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灭明 >

第1047章

灭明-第1047章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莽瑞体去世之后,莽应龙继位,东吁开始走武力扩张的道路,”王安平道“东吁国不但向北方扩张,侵占了大明的多个宣慰司,还多次入侵东面的暹罗国。”

    李自成心一动,既然东吁国和暹罗国是仇敌,华夏能不能充分利用?

    他原先只想着利用张献忠余部,听了王安平的话,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安平,东吁国与暹罗国,现在关系如何?”

    “皇,臣待会再介绍他们之间的关系,”王安平指着地图,道“缅甸宣慰司的南部,便是底兀刺宣慰司,东吁便是治所,也是东吁国最初的国都,是这儿。”

    “……”

    “底兀刺宣慰司的南部,便是大古喇宣慰司,一直延伸至大海,现在都被东吁国侵占,”王安平继续道“最后是底马撒宣慰司,因为年代久远,无法知道确切的位置,大约是在东吁国东南、暹罗国西部,沿海一带。”

    李自成点头,其实他并不需要如此详细的讯息,他只要一个理由说服梁成这些宣慰司,原先都是前朝大明的国土,后来被独立的东吁侵占,其实,连东吁原先都是大明的国土!

    至于宣慰司算不算真正的国土,已经不重要了,在李自成的眼,它们都是大明的国土,现在应该移交华夏。

    大明的国土,是否从东吁国延伸至印度洋,或者说,王安平的地图、讯息是否准确,本身并不重要,华夏来了,这些国土华夏的目标,“这个东吁,明明是大明的臣属,不但不思报主,还用武力入侵大明的土地,是可忍孰不可忍。”

    郭世俊微微一笑,李自成的心思,他清楚得很,不过,他和李自成一样,这么好的机会,自然要将华夏的国土推进至印度洋,“皇不用生气,东吁可恶,迟早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王安平朝李自成点点头,“皇,二位大人,我现在说说云南边界外的几个国家。”

    梁成一惊,看了李自成一眼,道“皇,难道这些国家都……”

    李自成笑笑,“除了东吁,朕对其余国家的土地并不感兴趣,一者,华夏不可能将天下所有的土地都征伐过来;二者,打下这些土地,华夏还要费心费力帮助治理,成放心,除了战略要地,朕不会太贪婪。”

    梁成怎敢放心,看皇的笑容,像心惦记着鸡仔的狐狸……

    王安平咳嗽一声,道“云南的南面,一共有四个国家东吁、大城、南掌、安南!”

    梁成知道,皇一定会征伐东吁,遂道“我们已经知道东吁的大致历史,王大人说说东吁的现状。”

    “是,梁大人,”王安平道“东吁连年征战,国内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连武百官也是离心离德,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物也是割据一方。西海岸的阿拉干王朝,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同东吁割据势力联合,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攻占南部的白古,擒杀缅王莽应里。”

    梁成心一动,“如此一来,东吁岂不灭国?”

    李自成也是心一动不仅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已经来到南洋,东吁应该是海船的转站!

    他的心,暗暗焦急起来。

    “要灭亡东吁谈何容易,阿拉干毕竟是一个小国,并没有连续作战的能力,”王安平却道“危急关头,莽应龙幼子良渊王挽救了这一颓势,他迅速占领以阿瓦为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东吁的半壁河山。”

    郭世俊道“如此一来,东吁的国力岂不继续衰落?”

    李自成却是暗暗叹息,如果华夏此时出兵,定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东吁,可惜,自己那个时间尚未出生,不知道大明在做些什么?

    大明应该早放弃东吁了吧?

    “说来也怪,东吁并没有继续衰落下去,”王安平道“等到阿那毕隆继位,不但收复了南部的失地,还将葡萄牙人占据的沙廉也收复,将葡萄牙人完全赶出了东吁境内,再次完成了东吁的统一。”

    梁成叹息一声,似乎十分惋惜。

    王安平继续道“东吁现任国王叫他隆,已经迁都阿瓦,暂时摒弃了战争,国家十分稳定,不过……”

    梁成抬眼,“不过什么?”

    “阿那毕隆虽然赶走了葡萄牙人,但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来了,”王安平道“不仅荷兰人,还有一个叫大英的国家也来了……”

    “英国?”李自成吃惊不小,英国这来了吗,这可是一个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强大得多的庞然大物,华夏与英国,这要碰撞了?

    王安平道“是这个国家,当地人叫大英,皇怎的知道……”

    “别打岔,你继续说!”

    “没了!”

    “没了?”李自成少稍稍有些失望,不过,汉清部进入东吁的时间并不长,能搜集到这些讯息已经十分难得。

    王安平带来的讯息,让他十分震撼,原本以为征伐东吁,只是东方古国之间的事情,华夏率先走向新生,利用人口、国力、科技的优势,可以短时间内征服东吁,结束西南战事,现在看来,恐怕有些想当然了。

    为了经济的利益,西洋人绝对不允许华夏做大,更不允许华夏断了他们的财路。

    怎么办,与西洋人和谈,还是单挑西洋诸国?

    品书 https:/html/book/45/45130/index。html

 第1335章 还是要亲征

    王安平沉思片刻,道“关于东吁,臣暂时只整理这些讯息,臣再说说暹罗国。全本小说网;HTTPS://。m;品书 ”

    李自成微微点头,不知道王安平又带来哪些令他意外的讯息。

    “暹罗是大明敕封的称号,他们自己也接受了,国都在阿瑜陀耶,汉人称为大城,所以也称为大城王国。”

    李自成一愣,随即道“暹罗国内有汉人吗?”

