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1117章

灭明-第1117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玉树,在李自成的心目中,早已属于华夏的青海省,但现在的青海省,只有西宁至青海湖、以及黄河沿岸的一小片土地,与后世的青海省相比,只有东部的一角。

    青海省的大道,已经修建至海南府兴海县,距离玉树不算太远,明知道中间隔着重重山势,修建大道非常不易,李自成还是心动不已,如果用大道将芒康、玉树、兴海连接起来,整个青海省东部,也就融会贯通了……

    秦四海根据李自成的口述,离开乾清宫之后,将四万即将释放的青壮教育一番,将他们分作三拨,强烈要求回缅甸省的,可以回去,向当地的官府登记,官府会补发耕地,愿意在云南省落户的,协助他们将家眷迁移过来,同时在云南各府县登记,由官府发放部分耕地;愿意去厂矿做工的,只要完成正常的工作量,每月能领取一元酬劳,官府可以协助他们在当地立户、建房,但没有耕地。

    剩余的三万五千青壮,属于“死不改悔”的战俘,虽然身份上已经成为劳工,但在秦四海习惯上还是称呼他们战俘。

    一万五千青壮,由第九营的士兵押送,取道楚雄、建昌,在乐山转往雅安,从雅安开始修筑路基;另外两万青壮,则是沿着楚雄、大理去往丽江,跟在第四营身后,从丽江府城开始向北修筑路基。

    四月底,第四营第一师赵烈部荡平忠甸。

    忠甸在丽江以北,与丽江原本是一家,后来藏民沿着茶马古道向东渗透,逐渐在当地聚积,大明中期后,藏民和当地纳西人、彝人等多次叛乱,逐渐脱离丽江的掌控,处于半自立状态,天命军进入云南后,因为藏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原状。

    藏人接近一半,汉人不足三成,其余都是纳西人、彝人等,但他们并没有明确的族名,连通用的语言都没有,说话的时候,借用了大部分汉语。

    第一师赵烈部征服了忠甸,随军的文官翟亚强立即跟进,迅速建立忠甸府。

    忠甸府地处横断山脉中部,山势回环,道路落差大,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自北向南几乎平行从域内流过,称为“三江并流”,三江两岸多是高山峡谷,只有三江的支流河谷处才会出现一小块一小块的耕地,因此属于地广人稀的高山区,人口并不多,包括老弱妇孺,仅有有一万五千人左右。

    第四营第一师从各处河谷掠了一遍,剩余的人口已经不足万人,伤亡的多是老人和青壮,除了汉人,各族百姓都有伤亡,伤亡最多的是藏人。

    人口少有人口少的好处,翟亚强懒得立县,他将吓傻了的百姓,一小半集中在府城,其余的百姓分属几处河谷,每处河谷立一村,由当地的汉人任村长,代替官府管辖

    这些百姓,同时向本村的百姓征税。

    汉人原本不足三成,但这次几乎没有伤亡,随着人口总数的减少,加上一些和汉人有姻亲关系的人,主动向汉人靠拢,登记为汉人,使得汉人总数急剧增加至六成。

    翟亚强还不满足,趁着第四营第二师赶到忠甸府的机会,逼着当地所有的百姓登记为汉人,“用汉名”、“奉天主”,否则,将是新一轮的杀戮……

    血迹未干的忠甸府,再次暗流涌动。

    藏人一向倔强,平日欺负汉人惯了,一向蔑视汉人,但在天命军步枪的威胁下,在血的教训面前,纷纷低下“高傲”的头颅,和纳西人、彝人一样,纷纷按照天命军的要求,归化为汉人,放弃原先的信仰,暂时改奉天主,特别是家主被杀的家庭,还主动将家中的女儿、媳妇嫁给汉人,以换取汉人对他们的保护。

