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329章

灭明-第329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了,别拍马屁了,”李自成将刘云水搀扶起来,道:“云水明白好,洪承畴一定会重新来到固关,此次与洪承畴达成秘密协议,乃是给他说服自己的机会,洪承畴即便想要复仇,也会迟延些时日,现在他会将主要的军事手段,用在陕西的盗贼身,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扩军。”

    刘云水拱起双手,向李自成深深一揖,“大都督,属下知晓了!”

    “知道云水有勇有谋,这些话我才和你说,切不可泄露,”李自成贴近刘云水,低声道:“天明军与洪承畴之间,会有一个战略缓冲期,一时半会不会再有战争,所以我打算回到西宁。”

    “嗯,大都督事务繁忙,的确应该早日回到西宁!”刘云水端起茶水杯,啜饮口茶水,又道:“大都督预备让谁驻守固关?”

    “有水,有水部的士兵已经扩编,有两千战兵,全部配发了西宁步枪,即便明军再来攻城,也能抵挡一段时日,”李自成道:“我再给他几门榴弹炮和充足的开花弹,只要明军不是拼命,守住固关应该没什么问题。”

    “嗯!”刘云水点头,李自成给刘云水大规模扩编,又将所有的辅兵全部升格为战兵,他知道,将来驻守固关的,必定是马有水!

    “不过,有水部基本都是步兵,照应关山道北线、侦讯明军动态都是不便,所以你部亦要留下来,协助有水驻守固关,”李自成沉声道:“与原先一样,有水是固关主将,你则是固关副将,全力协助有水!”

    “是,大都督!”刘云水虽是马有水的副将,却也没有失落,毕竟是守城,不是野战,还是以步兵为主,而骑兵则负责收集敌情,情势危急时方可出关应敌。

    李自成拍拍刘云水的膀子,语重心长地道:“云水,你虽是固关副将,却最能明白我的驻守之道,切不可贪功冒进!”

    “属下明白,”刘云水知道,这差不多是李自成的临别交代了,忙拱手道:“大都督放心,属下一切以固关为重!”

    “有云水协助,固关一定不会有失,”李自成抬起头望着大营之外,日头已经过午,遂道:“云水回去午饭吧,待周宾部回到固关,我明日便要返回西宁了,固关,我交给你们二人了。”

    “大都督放心,人在固关在!”

    “错,”李自成摆摆手,“是‘固关在,人也在’,你们都是我的好兄弟,我不希望你们任何一个人出事,固关只是一座关隘,若是丢了,我们可以再夺回来,人要是有事……永远没有机会了,”他再次拍拍刘云水的膀子,“在我的心目,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属下多谢大都督……”刘云水的声音已经有些哽咽,忙低下头,唯恐李自成看到自己的一双眼睛,心却是想到:固关是陇右的门户,不同于一般的府县,若是丢失,陇右的百姓有可能要遭殃,大都督如此待我,我是拼了性命,也要保证固关不失!

    当日傍晚,周宾回到固关,李自成再次召见马有水、刘云水,将驻守固关的任务交给他们。

    翌日,李自成与周宾部离开固关,返回西宁,刘云水部的骑兵,正式接管了关山道各处关隘和驿站,连同粮食重地清水县城,都由刘云水部驻了军。

    虽然是同时出发,但步兵的行军速度远远不骑兵,李自成便与安戎关的李过部骑兵先行,一路之,李自成一面查点各处的驻军,一面游览水泥大道两侧的风景。

    此时正是三月旬,各处牧草旺盛,山坡的野花也是次第开放,到处鸟语花香,如果不是因为战争问题,陇右不啻于世外桃源。但沿途跑马,最让李自成高兴的,还是各地的农田,冬小麦长势喜人,但距离收获季节,还有一段时间,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青绿,不是冬小麦,便是越过冬季的土豆青苗,即便将战马停下来,田间也是看不到一丝杂草。

    陇右,被匪患、兵患祸害了数年,随着天命军的到来,随着《土地律》的推广,初步恢复了太平盛世的光景。

    百姓们珍惜这难得的时机,一个个将土地侍弄的干干净净、平平整整,像是及笄的美女,刚刚洗去满脸的污垢,换裁剪得体的夏装,又淡扫蛾眉、轻点朱唇,如何不是人间风景?

    即便是原先的回人等异族,在李过不骑兵的打击和田芬的好言安抚下,也是夹起尾巴安心做为良民。

    李自成不禁感叹:要是没有战争多好呀!如果没有战争,自己可以集力量搞经济建设,现在的天命军,基本是战时体制,他的主要人力和财力,还是在军事。

    可惜,天命军与明军的战争,只是暂时结束,双方更大规模的战斗,随时可能重新降临。

    李自成明知战争给朝廷、给汉人,甚至也会给天命军的属地带来巨大的伤害,但战争不会停止,他也无法罢手。

    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些伤神的事,暂时不去想他,多想也是无益,一路走来,李自成倒是感叹水泥大道的平整。

    现在已经开春,水泥大道修筑得非常快,从固关出来,一直到清水县城,一百八十里全部是水泥大道,并且已经向渭水方向延伸。

    另外,从宁远县至巩昌府这一段,水泥大道不仅修筑完毕,沿途的河流已经浇筑了水泥桥,真正意义的完工,通行极为便利。

    李自成出了巩昌府,沿着赤亭水北行七八十里,河流的流出自西面的东山赤谷,恰好将大道拦腰切断。

    令他惊讶的是,此处聚集了大量的人手,陆荣大也在人群。

    “大都督!”认识和不认识李自成的人,纷纷前见礼。

    “都起来,不用多礼,”李自成睨视陆荣大一眼,“你怎么在这儿?汤先生不是在兰州浇筑黄河大桥吗?”