    “汉人还不少呢!”王安平道“据说建立暹罗国的乌通王,本人是一名汉人的后裔,先祖来自福建,不过,臣不能确认,或许只是汉人一厢情愿的想法也说不定。”

    李自成心狂喜,空穴不回来风,坊间的传闻,多半是真的,只是当时不敢承认罢了,如果乌通王是汉裔,那现在的暹罗国王,应该也是汉裔!

    如果华夏闭关自守,或是国力衰弱,汉裔可能隐瞒自己的身份,现在的华夏,不但国力强盛,而且还是处于升阶段,乌通王的汉裔身份,或许可以充分利用一下……

    即便乌通王不是汉裔的身份,自己也可以将他逼迫为“汉裔”!

    “暹罗国内,对汉人非常友好,一直与大明通商不断,”王安平继续道“暹罗立国之后,将原先的素可泰王国吞并了,疆域扩张至大明的八百大甸宣慰司,但东吁很快了打过来,双方发生过多次战争,即便有大明的支持,暹罗也是胜少负多,甚至连国都大城都曾被东吁攻破。”

    “……”

    “现在的暹罗王,叫做巴塞通王,”王安平道“虽然暂时没有与东吁的战争,但暹罗遇了与东吁同样的问题西夷入侵!”

    “西夷?”

    “大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葡萄牙人和暹罗签订了第一个条约,规定葡萄牙人可以在大城、丹那沙林、墨吉、北大年、六坤等地居住、经商和传教;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西班牙人和暹罗签订通商条约;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英国在北大年开设商馆;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荷兰人也与暹罗签订了通商条约。”

    李自成冷声道“英、荷、葡、西,西洋人都来齐了。”

    梁成却是道“皇,既然暹罗与东吁是世仇,咱们能不能联络暹罗,共同对东吁用兵?即便暹罗人战斗力不强,从东线牵制一下也是好的……”

    “朕原本是打算联络暹罗人,可是,现在恐怕不行了,”李自成苦笑着摇头,“西洋人先后进入暹罗,现在的暹罗,内政外交,恐怕身不由己了……”

    “皇是说,西洋人控制了暹罗?”梁成暗吃惊,“西洋人来到东方,不是为了通商吗?”

    “他们最初的目标,的确是为了通商,赚取高额利润,可是,一旦在东方建立商馆,便有人员和贸易的纠纷,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人,西洋人势必要求特权,进而把持驻在国的朝政,”李自成摇头叹息,“暹罗是指望不了,不过,等华夏征服了东吁,朕倒想与暹罗人谈谈。”

    “谈谈?”郭世俊道“皇是要狙击西洋人?”

    “狙击是要靠实力说话的,以华夏海军现在的实力,恐怕无法完全狙击西洋人,”李自成轻皱眉头,道“不过,西洋人既然来到东方,不能为所欲为,至少不能忽略华夏的存在。”

    梁成心十分担忧,“皇……”

    “成不用担心,朕不会用华夏的一己之力对抗所有的西洋人,”李自成道“朕便是要帮助暹罗,也是量力而行,而且,西洋人因为商业的竞争,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必要的时候,朕可以拉拢一批、打击一批……”

    “皇的意思……”

    “且不说这了,朕要细细琢磨,”李自成道“安平继续说。”

    “是,皇,”王安平道“云南的东南方向,是南掌国,这个南掌国,是大明时代的老挝宣慰司,直到嘉靖年间,始称南掌国,不过,大明似乎没有反对,而且还给国王授了金印。”

    梁成摇头叹息,“从老挝宣慰司到南掌国,大明也是无奈吧?”

    王安平道“大明是否力不从心,下官不知,但下官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安南,却是十分有趣。”

    “有趣?”

    “皇,臣查阅了安南的历史,曾经是属于汉土,是实实在在的汉地,只是多次出现反复,但一直是原政权的藩属国,”王安平道“臣从大明时代说起吧。”

    李自成点头,梁成却是非常担心,唯恐王安平的话,又激起皇对土地的贪恋。

    “大明永乐年间,安南国内乱,有臣子篡位,永乐帝一怒之下,派新城侯张辅统兵八十万深入安南,大获全胜,但陈朝的皇室却没有后人,永乐帝不得已,只好顺应安南百官的请求,在安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正式将安南纳入大明。”

    梁成暗笑,这个永乐帝,应该和眼前的皇差不多吧,安南的百官岂会求着他将安南纳入大明?英明神武的皇,都会惦记着外面的国土吗?

    似乎汉唐时代的皇帝们,也是如此……

    “交趾布政使司一直不太稳定,甚至还发生过百姓作乱,无奈之下,洪熙帝在内阁‘三杨’的劝慰下,罢交趾布政使司,册封黎氏为安南王,安南重新立国。”

    李自成猛地一拍御案,“马撇,这样的皇帝,连入葬皇陵的资格都没有……”

    三人都是吓了一跳,郭世俊最明白皇的心思,“皇,现在的目标是东吁,切不可节外生枝,让华夏多线作战……”

    李自成叹了口气,向王安平挥挥手,“安平继续,朕听着呢!”

    “是,皇,”王安平忙道“大明册封了安南王,安南应该是获得了独立,没想到不过数十年,安南国又发生了变故……”

    李自成敏锐了抓住了什么,急道“什么变故?”

    “安南又是内乱,还是臣子篡位,这次篡位的是莫登庸,”王安平笑道“庄宗黎维宁遣使向大明求救,嘉靖帝令户部侍郎胡琏、高公韶前往云贵、两广调度军粮,以咸宁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