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1077章

灭明-第1077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自成几乎将扎伦遗忘的时候,扎伦却是在南居益的陪伴下,前来乾清宫求见。

    李自成虽然传召,面上却是不好看,扎伦在华夏待了这些时日,难道华夏白白供养着他?

    扎伦不敢看李自成的脸色,而是匍匐在地,“求上皇救救暹罗……”

    “嗯?”

    南居益忙道:“启禀皇上,扎伦初步与臣达成协议:其一,暹罗立即加入《亚盟》;其二,将念山以南、暹罗湾以西及西南的土地,割让给华夏;其三,支付华夏白银十万两做为军饷……”

    李自成沉思片刻,道:“这样也好,暹罗湾以西,北大年至宋卡一带,原本属于东吁和暹罗共有之地,主权时而易手,西洋人更是将此处辟为商馆,并逐渐把持暹罗国政……这一片狭长的地形交给华夏,暹罗并没有西部沿海,西洋人自然没有理由去往暹罗国土……”顿了一顿,又道:“弃土保国,这是谁的主意?”

    南居益低下头,小声地道:“是臣……臣与暹罗贵使扎伦共同的设想……”

    扎伦唯恐李自成不愿意接受这一片狭长的土地,忙道:“求上皇纳下此处国土,帮助暹罗赶走西洋人……”

    李自成沉默片刻,“既然暹罗与华夏结盟,华夏自然会帮助暹罗……不过,合约未经暹罗王承认,尚未正式生效……”

    扎伦也有些担心,万一主上不承认他与华夏达成的这些合约……这些合约,表面看起来,收益的都是华夏!

    可是,除了这样,暹罗有得选择吗?连国政都控制在西洋人手中,暹罗的未来实在无法预料……华夏如果对暹罗怀有领土野心,根本不需要这些协议,像对待东吁那样,直接出兵吞并了,难道暹罗还有自保的能力?

    他早已思量过,合约的确不利于暹罗,但对暹罗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至少暹罗不会灭国……

    “上皇放心,下臣这就带着合约回王城,我王一定会同意下臣签下的合约!”

    李自成摇头,“暹罗国内,朝臣众多,大家各怀心思,非你一人之力可以改变,”顿了一顿,又道:“扎伦先回去,朕会派人相随,如果暹罗王与大臣普遍认可达成的合约,朕自然会出兵解救暹罗。”

    “上皇……”

    “扎伦不用多言,”李自成道:“先回去吧,如果你能说服暹罗王,还有暹罗的朝臣,朕自然会出兵解救暹罗,将暹罗国内所有的西洋人赶出去。”

    “上皇……”扎伦还想再说什么,被南居益劝阻,“扎伦先生,华夏是个法治国家,只要暹罗国承认先生签订的合约,我们就可以按照合约的约定来办,扎伦先生不要忘了,按照约定,华夏会出兵解救暹罗,但暹罗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明白,明白,”扎伦向李自成和南居益行了礼,“下臣这就回去,下臣一定会说服我王,希望华夏及时提兵来救……”

    “华夏的大军,如今就在暹罗边界之外,随时可以进入暹罗境内,”李自成道:“不过,既然暹罗的朝政被西洋人把持,扎伦千万要小心,莫要泄露讯息,要防备西洋人狗急跳墙!”

    “多谢上皇教诲,下臣会铭记在心!”扎伦又向李自成叩了头,方才告辞离开。

    南居益有些紧张,“皇上,如今西洋人把持暹罗朝政,如此重要的合约,暹罗朝堂必是要展开讨论,岂能瞒过西洋人?”

    “南爱卿想想,接受合约,对暹罗来说,谁收益最大?”

    “自然是暹罗王,一旦华夏出兵暹罗,暹罗虽然损失西南沿海部分土地,但总算从傀儡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暹罗王……”

    “所以,只要汉清部的人,保护暹罗王周全,还怕朝臣们反对?”

    南居益思索片刻,道:“皇上,解救出暹罗王之后,华夏要立即撤兵吗?”

    “南爱卿有何高见?”

    “按照《亚洲盟约》,暹罗外交、国防、通商等一切大事,须得华夏同意,天命军是否驻守暹罗境内……”

    “看情形再说吧,”李自成道:“天命军所到之处,自然是为了护卫华夏的利益……”

    “臣明白,”南居益迟疑片刻,道:“皇上,臣还有一事不明……”

    “爱卿不妨直说!”

    南居益拱了拱手,嘴唇翕动片刻,终是道:“皇上,既然华夏要出兵暹罗,为何不直接吞并了暹罗,就像东吁那样,岂不一了百了?”

    李自成心中一动,像南居益这样的文官,如今也有了领土野心,实在是一种进步,就像何小米说的,跟在皇上身边,每日都是一种进步!

    他心中得意,遂哈哈一笑,“南爱卿想知道,朕为何没有征服暹罗的打算?”

    “臣愚钝,求皇上明示!”

    “朕希望富有四海,华夏无限大,”李自成笑道:“可是,国家的土地,并非越大越好,在现有的交通、通讯条件下,国家越大,治理起来越麻烦,后遗症也会越多。华夏接受了某个国家的国土,就要接受它的臣民,最终要养育这些臣民……”

    “可是臣民自己会纳税,还会养活自己……”

    “文成常常提醒朕,华夏不断征伐,何日才是头,”李自成淡笑,“其实,文成是对的,国家越大,人口越多,征收的赋税也会越多,但监管起来,也就更费力,稍有不慎,矛盾也就越大……”

    “臣似乎明白了……可是……”

    “朝臣们或许误会朕了,朕不喜欢征伐,更不喜欢杀戮,”李自成道:“可是华夏立国以来,征伐一直不断,南爱卿可知道,朕明明不喜欢征伐,为何却常常亲征?”

