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589章

灭明-第589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出策应。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又给天命都督府传了讯,让梁文成他们低价收购大量的粗粮,着人运往兴安县,数量不限,越多越好。

    离开汉中府向东,依次经过城固、西乡、石泉、汉阴四县,北面秦岭的终南山、南面的大巴山,不时伸出余脉,道路被迫改向,李自成在汉水两岸不断穿行,数次渡过汉水,方才到达兴安县。

    兴安县乃是汉水中游的地缘核心,原本叫兴安所,只是一处卫所,天命军来到汉中之后,方才在此立县,宋文的第七营就驻扎在兴安县。

    宋文早已在兴安城外迎接李自成,“大都督!”

    “不用多礼,”李自成摆摆手,让宋文起身,“从兴安县向东,路径如何?”

    宋文起身后,忙道:“从兴安县向东,东南和正东方向各有一条官道,东南方向的道路,便是三国时代的上庸,需要翻越体量极高的武当山或是神农架,然后进入湖广;东北方向,沿着汉水东下,可以进入湖广,也可以向北进入河南。”

    “奥?”李自成立即看中了沿着汉水的这条路径,他此番来到兴安,是预备进入河南的,“走,先入城!”

    “是,大都督!”宋文领着李自成入了城,进入自己的大营。

    李自成丝毫没有耽搁,立即让宋文摆出行军地图,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盘算片刻,道:“商洛山,这是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四省交汇之地,又是深山区,正适合我们活动。”

    宋文奇道:“大都督是说,要派出军队军队,深入商洛山?”

    李自成微微点头,“我是要远去河南,可是李绩现在尚在四川,只好先在商洛山中建立营地,最好能储存一些粮食。”

    宋文不解,“粮食?大都督……”

    李自成将自己的计划,详细说了一遍,随后到:“湖广倒是好地方,如果不是朝廷在湖广布置了重兵,又有流寇张献忠、罗汝才的主力,我倒是想去湖广看看!”

    宋文若有所思,迟疑片刻,终是道:“大都督,去商洛山极为冒险,还是让属下去吧,大都督在兴安县掌管全局……”

    李自成捧起茶水杯,抿了一小口,然后缓缓放心,“商洛山虽是朝廷的地盘,但陕西的百姓,早就对朝廷失望透顶,又在秦岭深处,并没什么危险,宋将军不用担心,你的第七营,倒是要守好汉水通道,必要的时候,接应商洛山的天命军。”

    “属下明白,属下一定时刻照应着,”宋文知道没法说服大都督,沉思片刻,道:“大都督,属下有一事不明……”

    李自成道:“说吧,什么事?”

    “属下紧守汉水一线,明军若是敢来,属下自然不会含糊,”宋文道:“若是流寇沿着汉水逃窜,或是要入川躲避明军,属下给怎么办?”

    李自成也有些头疼,按理说流寇与天命军的基本目标一致,都是反对朝廷,对抗明军,但天命军与流寇们有着本质的区别。

    天命军的目标,乃是在于天下,所以一向厚待百姓,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不仅是宣传标语,更是实实在在的军规律法。

    而张献忠、罗汝才之类的流寇,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享受,据说罗汝才有一百多娇妻美妾,个个如花似玉,这就是罗汝才喜欢做流贼的理由。劫富济贫、替天行道只不过是一个口号,如果明军不去围剿他,他绝对不会去动什么贪官污吏,除非是为了劫掠。

    当初起兵的时候,也许他们为了附近的贫苦百姓,但这些年来,手中掌握权力、财物之后,心态早已发生了变化。

    时间会让人蜕变,哪怕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如果与这些人物合作,或者让他们加入天命军,李自成实在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后果。

    现在的天命军,已经不用躲在别人的阴影中,如果借助明军之手,将这些流寇灭了,或者削弱他们的力量……

    “他们这是狗咬狗,别管他们,如果流寇向你求援,或是要通关,你便以请示天命都督府为由,尽量拖延,流寇被明军追逐,绝对拖延不起!”

    “属下明白了!”

    李自成当晚在兴安立营休息,考虑到自己的亲兵都是骑兵,便让宋文拨给一个千户的士兵,随着去往商洛山。

    天明之后,李自成吃过早晚,宋文前来送行,暂时拨给李自成的那个千户,已经备好行程,由一名叫鲁大志的千户统领。

    “大都督,商洛山中辛苦,若是有什么需要,只管派人来说一声,属下一定尽快着人送过去。”

    李自成点点头,“我们现在带着三个月的粮食,应该能支撑至明年春天,但河南去年大旱,饥民不少,我让文成从兰州运来一些粗粮,等我在商洛山中有了稳定的落脚点,你着人运送过来。”

    宋文道:“大都督是要救济河南的饥民?”

    “河南的饥民何止千万,我就是有心去救,又怎能救得完?”李自成一脸苦笑,“这些粮食,暂时储存在商洛山中,等李绩来了,我就出兵河南,将朝廷的目光吸引至中原,如果可能,便拯救一些愿意跟随我们的百姓!”

    李自成辞别宋文,先是沿着汉水行了数十里,过了洵阳县,再向北一拐,渡过甲河,眼前已是重重山势,问了向导,知道已经是商洛山的边缘了。

    走过一段上行的山路,经常能看到一些山谷,山谷的地势相对平坦,又有水源,都有百姓耕作的农田,但山谷的体量都不大,每个山谷,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村落。

    这日傍晚,李自成行至一个村落,看看天色已晚,便在村外扎下大营。

    士兵们正在搭建营帐,李自成见天色还早,便步行带着何小米和三名亲兵,前往村中转转,想要了解一下百姓的心里状况,以及他们对朝廷、流寇的态度。

    刚刚行至村口,便看到一个老人和一个中年人,正扛着锄头回家,便让何小米上去打探一番。

    何小米将身上的铠甲整理一番,便快步向两人走去,“老人家,老人家,等一等!”

