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无赖兵王 >

第1329章

三国之无赖兵王-第1329章

小说: 三国之无赖兵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曹铄所做的政令决策,无非是为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再也不用因为吃穿用度而发愁。

    人只有在吃穿不愁的时候,才会生成新的渴望,

    心中有了渴望,就会想要去改变,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创造。

    曹铄其实很明白,他需要做的并不凭着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来改变整个天下。

    天下只需要一个引子。

    一旦这个引子被人们所接受,它就会打开人们的世界的认知。

    人的生活进入新的层面以后,往前发展的速度将会快上许多。

    曹铄曾经生活的时代就是那样。

    科技在以往的数千年里始终都是发展缓慢,直到有一天蒸汽大工业出现,从而引发了后来的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革命。

    直到曹铄曾经生活的时代,科技已经达到了一年一更新、五年一换代。

    有着这些认知,曹铄很清楚,他一旦打开了局面,科技研究就会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接管。

    就像如今的蓬莱,他根本不用再做出任何指示,只是给工匠们一个大的方向,工匠们就懂得该怎样去研制新型兵器。

    虽然研制的进度缓慢了一些,始终没有造出曹铄真正满意的热兵器,可匠作坊的工匠在研发上耗费的心思却是让曹铄说不出什么不妥。

    依照如今的研发速度,再有几十年,应该可以造出让他基本上可以满意的热兵器。

    既然蓬莱那边可以暂时放手,关乎民生的事情曹铄就要先把持一些,等到引上了正途,他也就可以像是蓬莱那边一样,多半时候放手,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稍做指点。

    受受命负责建造新型复合型农田,陈宫在洛阳城外规划了一片天地,令人前去建造了村落。

    村落建造不过耗费了十多天,之后村民陆续搬迁,原本没人居住和开荒的地方,很快就有了一座住满村民的村庄。

 第2222章 物资得用钱来换

    (全本小说网,HTTPS://。)

    洛阳城外的村庄以最短的时间建造完毕,村民也是尽快迁入。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这个时代的建筑材料,并不像两千年后有着各种化工原料,只要房屋建造完毕,村民就可以直接入住。

    深秋是收获后的季节。

    在深秋以后,还有漫长的冬季。

    村民们正是要利用冬季,把曹铄农场圈着牧场的设计给构造成现实。

    荒地生满了杂草,村民们最先要解决的是把杂草给除掉,然后再挑选出来。

    可以用来饲养牛羊的作为干饲料留下,等到来年再用。

    不能饲养牛羊的,则摆放在空地上,一把火给烧了,再掩埋进泥土里。

    曹铄并没有让百姓们用水去浇灌草木灰,而是要他们直接挖出大坑掩埋。

    草木灰里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它却有个很大的弊端,一旦见到水,有机物将会随着水而流走。

    烧出的草木灰被村民们掩埋进神坑,陈宫又安排人把土地分成许多小块。

    每一块土地大约五六分左右,两块土地拼接在一起就是一亩多。

    沿着田地,人们还开凿出了水渠。

    水渠一直延伸到一块被清出来的平地。

    平地靠在洛水岸边,曹铄在岸边主持建造了十多架水车。

    水车并不需要人力蹬踩,在水车的上方有着一只硕大的风车。

    风车转动,牵动着水车的轮轴,可以把洛河的水引到水渠的交汇口。

    只不过在水渠的交汇口,建着一个由石头圈起的房屋。

    说它是房屋其实并不贴切,因为它只有四面的墙壁,根本没有房顶。

    而在房屋的里面,则是一个大大的深坑。

    深坑与水渠连通在一处,墙壁的上方也有着四只风车,每只风车都牵着一个像是船桨一样的东西。

    只要风车转动,船桨就会在深坑里搅动,无论里面放着什么,都会被搅的翻卷到上面。

    这个深坑就是将来用来丢弃牛羊粪便的化粪池。

    它连接着水渠,也连接着洛河。

    洛河的水从中流过,通过船桨一样的东西搅拌,把化粪池里的牛羊粪便给卷动起来,然后流入水渠,最终进入水渠边缘的田地。

    所有的一切准备妥了,人们要做的只是等待春天,把牛羊幼崽送到这里。

    除了饲养牛羊的牧场,曹铄还指派村民建造了一排房屋。

    房屋里有着供暖设施和一排排的笼子。

    这里将会成为家禽的孵化场。

    家禽孵化以后,要是天气暖和,会被放到牧场任由它们随意乱走,在草地里寻找虫子和草籽去吃。

    这样饲养出来的家禽,肉质鲜美,要比一直在笼子里养着的更紧俏一些。

    当然,这个时代的人并不知道什么叫做笼养家禽,曹铄只不过是想要村民们省心一些。

    毕竟笼养家禽在防范病菌方面,也要比地上散养耗费大的多。

    牧场并没有像曹铄相像的那样只是用木头栅栏圈起来了事。

    承担牧场的村民认为,还是在周边建造起石头垒砌的围墙要稳妥的多。

    曹铄琢磨了一下,村民提的意见确实也没有错。

    石头圈起来的围墙不存在缝隙,家禽也不可能轻易钻出去。

    尤其是牛羊,即便乱跑,也不会跑到围墙外面去。

    站在正在兴建的新式村庄,曹铄看着村子外面的牧场和农场。

    他身旁的陈宫说道:“主公,这样做可是真的大手笔,官府承担牛羊幼崽,还要提供鸡鸭鹅的幼苗,就连洛水也被圈起来一片,里面将要依照主公的吩咐放养鱼苗。要是真的一切都能成真,这座村子里的村民,不出三年,应该可以富的流油。”