    “臣洗耳恭听!”

 第1270章 屠汉事件

    “利益,为了华夏的利益!”李自成向椅背上一靠,微微眯缝双目,将早已思索国的思路,在大脑中过了一遍。(全本小说网,https://。)

    华夏对外征伐和扩张,首先是解决自身的安危。

    就像北疆,即便原先不是大明的奴儿干都司,华夏也不会停止征伐,如果不能将北方的土地逐渐征服过来,然后汉化,北方好战的游牧民族,永远是悬挂在华夏头顶的一柄利剑!华夏数千年的历史,就是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史,击败游牧民族的皇帝和将军,就是民族英雄,永载史册!

    可惜,由于缺乏战略眼光,中央之国从来未能从战略上消除北方的边患。

    最成功的大汉王朝,最终只是让匈奴消失在历史尘埃中,但并没有破坏、消除滋生游牧民族的土壤。

    华夏来了,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应该比先人看得更远……

    其次是为了战略要地。

    台湾、琉球是东出太平洋的水道要冲,华夏的命脉;缅甸是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口,方便华夏融入大航海时代。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大唐和大明,都曾为印度洋的出海口努力过,大唐走的是西域,然后南下,大小勃列,吐火罗,距离出海口已是近在咫尺,差一点就成功了;大明在云南南部,大量建立宣慰司,或许已经打通了印度洋的通道,可惜没有后续的经济利益做支撑,最终还是放弃了……

    华夏站在大明的肩膀上,向前发展一步,重新整合了大明时代的三宣六慰,最终将缅甸省纳入国土,实现了中央之国数千年的夙愿。

    大明对中央之国最大的贡献,不是“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割土”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骨气,而是大明初步征服和汉化了云南,沐氏守护云南数百年,力保云南大部分国土不失,当初授予沐天波伯爵,于此应该有极大的关系……

    有云南省及附属的宣慰司做依托,华夏才能轻松突破印度洋出海口。

    第三,收复前朝列代故地。

    华夏周边,新朝总是开拓发展,但每个朝代的末期,又被迫弃土、退让,在这个过程中,汉人逐渐向周围扩张,为华夏的征伐、巩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华夏繁荣昌盛,周边归属华夏,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就像琉球,华夏尚未开发,琉球王尚贤,却是主动来投……

    李自成收回思绪,淡淡一笑,“但暹罗与东吁不同,暹罗一直与大明修好,从来没有攻击大明(华夏);而且,在历史上,暹罗从来只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不是直接的属地,与朝#鲜、安南亦是不同。”

    南居益心中一动,皇上如此说,是否盯着朝#鲜、安南?

    华夏立国时间太短,尚不及对安南采取措施,可是朝#鲜……皇上当初为何没有趁机征伐?是皇上看不上朝#鲜,还是征伐的土地太多,顾不上朝#鲜这个弹丸之地?

    如果是无暇顾及朝#鲜,在歼灭平壤的鞑子之后,华夏就不该与朝#鲜结盟,任其自生自灭,等到朝#鲜国内出现变故,华夏恰好腾出手来……

    《亚盟》?

    南居益默默念叨着,心中忽地一动:华夏与朝#鲜结盟,要掌控朝#鲜国外交、国防、通商等大事还好理解,为何要求朝#鲜国推广、使用汉语?并且和华夏一样,都要信奉天主教……

    让暹罗加入《亚盟》,先让暹罗与华夏建立直接、友好的国家关系,以后看形势的发展再说,华夏帮助暹罗驱赶西洋人,已经站在道义上的制高点,争取了暹罗的民心。

    可以看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同语、同教,下一步是不是皇上所说的水到渠成?

    南居益越想越怕,不,是越想越兴奋,皇上的心思,臣子们永远猜不透……

    扎伦回暹罗的时候,李自成除了派出外交官,还让吴二毛的无影战队随行,相时而动。

    牛金星回到昆明时,李自成立即召见,问明实兑府的现状,让他休息一个晚上,次日便出关,去关外协调第三营、虎骑兵、狼骑兵、鹰骑兵,还有西北的第一营和第七营,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将拓北团纳入进去。

    是否攻打漠北,李自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指示,他让牛金星去往关外,根据战场的形势再做出决定。

    不过,李自成告诉牛金星,漠北三部中,最东部的车臣汗部落,内部有华夏的人,必要的时候,他们会主动联络天命军……

    牛金星去关外,李自成便不再关心关外的事,以牛金星与李信在军事上的才能,对付漠北蒙古三部,有些大材小用了,李信有战场谋略,牛金星有大局观,漠北蒙古人口不多,实力并不强,唯一的悬念,是能否找到漠北各部主力决战……

    这一日,李自成正在南城外考察云津市坊的建设进度,四条环形大道均已完工,宽敞、平坦、开阔,让人从心底由衷生出几分敬意。

    南环金碧路、西环三市路,正在修建两层的商铺,因为预定的商户有限,先期各修建三套,这六幢商铺完工,云津市坊就要开业了。

    李自成想着,自己要不要买下一幢商铺,将顺丰集团开到昆明,正在这时,一名亲兵从城内飞马赶来,在李自成身前十余步飞身下马,紧走几步,单腿下跪,“皇上,来自南洋的紧急讯息!”

    “南洋?”李自成心中一动,这个时候,南洋有什么紧急讯息?施罗保的船队不可能这么快赶到南洋,应该不是船上的华夏官员出现变故,难道是汉清部的人?

    不会,他很快否定了。

    汉清部的人,都是查探讯息的高手,受过特殊的操训,不但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