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822章

灭明-第822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部尚书張縉彥见机会来了,阿盟跪拜于地,道:“启禀皇上,天命军乃正义之师,只要腾出手南下,江南不难平也!”

    刑部尚书張忻也道:“皇上兵威所致,天下不久将一统矣!”

    其余之人也都说些阿谀奉承的话,但并没有说到具体的办法,多是空泛之言,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从他们的话语中,唯一的讯息,就是他们这些人都愿意为华夏的建设添砖加瓦。

    李自成暗暗叹口气,让这些人提出战略性意见,实在是高看他们了,他向宋献策使个眼色,宋献策起身,向众人拱手道:“诸位想要为华夏效力,就得遵守华夏的律法和规矩,否则,便是有才干之人,华夏亦不会留用。”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华夏的规矩,其实很简单,”宋献策道:“其一,每人都会降职使用,不可能官复原职,华夏朝堂,没有这么多的职位;其次,每个人在任职之前,需要明白几件事情。”

    “需要我们做什么?只要宋大人说出来,小人等无有不依!”

    宋献策看了李自成一眼,咳嗽一声,道:“其一,严惩制度:私下收受百两以上为贪墨,收受双方都要受到律法的处置;其二,宣誓制度:华夏的所有官员,都要信奉天主,主官任职的时候,都要手按《圣经》起誓;其三,连坐制度:官员贪墨,一经查实,全国公示,子、孙两代不得为官!”

    “啊……”众人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华夏对贪墨行为的打击,既严厉又特别,百两以上即为贪墨,这也太严厉了吧?

    李自成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果然是贼心不死,百两这个目标,已经很宽松了,如果不是考虑到将来发行纸币,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他倒希望像朱元璋那样,将贪墨的标准定为一两!

    牛金星冷笑一声,道:“你们以为华夏还是以前的大明,任由你们将国家蛀空了?告诉你们,在华夏做官,必须守住清贫,否则,就等着进监狱吧!”

    众人唯唯诺诺,虽然对华夏如此严厉的律法颇有微词,却也不敢明确说出来,他们这么多官员,华夏不会全部留用,这个时候,谁敢明着得罪皇上与宋献策他们这些高官?

    李自成便让他们回去,先好好学习天命军的律法,早日成为天主的信徒。

    兵部尚书張縉彥,因为主动打开正阳门接应天命军入城,算是华夏的功臣,李自成仔细斟酌,决定任命他为国防部水军司司长,让他做好整顿天津、登州水军的准备,尽快组建北海舰队。

    他特别告诉張縉彥,北海舰队不是将天津和登州水军的简单相加,更不能囿于渤海,而是跨越式发展,是真正的海军,北海舰队的舰船,必须能在大海中常态化航行和战斗。

    随后李自成又召见了其余的官员,因为人数太多,每一批有上百人,实际上也没怎么甄别,只是将其中年龄特别大的官员剔除,剩余的官员,都简单进行训导,然后让他们留在家中,多学习天命军的各项律法,等候听用。

 第976章 吴三桂的使者

    京师三大营的士兵,在李国桢的协助下,整编出隶属于第三营的第四师,由京营出生的白广恩任师长,其余的近万士兵,发放了一些补贴后,全部解甲回家,归入民籍。(全本小说网,https://。)

    李信知道第三营接下来所面临的重任,将四个师全部拉出城外,全天候高强度操训,特别是刚刚整编的第四师,除了白日的操训外,晚饭后还要进行一个时辰的思想教育课,将天命军的军歌、军律军规尽快传授给他们,从侧面提高战斗力。

    华夏永昌二年(公元1644年)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着人将朱由检与皇后周玉凤是灵柩,运至昌平的皇陵,安葬在贵妃田秀英的墓旁,虽然没有单独的皇陵,但有后、妃陪伴,朱由检也该瞑目了。

    等到傍晚安葬的人回到京师,李自成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了三位皇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

    李自成告诉三人,他们的身份非常敏感,想要活下去,只有两条路:要么永远呆在京师,华夏保证一世富贵;要么远离京师,为华夏开疆拓土。

    朱慈炯倒是想为华夏开疆拓土,但朱慈烺、朱慈照却是犹豫不决,李自成也没强求,只是告诉他们,等到成年再做决定不迟。

    三人依然住在慈庆宫,没有多少自由,但也衣食无忧。

    李自成正在晚膳,乾清宫太监总管王之心急匆匆帝过来了,“皇上,吴襄求见!”

    “吴襄?”李自成大喜,既然吴襄来了,一定是吴三桂有讯息了,忙到:“快传!”

    少顷,吴襄随着王之心入了东暖阁,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名全身甲胄的武将,二人都是跪拜于地,“叩见皇上!”

    “都平身吧!”李自成扫了眼甲胄将军,道:“吴老总兵,这位是……”

    吴襄起身后,立在龙椅前,微微躬身道:“回皇上,此人是辽东副将杨坤,受小儿长伯之托,回京求见皇上,因担心无法得见,故去了吴府,小人立即带他求见皇上,连铠甲都来不及脱下……”

    “原来的杨将军?快坐,吴老总兵也坐!”李自成估计,既然杨坤从大老远来到京师,又随着吴襄入宫求见,吴三桂方面,一定有正面讯息,至于吴襄说,杨坤入了吴府,连铠甲都来不及脱下,便急急入宫求见,是否属实,已经不重要了,他让王之心给二人奉上茶水,淡淡地道:“吴总兵身边,有多少将士?”

    吴襄看了杨坤一眼,微微点头,杨坤忙道:“回皇上,吴总兵麾下,有四万将士,其中骑兵五千,另外,山海关还有高起潜的一万士兵!”