    “我们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打的仗也还很多,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曹铄回道:“压榨盘剥,把百姓弄的走投无路,并不是圈钱的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帮着百姓富起来。只有百姓富了,我们才能收取更多的税赋,府库才能充盈。打天下确实很难,治理天下却要比打天下更难。”

    扭头看向陈宫,曹铄微微一笑:“我们确实是高高在上,百姓确实是需要仰望我们。可我们应该,明白,高位者如果没有生活在底层的百姓,又怎么体现出优越感?又怎么能体现出尊贵?拔高高位者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不愁吃穿。人活着,最基础的不过是衣食住行。等到这一切都满足了,他们才会去想更多的办法,满足一些吃饱穿暖之外的渴求。”

    “还是主公看的明白。”陈宫回道:“要是当初的大汉皇帝能明白这些,大汉也不至于破败至此。”

    “其实大汉的末代皇帝还是想过要励精图治。”曹铄微微一笑:“只可惜天数已尽,无论他们做什么,世道已经轮转,也不可能再随着他们的心意发展。”

    想起当年的刘协,陈宫不免一阵唏嘘。

    身为大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可以说是每天都在想着怎样让汉家再次强盛起来。

    可惜,他不懂发展自己的势力,只是一味的想要利用豪雄的能力平定天下,然后再从被他利用的人手中接管大权。

    刘协的想法无非是天真的。

    没有哪个人不会自私到得了天下以后,还把大权拱手交给已经成为傀儡的皇帝手上。

    回顾过往,凡是傀儡皇帝,哪个得到了好下场?

    楚汉相争之时,项梁要人从乡野中找到正在为人放牧的怀王。

    天真的怀王也以为他是楚王,可以号令项羽、刘邦等人。

    所以才有巨鹿之战以前,怀王安排宋义作为主将,而项羽只是副将的过往。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次,他被项羽记恨。

    在项羽攻破咸阳封赏天下以后,再也没有用处的怀王,被人截杀在前往彭城的路上。

    大汉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刘协何尝不是那样。

    当年他在董卓的扶持下,从兄长刘辩的手中接替了大汉皇帝。

    刘辩死后,刘协日子过的却并不安稳。

    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已成为董卓的附庸和傀儡。

    要不是最后司徒王允设计杀了董卓,身为大汉皇帝的他,早就被董卓取而代之。

    董卓死后,刘协的日子也不是太好过。

    他李傕郭汜控制,成为俩人号令天下的傀儡。

    直到后来,曹操到了长安,好言好语的把刘协哄骗去了许都。

    曹操没想过要称帝,接他却是想着利用刘协的皇帝身份节制整个天下。

    凡是与曹家为敌的人,都被刘协归咎为大汉朝的逆贼。

    所以曹操才能名正言顺的讨伐其他豪雄,一步步的掌握大权,最终打下了曹家的基业。

    曹铄能够有今天,并不只是他有个好父亲。

    更总要的是,刘协曾在曹家发展的过程中,为曹家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刘协所经历的一切,其实都源自于桓灵二帝的无道昏庸。

    桓灵二帝在位,吏治不明,各地官员横征暴敛,再加上朝廷为了满足两位皇帝的索求,从各地征募大量钱财,以至于闹的民不聊生遍地饿殍。

    要不是有那两位皇帝做出的铺垫,大汉也不至于迅速积弱,最终沦落到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年的黄巾之乱,公台应该还记得。”曹铄毫无征兆的向陈宫问了一句。

    “当然记得。”陈宫回道:“要不是黄巾之乱,灵帝也不会下令各地招募乡勇,曹公也就不可能有陈留募兵。中原也不至于动荡多年,到如今也没个消停的时候。”

    “说的就是。”曹铄说道:“桓灵二帝把天下祸害个千疮百孔,到了灵帝时,却想着利用天下豪雄讨灭黄巾。他的想法无疑是没什么错误的,可他却低估了人的贪欲。既然有了成就大事的资本,谁还愿意只是给人做臣子?尤其是实力已经超出朝廷,还有哪个人愿意无端的受他人指使?”

    “主公说的没错。”陈宫点着头叹了一声:“不过转念一想,要是大汉没有衰落,主公又怎么可能得到机会掌控天下?”

    “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随时都可能殒命丧身,在那样的情况下,生与死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曹铄说道:“造饭或许会有一条活路,不造反只是死路一条。如果是公台,你会怎么选?”

    陈宫回道:“天下是朝廷的天下,身为臣子,当然宁死不反……”

    “那是因为你出生士族,决然不会饿死,也无法体会百姓们的心思。”曹铄说道:“要是让你和他们一样,每天忍受挨饿受冻,为了活下去,你也会铤而走险。”

    望着还在建造牧场和农场的地方,曹铄接着说道:“要是百姓都能像你一样穿的暖吃的饱,一些需要满足的小愿望也能得到满足。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反叛朝廷?又有什么理由和朝廷作对?就算有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他们蛊惑百姓,又有几个人肯理会?”

    曹铄一番话,把陈宫说的不住点头。

    想起来确实是这么回事。

    百姓要的东西很简单,很多人活着,本来就只是一场中庸。

    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大富大贵,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能让他们过的日子舒坦,他们是绝对不会祸乱天下,给朝廷惹来麻烦。

    只要朝廷不是作到了天下人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