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853章

灭明-第853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让江南的富裕惠及全国,必须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外地人的商人可以来江南发展,江南的商人,也可以走出去。

    穆青山来自西宁,要想真正打入江南的商场,赢得与江南商人平等的机会,需要借助自己的提携。

    李自成看着穆青山的笑脸,故意高声道:“穆东主在江南行商,须得遵纪守法,不可偷税漏税,不可借着朕的名头,扰乱商场规律,江南的商场,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要想多赚钱,必须拿出奇货。”

    “皇上放心,草民一向遵纪守法!”穆青山何尝不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借着对他的笑骂,实际上是在警告南京的商人,不得借助官府的势力,打压外来的商户。

    众人已经看出来了,穆青山与李自成的关系非浅,都对穆青山夸赞两句。

    史可法躬着身子道:“皇上刚刚入城,本官受大家委托,为皇上接风洗尘,请皇上移步,前往宫城歇歇……”

    李自成知道,江南的官商士绅们,实际上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向自己示好,这是安抚他们的机会,也是为江南立下规矩的机会。

    他向众人拱拱手,笑道:“既然大家盛情,朕就不推辞了,趁着这个机会,朕也好认识认识大家!”趁着众人不备,他悄悄告诉史可法,留下三五个巨商。

    李自成在马士英、史可法的引导下,穿越大半个南京城,来到东面的皇城,就像上次入京一样,从正阳门跨过护城河,便是南京的皇城。

    入了洪武门,才算真正步入内城,千步廊两侧,分别是南京六部和通政司、太常寺、钦天监、锦衣卫等。

    李自成在马士英的引导下,从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一步步入内,也就是皇上生活、工作的宫城,这一次没有太监随行,官员士绅们已经散去,只有马士英、史可法、穆青山与三名不知名的巨商随行。

    大明立国之后,便是以南京为国都,洪武、建文、永乐都是在南京为帝,但永乐帝迁都北京之后,皇城和宫城地位大大下降。

    皇城内虽然有一套完整的国家机构,谓之“南京六部”,但这些机构只是北京城内国家机构的备胎,官员们通常只是在此养老,等待最后致仕退休;宫城只是做为皇家的别院,如果皇上驾临南京,才有可能使用。

    朱由崧称帝后,南京的皇宫才被重新启用,皇城、宫城都热闹起来。

    李自成以为,既然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南京的皇宫应该和北京类似,但路过外朝三大殿的时候,不但没有喧嚣的朝会,宫墙上也是满目苍夷,显然保养得不好,又没有大修。

    入了乾清宫,宫内竟然没有太监宫女,亲兵们动手,将东暖阁打扫一番。

    马士英见李自成轻蹙眉头,忙躬着身道:“启禀皇上,宫内原本有太监,弘光帝入住乾清宫后,从苏州、杭州选了五十名秀女充斥宫城……不过,这些太监、宫女的忠诚度无法保证,所以小人将他们遣散了……”

    李自成点点头,自己只是路过,不可能在南京常驻,并不需要太监宫女服侍,南京的皇宫,只不过是自己暂住的军营而已。

    即便华夏一统,南京也不可能成为首都。

    华夏要扩张,如果目标是北方的关外,北京便是地理位置不错的国都;将来国家目标转至南方或是西方,可以迁都广州、西宁,南京位于东部的中心位置,无论开疆还是守成,都不适合做为国都。

    他目视众人,道:“你们都坐吧,朕有几件事情要问你们。”

    “小人等当知无不言!”马士英、史可法勉强落了座,又让身后的三位巨商落座,穆青山是李自成的老熟人,又有穆思蓉这层关系,倒是比较随意。

    李自成点头示意,让他们不要紧张,道:“马大人、史大人,天命军虽然入了南京,但周围的府县,尚有不少残余的军队,他们是否接到归降的命令?”

    马士英与史可法对视一眼,道:“皇上放心,小人和史大人已经传令,让各地的驻军向天命军缴械,天命军所致,他们应该不会抵抗……”他轻皱眉头,道:“不过,弘光朝廷时日太短,只能掌管南直隶与浙江两地,南方诸省,小人与史大人都无法掌控……”

    李自成并没有责怪马士英、史可法,江南最富裕的地方,便是南直隶与浙江省,只要这两地免于战火,南方诸省他倒不是太在意,天命军会逐渐向南方推进。

    他点点头,道:“南直隶将被撤销,南京六部也会不复存在,华夏将新立江南省,马大人、史大人认为,谁出任江南省长为好?”

    马士英忙道:“全凭皇上圣裁!”

    史可法倒是想要推荐谁,但被马士英抢了风头,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出来。

    李自成笑道:“马大人一向在南直隶督师,又在南京出任弘光帝的首辅,对南直隶的情形十分了解,江南省长一职,非马大人莫属!”

    “啊……”马士英先是一呆,瞬间反应过来,忙跪拜于地,“臣多谢皇上厚恩!”

    他为李自成鞍前马后效劳,接应天命军大军渡江,甚至于史可法争宠,为的就是能在华夏国为官。

    江南省长,与他原先出任的大明首辅一职,本是向去甚远,但马士英明白,弘光朝的“首辅”,能照拂的只有南直隶、浙江两省,而且还是朝不保夕,一旦弘光小朝廷倒台,他这个首辅,也就随着完蛋。

    他做为降官,想要进入华夏的中枢任职,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能,而新的江南省,或许是华夏最为富庶的省份,实在是一个肥缺……

    史可法嘴角翕动了一下,终于没有吭声。

    “免礼平身!”李自成等马士英重新落座,淡淡笑道:“马省长,朕可是有言在先,江南富庶之地,可是华夏的钱粮所在,如果江南省衰败了,朕可是要责罚的!”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自成摆摆手,却是看向史可法,道:“史大人就不用在江南省任职了,暂时留在朕身边,回到京师,另有任用!”