    以藏人为首的异族,是否真心“入汉籍”、“奉天主,”翟亚强并不关心,在登记人口的时候,他特别关注那些失去家主、孩子年幼、缺乏劳动力的家庭。

    大部分妇人带着孩子,嫁给当地的汉人,与汉人组织新的家庭,另外一小部分部分,主要迁往忠甸城。

    这些人都是刚刚归化为汉人的,翟亚强不会好心养着他们,而是教会她们自立。

    忠甸城是云南去往乌思藏的必经之地,无论是第四路桥公司,还是通行的商人,都会在城中歇脚,需要酒楼、茶肆、旅店。

    城中人口减员严重,空出不少房屋。

    翟亚强将这些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迁往在城内的时候,进行了简单的甄别,真心归化人汉人的家庭,可以嫁给城内的汉人官员吏员和百姓,其余的百姓,优先安置主干道两侧,她们可以利用主干道的位置优势,将住房改建为酒楼、茶肆、旅店,甚至不需要改建,只要在门楣上挂上匾额就行。

    这些人如何招揽客人,用什么方式招揽客人,翟亚强不会直接教导,而是让她们自己去悟,如果收入不能维持日常用度,府衙一般不会接济……

    五月初五,是汉人的端午节。

    赵烈在这一日的下午进入芒康。

    芒康坐落在芒康山西麓,芒康河的上游,因为川藏、滇藏的茶马古道在此交汇,曾经繁盛过一段时间。

    或许因为当地人口不足,芒康并不是县城,更不是府城,而是一座小镇。

    大明正德年间,云南丽江的纳西人崛起,沿着茶马古道与藏人作战,纳西人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大肆屠杀藏人后,芒康遂为纳西人占领。

    瓦剌蒙古和硕特部进入乌斯藏、朵甘之后,派出骑兵四处征伐,用军事手段征服了纳西人,将芒康纳入和硕特汗的势力范围,并在当地建立了“索布本卡交结”,即“十八蒙古土司”,由这些蒙古土司代为管理当地的百姓,包括藏人和纳西人。

    赵烈的第一师进入芒康地界,正式拉开了与瓦剌蒙古和硕特汗图鲁拜琥的战斗。

    (本章完)

 第1319章 甘丹颇章

    图鲁拜琥,瓦剌蒙古和硕特部台吉,祖父博贝密尔咱、父哈尼诺颜洪果尔、大哥拜巴嘎斯都是瓦剌蒙古的盟主,不过,瓦剌蒙古的盟主,并非瓦剌蒙古的大汗,并不能约束瓦剌蒙古各部,只能凭借自己的威望,为瓦剌各部排解内部的矛盾和争执。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大明万历三十四年,喀尔喀蒙古与瓦剌蒙古各部之间发生战争,僵持不下之际,图鲁拜琥只带着两名侍卫,孤身深入喀尔喀,曾巧妙地调解两部之争。因此,代表乌思藏藏佛教格鲁派与蒙古诸部联系的东科尔三世呼图克图甲哇嘉错和喀尔喀蒙古各部领袖,共同赠他以“大国师”的称号。

    大哥拜巴嘎斯遇害后,他因骁勇善战而继任和硕特部汗和瓦剌蒙古的盟主,对外自称“国师汗”,汉人称之为“顾实汗”。

    大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图鲁拜琥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归顺满清。

    同年秋,应乌思藏黄教摄政索南群培、名义首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及其师傅罗桑曲吉的邀请,图鲁拜琥与准噶尔汗巴图尔,共同起兵南下,南下之前,图鲁拜琥与巴图尔约定,只要巴图尔协助和硕特部打下藏区,和硕特部将不再回来,原先和硕特部的牧地,包括乌兰伯勒奇尔,全部转交给准噶尔部。

    南下之前,图鲁拜琥放弃瓦剌蒙古盟主之位,传位于大哥拜巴嘎斯的长子、侄子鄂齐尔图汗。

    图鲁拜琥与巴图尔是从伊犁出发,穿过盐泽(柴达木盆地),迂回进入青海的,并没有经过河西走廊,因而没有与当地的天命军发生争执。

    大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正月,顾实汗图鲁拜琥,与盘据青海以西、一直与乌思藏黄教为敌的喀尔喀蒙古部却图汗部,进行一场决定双方命运的一场战斗,结果图鲁拜琥以少胜多,大败却图汗部,并擒杀却图汗,据有其地,并其部众。