    “回大都督,汤先生和俞晓正在黄河浇筑水泥大桥,但筑桥的壮丁太多,全部集在黄河也是浪费,所以……所以学生带着部分壮丁,前来此处筑桥,赤亭水在此处并不宽阔,筑桥并无多少难度……”

    李自成明白,这些壮丁其实都是李过从洮州卫带回的战俘,除去在广吴山铁矿的矿工,其余的都转化为路桥工人,专门从事浇筑水泥大桥,这也是培养专门的产业工人。

    他拍拍陆荣大的膀子,“看来荣大开始成长为桥梁方面的专家了,好好干,多向汤先生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独立的桥梁专家!”

    李自成心高兴,一路便是游山玩水,原本只有两三日的路程,足足走了五日,直到三月十六日,方才到达兰州。

    但他在兰州城外路过皋兰山麓时,遇一具尸体,仔细一看,尸体身着长衫,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应该是一名秀才。

 第396章 疯疯癫癫

    临洮府城北有一个叫做田家湾的村子,村子不大,不过住着四五十户人家,因为村子位于官道要冲,为了给行客们息息脚,村口靠近官道的地方,开了一家茶肆,本村的村民无事也可来此闲聊聚会,但本村人喝茶,那是相当便宜,一铜钱,可以喝半天,几乎是白送。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村东头有一幢六间房子的茅草屋,因为长时间没有翻修,显得有些破败,墙泥大片脱落,墙体满是裂缝,屋顶的茅草,已经枯烂不堪,显然支撑的时间不止一两年,幸好此处雨水不多,否则非漏雨不可。

    能建起这样六间房子的,要么是大家庭,人口众多,需要的房子也多,要么是家境殷实,从房子的外围看,这个家庭显然是破落户。

    房子的主人叫郭世俊,是当地的一名秀才,父母在辛辛苦苦攒下这幢房子后,不久过世了,他家又无婆姨,至今还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

    郭世俊本来寄托着家的希望,他自己也很争气,二十多岁了秀才,本来在当地的府学读,虽然不是最优的“廪生”,官府不会发给粮米,但读书是不要钱的。

    年纪轻轻考了秀才,甚至还进了县学,如果按照正常的预计,郭世俊将来一定会成为村的骄傲,即使不能成为进士,个举人应该没有问题,最不济也能成为当地的一名乡绅。

    一些好事的大脚,赶着往郭世俊家跑,她们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如果现在能给他送一房婆姨,将来沾点光揩点油应该是稳的。

    但是,这个郭世俊不但木讷,甚至有点迂腐,他的兴趣,全部在读书,家又无亲属替他做主,婚事也耽搁下来。

    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多以前,郭世俊生了一场大病,因为医治不及时,病情不断加剧,后来头顶的头发全部脱落,只剩下四周一圈头发,当地人称为“鬼剃头”,是宣判了他的死刑。

    但郭世俊实在命大,在绝食了三天之后,竟然没有被牛头马面带走,只是放了一通响屁,神智反而清醒了些。

    起初大家以为他是回光返照,有一个好心的乡民煮了些面汤,强行给他灌下,指望他再清醒些,最好能当着大家的面,将房子、田产等交代给他,拼着为他送葬,也还有不错的节余。

    像郭世俊生病时一样,乡邻们再次在他身看到了意外,尽管这种意外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那样。

    郭世俊喝了两三天面汤之后,精神头稍好,央人要了两个白面馒头,着咸萝卜条和清水,硬是吞咽下去,又昏睡了半天,醒来后却是能自己下地了。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郭世俊的病,这么不明不白起好了。

    那个给他面汤、指望着房子田产的乡民,却是悔青了肠子,回家也被婆姨骂个狗血喷头,如果没有他的面汤,郭世俊算不是病死,也会活活地饿死渴死,如今郭世俊身子复原,眼看着房子田产,什么指望也没了。

    虽然郭世俊为了感恩,也给他送去不少鸡蛋猪肉,前前后后连银子也给了一两多,但与整个财产相,这些是九牛一毛。

    真是弄巧成拙!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说来也怪,郭世俊病好之后,再也不闷头读书了,也不坐馆挣些银子补贴家用,而是喜欢在茶肆胡侃,甚至军国大事,他也能指点迷津。

    起初没有头发的时候,他还戴着一顶旧毡帽,等到头发完全长出之后,像那些普通的秀才那样,挽个发髻,一身灰布长衫,村里到处都是他的身影。

    偶尔有几天,郭世俊闭门不出,不知道在家里鼓捣些什么。

    因为郭世俊以前极少与人交往,除了他生病的那些日子以及好事的大脚,旁人很少去他家,也没人关心他的日常生活。

    郭世俊此次病好之后,可能是感谢乡邻们在危难的时候救了他一命,渐渐在村也活络起来,也不再整天鼻孔朝天横眉冷对这些泥腿子了,尤其是茶肆胡侃海吹,听众大部分都是本村的人,他开始融入到自家的村子。

    一些有心的大脚,知道他家还有十几亩薄田,也再次张罗着给他寻找婆姨,邻村的一户人家,闺女已经十六岁,尚待字闺,模样儿也好,人品儿也叫得响。

    家有良田,腹内藏经书。

    她的父母听了大脚的几番传言,特别是郭世俊的父母均已过世,女儿一旦过门,直接能掌家,也有些心动,基本肯了。

    郭世俊死过一回,心思转活泛了,见大脚将姑娘说得天花乱坠,也顺水推舟,谢煤钱都给过了,只差正式开启“三书六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