年头?”曹铄没有接庞统的话茬,而是向他问了一句。

    “从我投师学艺的时候起,星象就是必学的功课。”庞统说道:“不敢说肯定看的不差,也是八九不离十。”

    “士元懂得星象,别人难道不懂?”曹铄问道:“尤其是诸葛孔明。”

    “公子好像对孔明耿耿于怀。”庞统微微一笑:“如果我记的没错,孔明一直躬耕山野,除了公子,也没人把他看在眼里。”

    “我这人怎样,士元也是有所了解。”曹铄说道:“总是喜欢了解一些有能耐的人,孔明虽然躬耕山野,他的名声却是不小。像这样的人才,我又怎么可能没有耳闻?”

    “孔明和我也是旧识。”庞统说道:“他曾说过徐元直等人有刺史之能,却不肯说自己将来可走到哪步。我也问过他,我将来如何,他也是笑而不语。”

    “这么说孔明对士元倒是不敢轻视?”曹铄说道:“他已经投了刘玄德,不久之后,士元和他应该就有交锋的机会。”

 第1041章 向青州用兵

    (全本小说网,HTTPS://。)

    没有大战的冬天总是宁静的。全本小说网;HTTPS://。m;

    河北袁家大肆招募兵马,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讯息传到寿春。

    冬天很快过去,小草儿抽出嫩芽,天气也渐渐回暖。

    书房里,曹铄正翻阅着各地送来的情报。

    庞统和陈宫、田丰、沮授分成两列,坐在他的侧面。

    四人目光都落在曹铄的脸上。

    看完了手上的讯息,曹铄说道:“各地都在蠢蠢欲动,刘备在新野招募兵马,孙权忙着平定江东,荆州刘表也在提防着江东讨伐。河北袁家更是招募了七万兵马,打算与我曹家再决胜负。依着你们,这次该怎样应对?”

    “袁家再次南下,公子可能会首当其冲。”田丰说道:“官渡一战,可以说袁家是败在公子手中。这次南下,他们应该会选择徐州一线,往淮南挺进。企图击破公子,再图曹公。”

    “田公认为袁家会选择从哪条路向徐州挺进?”曹铄问道。

    “请借公子地图一用。”田丰起身说道。

    曹铄从一旁取出地图铺在桌上。

    田丰走到桌边,低头看着地图。

    庞统等人也起身来到一旁。

    手指在地图上游走,田丰最终指定了一个地名:“如果我所料不错,袁家应该会选择这里向公子发难。”

    “仓亭?”曹铄说道:“仓亭在青州境内,袁家从这里发难,大军要走的路程可要比从延津过河远了许多。”

    “袁家曾试图从延津过河,可他们过了没有?”田丰说道:“一次不成,如果我是袁公,也绝对不会再以延津为突破。”

    “田公的意思我是明白了。”曹铄看向庞统等人:“你们以为怎样。”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