    “小人遵旨!”

    李自成这才看向最后面的三位富商,年龄都是不小了,很可能都是家主,淡淡地道:“华夏朝廷,非常重视工商,穆东主或许和各位说了……三位是南京的巨商,朕要认识认识,以后江南省的赋税,还要仰仗三位。”

 第1012章 接风洗尘

    坐在李自成面前的三位商人,果然是各家的家住,分别叫黄庆、苏福、周祥林,他们的家私究竟有多大,就连与他们走得很近的史可法都不知道。全本小说网,HTTPS://。m;

    李自成自然不会盯上他们的家产,扫了三人一眼,道:“三位东主,对于华夏征收商税一事,恐怕颇有怨言吧?”

    “草民不敢!”三人摸不准李自成的心思,显得特别小心,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份,便是家产再大,亦不过是低贱的商人,能坐在李自成的面前,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朕知道你们的心思,”李自成道:“朕说句实话,今日召见你们,乃是看重你们在商界的影响力,是要借你们的口,告诉所有的商人,任何人都不能免除商税。”

    “草民遵旨!”

    “朕召见你们,还是要告诉你们两件事,”李自成淡然笑道:“你们或许知道华夏的《税律》,但对商税一事,常有两个误解。”

    “……”

    “其一,商税不是要征收你们的家产,而是对每年的营业额进行征税!”

    “营业额?”

    “对,营业额,与你们的家产没有关系,朕也不会关心你们有多少家产,”李自成淡淡笑道:“营业额就是你们每年的销售收入,按照十五税一征税,不得瞒报、漏报,否则,官府是要严厉惩处的。”

    黄庆、苏福、周祥林三人对视一眼,都是面露喜色,如果仅仅对每年的营业额征税,数额就小了许多。

    每次新朝初立,商人都会褪层皮,能保住家产的微乎其微,当年洪武帝在南京建立大明,江南首富沈万三,可是捐钱修建了半个南京的城墙,散尽家财后,家人还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

    如果李自成只是对商家的营业额征税,从而放过他们的万贯家私,这已经是商人的福分了,只是不知道,李自成还有没有后手。

    “你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产,朕也不会盯着你们的家产,”李自成似乎洞悉了三人的心思,淡笑道:“只要你们依法纳税,平日积攒阴德,帮助百姓们共同致富,”他看了眼穆青山,道:“商人与百姓共同富裕的道理,你们过后可以去问穆东主。”

    三人都是富商出生,只想着从别人手中挣钱,从来没想过让百姓们共同富裕,闻言看了穆青山一眼,见穆青山微微点头,还以为李自成换一种方式谋夺他们的家产,不过,李自成让穆青山传话,他们总要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哪怕是做做样子,过后也要向穆青山求教,遂向穆青山拱拱手。

    商人与百姓共同富裕的道理,李自成早已告诉过穆青山,也就不愿浪费时间教育南京的这些商人,他看着三人,道:“其二,朝廷不是征收商税,而是工商税!诸位可知道,一字之差,侧重点可是大不相同。”

    “不同?”三人小声嘀咕着,都是向商人征税,却不明白究竟有什么同。

    李自成道:“三位东主,平日以何项目为主业?”

    主业?商业有什么主业?无非是粮食、茶叶、布匹、日用品……三人面面相觑,却不知道如何回答。

    穆青山向三人一拱手,提醒道:“皇上是问,你们平日是行商为主,还是创办工厂。”

    三人这才明白,忙道:“草民都是行商!”

    李自成皱皱眉头,后世的时候,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上不是说,明末的江南,已经出现了资本的萌芽,还曾出现过工人罢工。

    南京是江南最为富庶的地方,难道没有工厂?或者历史教科欺在欺骗着所有的学子……

    他轻叹一声,道:“如果都是行商,那出售的货物来自何方?仅仅依靠百姓从土地上的产出吗?”顿了一顿,又道:“你们应该见过穆东主的货物,只有奇货才能卖出好价钱!”

    “穆东主的货物?”

    三人自然见过穆东主的货物,不过,无论用什么方式,穆青山就是不肯交出生产的工艺,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奇货,都是李自成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穆青山并不掌握生产工艺。

    “对,穆东主的这些货物,你们也可以生产,甚至还能生产出更多的货物,”李自成淡然笑道:“如果江南的商家实行分工,有人管生产,有人管销售,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行商,是不是能赚更多的银子?”

    “这自然好!”黄庆的双中泛出精光,不自觉看了穆青山一眼,眼中的精光缓缓消失,“皇上,草民等没有相关的生产技术,穆东主又不肯透露分毫……”

    李自成大笑,道:“其实,你们也有生产的货物,比如布匹,就是工厂生产出来的吧?只是生产规模不大,又是手工操作,大家又是集中于同一领域,利润才会微薄……”

    黄庆感觉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明明前面出现了一丝亮光,却找不到通往灯光的路径,思索了好一会,终是道:“皇上,草民要如何去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