    两人回头一看,见是身穿铠甲的将军,面上骤然变色,又看到何小米身后的李自成等人,顿时浑身颤抖,中年人呆呆地立在原地,老者忙拉起他的手,两人转过身,急急向村中跑去。

    何小米挠了挠自己的鬓发,悻悻而回,“大都督……”

    李自成摆摆手,“我都看到了!”心中却是泛起嘀咕,百姓这是怎么了,难道以为我们是明军?

    天命军的步兵,都是茶绿相间的迷彩服,但骑兵并没有配备西宁步枪,依然穿着铠甲,而且还是明军的铠甲。

    李自成的亲兵,虽然都是骑兵,也配备了步枪,但他们随时预备着各种战斗,既当骑兵也当步兵使用,所以也是穿着明军的明光铠。

    这是天命军第一次来到商洛山,这里的百姓,应该从来没有听说过天命军,极有可能是误会了。

    天命军还会在商洛山驻扎几个月,肯定要与百姓打交道,如果百姓误会了天命军……

    那两名百姓已经走远了,身影已经没进村庄,早已看不见了。

    李自成稍稍思索,便道:“走,去村中看看!”

    何小米却是不放心,“大都督,此处的百姓,可能不知道天命军,看他们的态度,似乎不太友好……”

    “我们即将在商洛山扎营,免不了要与附近的百姓交往,他们不了解我们,我们就要抓住机会让他们了解。”李自成并没有停步,继续朝村内走去。

    入了村口,举目一扫,村落不大,也就二十户左右的人家,都是土墙茅草屋,茅屋极为散乱,大都显得极为陈旧,墙体上都有大小不等的裂缝,不知道是百姓懒散,还是无暇修理。

    刚才入村的时候,还能看到不多的百姓在室外走动,此时百姓们已经闭了门户,应该是在家吃饭。

    李自成走到一幢六间连体的房屋面前,让何小米前去敲门,敲了好久,里面硬是没有人应答。

    难道这户百姓不在家?李自成让何小米换一户,前去敲门,结果还是一样,里面并没有百姓应答。

    何小米急得头上冒汗,只得走回来,“大都督,也许家中无人……”

    李自成指着左手边的一幢茅屋,道:“这户人家一定有人,刚才我亲眼看到有人走进去。”

    何小米只得走过去,从窗户向里偷窥,并没有看到灯火,不禁皱了眉头,但大都督的命令……他硬着头皮走到门前,用手敲了敲门,里面一片寂静,他唯恐里面的人在后面听不到,用力将木门敲得咚咚响,还是无人回应。

    李自成走上前,左右看了看,四处都无动静,便走到门前,轻声道:“家中有人吗?我们是过往的将士,想要讨口热水喝……”

    屋内还是没有声息。

    李自成也是皱着眉头,将声音提高了两度,道:“我们不是坏人,如果是坏人的话,这两扇破门,早就被踢坏了……”

    屋内一阵低低的悉悉之声,过了好一会,方才传出一个老妪的声音:“家中无人,军爷还是去别家吧!”

 第704章 官逼才会民反

    家中无人?李自成觉得好笑,这个说话的老妪,不就是活生生的人吗?难道是说家中没有男人?他咳嗽一声,道:“我刚刚看到有人进屋……大娘放心,我们的确不是坏人,只想讨口热水喝!”

    屋内沉寂了一会,大门终于开了一道缝,李自成借着落日余晖,看到一个年轻的后生,手中拿着一把猎叉,守在门内,他瓮声瓮气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李自成绽开笑脸,道:“别紧张,我们只是路过,实在只是讨口水喝,你们如果担心,我们不进屋,喝过就走!”

    那后生瞥了李自成一眼,这才用脚轻轻将大门勾开,但手中的猎叉却是没有放下,保持着警戒的状态,只是向身后的老妪点点头,老妪转回身去,一手拎着一个满是灰迹的泥瓦罐,一手捧着一个白色的瓷碗,她将瓷碗递给李自成,道:“喝了热水,快些走吧,莫要吓着村中的孩子!”

    “吓着孩子?”李自成一愣,这才想起,入村以来,并没有见到孩子,遂道:“大娘,我们只是路过,为何会吓着孩子?”

    老妪一脸疑惑的样子,“你们不是来催粮的官兵?”

    李自成接过瓷碗,让老妪斟了热茶,从身上掏出干粮,一边就着热水吃着干粮,一边很随意地道:“大娘说哪里话,我们不是来催粮的!”

    后生显得不耐烦,看了老妪一眼,道:“娘,话可不要乱说,喝了热茶,让他们赶紧走,免得惹上麻烦……”

    老妪忙住了嘴,只是拎着泥瓦罐,等着给李自成重新斟热茶。(全本小说网,https://。)

    李自成向何小米使个眼色,何小米从口袋着掏出一锭最小的碎银,不到半两,向老妪递过去,躬着身道:“大娘,我们几个都要喝些热茶,这些银两权当柴火钱!”

    “银两?”老妪先是面露喜色,手臂动了动,却没有伸出手来,讪讪着道:“出门在外,谁家不会遇到一些难处?不过是一些热水……银子就算了……”

    那后生却是仔细打量着李自成,手中的猎叉不知不觉放下了,“你们真不是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