    加上高起潜的士兵,不过五万,五万士兵就能守住山海关和宁远……李自成思索片刻,方道:“吴总兵现在何处?”

    “回皇上,吴总兵现在山海关……”

    “山海关?”李自成微微皱眉,朱由检不是早就给吴三桂下达了勤王的圣旨吗,为何到现在还在山海关?

    杨坤似乎明白李自成的心思,忙拱手道:“回皇上,吴总兵接到皇上……崇祯帝圣旨,立即从宁远撤回山海关,因沿途有五十万百姓跟随,所以无法快速行军,于三月三月十九日抵达山海关,二十二至丰润……但彼时京师已破,大明灭亡,吴总兵不得已退回山海关……”

    李自成微微点头,吴三桂尚未抵达,京师已经被天命军破了,勤王之师也就失去了目标,退回山海关观望,也是人之常情。

    他的心中忽地一动,“杨将军是说,关外的宁远,原本有五十万?这些百姓现在何处?”

    杨坤不明白,李自成不关心山海关的将士,为何关心起百姓?他小心地道:“回皇上,吴总兵将百姓们护送入关,因为要紧急勤王……所以将他们丢在山海关内……”

    在关内就好,免得来回奔波!

    李自成思索片刻,看了杨坤一眼,道:“吴总兵的心意如何?”

    “回皇上,吴总兵接到皇上的诏书,立即知会全营将士,预备归顺华夏国,吴总兵恐皇上挂念,便着小人日夜赶路,回京报讯……”杨坤袖出一份文书,道:“这是吴总兵着小人转呈皇上的亲笔信!”

    王之心上前,接过文书,双手奉上,交给李自成,李自成撕了封口,打开一看,脸上不觉露出笑意。

    吴三桂总算没有投降满清,做那个遗臭万年的“汉奸”,因为自己着人保护了吴府,历史从这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不相信吴三桂是诈降,大明没了,吴三桂已经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如果不归顺华夏,唯有投降满清一条路。

    如果不是山穷水尽,谁愿意投靠满清鞑子?一群未开化的野猪……

    李自成抬起头,含笑看着杨坤,“吴总兵不愧是识时务的俊杰,现在数万大军驻扎在山海关,可有什么困难?”

    “回皇上……”杨坤小心地道:“辽东的将士,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得到粮饷了,将士们都是饥肠辘辘……”

    “吴总兵既然归顺了华夏,辽东的将士,也就是华夏的军队,”李自成勃然而起,道:“杨将军且休息一夜,明日一早便返回山海关,告诉吴总兵,朕会用最快的法子,向山海关运送一批粮食,尽快解决粮食问题,另外,朕会着人送去白银五万两,做为辽兵的军饷!”

    “小人代山海关所有将士们谢过皇上!”杨坤忙叩拜于地。

    李自成让杨坤起身,却是对吴襄道:“就在这一两日,朕将亲率大军前去山海关,护送辽地的百姓回归故土,吴老总兵收拾收拾,到时候也要随行!”

    “皇上要去山海关?”吴襄吃了一惊,不觉微微闭上双目,两股精光内敛。

    “朕也想呆在京师呀!”李自成幽幽地道:“可是辽东的鞑子,总不让人省心!”

    吴襄这才知道,他意会错了李自成的意思,老脸不觉一红,讪讪地道:“皇上是说,满清鞑子会出兵山海关?”

    “华夏与大明打得你死我活,鞑子岂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李自成目视杨坤,道:“杨将军在山海关,有没有得到鞑子南下的讯息?”

    “回皇上,小人在山海关的时候,尚不曾听说……”

    “看来鞑子尚未抵达山海关,”李自成叹道:“鞑子的盛京城远在千里之外,他们南下,也需要时间,我们应该在鞑子南下之前,能够恢复宁远城!”

    李自成交代杨坤,回到山海关的时候,尽量让辽地的百姓回到宁远,华夏的大军随后就到,宁远城一定要恢复。

    吴襄原先还以为李自成要夺了吴三桂的兵权,此时才知道,李自成是要恢复吴三桂放弃的宁远城,他的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华夏初立,国内尚未统一,李自成就要拓展疆土吗?

    华夏国虽然推翻了大明,但在满清鞑子的骑兵面前……

    他虽然同意随行,但心中却隐隐有一丝不安。

    吴襄、杨坤走后,李自成立即飞鸽传书西安,然后转兰州、西宁,尽快向京师运来一批土豆、红薯、玉米的种子,不惜一切代价,如果车辆不够,可以支付银子,委托当地的商户代为运输。

    想到即将在山海关发生的战斗,李自成心潮澎湃,一时无法入睡,独自在书房内坐了很久,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尽可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回到寝宫的时候,已经是子时,窦美仪欢欢喜喜服侍李自成上床,但李自成感觉十分疲倦,脑袋刚刚挨上龙枕,便传出沉重的鼾声,惹得窦美仪一通白眼!

    翌日一早,天色刚刚见亮,李自成便起了床,先是着人给李信传命,让第三营做好一切准备,明日辰时便要离开京师,赶往山海关。

    随即在东暖阁召见了宋献策、牛金星,将整个京师托付给他们,三院八部的官员,只有他们在京师,其余的主官,不是在西安,就是在西安赶往京师的路途中。

    政务上的事情,李自成是交给宋献策,而牛金星主官军事。

    李自成特别叮嘱牛金星,将第四营与奉天营合并为新的第四营,以李绩为主将,刘宗敏为副将。

    原先的弟一二三四团合编为第一师,师长赵烈;第五六七八团合编为第二师,师长高禄;奉天营合编为第三师,师长贺锦。

    第一师的四个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