    大明崇祯十一年,图鲁拜琥亲往拉萨会见黄教摄政索南群培、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阿旺罗桑嘉措的师傅罗桑曲吉,获“佛教护法王”尊号。

    大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图鲁拜琥进入康藏地区,并于次年攻灭康区白利土司顿丹多吉,释放了被白利土司关在监狱里的格鲁派所有喇#嘛,正式吞并了大明的朵甘都司。

    同年,图鲁拜琥赶赴乌兰伯勒奇尔,出席蒙古领主大会,参加制定《喀尔喀—卫拉特法典》。

    大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图鲁拜琥率兵进入前藏,打败一贯反黄教的藏巴汗丹迥旺波。

    丹迥旺波败退之际,着人向图鲁拜琥求和,图鲁拜琥不允,留下长子达延驻守拉萨,自己亲率大军向后藏追击,丹迥旺波无力自保,在日喀则宣布无条件投降,交出首城日喀则以及茶叶、酥油、糌粑、金银珠宝一千余驮,在固实汗面前认罪。

    图鲁拜琥按照处死蒙古贵族习俗,将藏巴汗丹迥旺波装入牛皮袋里,投入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中。

    丹迥旺波兵败身死,白教噶玛派的藏巴汗政权,在统治乌思藏地方约二十四年后正式结束,黄教

    格鲁派不仅摆脱了生死存亡的危局,还在图鲁拜琥支持下,掌控了乌思藏的局势。

    图鲁拜琥坐镇拉萨,建立西藏地方政权,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乌思藏地方行政机构。

    最初的议政大殿,是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在拉萨哲蚌寺的寝宫甘丹颇章,所以也称为“甘丹颇章政权”,与乌思藏列代的帕木竹巴政权、仁蚌巴政权、藏巴汗政权一脉相承。

    图鲁拜琥以黄教护法王的身份,成为掌握整个藏区的最高统治者——汗王,形成了由蒙古汗王和黄教格鲁派领袖联合统治乌思藏的局面。

    甘丹颇章政权的各级官员,由汗王图鲁拜琥和黄教格鲁派领袖制定,都是尽忠尽力的蒙古族、藏族的有功人员组成,图鲁拜琥把这些人封为贵族,赐给庄园和农奴。

    图鲁拜琥还牢牢控制军队的指挥权,他的亲信部队,驻扎在拉萨北面的当雄一带,由汗王直接统辖,被称为“当雄八旗”。

    华夏永昌三年(公元1645年),图鲁拜琥给自己的老师罗桑曲吉赠给“班禅博克多”称号,从此后确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由于罗桑曲吉又是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的师傅,班禅系逐渐与达#赖系分庭抗礼。

    华夏永昌六年(公元1648年),拉萨布达拉宫重修,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移居布达拉宫,行政管理机构也随着转移,但习惯上还是称之为“甘丹颇章政权”。

    甘丹颇章政权是一种政教合一的政权,首领称为第巴,第一任第巴,是黄教格鲁派摄政索南群培,也就是说,索南群培是甘丹颇章政权第一任正式的行政首脑。

    但索南群培却不是甘丹颇章政权的最高首脑,他是第一任第巴,却只能管理乌思藏的日常杂务,军事、赋税都不属于他的权利范围。

    甘丹颇章政权的管理者,是一个三人小组:第巴索南群培、班禅大师罗桑曲吉、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因为阿旺罗桑嘉措太过年轻,实际的执政者是索南群培和罗桑曲吉。

    但乌思藏甘丹颇章政权并非独立政权,和硕特汗国才是独立的政权!

    和硕特汗国原先臣属于满清,是满清的一部分,但满清已经灭国,和硕特汗国已经走向独立。

    乌思藏只是其汗国的一部分,汗国名义上还包括瓦剌蒙古,也就是卫拉特蒙古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