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659章

灭明-第659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告诉本都督了!”

    “吴泾这个吃里扒外的小人,本王从来不曾亏待过他……”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李自成冷笑道:“你的王妃、世子都丢下你跑了,还要指望长史为你尽忠?真是糊涂透顶!”

    朱常洵呆了一呆,知道王府一失,自己什么都没有了,他的双目霎时涣散无神,像是丢了魂似的,随即又是一个叩首,“只要大都督饶了小人的命,小人什么都依大都督……”

    “你身为亲王,富甲天下,在这如此饥荒之年,却不肯拿出毫厘赈济百姓,”李自成这是替百姓讨债了,“你真是个奴才,钱粮的奴才,你这样的人,活着就是浪费粮食,还敢求本都督饶命?”

    “大都督饶命呀……”

    李自成向亲兵们挥挥手,“将朱常洵押下去,明日处斩!”

    李自成随即召开高级将领参加的会议,除了各营团的主官,还有牛金星、张鼎延和王胤昌。

    会议的目标,不仅要整肃军纪,加强新兵的思想教育,提高新兵的操训水平,同时也对民政上事情,做出重要的安排,所以绝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会议。

    李自成先是广泛征求意见,让文武官员各抒起见,无论对错,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刘见义、罗泰、方登三人,加入天命军的时间都不长,又是武将,这种大局上的事,他们基本上就是听众,张鼎延和王胤昌二人虽有自己的认识,但对天命军的现状、发展,却是不太清楚,只能提出不疼不痒的建议。

    李绩、刘宗敏在军中久了,倒是对军队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两人都主张扩军:天命军来到河南,面对的敌人更加强大,又是在中原的核心地带,必须尽快扩军,建立强大的军队,而且,洛阳附近很多府县的壮丁,都是天命军养着,既然已经花费了钱粮,何不让他们拿起武器,为天命军效力?

    李信与牛金星,都是胸怀韬略,这样的会议,正好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两人从民政到军事、从赈灾到扩军、从天命军的现状到未来的发展、以及要应对朝廷军队的方式,提出大量的建议。

    从他们的谈话中,李自成感觉到,与天命都督府原先的文武官员相比,两人的确是大才,似乎李信更长于军事,而牛金星总揽全局,谋略、大局观都是非常好。

    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被被地方官府迫害,人生的目标与天命都督府非常类似,明确要求推翻大明朝廷,而不是仅仅为了吃饱肚子。

    李自成综合了各人的意见,最后决定,在河南成立“临时都督府”,自己兼任大都督;

    临时都督府下设兵事司和民事司,李信任兵事使,牛金星为副使;民事司中,民事使暂缺,王胤昌、李琬为民事副使;

    兵事司主管军事,包括军队的扩建、士兵的操训、粮食的运输,也包括向大都督提出军事发展方向、进军路线、战争策略等方面的建议;民事司主管地方行政,包括安置饥民、开垦农田、征收赋税、储备官员,向大都督推荐地方官人选等。

    原河南府知府冯一俊,出任临时都督府的洛阳知府,士绅代表梅鼎盛、邵时昌等出任洛阳府吏员;

    张鼎延任河南省长,原知县张正学、士绅代表张旋吉等出任省府吏员,河南省暂时下辖洛阳府、南阳府、汝州,直属临时都督府;

    “洛阳会议”最大的意义,不是民政,而是军事上。

    李自成河南的天命军新军打散建制,重新编制营团,所有正规军分为三类,人数超过五万:

    主力兵团:第四营,主官李绩,领参将衔,第四营下辖四个团,每团五个千户:

    第一团团长赵烈,领千户衔;第二团团长刘宗敏,领游击将军衔;第三团团长牛可敬,领千户衔,魏子明为从千户、副团长;第四团团长罗泰,领千户衔。

    作战兵团:独立营,主官李信,领游击将军衔,独立营也是下辖四个团,每团五个千户:

    第一团团长李牟,领千户衔;第二团团长方登,领千户衔;第三团团长刘见义,领千户衔;第四团团长马有义,领千户衔。

    战备军团:后备营,主官王绍禹,领游击将军衔,后备营暂定两个团,每团五个千户,以后根据钱粮条件,逐渐增加人数:

    第一团团长白尚文,领千户衔;第二团团长王正己,领千户衔。

    其中第四营的第一、第二两个团,独立营的第一团,都是维持原先的编制人数,其余各团,都是重新编制。

    独立宫是平日战斗的主力,只有遇上攻坚战,第四营才会参与作战,后备营平日不出战,暂时驻扎洛阳,以操训为主,为第四营、独立营提供兵员补充。

    除了正规军的三个营,各府县还要驻扎少量的城防兵,一般为一个至五个百户,城防军除了操训,便是维持城内外的治安,必要的时候,为正规军补充兵员。

    城防兵基本上不具备守城的重任,府县的城墙,比洛阳这样的坚城差得远,士兵的人数、粮食、器械等,一般也不会太充足,朝廷动辄数万大军,他们如何能守住城池?

    李自成根本没有让城防兵守城的打算,府县基本上留用了原先的官员,他们可以在临时都督府与朝廷之间摇摆,谁的军事实力强大,这些府县就属于谁,就会向谁纳税!

    如果战争仅限于军事层面,伤害百姓、破坏地方经济降低到最小,李自成求之不得。

    但洛阳是河南天命军的核心城市和核心活动区,必须掌握在天命军手中,李自成将后备营留在洛阳,不仅是为了军士的操训,更是为了守住洛阳城,两个团万余士兵,即便不能牢牢守住城池,至少也能坚守一段时间,等待主力回援。

 第786章 无形的压力

    临时都督府设置在原先的福王府,李自成并没有任何改建、维修,只是将整个王府划分为三部分,前面靠近大门的地方,便是临时都督府的大堂,主要用于处理公务,各种会议、召见一般的文武官员等。/全本小说网/https://。/

    中间靠右的位置,有一溜精致的小厅,便做为书房、资料室、会客厅,主要是会见重要的客人,处置隐秘的事宜。

    靠左的的一侧,除了少量阁楼房屋,便是一些水池、花园等,小桥流水、暗郁生香,这个时节,花园中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开放着,闲暇之际,在此散散步、观观花、赏赏美景,倒是不亦乐乎!

    这片景区,连同后面的阁楼、平房,便是临时都督府的后衙,属于私人重地。

    李自成在河南并没有家眷,后衙中只会驻扎亲兵,虽然没有原先的那种脂粉香风,但军人硬朗、干练之气,才能显示出临时都督府的风骨。

    当晚收拾停当,李自成便从府衙搬出,将府衙让出,留给新任洛阳知府冯一俊办公。

    在卧房独宿的时候,李自成又想到今日在破庙内发生的事情,心中总觉得有些不舒爽,五十两银子是小事,但发生了这种事情,既伤害了无辜的百姓,又在军队中造成不良的影响,恐怕连挨了军棍的主官方登,心中亦有几分怨气。

    与原先的士兵相比,新兵加入天命军的时间太短,又在行军、战斗中度过,真正集中操训的时间,那是少之又少,士兵战斗力的提升,基本上就依靠李信所说的“以战代练”!

    天命军在西宁、兰州的时候,每次扩军,都是有一个稳定的操训时间,士兵的思想认识、军技水平等,都会有一次明显的提升。

    尽管如此,原先的天命军,除了马祥麟的第八营,其余各营都经过两次整顿,统一将士们的思想认识,将不合格的士兵淘汰出去。

    而现在的新兵,除了在征召的时候有过一次目测,以后根本没有淘汰,也没有集中整训的的时间和机会,不仅普通的士兵,就是军官也可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如今的天命军新军,需要一次思想上的整顿,然而朝廷不会给李自成机会,大规模的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李自成思前想后,觉得新兵的思想工作还需要加强,便连夜给各因团队主将传令,趁着在洛阳休整的机会,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必须严抓新的军律、军规学习,让新兵认识到天命都督府的主旨,尽快融入老兵的范畴。

    传达命令之后,李自成有些不放心,军律、军规都是枯燥的,让不识字的士兵们完全掌握,并深入血液、骨髓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能找到一些脍炙人口的箴言,既通俗易懂,又记忆深刻,士兵才会烂熟于胸。

    想到此处,李自成立即拿起纸笔,写下两幅大字:杀一人如杀吾父,淫一人如淫吾母!

    破庙里发生的事情,证明新军的将士们需要这份箴言。

    李自成将条幅上的墨迹吹干,收拾起来,预备天明之后,交给军中的文书大量抄写,在洛阳的主要大街、军营等场所张贴,临时都督府的文武官员和所有士兵的都要熟知。

    天命军不杀人,指的是不滥杀、不无辜杀人,屠刀不能对准普通的百姓,这并不表示任何人都不该杀,否则要军队、兵器何用?该杀的人,天明军绝对不会手软!

    天明之后,李自成着人将朱常洵押赴至西关的周公庙,预备上午行刑,天命军刚刚入城,事情太多,无法等到午时三刻了。

    一同被押赴刑场的,还有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但李自成认为,吕维祺不过闲散的官员,本身没有多少劣迹,虽然与天命军做对,但罪不至死,至少不该为朱常洵、朱由检尽忠。

    吕维祺如果死了,实在是一种愚昧!

    今日的监斩官,乃是新任洛阳知府冯一俊,河南省长张鼎延、大都督李自成陪同监斩,李自成在场,自然坐了主位,冯一俊、张鼎延一左一右陪在两侧。

    李自成扫了眼垂头丧气的朱常洵,一夜时间,眼袋拖得老长,或许昨晚根本没睡,但一个三百斤的胖子,活在世上也是受罪,不如早登极乐,下辈子睁大眼投户好人家。

    朱常洵或许没有过错,有错的可能是大明对宗室的人生限制,以及对宗室无度搜刮行为的纵容,但他是亲王 ,应该为永乐帝的制度买单。

    李自成的眼神便有些轻蔑,随即移到吕维祺身上,吕维祺的从容淡定,面色平静如水,没有任何的悲伤,也没有对人世的眷念,不知道心中有何感想。

    面对死亡的时候,吕维祺显然比朱常洵洒脱多了?难道他看破了生死?

    李自成着人将吕维祺带至面前,看着他的双目,淡淡地道:“吕尚书,你已经考虑好了吗?”

    吕维祺的脸上,依旧一片淡然,李自成都觉得有些吃惊,“国事艰辛,朝廷征战不力,本官是朝廷命官,唯有一死向朝廷谢罪!”

    “吕尚书客居洛阳,洛阳城破,并非吕尚书之过,”李自成的脸上,保持着淡淡的笑意,“吕尚书应该看到了,天命军入城,并没有骚扰城内的百姓。”

    “惟因如此,天命军才是可怕。”吕维祺仰首向天,也不看李自成一眼。

    李自成淡淡笑道:“吕尚书真的决定为朝廷尽忠吗?有这个必要吗?史书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吕维祺道轻轻摇头,道:“本官早已想好了,不必多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